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濼尚:創意中國調研報告(2015)
定價:80.00元
作者:昝勝鋒
齣版社:山東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560753508
字數:
頁碼:30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縱觀國內外發展大勢,國傢文化軟實力的增強越來越成為人類進步、現代文明建設的重要標誌。黨的把文化發展作為國傢的五個重點發展方嚮之一,文化産業成為國傢在十二五期間重點扶持推動的行業,提高文化産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這讓我們看到瞭文化産業發展的黃金時代已經到來。
目錄
篇 區域調研報告
章 海北藏族自治州文化與旅遊融閤發展調研報告
節 文化産業現狀
第二節 旅遊産業現狀
第三節 文旅消費市場
第四節 區域競爭力比較
第二章 濰坊市文化産業診斷報告
節 總體現狀分析與診斷
第二節 國內文化産業發展趨勢
第三節 宏觀設計路徑
第四節 對策建議
第三章 德州市文化産業發展調研報告
節 總體現狀
第二節 産業發展實踐
第三節 目標對策分析
第四章 章丘市文化産業創新發展研究報告
節 現況分析
第二節 區域曆史與文化發展研究
第三節 區域文化錶現形式的研究與分析
第四節 文化産業創新型項目開發案例研究
第五節 區域文化産業創新研究與建議
第六節 區域文化産業發展閤理化建議
第五章 常州:新常態下的文化産業特色發展之路
節 常州市文化産業發展現狀
第二節 常州市文化産業發展實踐
第三節 常州市文化産業發展啓示
第二篇 園區企業報告
章 西街工坊:化繭成蝶築巢引鳳
節 舊廠“變”新園
第二節 創意産業集聚
第三節 標新立異打造濟南“798藝術區”
第二章 大唐西市:傳承與創新的文商融閤發展之路
節 整閤多元文化體現地域特色
第二節 文商融閤發展創新商業模式
第三節 空間布局考究彰顯古都氣質
第四節 文化業態完善消費時尚
第五節 注重戰略營銷加快品牌傳播
第六節 問題與思考
第三章 硃傢峪旅遊景區:齊魯村
節 戰略規劃統領全局
第二節 內容設計精雕細琢
第三節 混閤所有製創新突破
第四章 貴州銅仁市梵淨山調研報告
節 梵淨山精神內涵及開發啓示
第二節 傳承與發揚梵淨山精神的對策建議
第五章 柴祖舜心象藝術訪談錄
節 心象藝術概念的探索
第二節 “潑彩意象畫的概念探索”
第三節 心象藝術的主要特色
第三篇 濼尚評選八大榜單
章 2014年度十大具發展潛力的創意産業園區
第二章 2014年度十大具活躍度的文化創意産業博覽會
第三章 2014年度十大具人氣文創産品
第四章 2014年度十大受歡迎文化主題公園
第五章 2014年度十大受關注創意産業學術研究機構
第六章 2014年度十大創意産業文化旅遊熱點目的地
第七章 2014年度十大文化産業熱點觀察
第八章 2014年度十大文化産業關鍵詞
主要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篇 區域調研報告
章 海北藏族自治州文化與旅遊融閤發展調研報告
節 文化産業現狀
第二節 旅遊産業現狀
第三節 文旅消費市場
第四節 區域競爭力比較
第二章 濰坊市文化産業診斷報告
節 總體現狀分析與診斷
第二節 國內文化産業發展趨勢
第三節 宏觀設計路徑
第四節 對策建議
第三章 德州市文化産業發展調研報告
節 總體現狀
第二節 産業發展實踐
第三節 目標對策分析
第四章 章丘市文化産業創新發展研究報告
節 現況分析
第二節 區域曆史與文化發展研究
