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黃平恰包懂
定價:58.00元
售價:37.7元,便宜20.3元,摺扣65
作者:黃平縣苗學會
齣版社:貴州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781126976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黃平恰包懂》是一本值得苗族青年男女練習、學習唱苗歌的好教材、好讀物,也是一本傳承、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好書籍,同時也是一本研究苗族民間民俗文化的寶貴資料。“恰包懂”是指在唱苗歌時可穿插伴唱的一種藝術形式,起到陪襯歌韻、渲染氣氛的作用,不需相互盤問,具有獨立性、自由性、隨意性、靈活性的特點,不受場所(地域)或場閤限製,可以單唱、閤唱、對唱,深得苗族人民的厚愛。因此,它有較高的欣賞性、享樂性、審美性和趣味性。
內容提要
《黃平恰包懂》是在《苗族常用酒歌》的基礎上又一本反映苗族酒歌文化的重要書籍之一。這次收集整理的苗歌,按照黃平苗族的叫法,稱之為“恰包懂”(HxakBaod Dongf)。“恰包懂”按其形式和內容,大緻可分為互贊、敬重、敬酒、勸酒、拒酒、敘人敘事、生産生活等類彆,它是采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來體現苗族文化的一類歌謠。
書中還收集瞭反映改革開放後,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各族人民和睦相處,社會安居樂業,人民群眾生産生活水平提高,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發生瞭翻天覆地變化的真實體驗和經驗總結。
目錄
章 逗趣歌
節 互贊歌1
若有石擋歲1
多姿如楊柳4
趕場不就近6
鳥來聽歌聲7
學得你歌聲9
等咱挖紅薯10
叫聲九種音11
把歌比金銀12
好嶺來養人13
像隻綠椿蟲15
以為是龍妻16
像隻籃裝菜18
哄得鐮刀斷20
趕它也不走21
歌師在你寨23
搖搖擺擺像飛機24
生成是這樣26
句句都正確27
坐在這裏好害羞28
龍鱗用手掰30
美賽過龍珠32
我聽我不依34
像隻野菊雞35
真是又可惜36
白天夜晚叫37
第二節 打趣歌(古典式)39
唱歌要逗趣39
今晚有星星44
盡要銅碗筷46
比太陽還亮48
像隻綠翠鳥50
盡是約貴人52
像隻小葫蘆55
要個會唱歌56
眼珠像荸薺57
傾心給親傢59
唱歌要逗趣60
老來不像人62
像隻漏撮箕64
瞧準再定情66
唱歌響亮點71
親傢真富裕72
有歌快來唱74
親傢迴去會多心76
不想告訴我77
麥子傳名香78
莫要笑哥們81
拿啥來逗樂83
挖蟲釣鯉魚84
小地方的人85
天天都念客86
摘把菜來煮88
我住茅草房89
不準虧哪個90
你要會吹的91
翁項有隻猴92
魚大如條船93
歌都丟完瞭94
肉在那市場95
第三節 打趣歌(現代式)97
說首笑話歌97
舊州好座城108
舊州田壩寬111
路寬水到傢114
咱寨好山嶺117
黨真好119
黃泥巴土硬120
贊榖隴蘆笙會122
飛機飛到苗傢寨129
做夢要成官130
麻雀飛來吃131
咱的傢鄉美133
第四節 攀親歌136
攀親莫吃雞136
不嫌就攀親138
黃鼠狼想天鵝140
沒得開親也想念143
三天兩鉢酒145
你們嫌不嫌147
你可莫多心148
老親嫌不嫌150
你要教崽乖151
你們常來往152
我教兒不乖154
不準哥妹155
孝子有父教156
先把杯酒飲157
捆你在掃帚158
我傢房屋爛160
第二章 敬酒歌161
節 勸酒歌161
青菜栽籬園161
細細想來好心酸162
請你喝杯酒164
倒的是淡酒165
壺中沒有酒166
夾肉給客人166
請你抬頭來168
越想越多心169
想通就喝瞭169
一個都不讓170
我傢小叔叔171
我寨沒酒水172
若想我開親174
住在沙石坡176
天天去挖田178
親去會笑我179
咋個會讓你181
將就喝瞭吧182
第二節 拒酒歌184
這個餓酒鬼184
我要請你讓185
像隻屎殼螂186
跌倒撞斷牙188
請你讓又讓190
想把我灌醉191
製把竹弓箭192
漏掉瞭酒水193
你看都厭煩194
請你讓瞭我195
真是又可惜196
第三節 盤問歌197
哪個扛刀197
哪樣為大200
為啥舅為大203
哪方妹不老204
妹老老哪裏206
蟲蛀牙齒落207
煙杆鬥歪斜209
有隻覺食日211
第三章 即事歌213
節 年豬歌213
第二節 高壽歌264
第三節 立碑歌288
第四節 水娘神317
編後語 371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評價二: 這本書給我帶來瞭一種全新的閱讀體驗,它不僅僅是一本介紹特定地區文化習俗的書籍,更像是一扇窗戶,讓我得以窺見一個我從未真正瞭解過的世界。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感染力,他將黃平縣苗族人民的生活百態描繪得栩栩如生。我仿佛看到瞭姑娘們在節日裏穿著精心縫製的盛裝,在鼓樂聲中翩翩起舞;也仿佛聽到瞭老人們講述那些古老的傳說和歌謠,那些蘊含著豐富智慧和人生哲理的詞句,在靜謐的夜晚迴蕩。書中對苗族服飾的精美圖案、復雜的工藝流程,以及其中蘊含的象徵意義的解讀,讓我驚嘆不已。每一針一綫,都訴說著一段故事,每一個色彩的搭配,都傳遞著一種情感。此外,書中對於苗族社會組織、婚姻習俗、祭祀儀式等方麵的介紹,也極具參考價值,它讓我瞭解到,一個民族的文化,是如何在其特定的地理環境和社會背景下,逐漸形成並得以傳承的。讀這本書,不是在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在主動地感受,在與書中人物進行心靈的對話。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是我在其他許多書籍中難以尋覓的。
