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中华乐器大典 |
| 丛书名: | |
| 作者/主编: | 乐声 |
| 出版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503959691 |
| 出版年份: | 2015年5月1日 |
| 版次: | 第1 版 |
| 总页数: | 809页 |
| 开本: | 16 |
| 图书定价: | 198元 |
| 实际重量: | 2040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概述
一、悠久的历史
二、辉煌的年代
三、繁多的品种
四、器乐与乐队
五、乐声传五洲
章 弦鸣乐器纲
节 弹拨弦鸣乐器目
一、匣形弹拨弦鸣乐器科
1.古琴
2.百衲琴
3.夹层琴
4.改良古琴
5.古美人瓶式古琴
6.现代七弦琴
7.瑟
8.五十弦庖牺瑟
9.百弦大瑟
10.卧箜篌
11.古筝
12.大筝
13.小筝
14.潮州筝
15.钢弦筝
16.双弧式桥马筝
17.系列筝
18.转调筝
19.蝶式筝
20.敦煌壁画筝
21.新型转调筝(新筝)
22.拉震武转调筝
23.十二平均律快速转调筝联码
24.新型斜岳山筝
25.“多声弦制”新型古筝
26.唐筝
27.青花工艺筝
28.“剪秋水”古筝
……
第二章 体鸣乐器纲
第三章 膜鸣乐器纲
第四章 气鸣乐器纲
附录
参考文献
乐声出版的乐器学专著
后记
《中华乐器大典》按现代乐器纲目分为四章十九节,地阐述了中华民族古今一千一百多种乐器的概况,包括出土乐器、传世乐器、现代乐器、改革乐器、民族乐器、民间乐器、地方乐器等,涉及到乐器的历史沿革、构造规格、用材制作、品种改革、性能用途。书中还对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收藏的乐器做了详细的介绍。
这本《中华乐器大典》简直是乐器爱好者的圣经!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才大致翻完第一遍,那种扑面而来的文化厚重感和知识的广博性,真的让人震撼。它不仅仅罗列了各种乐器,更是深入挖掘了每一种乐器背后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意义。比如,关于古琴的部分,作者简直是把它当成了一个活的历史来描绘,从它的形制演变到不同流派的演奏风格,再到历代文人雅士与琴的故事,描述得细致入微,让人仿佛能听到那穿越千年的清音。尤其是对于一些已经濒临失传的少数民族乐器,作者费尽心力搜集资料,配以精美的插图,让这些“沉默的声音”重新焕发了光彩。说实话,作为一本工具书,它的学术严谨性毋庸置疑,但更难能可贵的是,它用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将冰冷的器物与鲜活的文化精神紧密地联系了起来,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充满了探索的乐趣。这本书绝对是系统学习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不可或缺的基石。
评分我拿到这本大部头时,首先被它的装帧和印刷质量所折服。要知道,要将上千种乐器的形态和细节清晰地呈现出来,对印刷技术是个极大的考验,但这本书的图文排版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色彩的还原度极高,无论是木质的纹理、金属的光泽,还是丝弦的质地,都栩栩如生。我特别留意了竹制乐器的部分,像箫、笛子这类乐器,其音孔的位置和取材的季节对音色影响极大,书中的插图清晰地标示了这些关键部位,配合文字的解释,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对乐器的构造有一个直观且准确的理解。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键乐器制作流程的分解图,这对于理解传统手工艺的精妙之处非常有帮助。比起那些只有文字描述的资料集,这种图文并茂的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门槛,让那些复杂的结构知识变得触手可及。这本书在视觉呈现上的用心程度,绝对是值得称赞的。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次漫长而愉快的文化溯源之旅。它不仅仅是关于乐器本身的说明书,更是关于中华民族审美情趣和哲学思想的百科全书。比如,关于五声调式和“宫商角徵羽”的阐释,作者巧妙地将其与儒家的伦理观念、道家的自然和谐观联系起来,让人理解到,中国的乐器之所以被设计成现在的样子,绝非偶然,而是深植于民族精神之中的。读到某些篇章时,我甚至会停下来,合上书本,陷入沉思,想象着在古代的宫廷宴饮或文人雅集中,这些声音是如何烘托气氛、表达情感的。这种对“声之美”背后“道之源”的追溯,使得阅读体验充满了哲学思辨的乐趣。这本书的广度和深度,让人不得不佩服编纂者们对传统文化近乎偏执的热爱与敬畏,它真正做到了“以乐器载文化”。
评分对于一个正在准备考研的音乐学学生来说,这本书的价值简直无可估量。它提供了一个宏观而又详尽的知识框架,覆盖了中国民族乐器学领域的核心内容,那些晦涩难懂的学术名词和理论知识,在这本书里被梳理得井井有条。我尤其欣赏它在体例上的编排逻辑,它似乎是按照乐器发声原理进行的大类划分,然后再细分到具体的乐器种类,这种科学的分类法让知识点的记忆和串联变得非常有效率。我发现很多以往做习题时感到困惑的“盲点”,通过查阅这本书的对应章节后,立刻豁然开朗。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点,更是一种研究视角和分析方法,能帮助我们建立起中国乐器学学科的完整认知体系。对于未来想要从事相关研究或者教学工作的人而言,这本书无疑是为我们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绝对是备考期间的“定海神针”。
评分我是一个痴迷于声音的民间乐师,平时主要演奏琵琶和三弦。老实说,很多学院派的教材对我们这些“野路子”出身的人来说,总感觉有点高高在上,术语多,实践性指导少。但《中华乐器大典》在这方面做出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平衡。它既有严谨的学术考据,又兼顾了对乐器实际演奏特点的关注。例如,在介绍弹拨乐器时,它不仅提到了指法流派,还对不同年代使用的徽位、定弦法进行了对比分析,这对于我们进行传统曲目的“复古”演绎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我甚至根据书中对某些古老调式的描述,尝试着重新调整了我的三弦定音,结果发现音色和韵味果然有了微妙的变化。这本书仿佛搭建了一座连接古今的桥梁,让我们这些身处当下的演奏者,能更深切地感受到历代乐师们对声音的追求和他们留下的宝贵经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