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家教与门风
定价:23.0元
作者:彭林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2-01
ISBN:978753215649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入选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推出的“2015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入选“首届向全国推荐中华传统文化普及图书”书单,荣获“第二届上海好童书”奖。
本书引经据典但又深入浅出,既经典又实用,篇制设计合理,内容贴近日常。深度文史爱好者可以在书中体味经典,对家庭教育感兴趣的普通大众则可以汲取古人的智慧化为点滴的日常教育实践。
此外,作为央视“百家讲坛”之“彭林说礼”系列节目的主讲,同时又是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文明之旅”系列节目的常邀嘉宾,彭林教授在读者和观众中的影响力都是毋庸置疑的。
内容提要
全书共约14万字,作者以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功力,生动深刻地阐述了中国传统礼乐文化的起源、发展与其核心精神,并从“家教与门风”、“风俗与社会”、“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中国与西方”等几个方面系统剖析了儒家礼乐文化对我们今天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能带来的启发和指导作用,深度揭示了礼乐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普世价值。 如以家训为例,作者认为:家训是民间自发出现、又根植于民间,以儒家的仁义礼智作为思想核心,以修身做人作为立身之本,将与人为善、勤俭持家作为基本美德,以自我教育为主要形式,经过数代传承,即可形成优良的门风。家训的流行,解决了全社会的文化认同问题,在深层树立了民众的基础道德,减少了大量恶件的发生。在今天,延续我们的“家风文化”同样既切实又具有重要意义,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与国的命运从来都是息息相关的。
目录
作者介绍
彭林,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经学研究中心主任。常年从事中国古代史、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儒家经典的教学与研究。
已出版的著述有《中国古代礼仪文明》、《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中华传统礼仪概要》、《儒家礼乐文明讲演录》等。在清华大学主讲的“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中国古代礼仪文明”等课程荣获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称号。文摘
序言
当我拿起《家教与门风》这本书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种温婉而坚定的画面。它不像那些充斥着“速成”、“秘诀”的宣传,而是像一本泛黄的日记,记录着关于家庭、关于传承的真挚思考。名字本身就有一种穿越时空的魅力,它暗示着教育的深度,以及家族精神的延绵。我很好奇,作者会以怎样的方式来解读“家教”这一概念?是侧重于具体的教育技巧,还是更宏观地探讨家庭教育的理念?而“门风”,这个词语更是承载了太多家族的历史和文化印记。我设想着,书中是否会穿插那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讲述古今中外那些令人称道的家族,他们是如何通过一代代的努力,将良好的家风发扬光大,又如何教育出那些品德高尚、才华出众的后代?我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种启发,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家庭教育并非孤立的个体行为,而是与家族的整体命运息息相关。它应该能够引导我去思考,如何在当今社会,依然能够保持和传承那些宝贵的家族精神,让“门风”成为引导我们前行的灯塔。
评分这本《家教与门风》的名字,刚看到时就勾起了我无限的好奇。它不像市面上那些直白地给出“秘籍”或者“方法论”的书籍,而是带着一种沉静的、历史的厚重感。我总觉得,一个好的家教,并非仅仅是教会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承一种精神,一种为人处世的原则,一种世代相传的品格。而“门风”二字,更是点明了这一点,它不仅仅关乎一个家庭的内部教育,更是与家族的声望、社会的责任紧密相连。我设想着,书中会不会描绘一些古往今来,那些令人称道的家族,他们是如何在教育子女的同时,也维系着家族的荣誉和道德底线?书中是否会探讨,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如何审视和传承那些有价值的“门风”?又或者,它会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让我们看到,当家教与门风失衡时,会带来怎样的后果?我期待着,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思考,一些启发,让我能够更好地去理解,去实践,如何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为我们的家庭,乃至家族,留下更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种对“家”的深刻洞察,对“传承”的郑重思考,无疑是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让我迫不及待想要翻开它,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评分初初翻阅《家教与门风》的扉页,一种淡淡的墨香伴随着纸张特有的温润气息扑面而来,仿佛开启了一段跨越时空的对话。我被书名中蕴含的意境深深吸引。它不是那种喧嚣的市场读物,而是像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在静静地诉说着一些关于“根”和“脉”的故事。我脑海中浮现出那些世代相传的家族信条,它们如同无形的丝线,将祖辈的智慧与后辈的成长紧密相连。这本书的名字,让我预感到它会触及到许多关于“规矩”、“德行”、“责任”等深层的主题。我好奇,作者是如何从一个宏观的角度去审视家教的重要性,又如何将其与更广阔的“门风”概念相结合?它是否会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园丁,细致地剖析不同土壤(家庭环境)和种子(孩子特质)的组合,给出最适宜的培育方式?我期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启迪,而非生硬的教条。我想了解,在现代社会的洪流中,我们还能从传统的家教和门风中汲取哪些养分,又该如何创新地将其融入当下的教育实践,让家庭教育真正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坚实基石,也让良好的家风成为社会进步的一股清流。
评分《家教与门风》这本书的名字,仿佛自带一种温润的光泽,让人心生敬意。它不是那种急功近利的“育儿指南”,而是更像一本沉淀着历史智慧的古卷,引人入胜。我深深着迷于“家教”与“门风”这两个词汇所蕴含的深远意义。家教,在我看来,是父母对子女最根本的责任,它关乎人格的塑造,品德的养成;而门风,则更像是一种家族的灵魂,是家族成员共同的精神写照,是世代相传的道德基石。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打开一扇新的视角,让我看到,家庭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价值观的引导,是精神的传承。或许书中会描绘那些历史上伟大的家族,他们是如何在复杂的时代背景下,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家风,教育出无数杰出的后辈。或者,它会探讨,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传承那些优秀的门风,让它在新的时代焕发光彩。我渴望从这本书中获得一种更深刻的理解,一种能够指导我如何在家中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如何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最终让良好的家风,成为我们家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对社会的一份贡献。
评分《家教与门风》这本书,乍看之下,就散发着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它不像许多教育类书籍那样,直接抛出各种学习方法、行为训练,而是更像一扇通往古老智慧的窗户,让我窥视那些曾经在岁月长河中被精心守护的家庭价值。我总觉得,“家教”二字,背后蕴含着的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一种言传身教的力量。而“门风”,则将这种影响延展到更远的边界,它代表着一个家族的整体风貌,是家族成员共同的精神烙印。我猜想,这本书不会简单地罗列说教,而是会通过深入的分析、生动的描绘,来展现那些成功的家教实践是如何塑造出优秀的门风,又或者,当家教出现偏差时,门风又会如何受到侵蚀。我希望它能提供一种更深层次的思考,让我们去理解,在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精神的传承和品格的塑造,为何变得尤为重要。这本书,仿佛在向我发出一个邀请,邀请我去探索,去领悟,如何在一个快速变迁的时代,依然能为自己的家庭奠定扎实的精神根基,让良好的家风代代相传,成为家族最宝贵的财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