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亚洲美的60座名城
定价:30.00元
作者:寒江雪
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2-01
ISBN:9787563922383
字数:
页码:20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999kg
编辑推荐
千姿百态,魅力无限
你可以在繁华中见证城市的繁忙
也可在咖啡馆中品味香浓的咖啡
你可以享受现代化的服务
亦可站在摩天大楼上欣赏天人合一的美妙
你可以在香港繁华的都市里体验城市里的嘈杂热闹,见证城市的繁忙;也可以与恋人偎依在巴厘岛洁白的海滩上,看着美丽的落日余晖把天边染成金黄。
这里有宏伟的高楼大厦,有时尚的购物街区,亦有人们心向往之的生活方式等。这一切都会聚在或大或小的城市中,掩藏着人们恒久的梦想与追求。
内容提要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它融合着五湖四海的文化和风景,有天人合一的美妙景观。亦有人们心向往之的生活方式等。亚洲作为世界第三次现代化大浪潮的中心,其城市变化日新月异,产生了一大批秀丽多姿的城市。同时,亚洲作为面积大,人口多的一个洲,其地形和气候极为复杂,其城市类型则是多姿多彩、各有千秋。《亚洲美的60座名城》选取了亚洲具代表性的60座名城,其中不乏经典大城市,也不乏新兴小城市,每一座都是令人向往的魅力城市。
目录
中国名城
北京
富皇家气派的现代化城市
上海
亚洲重要金融中心
西安
长安自古帝王都
厦门
国际花园城市
杭州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珠海
花园式的海滨旅游城市
三亚
东方夏威夷
丽江
高原姑苏
大连
浪漫之都,时尚之城
苏州
苏州园林甲天下
香港
东方明珠
台北
今生与前世只有一步之遥
高雄
美丽港都,台湾的“南大门”
东亚名城
东京
亚洲首富的缤纷灿烂之都
京都
日表千年古都
札幌
美丽的北国冰雪城市
大阪
日本“水之都”
横滨
东京附城
神户
世界大的人工港
首尔
现代与古老兼容的大都市
济州
韩国的“夏威夷”
釜山
韩国南端的门户
平壤
花园里的城市
开城
韩朝交流的平台
中南半岛名城
吉隆坡
东西交融的新兴都市
马六甲
马来西亚历史开始的地方
新加坡
集国家、城市、岛屿于一体的都市花园
仰光
佛塔之城
曼德勒
缅甸历史上保存下来的皇城
吴哥
东南亚高棉王国的都城
河内
万花春城
胡志明市
充满法国情调的年轻城市
顺化
越南三朝古都
曼谷
“黄袍佛国”的首都
万象
敞开国门的首都
琅勃拉邦
老挝的古都与佛教中心
马来群岛名城
雅加达
东南亚大的城市
登巴萨
使巴厘岛成名的旅游胜地
日惹
爪哇文化的发源地
马尼拉
亚洲欧化的城市
斯里巴加湾市
21世纪的天方夜谭
南亚名城
加德满都
供奉活女神的“千庙之都”
新德里
印度新旧都城大拼盘
阿格拉
印度旅游之地
伊斯兰堡
年轻城市、绿色新都
拉合尔
巴基斯坦的灵魂
科伦坡
东方十字路口
马累
世界小的首都
达卡
清真寺之城
中亚和西亚名城
大马士革
天国里的城市
安卡拉
小亚细亚半岛上的古城
麦力
伊斯兰教的圣地
耶路撒冷
拥有多信仰的圣地城市
特拉维夫-雅法
以色列的真正首都
安曼
山头林立的美丽山城
迪拜
阿拉伯世界的明珠
德黑兰
西亚大的城市
科威特城
波斯湾的一颗明珠
塔什干
中亚大的城市
阿拉木图
丝绸之路上的“苹果之城”
作者介绍
文摘
繁华的商业之都
北京作为六朝古都,商业一向繁荣,旧城区更是集大型商街、时尚购物商厦和各类特色小店为一体,充分体现了无穷的购物魅力。王府井商业圈、西单商业圈、前门商业圈都是北京具有活力的商业街区,是购物的天堂,历史与现代在这里对话,商业与文化在这里交融,涌动着的人流中,闪现着游客寻访老北京、的热情。
闻名遐迩的王府井大街形成于元代,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以“全、新、高、雅”四大特点跻身于北京四大商业区行列。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兴建了北京座国营大型综合商场——百货大楼。1997年以后,王府井大街经历了三次改造,现代化的交通组织、道路铺装、灯光系统、喷泉雕塑和绿化美化等公共设施,把这条老街装扮得更加多姿多彩。王府井大街的商场有百货大楼、东安市场、东方新天地等,还有瑞蚨祥、中国照相、四联美发等多家。
西单也是北京市的一个核心商业区。西单商业区包括西单文化广场、西单北大街,还有许多超级市场和百货商店。西单邻近复兴门和长安街。与王府井大街不同,西单北大街允许车辆通行。西单的名字来源于一座牌楼,由于北西大致对称的地方各有一座牌楼,因此称为西单牌楼和东单牌楼。在西单和东单的北面各有四座牌楼,因此称为西四牌楼和东四牌楼,因此得名西单、东单、西四、东四。
前门大街是北京商业街。明、清至民国时皆称正阳门大街,1965年正式定名为前门大街。清代,大街两侧陆续形成了许多专业集市和。2008年,前门大街进行第五次大修,修缮好的前门大街成为步行街。而且前门大街将与其毗邻的南北向4条街和东南西北向为主的22条胡同共同构建成“中华传统前门大街商业及旅游商品区”、“精品四合院体验区”等5大功能区,并将以传统商业、历史文化的集聚为特色,体现传统与时尚的交汇融合。
