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古代民间工艺
定价:45.00元
作者:王俊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50449894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古代的民间工艺不仅以品类浩繁、流派众多著称于世,而且也以它淳美的艺术风格和刚健直率的审美情趣丰富了世界文化宝库,从而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誉和喜爱。《中国古代民间工艺/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着重介绍这些古代民间工艺形式的形成、发展与创作,具体括年画、剪纸、泥面塑、木偶、皮影、玩具、香、风筝、花灯、龙舟等。
目录
作者介绍
王俊,男,1970年出生于云南省曲靖市,1989年服役于北京军区空军后勤部,1990至1993年就读于空军大连通信军校。毕业后又先后就读于北京邮电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哲学专业研究生(在职)。
文摘
序言
我必须说,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落入俗套地去讲述那些高高在上的宫廷艺术,而是将目光聚焦在广大民间。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讲述了一个个关于普通劳动人民的故事。我读到了那些默默无闻的匠人,他们将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一件件工艺品的创作中,不为名利,只为传承和创新。书中对一些濒临失传的工艺的抢救性记录,更是让我感到责任重大。 例如,书中对一些传统建筑装饰工艺的介绍,如砖雕、木雕等,让我对古代建筑的精美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些精美的雕刻不仅仅是为了装饰,更是承载着吉祥的寓意和丰富的民俗故事。读到这里,我不禁想起家乡那些古老的宅院,原来它们身上也镌刻着如此深厚的文化印记。这本书让我明白,民间工艺并非只是停留在过去,它有其生命力,有其延续的可能性。作者的努力,让我们有机会去了解、去欣赏、去思考如何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下去。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合理,内容详实,条理清晰,读起来丝毫不感到枯燥。作者似乎非常了解读者可能会遇到的疑问,并在书中一一解答。比如,在介绍某一工艺时,他不仅会说明其起源和发展,还会深入探讨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以及受到哪些社会因素的影响。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让这本书既有阅读的趣味性,又不失其学术价值。 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民间节庆用品的描写,如春节的年画、灯笼,端午的香囊,中秋的月饼模具等等。这些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反映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节日的重视。通过这些物件,我仿佛能听到古代街市的喧嚣,闻到节日的气息,感受到那种浓厚的年味。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艺图鉴,更是一部生动的民俗画卷,它让我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日常生活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温度”。作者在叙述工艺制作过程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许多生动的人物故事和民间传说,让冰冷的工艺流程瞬间变得鲜活起来。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年迈的老师傅,一边娴熟地操作着工具,一边向徒弟传授着技艺;我仿佛能听到那些年轻的姑娘,一边哼着小曲,一边细心地绣着花;我仿佛能感受到那种代代相传的匠人精神。 书中对于民间工艺的社会功能和经济价值的探讨,也让我受益匪浅。这些工艺品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更是承载了人们的精神追求,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经济的格局。读到这里,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民间工艺绝非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它保存了珍贵的历史信息,更在于它唤醒了我们对民族文化根源的思考和认同。
评分最近有幸拜读了一本关于中国古代民间工艺的巨著,虽然我本身并非专业人士,但书中的内容还是让我大开眼界,深深地吸引住了我。这本书简直就像一座宝库,里面承载着我们祖先的智慧与匠心。一开始,我以为这只是一本介绍各种手工艺品的小册子,但深入阅读后才发现,它远不止于此。作者不仅仅是罗列了琳琅满目的工艺品,更重要的是,他深入挖掘了每一种工艺背后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以及它在古代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 从精致的陶瓷,到巧夺天工的玉雕,再到色彩斑斓的织锦,书中对每一种工艺的描绘都细致入微。我尤其被书中关于丝绸的章节所打动,不仅介绍了丝绸的制作过程,还讲述了它如何成为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以及它在社会地位、服装款式等方面的影响。那些关于古代工匠如何凭借一双巧手,将冰冷的原材料变成充满生命力的艺术品的描述,读来令人肃然起敬。这本书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民间工艺并非粗鄙的劳作,而是凝聚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汗水、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它不仅仅是物质的产物,更是精神的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
评分读完这本《中国古代民间工艺》,我感觉自己仿佛穿越了时空,亲身走进了那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古代世界。书中对于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民间工艺的介绍,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元而又统一的魅力。我看到了北方粗犷豪放的剪纸艺术,感受到了南方细腻婉约的刺绣技艺,也领略了西部地区色彩浓烈的染织之美。作者的笔触如同画笔,将这些流传千年的技艺一一呈现在我眼前,让我得以窥见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以及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特别是关于民间玩具的章节,简直是一次童年回忆的重现。那些用泥巴捏成的小人,用竹子削成的风车,用布头缝制的布娃娃,虽然简单朴素,却承载了孩子们无限的欢乐和想象。作者通过对这些玩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古代儿童的娱乐方式,更折射出那个时代家庭教育的理念和亲子关系。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到,民间工艺并非只存在于博物馆的展柜中,它早已融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成为他们情感寄托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它是一种活着的历史,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血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