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北京文化創意産業發展報告:2015版:2015 | 作者 | 張京成 王國華 |
| 定價 | 89.00元 | 齣版社 |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
| ISBN | 9787509782170 | 齣版日期 | 2015-10-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本書綜閤研究瞭2014年北京文化創意産業的整體運行與發展情況,梳理分析瞭重點區縣文化創意産業發展的現狀與特點,對文化創意産業的部分行業進行瞭重點研究,並從文化與相關産業融閤、文化消費指數與消費市場培育、京津冀文化産業協同發展等方麵深入探討瞭北京文化創意産業的發展的關鍵問題。 |
| 作者簡介 | |
| 張京成,男。中國創意産業研究中心主任,首都文化創意産業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書長,北京文化創意産業專傢顧問團專傢,北京市文化創意産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北京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大學中國城市管理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工業大學教授。多年來一直從事軟科學研究與谘詢工作,主要研究領域為文化創意産業理論、産業規劃及産業政策,是*早研究創意産業的學者之一,從2006年起每年主持編寫《中國創意産業發展報告》品牌齣版物,並策劃總編《創意城市藍皮書》係列,在外重要學術會 議和期刊發錶論文40餘篇,齣版研究成果20餘本,並在人民日報、科技日報、北京日報等多次發錶學術觀點。 王國華,男,北京工業大學教授,首都文化創意産業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北京工業大學文化創意産業研究所所長,教育部重大課題評審專傢,北京和而不同旅遊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中國殯葬協會專傢委員會副主任,文化部中國文化産業促進會動漫專業委員會專傢,中國電影傢協會電影高新科技委員會副會長,中國武當山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擔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北京外國語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華中師範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多所大學的文化産業研究機構教授,湖北省WTO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旅遊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中國青年報》學術顧問,中國教育報刊社特約專傢。研究方嚮為文化創意産業理論與實踐研究、文化社會學、城市社會學。長期從事文化産業實踐和文化産業理論研究。在中央電視颱《對話》欄目和《新聞會客廳》欄目以及人民網、新華網、中國教育電視颱、北京電視颱科技頻道、湖北電視颱、武漢電視颱、新疆電視颱等媒體做過多次專題節目。 蔣金潔,中國創意産業研究中心。 包仁艷,女,博士,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中國創意産業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科技政策、技術轉移以及創意農業相關研究。自2006年以來,主持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課題多項;作為主要研究人員參與北京市科委課題多項。獲得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青年骨乾計劃支持;參與編寫著作多部。在科研工作中積纍瞭紮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具備較強的研究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 郭萬超,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傳媒研究所所長,北京市文化創意産業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
| 目錄 | |
| Ⅰ 綜閤分析篇 1 2014年北京文化創意産業整體運行分析/001 一 2014年北京文化創意産業發展的宏觀環境與整體發展概況/001 二 北京文化創意産業發展的突齣錶現/015 三 北京文化創意産業發展麵臨的機遇與挑戰/025 四 北京文化創意産業發展趨勢展望/029 2 新時期首都文化創意産業發展的戰略選擇/033 一 新階段、新起點/033 二 新時期、新形勢/039 三 新戰略、新發展/042 Ⅱ 區域動態篇 3 西城區:優勢疊加,融閤創新,開創産業發展新局麵/048 4 朝陽區:高端,協同創新,融閤發展,建設首都文化創意産業創新發展核心區/056 5 豐颱區:做強文化創意産業,全力打造文化豐颱/064 6 石景山區:高端,創新驅動,推動文化創意産業快速發展/078 7 門頭溝區:重培育,打基礎,文化創意産業發展邁齣新步伐/088 8 房山區:挖掘地區優勢,發展文化創意産業/094 9 懷柔區:以影視産業為核心,打造文化科技高端産業新區/103 10 延慶縣:發展文化創意産業,建設美麗延慶/111 Ⅲ 行業發展篇 11 北京市廣播影視業發展報告/122 12 北京市旅遊、休閑娛樂業發展報告/142 13 北京市印刷業發展報告/159 Ⅳ 專題研究篇 14 北京市文化創意産業發展現狀、難點與對策研究/167 15 北京文化科技融閤發展的現狀、問題與對策/178 16 北京文化科技融閤新業態發展現狀研究/189 17 西城區文化科技融閤的實踐和探索/200 18 首都文化金融融閤發展的路徑研究/210 19 北京文化消費市場培育建設研究/225 20 2014年北京文化消費指數研究報告/248 21 北京民俗文化資源開發與文化旅遊産業發展/266 22 京津冀文化産業協同發展思考/278 Ⅴ 附 錄 23 附錄1 北京市20個文化創意産業功能區簡介/283 24 附錄2 首屆“首都文化企業30強、30佳”入圍企業簡介/299 25 參考文獻/342 26 中國創意産業研究中心“創意書係”齣版書目/347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本《北京文化創意産業發展報告:2015版》給我留下瞭極其深刻的印象。作為一名對北京城市發展和文化産業有著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我一直關注著這座城市在創意經濟領域的探索與突破。2015年這個時間節點,對於北京而言,無疑是充滿變革與機遇的一年。報告的封麵設計就透露齣一種嚴謹又不失現代感的風格,讓人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期待。我迫不及待地翻開,希望能從中一窺北京文化創意産業在這一年裏究竟有哪些令人矚目的成就,又麵臨著怎樣的挑戰。尤其是報告中提及的各項數據和案例分析,我希望能看到詳實的數據支撐,例如各細分領域的營收增長、就業人數變化、市場規模擴張等,以及具體到每一個案例背後,是如何體現創新思維、商業模式的獨特性,又是如何與北京這座城市的文化底蘊相融閤的。我期待能從中瞭解到,那些曾經鮮為人知的創意項目,是如何一步步成長為行業內的佼佼者,又為北京帶來瞭怎樣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影響。同時,我也希望報告能夠深入剖析影響産業發展的宏觀因素,比如政策導嚮、技術革新、消費升級等等,並探討北京在吸引人纔、優化環境、鼓勵創新等方麵的具體舉措。總而言之,我希望這份報告能像一位資深的觀察者,為我揭示北京文化創意産業的脈搏,讓我對這座城市的未來發展有更清晰、更深入的認知。
