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古代雅趣文化丛书:《茶董》译注
定价:30.00元
作者:李湛军,李超,卿至 注
出版社:中国书店
出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514919523
字数:
页码:15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无
内容提要
《古代雅趣文化丛书:<茶董>译注》是对中国书店所藏明刊本《茶董》《茶董补》进行译注的普及性读物,原书为明夏树芳辑,明陈继儒补正。晚明时期,文人热衷于追求生活情趣和雅趣文化形态,夏树芳、陈继儒二人分别辑录南北朝至宋金茶事,以摘抄诗句、故事为主,将其时中国文人的杂趣、茶情演绎得惟妙谁肖,从雅致的文化情调中透射出古代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目录
茶董 上卷
轻身换骨
还童振枯
素瓷芳气
丹丘仙品
溃闷常仰
脑痛服愈
乐天六班
志崇三等
好奇斗胜
静试对尝
顾渚取租
芒屏为易
诗称芳冠
人号漏卮
顾况论
薛能诗
高人爱惜
鲍姊著赋
娇女心剧
山林性嗜
姓余甘氏
名斛二瘕
茗战
茶宴
汤社
茶品
碧沉香泛
翻玉添酥
慕巢知昧
袭美杂咏
龙陂仙子
明月始生
卢仝自煎
王漾水厄
甘心苦口
吐雪堆云
樵青竹里煎
能仁石缝生
珍赐一饼
仙芽
……
茶董 下卷
茶董补 上卷
茶董补 下卷
作者介绍
无
文摘
无
序言
茶董 上卷
轻身换骨
还童振枯
素瓷芳气
丹丘仙品
溃闷常仰
脑痛服愈
乐天六班
志崇三等
好奇斗胜
静试对尝
顾渚取租
芒屏为易
诗称芳冠
人号漏卮
顾况论
薛能诗
高人爱惜
鲍姊著赋
娇女心剧
山林性嗜
姓余甘氏
名斛二瘕
茗战
茶宴
汤社
茶品
碧沉香泛
翻玉添酥
慕巢知昧
袭美杂咏
龙陂仙子
明月始生
卢仝自煎
王漾水厄
甘心苦口
吐雪堆云
樵青竹里煎
能仁石缝生
珍赐一饼
仙芽
……
茶董 下卷
茶董补 上卷
茶董补 下卷
《茶董》这本书,给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浸润。它不像某些书籍那样,上来就抛出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理论,而是以一种非常温和、细腻的方式,慢慢地将我引入中国古代的茶文化世界。书中的语言风格,给我一种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在微风拂面中听一位老茶人娓娓道来的感觉。译注的处理非常到位,那些古语和典籍中的晦涩之处,在注释的帮助下变得豁然开朗,让我这样一个对古代文献不太熟悉的人,也能轻松地理解和吸收其中的精髓。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茶的“雅趣”二字的阐释,它不仅仅指代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审美情趣。通过对不同时期文人饮茶场景的描绘,我仿佛能看到他们煮茶、品茶、论茶的情景,感受到那种宁静致远、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书中对茶具、茶室布置的细节描写,也极大地丰富了我对古代生活美学的认知。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茶,更是关于一种古老的生活智慧和审美追求。
评分《茶董》的装帧设计本身就带着一种古朴的韵味,纸张的触感温润,封面上的图案和字体也相当考究,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所承载的文化底蕴。翻开书页,字里行间流淌着的,不仅仅是关于茶的知识,更是一种慢下来的生活态度,一种对精致与闲适的追求。作者在引言中就点明了“雅趣”二字,这让我对后续的内容充满了期待。读着这些文字,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香气的古老茶馆,听着茶盏碰撞的清脆声响,看着茶客们悠然自得的神情。其中对茶的起源、发展,以及不同时期文人雅士如何将饮茶融入生活,提升为一种艺术形式的描写,都让我觉得非常有趣。比如,书中提到的一些关于品茶环境的讲究,如“涤器”、“候汤”、“投茶”等一系列细致入微的步骤,都展现了古人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这不仅仅是简单的饮品,更是一种仪式,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不同茶叶的介绍,不仅仅是文字描述,还似乎能感受到那份独特的香气和滋味,让我在阅读的同时,仿佛也进行了一场味蕾上的旅行。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喝茶”这件事,它不再仅仅是解渴,而是一种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体悟。
评分初次接触《茶董》这本书,就被它深邃而沉静的书名所吸引,仿佛能闻到一股淡淡的茶香,勾起了我内心深处对古老智慧的好奇。阅读的过程,就像是与一位博学的长者在品茗论道,每一句话都蕴含着岁月的沉淀和文化的厚度。书中对古代饮茶文化的梳理,绝非是枯燥的史料堆砌,而是将历史人物、文学作品、绘画艺术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时代画卷。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述过程中展现出的严谨考证,以及对原文的深入解读。那些看似晦涩的古代文献,在译注的帮助下,变得清晰明了,让我得以窥见古人饮茶的真实场景和内心世界。书中对茶文化与哲学、宗教、艺术等领域交叉的探讨,更是让我耳目一新。它揭示了茶不仅仅是一种物质,更是一种精神寄托,一种连接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桥梁。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视野被大大拓宽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也更加深刻。这本书不仅满足了我对茶文化的求知欲,更点亮了我对生活品味的新认知,让我开始尝试在日常生活中寻找那种“雅”与“趣”。
评分初翻《茶董》一书,那厚重的纸张和古朴的封面设计,便已传达出一种沉静而悠远的文化气息。阅读过程,如同经历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茶文化之旅,作者以一种极为耐心且细腻的笔触,为我描绘出一幅幅古代雅士品茗论道的生动画卷。译注的严谨性,是这本书最令人安心的基石,那些原书中晦涩难懂的古籍,在条理清晰的注解下,变得易于理解,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文献宝库的大门。书中对茶与文学、艺术、哲学之间深刻联系的剖析,更是让我耳目一新,原来一杯茶里,竟能蕴含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作者在描述过程中,不乏生动形象的语言,时而如山间清泉般甘冽,时而如陈年老酒般醇厚,让人在品味文字的同时,仿佛也能感受到茶叶本身的香气与滋味。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关于茶的著作,更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文人心灵世界的写照,它让我重新审视了“闲适”与“雅致”的真谛,并从中汲取了许多关于如何提升生活品质的灵感。
评分拿到《茶董》这本书,首先感受到的是它沉甸甸的质感,厚实的纸张和精美的排版,都透露着一丝不苟的匠心。翻开扉页,映入眼帘的译注二字,便预示着这是一本经过精心打磨的学术性读物,但同时,书籍的整体风格又透着一股文人墨客的闲情逸致,让人在严谨的知识中也能感受到一份难得的放松和愉悦。书中对于茶的起源、发展脉络的梳理,以及不同朝代茶文化的演变,都做了非常详尽的介绍。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止步于简单的史实陈述,而是深入挖掘了茶在古代社会中的多重角色——它既是文人雅士清谈时的伴侣,也是宫廷贵族彰显身份的媒介,更是寻常百姓日常生活的点缀。书中穿插的许多历史典故和趣闻轶事,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历史记载变得生动有趣,仿佛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就出现在我眼前,他们或捧着一杯香茗,或在品茗中挥洒才情。这种将学术研究与文学欣赏相结合的处理方式,是我觉得这本书最成功的地方之一,它既能满足学术上的求知欲,又能带来阅读上的享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