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华夏 | 作者 | 贺东劢(Thomas O. Hllmann) 刘卫平 |
| 定价 | 80.00元 | 出版社 | 上海文化出版社 |
| ISBN | 9787553505695 | 出版日期 | 2016-08-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软精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来自德国的汉学家贺东劢通过对60件古代文物的栩栩如生的介绍,向读者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及其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书写有什么重要意义?何时进行庆典活动?如何看待死亡?本书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通过本书,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人对足球的热情,中国美女形象的转变,以及中国人对于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是出口热门产品的丝绸的偏爱。从美食到教育,从音乐到医学,从法律到宗教,从经济到科学,中国古代社会的全景图,在这里得到呈现。 |
| 作者简介 | |
| 贺东劢(Thomas O. Höllmann),1952年出生于德国埃根费尔登,慕尼黑大学汉学和民族学教授,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并曾一度担任该院副院长一职,同时也是德国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以及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客座教授。 |
| 目录 | |
| 前言 绪论 地理概貌 人口概貌 朝代概貌 资料来源 社会各阶层 1.甲子:皇帝——天的代言人 2.乙丑:世故而又腐败的官员 3.丙寅:从军立功 4.丁卯:受歧视而又胆小的太监 5.戊辰:商人和货郎 6.己巳:手工业者——在个性创造和批量生产之间 7.庚午:地主、农民和佃户 8.辛未:佣人和奴隶 9.壬申:中国人眼中的外国人 生活道路 10.癸酉:家庭——宇宙秩序的缩影 11.甲戌:女性的梦想 12.乙亥:男性的忧虑 13.丙子:严守礼节与感官享受 14.丁丑:童年和少年 15.戊寅:老年的负担 16.己卯:死后的世界 中国轮廓 17.庚辰:城市和首都 18.辛巳:分割和控制 19.壬午:房屋和庭院 20.癸未:家具和空间布置 21.甲申:仓库——抗击饥饿的堡垒 22.乙酉:餐厅一瞥 23.丙戌:天上的露水和——茶 24.丁亥:羊羔酒和其他酒精饮料 25.戊子:时尚的力量 习俗 26.己丑:自然与环境 27.庚寅:科学之路 28.辛卯:稍纵即逝——对时间的思考 29.壬辰:规矩和权力 30.癸巳:法律和仁慈 31.甲午:长生不老的秘诀 32.乙未:从刷牙到如厕阅读 交流沟通 33.丙申:旅行和交通 34.丁酉:航海和指南 35.戊戌:游走市场——交易之乐 36.己亥:金钱和幸福 37.庚子:进贡和头衔 38.辛丑:从琥珀到貂皮——吸引眼球的舶来品 39.壬寅:出口畅销货——丝绸 文化艺术 40.癸卯:中国文字 41甲辰:书籍的生产和销售 42.乙巳:两大发明——造纸和印刷术 43.丙午:墨和毛笔 44.丁未:意境无穷的中国画 45.戊申:文学的美学要求和道德责任 信仰 46.己酉:生死界限 47.庚戌:即兴与守礼的道教 48.辛亥:儒家正统思想 49.壬子:佛教诸神——佛和菩萨 50.癸丑:寺庙和佛塔 51.甲寅:圣骨崇拜和自我牺牲 52.乙卯:火祭坛上的礼仪——祆教 53.丙辰:摩尼教和景教 嗜好 54.丁巳:亦庄亦谐的音乐 55.戊午:舞蹈——异国情调和 56.乙未:小丑和杂耍 57.庚申:骏马和骑士 58.辛酉:男人与狗 59.壬戌:运动——竞赛和专注 60.癸亥:——玩物丧志 教师节(公历9月10日) 授人厨艺,手有余香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有月饼的中秋才完整 秋分(公历9月22~23日之间) 秋花秋色秋梨膏 寒露(公历10月8~9日之间) 桂花甜羹有助收心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风雅重阳糕 霜降(公历10月23~24日之间) 秋日果酱 万圣节(公历10月31日) 让菊花和南瓜做朋友 立冬(公历11月7~8日之间) 甜蜜记忆:赤豆桂圆羹 小雪(公历11月22~23日之间) 小雪天,芝麻糊 感恩节(公历11月第四个星期四) 看得见的幸福 大雪(公历12月7~8日之间) 猪脚汤是福 冬至(公历12月21~23日之间) 数九消寒 圣诞节(公历12月25日) 圣诞煮热酒 |
| 编辑推荐 | |
| 看中国古人是如何过日子的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一直对我们民族文化的根源和发展脉络感到好奇,而《华夏》这本书,从书名上就给予了我莫大的吸引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个引路人,带领我深入探寻我们文明的源头,理解那些塑造了我们民族性格和价值观的深层原因。我所期待的,不仅仅是对某个朝代或某场战役的详细描述,而是更注重一种宏观的视角,一种对中华文明整体发展趋势的把握。我希望它能够梳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展示出不同时期文化、政治、经济、思想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演变。比如,我想了解不同时期人们的哲学思想是如何演变的,是如何影响当时的社会结构的?科技的发展又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了历史的进程?这些宏观层面的思考,往往能帮助我们建立起更完整的历史认知框架。此外,我非常看重作者的叙事风格。我希望它能够语言流畅,逻辑清晰,同时又富有感染力,能够将那些抽象的概念和事件,用生动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如果作者能够适当地运用一些案例和故事来佐证观点,那么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一定会更加引人入胜。