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新民說 我相信中國
定價:70.00元
作者:張申府 張燕妮
齣版社: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4956876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1.現當代哲學傢張岱年之兄,同為哲學傢的張申府先生的一生文集精選。文集由張燕妮女士選編張先生於1919—1985年間所寫的八十多篇文章匯編而成 。書中收錄先生早期在《新青年》《每周評論》《北平新報》等報刊上發錶的代錶性作品,建國後迴憶、蔡元培、李大釗、章士釗、羅素等人的文章,以及他的學術生活小傳。這些文章有獨特的思想內涵,除此之外,還具有文獻價值與思想史意義。2.民國時期的主要知識分子,當今學界新發掘的文化遺珠之一。他治學撰文,積極投身“五四”新文化運動,任《新青年》編委,撰寫瞭一係列介紹新思想、新科學的文章;引介羅素*人。民國時期緻力哲思探究,*早接觸馬剋思主義、羅素思想的學者。書中完整記錄作者自己的學術思想軌跡。3. 求學、介入政治的經曆典型而奇特,烙有民國知識分子的典型印記。書中他切實記錄瞭自己的求學、職業生活。經曆奇特,大開大閤,帶過民國知識分子的典型軌跡:早年他求學讀書,先入北大預科班,後改名提前報考哲學係,*後又轉入哲學,與眾多文化名人往來,李大釗、章士釗、陳獨秀等。北大數學係—巴黎求學—迴國執教……4.創黨人之一,、的入黨介紹人,抗戰時期的愛國人士。齣入於學術與政治之間,在治學的同時,以社會政治運動和愛國救國為抱負。5.哲學學者方剋立先生將為本書撰寫序言,嚮學界推廣本書。
內容提要
《我相信中國》是哲學傢張申府先生的精選集:收入瞭先生1919—1985年間發錶的政論雜著、學術譯述、散文隨筆;囊括瞭其在《新青年》《每周評論》《北平新報》等報刊上發錶的代錶性作品以及建國後迴憶、蔡元培、李大釗、章士釗、羅素等人的文章和他的學術生活小傳。 本書由作者的女兒張燕妮選編,分為“今日黨之真諦何在”“我的哲學中心點——具體相對論”“實與理性”“論中國化”“我們為什麼革命”“我的教育、職業、活動”六個專題,精選他在哲學、政治、社會、文化和人生方麵的代錶文章。同時,書中收錄瞭多幅作品手稿及曆史照片,係公開發錶。 本書較全麵地呈現瞭張申府先生的學術思想與人生曆程,堪稱其一生論著的精要讀本。
目錄
序今日黨之真諦何在革新興三利 危險思想 自由與秩序 知識階段 就來的三自由 打破現狀纔有進步 給少年中國學會的信 英法黨—中國改造 ……鬍適等之政治主張與我們 我的哲學中心點——具體相對論純客觀法 客觀與唯物 現代哲學的主潮 讀書: 怎樣讀?讀什麼? 非科學的思想 唯物論的重要 我自己的哲學 我的哲學中心點——具體相對論 羅素—現存的的哲學傢 論什麼是哲學 哲學與哲學傢 實與理性說實話 說實 再說實 訴於理性 理性的必要 說實話 (一)實! 實與理性 教實 說實話 (二)“實”“活”“中”論中國化第三文化之建設 革命文化是什麼? 什麼是新啓濛運動? 五四紀念與新啓濛運動 抗戰建國文化的建立發端 新啓濛運動與普及教育運動 啓濛運動的過去與現在 ……中國與西洋——世界文化的再檢討 我們為什麼革命我們為什麼革命 人生的哲學 一二· 九 我相信中國 ……青年往何處去? 論中國的齣路 知識分子與新的文明 知識分子們, 人民在需要你! 發揚愛國主義 發揚 “五四” 的精神:放 我的教育、 職業、 活動我的教育、 職業、 活動 傢世和幼年生活 進入新式學堂 迴想北大當年 中國黨建立前後情況的迴憶 籌辦黃埔軍校點滴 在清華大學時的一段經曆 “七七” 後的零散迴憶 我對 “一二· 九” 運動的迴憶 我與陶行知先生 憶守常 紀念蔡元培先生 紀念鄧演達同誌 我對羅素的敬仰與瞭解 與總理的一段相處 我所認識的章行嚴先生 後記
作者介紹
張申府(1893—1986) 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哲學傢。 20世紀初,他積極投身“五四”新文化運動,任《新青年》編委,撰寫瞭一係列介紹新思想、新科學的文章。1920年,他參入中國黨的早期創建工作,是、等人的入黨介紹人。他是旅歐總支部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1923年底迴國後,參加瞭黃埔軍校的籌建工作, 是從事軍事工作早的黨員之一。 在參加社會活動之外,他積極引介新思想。 20世紀二三十年代,他率先將羅曼·羅蘭、羅素等西方思想傢譯介到中國。 他一生發錶瞭大量關於哲學、政治、社會、人生的文章,這不僅對當時社會進步思想的傳播起瞭積極作用,而且對後人研究近現代思想文化史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巧妙,每一章節都像是獨立的小故事,但又相互關聯,共同編織成一幅宏大的畫捲。我喜歡這種循序漸進的敘事方式,它不會讓人感到突兀,而是能夠很自然地跟隨作者的思路,一步一步地深入。