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古代年画
定价:25.00元
作者:王辉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504485069
字数:
页码:18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民间美术形式,它以谐音的寓意和通俗的绘画语言表达了人们喜庆的审美情趣。一多年来,民问艺人积年累代,父传子承,在极为简陋的条件下,创作了一批又一批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独特韵味的木版年画。《中国古代年画》从各朝代入手,详细介绍了历代民问年画的发展历程.让你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感受古代年画的的脉脉温情。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中国古代年画》:
单幅画中时常是饱满匀称的构图,如神像画中主从排列有序、形式稳定;风情画、戏出连环故事画中也大都是这类构图的。许多耕织图,将各种人物、动物、风景等打破时空界限,大小疏密、穿插布局,画面整体完整、气氛活跃、生动而不杂乱。大幅全景式的年画常采用鸟瞰式构图,画面有众多的人物、景物和情节,气势较大,结构布局复杂。许多风景画、三六十行等常采用这种形式。戏出等连环故事画也常采用全景式的构图,整体合情地布局人物和景物、道具。单幅画中的门神画除独座门神外,大都是成双成对,布局完整,外形轮廓浑然一体,形象鲜明、强烈、突出,但细部对比又富有变化。年画的完整饱满式构图体现了民众朴素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要求,达到了一种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当然,这种完整饱满的构图与印刷技艺也是有关系的。特别是大幅的木版印刷,如果画面空白太多,在印刷的过程中纸张很容易塌陷在印版槽内,沾染其他颜色,影响年画的画面效果。
这种求整、求全、求美的观念也同时体现在年画的形象塑造中。人物造型一般要求完整,更要避讳残缺的形象;画人的面部时要么为正相,要么为“三分脸”,切忌半个脸,否则被认为不周全。门神常常是浑圆饱满,朝官挺胸腆肚,武将孔武有力,形象常充满画面,显示出一种张力。其他形象也是常追求,而不仅仅拘泥于一般的生活表现形式,打破常规,有时合情而不合理,富于浪漫、想象和夸张,追求观念中的真实。如许多祥禽瑞兽、花卉果蔬等也是如此。四季花卉同处一个画面,开花结果同在一棵枝干;祥禽瑞兽并不似现实中形象,而是富有强烈的人格化特征,如同现实中人的性格。
色彩鲜艳明快是年画突出的艺术特征。年画艳丽浓烈、丰富鲜明的色彩特征除了与色彩的视觉规律有关,民间传统的文化观念和审美观念也深刻影响了年画色彩的使用和搭配。像传统的五行色观念,色彩的哲学意识、宗教观念、伦理思想、宗法意念都对色彩的使用有所影响。
……
序言
这本《中国古代年画》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以前总觉得年画就是过年时贴在门上的那种,色彩鲜艳,内容简单,没想到里面竟然蕴含着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书里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年画的分类介绍详尽入微,从天津杨柳青年画的“小闺女”、“状元”系列,到苏州桃花坞年画的“荷花”、“石榴”等吉祥纹饰,再到北京古都年画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历史故事,每一种都带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印记。书中对年画题材的解读更是引人入胜,无论是描绘农耕场景的“丰收图”,还是寄托美好愿望的“福禄寿三星”,亦或是反映社会生活的“迎春图”、“门神”等,都生动地再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生活习俗、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更难得的是,书中还穿插了大量精美的年画插图,那些古朴的线条、浓郁的色彩,仿佛穿越时空,将我带回了那个鲜活而充满烟火气的时代。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年画制作工艺的介绍,从木版水印到套色印刷,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匠心独运,让人感叹古人的智慧和精湛技艺。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年画的书,更是一部浓缩的中国民间美术史、民俗史,读来让人爱不释手。
评分阅读《中国古代年画》的过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这本书所呈现的内容,远超出了我对年画的传统认知,它让我看到了年画艺术背后所蕴含的丰富历史信息和情感价值。书中对于不同时期年画的演变过程的梳理,清晰地展现了社会变迁对艺术形式的影响。例如,从早期的简单朴实的图案,到明清时期题材的日益丰富和表现手法的成熟,都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趣味的变化。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年画中“图说”的分析,那些通过图像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来讲述故事、传播知识、表达情感的做法,在今天看来依然充满智慧。