我渴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对“华夏”这个词,有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评分这本《华夏》刚入手,还没来得及细细品读,但光是翻看目录和序言,就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一直以来,我对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都非常着迷,总觉得那些沉淀在历史长河中的智慧和故事,是滋养我们民族精神的根基。市面上关于华夏历史的书籍不少,但真正能触及灵魂、引人深思的却不多。我希望这本《华夏》能够带我走进一个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古代中国。我期待它不仅仅是枯燥的年代记述,而是能够用生动的笔触,描绘出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思想、信仰,甚至是他们的喜怒哀乐。我尤其希望它能深入挖掘那些被历史尘埃掩埋的细节,还原出那些鲜为人知却至关重要的片段,让我能够感受到历史的温度,触摸到古人的脉搏。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在叙事上能够有所创新,避免陈词滥调,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解读我们共同的文化遗产,或许是跨越时空对话,或许是聚焦个体命运,总之,要能激起我内心深处的共鸣,让我产生一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我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这本书是否能满足我对“华夏”二字所蕴含的深沉情感和厚重底蕴的全部想象。
评分说实话,拿到《华夏》这本书的时候,我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又一本讲历史的书”。市面上的历史读物太多了,质量参差不齐,很多都是为了迎合市场而写的快餐文化,缺乏深度和严谨性。我抱着一种审慎的态度开始翻阅,但很快,这本书的某个方面就吸引了我。可能是它在选材上的独到之处,或者是在叙述方式上的别具一格。我一直认为,历史并非是冰冷的数据和事件堆砌,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个个充满智慧的选择、一个个跌宕起伏的故事交织而成。我希望《华夏》能够展现出历史的这种动态美,让我能够跟随作者的笔触,仿佛穿越时空,亲历那些波澜壮阔的岁月。我尤其关注的是书中对于社会风貌、民俗文化、以及思想潮流的描写。历史的进程,归根结底是人的活动,而这些活动又深受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如果这本书能够细致地描绘出古代人民的衣食住行,他们的精神世界,他们的价值观念,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将远远超出单纯的历史事件陈述。我也希望它能提出一些关于历史进程的独到见解,引发我对当下的一些思考,让我能够从古人的经验中汲取智慧,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
评分收到《华夏》这本书,我感到既欣喜又略带一丝不安。欣喜的是,我终于找到一本有可能深入探讨我们文明核心的书籍;不安的是,我担心它是否能达到我内心深处的那份期待。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历史书籍,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应该是一种思想的启迪,一种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探索。我希望《华夏》能够跳出简单的史料罗列,而是能够通过对史料的深入挖掘和分析,提出一些关于我们文明独特性和传承性的深刻见解。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于那些被忽视但却具有重大意义的文化元素的解读,例如,古代的艺术、音乐、建筑是如何体现当时的社会精神和审美情趣的?这些文化元素又如何在漫长的历史中得以传承和演变?我希望作者能够用一种富有洞察力的笔触,揭示出这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深刻内涵。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在批判性思维方面有所体现,不仅仅是歌颂,而是能够客观地分析我们文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挑战,从中吸取教训,为我们当下的发展提供启示。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思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华夏”之魂在新世纪焕发新的生机。
评分初读《华夏》,我首先被它扑面而来的厚重感所吸引。这并非是那种堆砌辞藻、故弄玄虚的厚重,而是源于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民族文化的敬畏。我一直相信,真正的历史著作,能够让我们感受到时空的浩瀚,以及人类文明发展的曲折与辉煌。我希望《华夏》能够带领我走进一个更加多元和丰富的古代中国,不仅仅关注政治和军事的宏大叙事,更希望能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去感受普通民众的喜怒哀乐,去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互动与融合,以及这种融合是如何塑造出我们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特质的。我希望作者能够用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视角,来描绘历史人物的命运,解读历史事件的深层动因,从而让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此外,我也希望这本书在语言风格上能够独树一帜,避免流俗,用一种更加精准、更富有表现力的文字,来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我渴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对“华夏”二字所承载的丰富内涵,有一个更加立体、更加深入的认知,从而激发出我内心深处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与自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