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社会进化史——民国西学要籍汉译文献 历史学
定价:120.00元
作者:(德)F. Müller-Lyer著, 陶孟和、沈怡、梁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55201275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社会进化史》一书内容包括社会学绪论、饮食工具衣服及住居的进化史、工作演化史、文化进步之原因、文化与幸福等5卷17章。本书也是民国时期西学汉译书籍中的一部。对当时研究世界历史和各国历史学提供了很多的参。
目录
作者介绍
《社会进化史》一书作者是(德)F. Müller-Lyer,译者陶孟和,沈怡,梁纶才。本书是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
文摘
序言
坦白说,《社会进化史——民国西学要籍汉译文献 历史学》这个书名,第一时间就勾起了我对那个黄金时代的知识探索精神的向往。民国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如饥似渴地吸收西方先进思想,试图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而“社会进化史”无疑是其中一股重要的思潮,它以一种“科学”的视角,试图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这本书将重点放在“民国西学要籍汉译文献”上,这让我看到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即思想是如何被“翻译”和“在地化”的。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西方原著是什么样子,翻译过来就是什么样子。翻译者自身的理解、时代背景的限制,甚至语言本身的特性,都会在翻译过程中留下印记。因此,研究这些汉译文献,本身就是一次对思想传播过程中“变异”与“演化”的观察。 我尤其感兴趣的是,这些译本是如何影响了当时中国社会对于“进化”、“进步”、“文明”等概念的理解的。它们是否被用作论证西方优越性,或是反驳传统文化?又或者,是否催生了本土化的进化理论,试图调和中西思想?这本书如果能细致地梳理这些译本的流传,分析其翻译策略,并考察它们在当时知识界和公众中的接受程度,那将是一部关于思想史、翻译史乃至文化史的宝贵著作。
评分读到《社会进化史》这个书名,我立刻联想到了 Herbert Spencer 笔下那些宏大叙事,以及达尔文的进化论如何被延伸到人类社会。但更吸引我的是“民国西学要籍汉译文献”这个副标题,它一下子将我的视野拉回到了那个充满变革与探索的时代。我们知道,民国时期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大量西方思潮涌入,冲击着传统的价值体系。而“社会进化史”这类观念,无疑是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思想之一。 这本书所涵盖的“汉译文献”,简直就是宝藏。这意味着,我们能看到那些被认为是西方社会进化论核心的著作,是如何被翻译成中文的。想象一下,当“适者生存”、“自然选择”这些概念,首次以中文面貌出现在读者面前时,它们会激起怎样的波澜?翻译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挑战,语言的隔阂、文化背景的差异,都可能导致理解上的偏差或创造性的诠释。这本书如果能呈现这些译本的原文,甚至对比不同译者、不同时期的译本,那将是对那个时代知识传播史一次极其生动的呈现。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汉译文献,我们可以一窥民国知识分子是如何理解和运用这些西方社会进化理论的。他们是将它们作为改造中国社会的“利器”,还是将其视为一种解读世界的新视角?这些文献背后,必然折射出当时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紧迫问题,以及知识分子试图寻找的解决方案。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契机,让我们透过历史的镜子,去审视那个时代思想的激荡与演进。
评分这本书名《社会进化史——民国西学要籍汉译文献 历史学》本身就散发着一种厚重的学术气息,光是看着就让人对民国时期知识界的那种求知若渴、汲取西方思想的洪流充满了好奇。我一直觉得,了解一个时代的思想是如何被引进、理解和转化的,是理解那个时代最直接的方式之一。这本书似乎就提供了这样一个绝佳的窗口。 想象一下,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一群先行者,在语言不通、理解尚有隔阂的情况下,如何将西方深邃的社会进化思想,通过翻译的文字,一点一点地呈现给国人。这其中必然充满了艰辛与智慧。翻译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是对原文的深入理解和文化语境的再解读。这本书收录的“西学要籍汉译文献”,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搬运,它更像是一份珍贵的“思想地图”,勾勒出西方思想在中国落地生根的早期路径。 我尤其期待能够看到,这些西方社会进化论的 seminal works,在被翻译成中文后,是如何影响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思考方式,又如何与中国本土的社会现实发生碰撞。是全盘接受,还是有所批判吸收?是催生了新的社会改良思潮,还是加剧了思想的撕裂?这本书作为“历史学”领域的研究,想必会深入考证文献的流传、翻译的细节,以及对当时思想界产生的具体影响。这不仅仅是对历史文献的整理,更是对一种思想在中国传播、演变过程的深度挖掘,想想就令人激动。
评分《社会进化史——民国西学要籍汉译文献 历史学》这个书名,让我立刻想到了民国时期那群怀揣救国理想、奔走呼号的知识分子。他们面对的是一个积贫积弱的中国,急切地需要新的思想来启蒙和改造。而“社会进化论”,作为一种解释社会发展的新范式,无疑在当时激起了巨大的反响。 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研究的焦点放在了“民国西学要籍汉译文献”上。这不仅仅是对西方原著的介绍,更是对这些原著在中国语境下的“二次生命”的考察。翻译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我想象着,在那个信息相对闭塞的年代,翻译者们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将那些晦涩的学术概念,用中文呈现出来,并试图让当时的读者理解。 这本书能够呈现这些“要籍汉译文献”,对我来说,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那个时代思想迷宫的门。我可以透过这些文字,去感受西方社会进化论是如何在中国传播,又是如何被当时的知识分子所解读和运用的。是它们指导了当时的社会改革,还是成为了论证各种思想观点的“标准答案”?这本书如果能深入挖掘这些文献背后的历史背景,考证其流传过程,分析其对当时中国思想界产生的具体影响,那将是一部极具史料价值和思想深度的著作。
评分《社会进化史——民国西学要籍汉译文献 历史学》这个书名,让我产生了一种穿越时空的冲动。民国,一个充满理想、激情与挣扎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西方思想在中国大地大规模传播的时期。而“社会进化史”,更是那个时代知识界绕不开的议题。这本书将目光聚焦在“西学要籍汉译文献”上,这本身就说明了它并非一本纯粹的理论梳理,而是有扎实的文献支撑,更侧重于考察思想的传播过程。 我特别好奇,在民国时期,哪些关于“社会进化”的西方著作被翻译了进来?是斯宾塞的系统论,还是其他学者的观点?这些译本的质量如何?翻译者的学术背景和立场又是什么?这本书的价值,或许就体现在对这些细节的梳理和分析上。通过这些汉译文献,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中国知识分子是如何接触、理解和消化这些外来思想的。 更进一步讲,这些翻译过来的“社会进化史”理论,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它们是否被用来解释中国的落后,或是指导社会改革?是否引发了激烈的辩论,甚至成为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武器?这本书如果能深入探讨这些文献在当时的传播渠道、阅读群体以及引发的社会反响,那将是一次极具深度的思想史考察。它不仅仅是关于“理论”,更是关于“理论如何落地生根,又如何影响现实”的生动案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