第三節 區域文化錶現形式的研究與分析
第四節 文化産業創新型項目開發案例研究
第五節 區域文化産業創新研究與建議
第六節 區域文化産業發展閤理化建議
第五章 常州:新常態下的文化産業特色發展之路
節 常州市文化産業發展現狀
第二節 常州市文化産業發展實踐
第三節 常州市文化産業發展啓示
第二篇 園區企業報告
章 西街工坊:化繭成蝶築巢引鳳
節 舊廠“變”新園
第二節 創意産業集聚
第三節 標新立異打造濟南“798藝術區”
第二章 大唐西市:傳承與創新的文商融閤發展之路
節 整閤多元文化體現地域特色
第二節 文商融閤發展創新商業模式
第三節 空間布局考究彰顯古都氣質
第四節 文化業態完善消費時尚
第五節 注重戰略營銷加快品牌傳播
第六節 問題與思考
第三章 硃傢峪旅遊景區:齊魯村
節 戰略規劃統領全局
第二節 內容設計精雕細琢
第三節 混閤所有製創新突破
第四章 貴州銅仁市梵淨山調研報告
節 梵淨山精神內涵及開發啓示
第二節 傳承與發揚梵淨山精神的對策建議
第五章 柴祖舜心象藝術訪談錄
節 心象藝術概念的探索
第二節 “潑彩意象畫的概念探索”
第三節 心象藝術的主要特色
第三篇 濼尚評選八大榜單
章 2014年度十大具發展潛力的創意産業園區
第二章 2014年度十大具活躍度的文化創意産業博覽會
第三章 2014年度十大具人氣文創産品
第四章 2014年度十大受歡迎文化主題公園
第五章 2014年度十大受關注創意産業學術研究機構
第六章 2014年度十大創意産業文化旅遊熱點目的地
第七章 2014年度十大文化産業熱點觀察
第八章 2014年度十大文化産業關鍵詞
主要參考文獻
一直對“創意中國”這個概念充滿好奇,但感覺很多時候大傢都在泛泛而談,缺乏具體的、落地的分析。拿到這本《濼尚:創意中國調研報告(2015)》,我原本期待的是能夠從一份紮實的調研報告中,看到中國創意産業在2015年前後究竟有哪些實際的發展脈絡和深層思考。然而,我閱讀這本書的體驗,更多的是一種對“信息之海”的探索,而我手中的這艘小船,似乎並沒有找到預設的航綫。我花瞭相當多的時間去梳理那些零散的案例和數據,試圖從中提煉齣一條清晰的主綫,去理解“濼尚”這個品牌,以及它所觀察到的中國創意生態。但總的來說,報告的結構似乎更像是一係列獨立觀察的集閤,而非一個有明確議程的深入研究。很多時候,我需要自己去連接這些點,去猜測作者想要錶達的深層含義。這讓我感到一絲挫敗,也增添瞭閱讀的挑戰性,仿佛置身於一個未被完全整理的智力寶庫,需要自己動手去挖掘閃光的金子。這份報告,更像是提供瞭一個觀察視角,而非一個詳盡的答案,它引發瞭我更多的思考,但這些思考,很大程度上來自於我自身的解讀和延伸,而非報告本身明確的指引。
評分手握這本《濼尚:創意中國調研報告(2015)》,我本來期待的是一份對中國創意産業進行係統性梳理和深度分析的報告,希望能從中洞察到2015年前後行業發展的關鍵趨勢、典型案例以及潛在的挑戰。然而,在閱讀過程中,我的體驗更多的是一種“信息過載”而又“缺乏重點”的感受。報告中確實包含瞭大量的案例、數據和觀點,這本身是值得肯定的,然而,這些信息並沒有被有效地組織和整閤,使得它們之間缺乏清晰的邏輯聯係,也難以形成一個連貫而深刻的論述。我常常感覺自己像是在一個巨大的信息倉庫裏漫遊,看到瞭許多閃光的物件,但卻不知道它們在整個倉庫中的定位,也不知道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這本書更像是一份“素材集錦”,裏麵匯聚瞭許多關於中國創意産業的點滴觀察,但未能將其提煉升華,形成一個具有指導意義的整體框架。我本希望能夠從報告中獲得明確的結論和有價值的洞見,但遺憾的是,這本書更像是提供瞭一個觀察的“窗口”,而真正的“風景”則需要讀者自己去用力眺望和解讀,也需要讀者自行去梳理和連接報告中零散的信息,以構建齣自己理解中的“創意中國”。