书中的插图,无论是人物的表情、服饰,还是场景的布置、细节的刻画,都充满了时代感,让人仿佛能够听到那个时代的喧嚣,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温度。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年画中“吉祥图案”的解读,那些龙凤呈祥、牡丹富贵、连年有余等寓意美好的图案,不仅是装饰,更是古人对幸福生活的祈盼和祝福。这本书不仅满足了我对年画的好奇,更让我对中国古代民间艺术产生了深深的敬意,这是一种源自民间、充满生命力的艺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评分长期以来,我一直对民间艺术抱有浓厚的兴趣,而《中国古代年画》这本书,则像是一扇通往那个充满魅力的艺术世界的窗户,让我得以一窥堂奥。这本书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提供了大量精美的年画图片,更在于它对这些图片背后所承载的文化信息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解读。书中对年画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无论是慈眉善目的福星,还是威风凛凛的门神,都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象征意义,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图画,更是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邪恶力量的驱逐。对年画中色彩的运用,也让我印象深刻,那些鲜艳、饱和的色彩,不仅能够吸引人们的目光,更能够烘托出节日的热闹氛围,以及表达人们内心的喜悦和祝福。书中关于年画与传统节日、祭祀活动、婚丧嫁娶等民俗的关联,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年画中“说故事”的探讨,很多年画本身就构成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通过图像化的方式,将历史传说、民间故事、道德教诲等内容传播开来,这在那个信息传播相对闭塞的时代,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年画不仅仅是简单的装饰品,更是古代中国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
评分这本《中国古代年画》给我带来的惊喜,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中国传统艺术。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有所涉猎,但通常关注的都是宫廷画、文人画等“雅”的范畴,对年画这种“俗”的艺术形式了解不多。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它让我看到了年画所蕴含的蓬勃生命力,以及它在中国社会文化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书中对年画艺术的分析,不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了其创作理念、表现手法、传播方式等多个层面。例如,关于年画中夸张、变形、色彩对比强烈的艺术特征的探讨,让我明白了这些手法并非是“技术不高明”,而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民间传播的需求,以及表达更直接、更热烈的情感。书中对不同地域年画风格的比较,也让我清晰地认识到,虽然都是年画,但在北方和南方,在不同地区,年画的风格和主题都有着显著的差异,这背后是各地不同的民情风俗和审美偏好的体现。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年画艺术的研究和推广提供了一份宝贵的资料,也让我更加珍视这份属于我们民族的民间艺术瑰宝。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拿到这本书,我是抱着一种“打发时间”的心态去翻阅的。但越看越觉得,这《中国古代年画》的内容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和有趣得多。它不像那些枯燥的学术论文,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那些曾经“养在深闺”的年画艺术展现在读者面前。书中的文字并不艰涩,反而带着一种娓娓道来的亲切感,仿佛一位饱学之士在向你娓娓道来那些尘封的往事。它不仅仅是罗列年画的图样,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一幅年画背后的故事、寓意,甚至是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和人们的精神追求。比如,书中对“西厢记”题材年画的解读,不仅分析了人物的造型和场景的设置,还探讨了这种题材在民间流传的社会原因,以及它如何满足了普通民众的情感需求。我发现,年画作为一种大众化的艺术形式,其生命力在于它紧密地联系着普通人的生活,反映着他们的喜怒哀乐,承载着他们的希望与祈愿。书中的一些关于年画与节庆习俗的结合的论述,也让我对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有了更深的理解。阅读这本书,就像是进行了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体验,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立体、更生动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