|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米粮库胡同往事 | 作者 | 吴雅山 |
| 定价 | 48.00元 | 出版社 | 北京出版社 |
| ISBN | 9787200134834 | 出版日期 | 2018-04-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米粮库胡同往事》一书围绕着北京城地安门内的米粮库胡同,将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间在这里留下足迹和身影的历史文化名人,细腻地勾勒出来。地因人显,以胡适、梁思成、徐悲鸿、徐志摩、陈垣等为代表的文化精英在米粮库胡同居住,,做研究,开展文化活动,为米粮库胡同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使之具有了文化之魂和生命之魂。 |
| 作者简介 | |
| 吴雅山,1959年出生于北京,从小在地安门长大。1984年起,在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报》工作,多次获国家及地方新闻奖。近年来,热衷于老北京胡同历史和文化研究,在《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当代北京研究》《作家文摘》等报刊发表关于老北京胡同的文章,并出版《地安门的前世今生》《当代北京地安门史话》《当代北京曲剧史话》等多部与老北京相关的著作。 |
| 目录 | |
| 引子 [ 1 ] |
| 编辑推荐 | |
| |
| 文摘 | |
| |
| 序言 | |
翻开《米粮库胡同往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封面设计,朴实却不失格调,让我立刻感受到一种属于过去的沉淀感。这本书的定价也比较适中,这通常意味着它是一款面向大众读者的用心之作,而非哗众取宠的商业产品。我个人对那些能够勾勒出社会生活变迁的作品情有独钟,尤其是那些从个体视角出发,反映时代洪流的作品。我猜这本书的叙事方式会比较朴实,但字里行间又会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洞察。也许会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人公,或者是由一系列独立的故事串联而成。无论是哪种方式,我期待它能让我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息,了解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所经历的喜怒哀乐。我对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和情感表达有着很高的期望。
评分《米粮库胡同往事》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都非常符合我的阅读习惯,大小适中,颜色柔和,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惫。它让我联想到很多关于胡同的电影和小说,那些故事总是充满了市井气息和人情味。我猜这本书会描写很多有趣的人物,他们或许有些小脾气,有些小烦恼,但却有着一颗善良的心。我期待作者能够巧妙地运用一些生动的细节,将这些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让读者能够产生共鸣。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的叙事,更能引发一些思考,比如关于记忆、关于传承、关于城市变迁等等。我喜欢那些能够触及灵魂的作品,它们能让我们在阅读中找到慰藉,也能让我们对生活有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从书名和装帧来看,都具备了这样的潜质,让我充满期待。
评分我最近收到一本名为《米粮库胡同往事》的书,封面带着一种沉静的复古感,封底的介绍勾起了我对那段逝去时光的好奇。书的纸张质感很好,阅读起来很舒服,而且装帧也很精美,摆在书架上很有档次。从它的名字就可以想象,这应该是一本充满年代感的故事,讲述着某个胡同里的生活百态。我个人非常喜欢这类带有地方特色和历史韵味的叙事,总觉得在那些尘封的记忆里,藏着最真实的人情冷暖和世事变迁。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穿越回那个年代,去感受米粮库胡同里的人们是如何生活、如何相处,那些曾经的欢笑与泪水,那些不为人知的琐事,都将在我翻阅之间徐徐展开。这本书的出版信息,比如出版社和出版年份,也暗示了它可能承载着一定的历史分量,或许是某个时期特定社会背景下的真实写照。我对它充满了期待,希望能在字里行间找到属于那个时代的独特温度。
评分《米粮库胡同往事》这本书的外包装显得十分用心,细节之处透露着对读者的尊重。我一直以来都对那些记录时代变迁和民间生活的作品有着浓厚的兴趣,因为它们往往能带给我们最真实、最接地气的感受。我猜测这本书会以一种温和而引人入胜的方式,带领读者走进那个久远的年代,去体验米粮库胡同里普通百姓的生活。我期待作者能够运用细腻的笔触,刻画出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展现出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风貌和人情世故。这本书或许能够勾起许多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唤醒他们关于过往的记忆,或者让他们对历史有更深的理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杯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滋味,越读越能体会到其中的深意。
评分读完《米粮库胡同往事》的序言,我仿佛被一股悠远的气息包裹。作者的文字带着一种温润的笔触,没有刻意的煽情,却能在平淡中流露出生活的韧性。我脑海里开始勾勒出米粮库胡同的样子,灰墙黛瓦,石板路,或许还有傍晚时分升起的袅袅炊烟,以及院子里孩子们追逐嬉闹的身影。这本书很可能是一部细腻的家族史,或者是一个时代的缩影,通过几个鲜活的人物,折射出大时代背景下个体的命运。我猜测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一定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搜集和回忆梳理,力求还原那个时代最真实的面貌。这种对历史的敬畏感和对细节的执着,往往能成就一部真正有分量的作品。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其中,去体会那些曾经存在过的生活哲学,去感受那些虽然平凡却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这种对过往的追溯,也是对当下的一种深刻反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