評分剛開始閱讀這本書時,我抱著極大的興趣,希望能夠從一份專業的調研報告中,窺探到2015年前後中國創意産業的真實麵貌,並從中學習到一些有價值的經驗。然而,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更像是在一片迷霧中探索,雖然看到瞭零星的光亮,但始終未能找準方嚮。報告中提及瞭許多案例和數據,這些信息本身或許是真實可貴的,但它們被零散地呈現齣來,缺乏一個清晰的主綫和邏輯鏈條。我花費瞭不少時間去嘗試理解這些案例背後的深層含義,去嘗試將它們與“創意中國”這個宏大的主題聯係起來,但總感覺像是隔靴搔癢,未能觸及核心。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提供瞭一個觀察中國創意産業的“視角”,但這個視角本身可能並不足夠清晰,或者說,報告的組織結構並沒有很好地服務於這個視角。它更像是一份“素材庫”,裏麵有一些關於創意産業的“原料”,但如何將這些原料加工成一道美味的“菜肴”,則需要讀者自己去花費更多的心思。對於那些期待一份可以直接拿來藉鑒的、係統性的研究成果的讀者來說,這本書可能無法完全滿足他們的需求,它更適閤那些願意花費時間和精力去獨立思考、去自行整閤信息的人。
評分當我翻開《濼尚:創意中國調研報告(2015)》的時候,我內心是充滿期待的,尤其對“創意中國”這個主題,我一直認為是當下社會發展中非常值得關注的領域。我希望能夠通過這本書,瞭解在2015年前後,中國的創意産業是如何生根發芽,又有哪些值得藉鑒的成功案例,以及它們在快速變化的經濟環境下麵臨著怎樣的機遇與挑戰。然而,這本書給我的整體感受,更像是在一個廣闊的畫捲前駐足,看到的是一些散落的筆觸和色彩,卻難以捕捉到整體的構圖和意境。它列舉瞭許多項目,提到瞭不少公司,甚至引用瞭一些數據,但這些信息之間的聯係並不清晰,缺乏一個貫穿始終的邏輯框架來引導讀者去深入理解。我常常需要停下來,自己去猜測作者想要傳達的核心信息,這讓我覺得閱讀過程略顯費力。與其說這是一份嚴謹的調研報告,不如說它更像是一本“碎片化觀察日記”,記錄瞭一些作者在特定時間和地點所見所聞,但缺乏對這些觀察進行深入分析和係統性總結。這讓我有些失望,因為它沒有能提供我所期望的深入洞察,而更多的是激發瞭我去獨立思考,去填補報告中留下的空白。
評分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常常會聯想到自己曾經參與過的一些項目,那些在創意碰撞中誕生的火花,以及在落地過程中遇到的種種挑戰。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有點像是我們團隊在頭腦風暴後,將所有零散的想法和零星的調查結果一股腦兒地放在一起,等著有人去整閤和升華。它裏麵確實提及瞭不少有趣的項目和一些看起來頗具潛力的創意團隊,但這些內容並沒有被係統地組織起來,去闡釋一個統一的觀點或者揭示一個宏觀的趨勢。更像是在一個巨大的展會上,匆匆瀏覽瞭幾個展颱,看到瞭幾個新奇的産品,卻不知道這些産品背後是否有共同的設計理念,或者它們是否代錶著某種新的消費方嚮。我尤其希望能看到更多關於創意産業的商業模式、盈利能力以及創新壁壘的探討,但這些方麵似乎都有些蜻蜓點水,不夠深入。這本書更像是一份“素材集”,提供瞭一些觀察中國創意發展現狀的“原材料”,至於如何將這些原材料加工成一道美味的“菜肴”,則需要讀者自己去動腦筋。對於那些希望直接獲得結論性、操作性建議的讀者來說,這本書可能需要調整一下期待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