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厚厚的乐谱,拿到手沉甸甸的,封面设计简洁,带着一种老派的严谨感。我当初选它,主要是冲着“约翰·汤普森”这个名字去的,毕竟是经典,应该不会出错。翻开第一页,扑面而来的是清晰的五线谱和简洁明了的指法标注,对于完全零基础的新手来说,这种直观性太重要了。它不像某些教程上来就一堆枯燥的乐理概念轰炸,而是非常循序渐进地引入音符和节奏。我特别欣赏它前几课对基本手型的纠正和要求,每一个音符的力度控制都写得细致入微,仿佛有一位耐心的老师在耳边指导。虽然我目前才刚开始练习第一个乐章,但已经能感受到它在培养乐感方面的独到之处。比如它在处理简单的旋律时,会巧妙地加入一些强弱对比的提示,让弹奏出来的曲子立马就有了“味道”,而不是干巴巴的机械演奏。唯一的不足可能就是,对于成年自学者来说,有时候会觉得前期的内容稍微有点慢热,但转念一想,慢工出细活,打好基础才是王道,这点慢一点也值了。总体来说,对得起它“入门经典”的名号。
评分我给这本书打五星,纯粹是因为它的“实战性”和“系统性”。我之前尝试过好几本网上随便找的免费教材,东拼西凑的,学到一半就卡壳了,因为前后知识点衔接不上,很多技巧点都是一笔带过,让人摸不着头脑。这本汤普森的教程,最让我称道的就是它的内在逻辑链条。它不是简单地堆砌练习曲,而是一步步构建起一个完整的钢琴演奏认知体系。从最基础的中央C位置开始,每一个新引入的音符、每一个新的节奏型,都会立刻在后面的小练习中得到巩固和应用,形成一个闭环学习。而且,它的排版非常友好,留白充足,谱面干净,即便是眼睛不太好的我,长时间看下来也不会觉得累。我尤其喜欢它在教授一些基础的琶音和分解和弦时,不是直接给出复杂的练习,而是先用非常简单的音程练习来铺垫,让人对指尖的协调性有一种预先的适应和记忆。这套教程的深度,绝对是那种能让你持续使用好几年的“基石”。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价值体现在它对“音乐性”的早期启蒙上,而不仅仅是机械的键盘操控。我注意到,在教材的后半部分,虽然依旧以基础训练为主,但曲目选择开始变得更有“音乐感”了,不再是生硬的对位练习。这些小品级的曲子,虽然音域和节奏都很受限,但它们巧妙地引入了简单的模仿、问答等音乐结构元素。我的孩子在弹奏时,即使还不完全理解什么是“乐句”,也能隐约感觉到旋律是有起伏和呼吸的。而且,上海音乐出版社的版本在纸张质量和印刷精度上确实没得挑剔,油墨清晰,便于在琴凳上来回翻阅。对于初学者,特别是对五线谱还不熟悉的阶段,一个清晰无干扰的视觉界面,能极大地减少学习挫败感。这本教程真正做到了“润物细无声”,它在教你弹琴的同时,也在培养你成为一个懂得欣赏音乐的人,而不是一个只会敲击琴键的机器。
评分我是一名重拾乐器的成年人,感觉这套教材对“旧生”尤其友好。很多我以前学钢琴时一知半解的地方,在重温这套教程时豁然开朗。比如,以前我总是机械地记谱,但现在看它对指法的安排,会发现其中蕴含着非常科学的手臂重量分配原理。它不像一些速成教程那样,只告诉你“用哪个手指”,而是通过不同的和弦配置,潜移默化地引导你学会如何用最放松的状态去触键,以避免长时间练习带来的手部疲劳。书中的部分练习曲,虽然旋律简单,但对踏板的运用(虽然初期不强调,但理论部分有提及)和乐句的划分,提供了清晰的指导框架。我甚至发现,一些我过去认为很“难”的技巧,在这套书的铺垫下,似乎变得顺理成章了。它强调的不是你弹得多快,而是你的每一个音符是否都带着思考和目的性去完成。这种深度思考的引导,远比单纯的“刷题式”练习要有效得多。
评分说实话,第一次拿到这个“大汤1”,我心里是有些忐忑的,因为现在市面上的幼教音乐教材五花八门,很多都做得花里胡哨,颜色鲜艳,希望能吸引小朋友,但内容深度却远远不够。但这本不同,它保留了非常传统的、以钢琴演奏技术核心为导向的编写思路。对于我这个给孩子挑选教材的家长来说,最看重的是它对“正确习惯”的塑造。书中对连奏和跳奏的区分处理得非常精妙,不是简单地用连奏线或跳音点来标记,而是通过不同的音符组合和速度要求,让孩子在弹奏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体会到触键的区别。举个例子,在练习D大调的小段旋律时,它会要求清晰地断开每一个音,而不是连成一片,这对于培养手指的独立性和颗粒感至关重要。虽然我希望孩子能早点接触到更丰富的曲目,但不得不承认,没有扎实的基础,再好的曲子弹出来也只是噪音。这本书,就是那个最扎实的“地基”,让我们不必担心以后需要“返工”纠正错误的指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