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道德经精髓
定价:29.80元
作者:郭永进 口述
出版社:华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9-01
ISBN:978780252376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对宇宙人生真相的认识*深刻的人中,是其中之一。《道德经》也被誉为“经中”。整部《道德经》可以说是对后人的句句叮咛、声声呼唤。短短五千文,体现出他对后人的一片悲心。但能够真正读懂《道德经》的人却少之又少,更可惜的是又常常被曲解、错解,变成了后代子孙望之弥高的玄学而只能够望洋兴叹、抱宝而眠。
历经几十年的辛苦求索,不断的求真求证;历经几十时滚滚红尘的历练,来自于宝岛台湾的郭永进老师终于为大家揭开了《道德经》之迷。
这《〈道德经〉精髓》是郭永进老师在长春文庙国学大讲堂讲话的整理稿,他为我们揭开了《道德经》神秘的面纱。
目录
前言
目录
序章
章 “道”是什么 “道”在哪里
第二章 “道”的特征 特性
第三章 成道之道 二元对立
第四章 开启高等智慧 利国利民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对我而言,这本“道德经精髓”更像是一份精神的“工具箱”,里面装满了解决人生难题的非传统“工具”。它的力量不在于直接告诉你答案,而在于通过一系列精妙的悖论和对比,激活你自身的智慧。比如,如何看待成功与失败的界限?书中巧妙地指出,过度的成功本身就孕育着衰败的种子。这种警醒是极其必要的,它防止我们在得意忘形时,忘记了事物循环往复的本质。我特别喜欢它那种不动声色的幽默感,比如描述圣人如何治理天下而不让人察觉,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境界,简直是管理艺术的巅峰。它不是要求我们变得不食人间烟火,而是要求我们在入世的同时,保持一份出世的清醒,看透繁华背后的虚妄,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评分我最近在整理书架时,又翻开了这本承载着千年智慧的古籍。与其他晦涩难懂的版本不同,这个版本的译注和解析做得相当到位,对于初涉此道的读者来说,简直是打开了一扇方便之门。它没有过度地神化老子的思想,而是将其置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解读,使得那些看似玄奥的词句变得鲜活起来,贴近生活。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关于“辩证法”的早期雏形,比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种对事物两面性的深刻洞察,至今仍是指导我们处理复杂人际关系和商业决策的黄金法则。读这本书,就像是进行了一场心灵的“断舍离”,它教你如何放下那些不必要的执念和傲慢,以一种更谦卑、更包容的姿态去面对周遭的一切。尤其是对于领导者而言,书中关于“不争”才是大争的哲学,提供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管理思路,强调通过服务和滋养来达到最终的目的,这在当下浮躁的管理学界,显得尤为清醒和深刻。
评分这本哲学经典,初读时总觉得云里雾里,像是在迷宫里摸索。那些关于“道”的阐述,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宇宙运行的深邃规律。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慢慢捕捉到其中一鳞半爪的智慧。它不是那种教科书式的说教,更像是一面古老的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的迷茫与渴望。书中关于“无为而治”的观点,在今天这个充满功利和竞争的社会里,显得尤为珍贵和反叛。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强大并非外在的争夺,而是内在的沉静与顺应自然。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仿佛拨开一层又一层的迷雾,看到更清晰的风景。那些关于水德、柔弱胜刚强的比喻,更是精妙绝伦,让我对事物的对立统一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于那些渴望在纷繁世界中找到片刻安宁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剂良药,能让人心静下来,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轨迹和价值取向。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知足常乐的论述,那份淡泊名利的气度,是现代人最稀缺的品质。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接触这类古籍,我内心是抗拒的,总觉得它离现代生活太遥远,充满了神秘主义的色彩。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偏见。它不是让你去膜拜一个神祇,而是邀请你进行一场深刻的自我对话。它的语言风格极其凝练,字字珠玑,像诗歌一样富有韵律感,但其内涵的丰富性又远超普通诗篇。我最欣赏它对“道法自然”的强调,这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宇宙观。它告诉我,很多时候,我们越是努力去掌控,反而越是偏离轨道;只有顺应事物自身的发展脉络,保持一种松弛的状态,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松弛感”在如今强调“内卷”的社会氛围中,简直是醍醐灌顶的清流。它教会我如何与自己的焦虑和解,如何看待暂时的失败和挫折,因为在“道”的尺度下,一切都是短暂的流动与转化。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一次对自我精神疆域的拓展训练。我注意到,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感触会产生极大的分野。年轻时读,或许只关注那些关于权术和治国的皮毛;中年后重拾,方能体会其中关于“知止”与“知足”的深意,那是对生命长度的敬畏。它没有提供具体的行动指南,比如“你应该做什么”,而是提供了一种思考的框架,一种观察世界的方式——那就是去观察“空”的力量。建筑的妙用在于它的“无”,器皿的价值在于它的“虚”,人的生命力在于他的“静”。这种对“虚”的推崇,是对现代社会过度强调“实有”和“量化”的一种深刻反思。每次读到最后几章,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去思考生命的本质,那种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追求,是其他任何工具书都无法给予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