評分評價五: 讀罷這本書,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感動,它讓我看到瞭一個民族如何在曆史的風雨中堅守自己的文化根脈。作者對於黃平縣苗族社區的微觀研究,細緻入扣,展現瞭社區內部的社會關係、經濟活動以及文化傳承的復雜動態。書中關於苗族聚落的分布、建築風格的演變,以及與自然環境的互動,都描繪得十分生動。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苗族社會變遷的討論,作者沒有迴避現代化進程對傳統文化帶來的衝擊,而是深入分析瞭苗族人民如何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積極地適應和創新,保留其文化精髓的同時,也展現齣新的活力。那些關於苗族人民在經濟轉型中的故事,以及他們在教育、醫療等方麵的努力,都充滿瞭積極嚮上的力量。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文化傳承不僅僅是守舊,更是一種智慧的融閤與再創造。作者的研究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它為我們思考如何在新時代背景下,更好地保護和發展少數民族文化,提供瞭寶貴的經驗和啓示。總而言之,這是一本既有學術價值,又充滿人文關懷的優秀作品。
評分評價一: 讀完一本關於地域曆史文化的研究性著作,感覺像是走進瞭時光的隧道,親身經曆瞭那些曾經鮮活的往事。作者以嚴謹的治學態度,深入到黃平縣這片土地的肌理之中,發掘瞭許多鮮為人知的細節。書中關於當地早期聚落的形成,以及不同民族在此交融演變的軌跡,都描述得細緻入微。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對於當地傳統手工藝的梳理,那些古老的技藝,如何伴隨著一代代人的汗水與智慧流傳下來,書中娓娓道來,仿佛能聞到空氣中彌漫著草木染的清香,聽到織機發齣的悅耳聲響。書中引用的史料也十分豐富,既有官方文獻,也有民間傳說,兩者相互印證,勾勒齣一幅立體而生動的曆史畫捲。雖然有些部分涉及到復雜的社會結構和經濟變遷,初讀時需要一些耐心去理解,但一旦深入進去,便能感受到作者的深厚功力。這本書不僅僅是枯燥的史料堆砌,更是充滿瞭人文關懷,讓讀者對黃平縣這片土地的人民及其文化有瞭更深切的理解和認同。它為研究地方曆史和民族文化提供瞭寶貴的參考,也讓普通讀者有機會一窺那段不曾親身經曆卻同樣值得銘記的曆史。
評分評價四: 這是一本讓我眼前一亮的學術專著,它打破瞭我以往對地方誌的刻闆印象。作者在研究黃平縣苗族文化的過程中,巧妙地融閤瞭人類學、社會學、曆史學等多個學科的理論與方法,使得研究內容既有深度又不失廣度。書中對苗族民間文學的收集和整理尤其令人稱道,那些流傳於民間的神話傳說、史詩歌謠,不僅展現瞭苗族人民豐富的想象力,也摺射齣他們對自然、對生命、對宇宙的獨特理解。作者的解讀也十分到位,他能夠從看似樸素的民間故事中挖掘齣深刻的文化內涵和社會意義。此外,書中對苗族傳統節日慶典的描述,也充滿瞭儀式感和現場感,我仿佛能聽到鑼鼓喧天的熱鬧場麵,看到人們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這種對文化細節的精準捕捉,正是本書的魅力所在。盡管有些術語的運用可能對非專業讀者構成一些小小的挑戰,但作者通過生動的案例和翔實的史料,使得整體閱讀體驗依然流暢。這本書無疑為我們認識和理解黃平縣苗族文化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
評分評價三: 這本著作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深入的田野調查,為我們呈現瞭一個全麵而細緻的黃平縣苗族文化圖景。作者並非簡單地羅列風俗習慣,而是將其置於宏大的曆史和社會背景下進行考察,探討瞭苗族文化在不同曆史時期所經曆的變遷與發展。書中關於苗族語言的演變、方言的差異,以及文字的産生和傳播,都有詳實的論述,這對於理解一個民族的身份認同和文化傳承至關重要。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苗族社會結構和權力體係的分析,作者對傳統社會製度的解構,以及其對現代社會的影響,都進行瞭深入的剖析。讀到關於苗族人民在曆史長河中如何適應環境、應對挑戰的部分,我感受到瞭他們頑強的生命力和智慧。書中還穿插瞭一些感人的故事和人物訪談,這些鮮活的個體經曆,讓冰冷的學術研究充滿瞭人情味,也讓苗族人民的形象更加立體和豐滿。盡管有些章節的理論性較強,但總體而言,這本書以其紮實的學術功底和清晰的邏輯脈絡,為讀者提供瞭一個深入瞭解黃平縣苗族文化的絕佳途徑。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