序言
我发现这本书在细节考证方面下了大工夫,这一点对于一个追求知识精确性的读者来说,至关重要。它并非照搬网络上常见的旅游指南信息,而是明显融入了大量第一手田野调查的观察所得。例如,在描述某座寺庙的香火旺盛程度时,它可能不会用“人山人海”这种空泛的词汇,而是会精确到某个时间点特定仪式的人流密度,或者记录下当地人对某种习俗的特定解读,这些都是普通游客难以捕捉到的“幕后信息”。这种对“鲜活度”的追求,让书中的内容充满了生命力。它不仅仅是在记录“什么是美”,更是在描绘“美是如何在当下被体验和传承的”。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记录,使得这本书远超一般的介绍性读物,更像是一部人类学或文化地理学的观察手记,对于希望深入了解亚洲多元文化肌理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资料。
评分阅读体验中,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作者在选取城市时的那种非线性思维。它没有拘泥于传统的地理方位或历史重要性进行排序,而是仿佛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审美对话”。你可能会突然从一座古老的丝绸之路重镇,被带到一座充满未来主义色彩的滨海都市,这种跳跃感极大地调动了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每一次翻页,都像是一次精心策划的旅行转场,充满了未知和期待。更妙的是,作者在描述不同地域的“美”时,所使用的词汇和比喻也做了高度的风格化处理。形容东南亚的湿润与繁茂,语言是流动的、带着植物的芬芳;描述北亚的肃穆与线条感,文字则变得坚硬而清晰。这种高度适应性的文字表达,使得阅读过程本身也成为了一种沉浸式的多感官体验,让人在脑海中构建出一个个鲜活、立体的城市场景。
评分坦白说,我通常对“名城”主题的书籍持保留态度,总觉得它们容易落入一种颂扬式的、缺乏批判性的窠臼。但这本书在赞美亚洲城市独特魅力的同时,似乎也触及了一些更深层次的议题。它没有回避现代都市化进程对传统美学的冲击与重塑,而是将其作为探讨“当代亚洲美学”的一部分来呈现。比如,在介绍某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时,它会并置那些高耸入云的现代建筑群,并探讨这种新旧并置如何形成一种新的、具有张力的城市景观。这种平衡的视角——既肯定历史的辉煌,也不回避现实的复杂性——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厚度和思想深度。它迫使读者思考:我们今天所理解的“亚洲美”,究竟是沉睡在博物馆里的旧梦,还是正在被剧烈塑造的、充满活力的未来图景?这本书无疑成功地引发了这场深刻的自我对话。
评分我对于这类聚焦于特定地理文化概念的合集型书籍,通常抱有一种既期待又有些许保留的态度,因为内容的深度往往参差不齐,很容易沦为走马观花式的介绍。然而,这本书在开篇的导读部分就展现出一种令人信服的学术严谨性。作者并没有满足于简单罗列名胜古迹,而是试图去挖掘“亚洲美”这个宏大命题背后的文化哲学根源。我注意到它巧妙地引入了地域性的气候、宗教信仰与社会结构对城市美学的影响分析,这使得即便是对同一座城市,我的理解也从单纯的“风景欣赏”提升到了“文化解读”的层面。比如,它对某处建筑群落的分析,不再仅仅关注其雕梁画栋,而是深入探讨了支撑这种美学体系的社会伦理基础,这种深挖是难能可贵的。这种层层递进的叙事结构,让读者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也能获得扎实的知识增量,让人感觉物有所值,而不是仅仅购买了一本精美的画册。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纸张的质感上乘,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那种对知识的敬畏感油然而生。光影的处理上,无论是封面还是内页的插图,都透着一股古典韵味与现代审美的巧妙融合。比如,当翻阅到介绍某座古老城市的跨页图时,那种历史的厚重感仿佛能穿透纸张扑面而来,让人不由得放慢了阅读的速度,细细品味每一个细节。排版布局也十分考究,文字与图片的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使得整体视觉效果极为和谐。我尤其欣赏它在字体选择上的用心,不同的章节似乎采用了略微变化的字体风格,这在潜移默化中引导着读者的情绪,仿佛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声调”。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在物质层面就做到了极致的书籍,光是陈列在书架上,都能为空间增添一份文化气息。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看看这精美的外表下,究竟蕴藏着怎样令人神往的篇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