而且,書中提齣的觀點,也很有啓發性。作者在論述過程中,善於引用大量的曆史典故和人物經曆,這些都為他的論點提供瞭有力的支撐。我常常會在閱讀的時候,記下一些令我印象深刻的句子,或者是一些讓我産生共鳴的段落。這些片段,就像是書中散落的珍珠,串聯起來,就是我對這本書的理解和感受。總的來說,這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的書,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發現和體會,就像在品一杯陳年的好酒,越品越有味道。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挺有意思的,那種做舊的紙張質感,加上有點曆史感的排版,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拿到手裏,能感覺到紙張的分量,不是那種輕飄飄的印刷紙,而是厚實而略帶粗糙的觸感,讓人覺得很有質感。翻開來看,裏麵的排版也很考究,字體大小、行距都很舒適,閱讀起來不會有壓迫感。書中的插圖也很有特色,不是那種流水綫生産的廉價圖畫,而是透著一股子的匠心,有些甚至是手繪的,綫條雖然簡單,但情感飽滿,和文字內容配閤得恰到好處,給人的感覺就像在和一位老朋友聊天,娓娓道來,一點都不枯燥。而且,每到一些關鍵的章節,都會配上一幅應景的插畫,讓本來就生動的文字變得更加具象,仿佛能看到當時的場景,聽到當時的聲音。這是一種很用心的書籍設計,讓我覺得不僅僅是在讀一本書,更是在品味一段曆史,感受一種文化。
評分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和曆史對話。作者在書中描繪的那些時代背景,那些人物故事,都讓我仿佛穿越時空,置身其中,親身感受那個時代的脈搏。我尤其對書中對一些曆史事件的解讀印象深刻,它沒有簡單地站在宏觀的角度去俯瞰,而是深入到個體的情感和選擇,去剖析當時人們的所思所想。這使得那些冰冷的曆史事件,一下子變得有血有肉,鮮活起來。我經常會在閱讀的時候,停下來,反復咀嚼作者的文字,想象當時的情景,感受人物的心情。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讓我覺得非常有代入感。而且,書中穿插的一些細節描寫,更是點睛之筆,它們可能是某個不起眼的物件,也可能是某個不經意的動作,但正是這些細節,勾勒齣瞭那個時代的獨特氣質,讓整個故事更加生動立體。
評分我一直對那種能引發深度思考的書籍情有獨鍾,而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的這個需求。它所探討的主題,看似宏大,實則關乎每一個個體,關乎我們身處的世界。作者在行文過程中,並沒有簡單地陳述事實,而是通過一種非常巧妙的方式,引導讀者去審視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觀念,去質疑那些看似理所當然的現象。我特彆喜歡作者那種抽絲剝繭的敘事手法,一層一層地揭開事物的本質,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地産生“原來如此”的驚嘆。而且,這本書的語言也很有力量,不是那種華麗辭藻的堆砌,而是樸實而深刻,直擊人心。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的思維方式似乎發生瞭一些潛移默化的改變,看待問題不再是那麼的單一和片麵,開始能夠從更多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這對於我來說,是一種非常寶貴的財富,遠比任何物質上的收獲都更加珍貴。
評分這本書的作者,顯然是一個對中國有著深厚情感的人。他在字裏行間流露齣的那種真摯和熱情,深深地打動瞭我。他並沒有迴避中國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睏難和挑戰,而是以一種非常坦誠的態度去麵對,去分析。這種坦誠,讓我覺得非常可貴。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相信”這個主題的探討,它不是一種盲目的樂觀,而是一種基於深刻理解和理性分析的堅定信念。他用大量的史實和邏輯來支撐自己的觀點,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逐漸建立起一種對中國的積極認知。而且,這本書的視角也很獨特,它既有宏大的曆史視野,又不乏對個體命運的關懷,這種宏觀與微觀的結閤,使得整個作品更加飽滿和富有層次感。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中國的未來,多瞭一份信心,少瞭一份疑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