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史记
定价:20.30元
作者: 司马迁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807590224
字数:
页码:41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史记》图文配合,二百余幅精美古代版画,图文并茂,为您讲述《史记》故事。选字注音,将难字、生僻字读音一一标注,使读者诵读经典顺畅无碍。译文赏析,紧扣时代脉搏,用现代语言、今人视角和标准重新解读国学经典。
内容提要
《史记》是一个刑余的史吏倾注毕生的精力,记录了华夏文明三千年的流程。
目录
阅读指南
国学与我们同在
编者的话
五帝本纪
夏本纪
殷本纪
周本纪
孔子世家
韩非列传
商君列传
张仪列传
魏公子列传
春申君列传
秦始皇本纪
陈涉世家
项羽本纪
高祖本纪
留侯世家
萧相国世家
曹相国世家
吕太后本纪
孝文本纪
孝景本纪
司马迁及史记
作者介绍
文摘
五帝本纪
译文
黄帝,是少典氏的后代,姓公孙,名轩辕。他生下来就神奇灵异,在襁褓中就会言语,幼小时就很伶俐懂礼,稍大即纯朴敏慧,成年后睿智而练达。
轩辕的时候,神农氏的势力已经衰微。诸侯互相侵伐,残害百姓,而神农氏无力征讨。于是轩辕便操练士卒,用来征讨那些不来朝贡的诸侯,四方诸侯便全都前来俯首称臣。蚩尤为残暴,没有谁能征服他。炎帝想要欺凌诸侯,诸侯便归顺轩辕,轩辕整治军队,研究气候,种植五谷,安抚百姓,测量四方的土地,训练出像熊罴貔貅躯虎一样凶猛的军队,率领他们同炎帝在阪泉的野外交战。经过三次交战,终于取得了胜利。蚩尤作乱,不听从黄帝的命令。于是黄帝便征集各地诸侯的军队,与蚩尤在涿鹿的野外交战,活捉了蚩尤,并把他杀死。各地诸侯都尊奉轩辕为天子,取代了神农氏,这就是黄帝。天下若有不顺从的,黄帝便去征讨,直至平服后才离去。黄帝开山通路,不曾有过安闲的时候。
黄帝向东到达大海,登上丸山和泰山。西边到达空桐,登上鸡头山。南边到达长江,登上熊耳山、湘山。北边驱逐荤粥,在釜山与诸侯核验符契,在涿鹿山下宽广平坦的地方建设城邑。迁徙往来没有固定的居处,用兵营围绕来防卫。百官都用云来命名,军队也称云师。设立左右大监,监察各方诸国。各方诸国和顺,在祭祀鬼神山川的封禅大典中,参加黄帝主持盛典的非常多。黄帝获得了宝鼎,推算日辰历数。他任用风后、力牧、常先、大鸿来治理人民。顺应天地的法则,阴阳的变化,养生送死的制度,研究国家存亡的道理。按时种植百谷草木,驯化鸟兽昆虫,广泛研究日月星辰的变化以及水流、土石、金玉的状况,勤思考,勤实践,多倾听,多观察,节用水火材物。因为有土德的祥瑞,所以号为黄帝。黄帝共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得姓的有十四人。黄帝住在轩辕之丘,娶了西陵氏的女子为妻,这就是嫘祖。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生了两个儿子,他们的后代都曾据有天下:其中一个叫玄嚣,就是青阳,青阳居住在江水;其中第二个叫昌意,昌意居住在若水。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子,名叫昌仆,生了高阳。高阳有高尚的道德。黄帝死后,葬在桥山。他的孙子,也就是昌意的儿子高阳,继承帝位,这就是帝颛顼。帝颛顼高阳,是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他文静深沉而有智谋,明白通达而知事理;种植各种作物以尽地力,按时行事,顺应自然,尊奉鬼神,制定礼仪,调理五行之气,教化民众,洁净虔诚地进行祭祀。往北到达幽陵,往南到达交阯,往西到达流沙,往东到达蟠木,无论有生命的和没生命的,无论是大山大河还是小山小河之神,凡是日月所能照临的地方,没有不服从他归附他的。帝颛顼生的儿子名叫穷蝉。颛顼死后,玄嚣的孙子高辛继承帝位,这就是帝喾。帝喾高辛,是黄帝的曾孙。高辛的父亲叫娇极,娇极的父亲叫玄嚣,玄嚣的父亲叫黄帝。自玄嚣到娇极都没有得到帝位,到高辛才即帝位。高辛对于颛顼来说是同族兄弟之子。
……
序言
阅读指南
国学与我们同在
编者的话
五帝本纪
夏本纪
殷本纪
周本纪
孔子世家
韩非列传
商君列传
张仪列传
魏公子列传
春申君列传
秦始皇本纪
陈涉世家
项羽本纪
高祖本纪
留侯世家
萧相国世家
曹相国世家
吕太后本纪
孝文本纪
孝景本纪
司马迁及史记