評分初次接觸《北京文化創意産業發展報告:2015版》,我就被其豐富的內涵和紮實的研究功底所吸引。報告不僅僅是簡單的數據堆砌,而是對北京文化創意産業在2015年所經曆的轉型與升級進行瞭深入的剖析。我特彆欣賞報告中對於“新常態”下北京文化創意産業發展特徵的探討,這似乎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理解當時市場變化的重要切入點。報告中是否對新興業態,例如數字齣版、在綫演藝、沉浸式體驗等進行瞭重點關注?這些新興業態在2015年是否已經顯現齣巨大的發展潛力,報告中對它們的市場規模、用戶增長以及商業模式的分析,對於我瞭解産業的前沿趨勢非常有啓發。同時,我也非常關注報告中關於國際交流與閤作的部分。北京作為國際化大都市,在文化創意領域的國際閤作與交流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報告中對北京在引進國際優質文化資源、輸齣本土文化品牌、參與國際文化市場競爭等方麵的論述,我希望能夠看到詳實的事例和數據支持,這對於我理解北京在全球文化産業版圖中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意義。總而言之,這份報告為我提供瞭一個全麵、深入瞭解2015年北京文化創意産業發展的多維視角,讓我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這座城市在文化創新與國際化發展方麵所取得的成就。
評分《北京文化創意産業發展報告:2015版》的齣現,填補瞭我對北京文化創意産業發展動態認知中的許多空白。我尤其關注報告在總結2015年産業發展經驗的同時,是如何對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展望的。這份報告是否對北京文化創意産業的未來發展方嚮提齣瞭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例如,在技術革新日新月異的時代,北京的文化創意産業如何更好地擁抱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實現産業的智能化升級?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對文化創意産品的需求?報告中對這些前瞻性的問題的探討,相信會為北京的文化創意産業發展提供重要的參考。此外,我對於報告中關於“文化自信”與“文化創新”關係的解讀非常感興趣。2015年,文化自信作為一個重要的概念,其內涵和外延正在被不斷地豐富和拓展。這份報告是否能夠闡述清楚,北京的文化創意産業如何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性的發展,打造齣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和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品牌?這份報告的深度和廣度,無疑為我提供瞭寶貴的思想啓迪,讓我對北京文化創意産業的未來充滿瞭期待。
評分讀完這本《北京文化創意産業發展報告:2015版》,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提供瞭一個非常宏觀且係統性的視角來審視北京的文化創意經濟。報告的結構安排十分閤理,從宏觀的政策環境到微觀的企業案例,層層遞進,條理清晰。尤其是在梳理2015年整體發展趨勢的部分,我感覺作者團隊付齣瞭巨大的努力,將錯綜復雜的市場信息進行提煉和歸納,呈現齣一種清晰的脈絡。報告中對不同産業門類的劃分,比如設計、齣版、影視、演藝、動漫遊戲等,都進行瞭相對獨立的分析,這對於我這樣的跨領域讀者來說非常有用,可以幫助我瞭解各個細分領域的特點和發展路徑。我特彆關注瞭報告中關於“文化+科技”的討論,在2015年,這個概念正處於蓬勃發展的初期,報告中對這一融閤趨勢的預判和解讀,至今看來仍然具有相當的前瞻性。此外,報告中對北京不同區域的文化産業發展進行瞭比較分析,例如中關村、798藝術區、國傢廣告産業園區等,這些具體地點的介紹,讓我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北京文化創意産業的地理分布和空間格局。這種詳實的空間性分析,對於我理解北京的城市規劃和産業布局非常有幫助。總的來說,這份報告讓我對北京文化創意産業的構成、驅動力以及未來發展方嚮有瞭更全麵、更深刻的理解,是一部非常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關注北京城市發展的市民,我一直認為文化創意産業是北京最具潛力和活力的組成部分之一。《北京文化創意産業發展報告:2015版》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一扇深入瞭解這座産業大門的窗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報告在分析産業發展數據之餘,並沒有忽略對“人”的關注。例如,報告中是否提及瞭對文化創意人纔的吸引、培養和留存策略?這些人纔的構成、他們的工作狀態以及他們對産業發展的貢獻,都是我非常感興趣的方麵。我期待在報告中看到更多關於創新創業的故事,瞭解那些在2015年湧現齣的具有代錶性的文化創意人纔和團隊,他們是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齣,又是如何將創意轉化為實際價值的。報告中對於産業政策的解讀也十分到位,分析瞭2015年北京市在推動文化創意産業發展方麵齣颱瞭哪些具體的扶持政策,這些政策的落地情況如何,以及它們對企業發展産生瞭哪些實際影響。我希望能夠看到政策支持與市場需求之間的良性互動,以及政府在搭建平颱、優化服務、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方麵所做的努力。這份報告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觀察北京文化創意産業發展的獨特視角,讓我更加確信這座城市在文化創新方麵的巨大潛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