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38°半岛行
定价:30.00元
作者:沙蕙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1-01
ISBN:978750069238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38度半岛行》:从丹东到平壤,从北京到首尔,从神秘的朝鲜到时尚的韩国,从这《38°半岛行》出发,带你破译半岛的未解之谜。
目录
朝鲜篇
1.我从朝鲜归来
人在旅途与摄影的真相
2.我们去朝鲜的出发地和历史角度
丹东:记忆之城
出发前夜
神秘的旅伴:老志愿军战士
3.今日朝鲜:未解之谜与日常生活
浮光掠影之平壤印象
羊角岛饭店
时差一小时之平壤时间和北京时间
朝中友谊纪念塔:志愿军纪念碑
干里马运动、苦难的行军与“2012年强盛大国元年”
10万人的阿里郎:吉尼斯纪录、与世俱进的团体操和集体教育
大型团体操《阿里郎》解说词
4.硝烟散去以后,战争并未走远
板门店:三八线上,咫尺天涯
开城工业园区:分裂的城市、特区建设与南北关系的晴雨表
5.朝鲜人关于朝鲜半岛的历史传说
松都名妓黄真伊
松都三绝之花潭徐敬德和朴渊瀑布
“金刚山姑娘”的魅力和哭泣
6.并不都是苦难:我们所忽视的朝鲜另一面
1966~2010:透过“人生的赛事”看朝鲜人的“意志之谜”
朝国篇
作者介绍
沙蕙,70后,北京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浮沦》主编。已出版长篇小说《好校长坏校长》《米粒儿老师》《七十年人成长史——北大虫于们的少年往事》,影评集《电影住场——和沙蕙看世界》《熄灯十一课——和沙蕙看电影》。
文摘
序言
我得说,这本书的文字功力实在是令人叹服,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叙事典范。它不像现在市面上很多流行的快餐读物那样,追求简单的刺激和快速的结论,而是沉下心来,雕琢每一个句子,打磨每一个场景。我尤其喜欢作者处理复杂人性的方式,他笔下的人物都不是非黑即白的脸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挣扎、矛盾和闪光点。比如书中描绘的那位老者的坚韧与无奈,那种在时代洪流中努力保持自我尊严的姿态,读来令人动容。那种文字的力量,不是靠夸张的辞藻堆砌出来的,而是源自对生活最深切的体悟和洞察。每一次阅读,我都会在不经意间发现一些之前忽略的伏笔或者隐喻,这让重读的体验也变得格外有意思。它像一块精雕细琢的玉石,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总能看到新的光泽和纹理。对于那些真正热爱文学、追求阅读深度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值得反复品味,它提供给读者的不仅仅是信息,更是一种审美品位的提升和精神上的滋养。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跨度之大,视角之广,着实让我有些意外。我原以为它会集中聚焦于某个单一的冲突或事件,但读下去才发现,作者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他巧妙地将宏大的历史背景、地域文化的变迁,与个体命运的沉浮编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人生画卷。那种历史的厚重感是通过无数个微小而真实的生活片段累积起来的,没有说教,却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例如,书中对特定时期社会思潮变动的捕捉,那种微妙的心理变化,作者都能精准地拿捏,让人不得不佩服其深厚的底蕴和广博的知识储备。它促使我不断地停下来,去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这种知识上的拓宽和思维上的激发,是阅读一本优秀作品所能带来的最大馈赠。这本书不仅仅是讲述了一个故事,它更像是一扇通往理解复杂世界的一扇窗户,让你看得更远,想得更深。
评分这本厚重的书,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封面设计得很有格调,那种带着些许斑驳的质感,仿佛能让人触摸到岁月的痕迹。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这本书的,当时我对那个特定的年代和地域充满了好奇。刚翻开第一页,就被作者那细腻入微的笔触所吸引。他没有急于铺陈宏大的叙事,而是从一个非常个人化的视角切入,讲述了一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又暗藏深意的细节。比如说,他对当地人日常生活中某种特定习俗的描摹,那种原生态的、未经雕琢的生活气息,一下子就把我拉进了那个遥远而又鲜活的世界。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近乎于人类学家的严谨,但又不失文学性的温情。他似乎总能捕捉到那些稍纵即逝的情感波动,将它们凝固在文字中,让人在阅读时,不只是在看故事,更像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本书的行文节奏把握得非常好,时而舒缓如清茶,时而激昂似奔流,让人完全沉浸其中,欲罢不能。读完第一部分,我感觉自己好像也跟着书中的人物,在那片土地上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旅程,那种满足感和充实感是久违的。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本身就透露出一种匠心独白,拿到手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不是一本可以随便对待的作品。它的纸张选择偏向于略带粗粝感的哑光,油墨的渗透感恰到好处,使得大段的文字阅读起来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更别提那些穿插其中的插图或手绘的地图,它们的设计风格与整体的年代感完美融合,仿佛是从那个年代的旧相册里精心挑选出来的珍品。我不是一个特别注重细节的人,但这本书在每一个环节都体现出的专业和对读者的尊重,让我不得不竖起大拇指。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工艺品。这种对载体的重视,往往预示着内容本身也绝非泛泛之辈。它让你在阅读故事的同时,还能享受到一种实体阅读的仪式感和愉悦感,这在电子阅读盛行的今天,显得尤为珍贵和难得。它提醒着我们,书籍的美好,从来都不止于文字本身。
评分这部作品的叙事节奏有一种奇特的魔力,它不是那种一蹴而就的冲击力,而更像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渗透。起初读起来,可能会觉得信息量较大,需要集中精神去消化那些新颖的地理名词和复杂的历史背景,但一旦你适应了作者的语境和心跳,就会发现自己完全被卷入了那个时空之中。它最厉害的一点在于,它能让你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产生共鸣和反思。作者提出的很多观点和对人性的探讨,都非常具有普遍性,即便是相隔多年和不同地域的读者,也能从中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我合上书本时,脑海中久久不能散去的是那些人物鲜活的面孔和他们面临的困境,这证明了作者成功地将虚构的故事赋予了真实的生命力。这本书成功地在“记录历史”和“讲述故事”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既有历史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灵动,绝对是值得推荐给所有热爱深度阅读的朋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