读完关于某位开国君主的篇章,我有一种强烈的代入感,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没有采用那种高高在上的历史评判,而是像一个最贴近现场的观察者,将人物的喜怒哀乐、决策的挣扎与权衡,描绘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对几场关键战役的记述,那种紧张的气氛几乎要穿透纸面,我甚至能想象出金戈铁马的轰鸣和将士们浴血奋战的场景。书中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很多时候,历史人物的言行举止,并非简单的“好”或“坏”可以概括,而是充满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书中对某个宦官的评价,虽然文字不多,却将他那份隐忍与最终的爆发,勾勒得入木三分,让人在合卷之后,仍久久不能忘怀。这种将历史写成人间戏剧的叙事手法,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趣味性,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年代更迭和权力斗争,变得鲜活而引人入胜。
评分这本《史记》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一种古朴的墨绿色,搭配烫金的书名,散发着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十分考究,那种略带粗粝感的纸面,仿佛能让人触摸到历史的纹理。我尤其欣赏它在字体排版上的用心,正文字体的选择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在细节处流露出古典韵味,行距和字距的把握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沉浸其中,眼睛也不会感到过分疲劳。不过,如果说有什么可以挑剔的地方,那就是卷帙浩繁,对于初次接触这类鸿篇巨制的新读者来说,可能会觉得有些望而生畏。我花了好几天时间才适应它那种宏大的叙事节奏,毕竟它不是那种轻松的消遣读物,需要静下心来,带着敬畏之心去品读。装帧的细节处理,比如扉页上的印章纹饰,无不彰显着出版方对这部经典应有的尊重,这份匠心,是现代出版物中难得一见的,让人在翻阅的每一步都感受到一种仪式感。
评分我对书中那些关于游侠和刺客的记载格外着迷,那简直就是一部古代的“英雄志”。这些人物的故事,往往充满了极致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他们的信义、他们的决绝,以及他们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的孤独感,都深深地触动了我。与那些庙堂之上的权谋家不同,游侠们的世界观更纯粹,他们的行动往往只遵从于内心的准则,即便这准则与当时的主流道德有所抵触。书中对他们行侠仗义的细节描写,如千里赴难、一诺千金,读来令人热血沸腾,仿佛能感受到他们身上那股不羁的江湖气息。当然,历史的残酷性也伴随着这些故事,很多英雄的结局都令人唏嘘,但这恰恰反映了那个时代对于“义”与“利”之间永恒冲突的深刻描摹,使得这些传奇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和真实,而非扁平化的符号。
评分在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俗和经济状况方面,这部巨著提供了极其宝贵的侧面资料。虽然它以政治和军事史为主线,但在描述官职设置、赋税制度变迁,乃至地方风物特产的记载中,都透露出大量社会生活的信息。例如,对某一特定时期物价的提及,或对某一地区物产的强调,都为后世研究者还原当时的社会生活水平提供了可靠的“碎片”。我发现,即便是在看似无关紧要的篇章中,也隐藏着关于农业技术、手工业发展的蛛丝马迹。这种“不经意”的记录,反而比那些刻意为之的官方文书更具烟火气和真实感。它不仅仅是一部记录帝王更迭的史书,更是一部广阔的古代社会风俗画卷,让我得以一窥那个遥远时代普通人的生活侧影,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是阅读其他任何历史著作都难以比拟的。
评分这部作品的结构安排,堪称一部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并非简单地按照时间线索平铺直叙,而是巧妙地采用了纪传体这一独特的叙事框架,将帝王将相、侠义之士、甚至是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昙花一现的小人物,都纳入了同一个宏大的叙事体系之中。这种并行的叙述方式,极大地拓宽了历史的视角,让你在阅读一位帝王的兴衰时,可以随时跳转去了解当时某个地方的民间风貌,或是某个学派的兴起。我特别欣赏“表”和“书”的穿插使用,它们如同历史的骨架和血肉,相互支撑,让整个历史的脉络清晰可见,又饱含生机。这种多维度的信息组织,要求读者在阅读时必须不断进行跨章节的联想和比对,这本身就是一种对历史思维能力的绝佳训练,读起来绝不只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一种主动的、构建式的理解过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