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唐诗三百首详注 英译 浅析(普及读本)
定价:55.0元
作者:王福林 注译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564158170
字数:83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唐诗三百首详注·英译·浅析(普及读本)》每首诗有诗人简介、诗作详析、诗句浅释,既通俗地注释诗的词句,又深层次解读作品的内涵真义,还有唐诗的现代研究成果和近体格律诗的写作常识。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与时俱进;既古典又新颖。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详注:题。行路难:是古乐府《杂曲歌辞》旧题,内容多为哀叹世路艰难和离别之苦。
句①金樽(定)清酒(主)斗十千(主谓短语,谓)。金樽(zun):精美的酒杯。清酒:过滤过的酒。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斗:古代量酒器。这里用“十千”是夸张修辞格,不实指当时的酒价。主谓短语的结构是:斗+十千(主语+名词谓语)。这句与下句是并列关系。
句②玉盘(定)珍羞(主)值(谓)万钱(宾)。玉盘:精美的盘子里的。珍羞:名贵的菜肴。羞:同馐。这里月“万钱”是夸张修辞格,不实指当时的菜价。
句③我(主,省)停杯投箸不能食(连动短语·谓)。我:指作者自己,下文中的“我”同此。停杯:放下酒杯。投箸(zhu):放下筷子。食:饮酒和吃菜。连动短语的结构是:停杯投箸(果)+不能食(因)。这句与下自是顺承关系。
句④我(主·省)拔箭四顾(连动短语,谓)心(主)茫然(谓)。这句由两个句子构成。“我拔箭四顾”是句。“心茫然”是一句。前句是后句的时间状语。拔剑:拔出剑来。四顾:向四周看。心:作者的内心。茫然:感到迷茫。连动短语的结构是:拔剑+四顾(动作先后关系)。
……
序言
我很少见到如此注重“普及”二字的读本,它真的做到了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唐诗的魅力。这本书的纸张质量和装帧设计也深得我心,拿在手里有一种沉甸甸的质感,打开后墨色清晰,阅读舒适度极高。在我看来,阅读体验不仅仅是内容本身,也包括了与之互动的物理载体。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无可挑剔,让人愿意一遍又一遍地翻阅,不忍释卷。特别是它在一些关键诗句旁边的“浅析”部分,那种轻快而精准的分析,就像是在耳边听一位博学的朋友娓娓道来,没有丝毫的压迫感,却能让人迅速抓住重点。它成功地将晦涩的文学研究成果,转化成了大众可以轻松消费的精神食粮,这种“去精英化”的努力非常值得肯定和推广。
评分这本《唐诗三百首详注英译浅析(普及读本)》真是让我眼前一亮,它不仅仅是一本诗歌的汇编,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我一直觉得古典文学有些高高在上,难以亲近,但这本书的编排方式彻底打消了我的顾虑。它的排版设计非常人性化,即便是初次接触唐诗的人也能迅速找到切入点。每一次翻阅,都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个诗意盎然的时代,呼吸着盛唐的气息。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它对每一首诗的注释都做到既深入浅出又不失学术的严谨性,让我这个非科班出身的读者也能领略到古人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三百首”这个数字,而在于它为现代人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文化宝库的便捷之门。我特别欣赏它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同时,又进行的现代化解读,这种平衡把握得非常到位,读起来毫不费力,却又收获颇丰,让人忍不住想一口气读完,再回味许久。
评分坦白说,我过去对很多古诗的理解都停留在表层,只觉得“好听”,却说不出好在哪里。《唐诗三百首详注英译浅析(普及读本)》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阅读体验。它就像一个高倍显微镜,把那些看似寻常的字词背后蕴藏的巨大信息量给清晰地展示了出来。比如,对某些意象的阐释,不再是简单的词义解释,而是结合了当时的社会背景、诗人的生平经历,甚至还有不同流派对同一句诗的不同解读侧重。这种多维度的剖析,极大地丰富了我对诗歌艺术的认知。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对着那些详注思考良久,那种恍然大悟的喜悦感,是阅读普通版本诗集时难以获得的。它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学术专著,而是充满了温度和生命力的文本解读,成功地拉近了我们与千年前伟大灵魂的距离。
评分作为一个终生学习者,我发现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再学习”功能。很多诗我以前背诵过,但从未如此深入地理解过其中的哲学思考和历史情怀。这本书提供的详注和解析,就像是为我开启了一个全新的阅读维度。它不是教你如何考试,而是引导你如何真正地“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们面对江山、面对离别、面对时光流逝时的复杂心境。每一次阅读,都会根据我自身的人生阅历和感悟,产生新的理解和共鸣,这才是经典文学作品永恒的生命力所在。这本书成功地激发了我重新深入研读唐代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可以说,它不仅仅是一本诗集解析,更像是一个文化探索的起点,对我未来的阅读规划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评分这本书的英译部分,对我这种有一定英语基础,但又对翻译理论了解不多的爱好者来说,简直是巨大的惊喜。它没有采用那种僵硬的、逐字对应的翻译腔,而是非常巧妙地在“信、达、雅”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我特意对比了几首我非常熟悉的诗歌的英译版本,发现译者在处理那些极具中国文化特色、难以用西方语言完全对应的词汇时,所采取的策略非常高明,既保留了原诗的韵味和意境,又让英语读者能够捕捉到核心情感。这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国际传播潜力,也间接提升了我对英语文学表达的鉴赏能力。这本书的英译工作,绝非敷衍了事,而是一项严谨而富有创造性的文化转译工程,对于想要向国际朋友介绍唐诗的朋友来说,这本书的价值不可估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