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风雨桥/中国文化知识读本
定价:14.80元
作者:王冠一著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54631670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是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吉林文史出版社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本书是《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其中之一,介绍了风雨桥。
内容提要
逢山必有路,逢水必有桥。在我国南方湖南、贵州、广西三省毗连的侗族聚居地,到处可见大小各异、古朴精巧的长廊式木桥——风雨桥。风雨桥是一种集桥、廊、亭为一体,别具风格的桥梁建筑,与鼓楼、侗歌并称侗族三宝。风雨桥除桥墩外,全部用木料,无隙无间,浑然天成。风雨桥始于汉末,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民族建筑中一朵艳丽的奇葩。
目录
一 风雨桥的形成与发展二 风雨桥的建筑特征三 风雨桥的功能四 风雨桥的审美特征五 与风雨桥有关的侗族民俗六 各具特色的风雨桥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用“沉稳”和“灵动”来形容或许是最恰当的。它不像某些老派著作那样,一板一眼,充斥着艰涩的古词汇和复杂的句式,反而用了一种非常现代且富有画面感的白描手法来叙述。比如,在描述某些仪式或节庆活动时,作者的笔触如同电影镜头般精准,色彩感极强,甚至能让人联想到特定的气味和声响。但同时,这种灵动又被一种深厚的文化敬畏感所约束,绝不会流于轻佻或戏说。这种平衡掌握得恰到好处,使得即便是对该领域知之甚少的读者,也能轻松地沉浸其中,感受到文字背后的力量。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关键论点处偶尔插入的那些富有哲理性的短句,它们如同夜空中突然出现的流星,虽然短暂,却能照亮前方的道路,引导读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本书无疑是为那些渴望深度、又惧怕晦涩的求知者量身打造的佳作。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类涉及“文化知识读本”的书籍是抱持着一丝谨慎态度的,因为很多同类作品往往流于表面,或者过度学术化而显得枯燥乏味。但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它的内容组织逻辑极其清晰,像是一条精心铺设的河流,从源头开始,层层深入,每一个章节都像是河流的一个重要支流,最终汇集成一条波澜壮阔的知识大江。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地域性文化符号演变的那一部分,作者的处理手法极其高明,他没有采用那种生硬的时间线索,而是采用了“点状深入”的方式,选取了几个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现象作为切入点,然后像剥洋葱一样,层层剥开其背后的历史脉络和社会结构影响。这种结构设计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代入感和趣味性,让我能更主动地去探索和连接那些看似分散的知识点,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读完后,感觉脑海中许多模糊的概念都变得立体而鲜活起来,绝非走马观花的泛泛之谈。
评分这本书在情感层面上给予读者的触动是持续而深远的。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像是一次对民族精神内核的深层探访。阅读过程中,我多次被那些关于坚韧、关于传承、关于生命力的细节深深打动。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抽象的文化符号,转化成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故事可循的具体存在。特别是对于那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现象的描绘,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所处的环境,那些曾经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事物,在作者的笔下,都焕发出了新的光彩和意义。合上书卷时,那种感觉不是简单的“读完了”,而更像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让人对脚下的土地和历史的厚重感有了更深的依恋和责任感。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强大的文化锚点,让人在纷繁复杂的现代世界中,依然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根基和文化归属。
评分从知识的广度来看,这本书展现出了一种令人惊叹的包容性和跨学科视野。它并非仅仅局限于单一的文化载体进行阐述,而是巧妙地将历史学、人类学、建筑学乃至社会心理学等多个领域融会贯通。每一次阅读,都会发现新的连接点,就像是在一个巨大的迷宫中不断找到新的出口。特别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作者在处理一些争议性较强或尚未定论的文化起源问题时,采取了极为审慎和客观的态度。他没有急于给出武断的结论,而是将不同的学术观点并陈,并分析了支撑这些观点的证据链条,留给读者足够的空间去形成自己的判断。这种科学的、批判性的思维方式,是这本书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它教会我们,真正的文化研究,永远是对未知保持谦逊和探索精神的过程,而非教条的灌输。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般的普及读物。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出色了,封面那种略带斑驳的历史感纹理,一下子就把人带入了一种厚重的文化氛围之中。初次翻开,我立刻被内文的排版吸引住了,字体大小适中,留白处理得当,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更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引言部分就展现出了极高的文字驾驭能力,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仿佛一位饱经风霜的长者,正在向你娓娓讲述那些尘封已久的往事。他不仅仅是在罗列事实,更是在编织一个关于传统、关于匠心、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宏大叙事。尤其是在描述那些古老的建筑技艺时,那种细腻入微的笔触,让我仿佛能亲手触摸到那些冰冷的石头和温润的木材,感受到工匠们在其中倾注的心血与智慧。这种从视觉到心灵的双重愉悦,让阅读变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任务。我个人非常欣赏这种将学术深度与艺术美感完美融合的出版物,它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