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民俗文化知識讀本(旅遊類專業適用)
定價:22.00元
作者:李援朝
齣版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11122774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4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以漢民族為主兼及主要少數民族民俗文化,就我國民俗禮儀、各民族特色節日、物質生活民俗、遊玩娛樂民俗、取名特色、信仰禁忌、民間工藝及語言特點等方麵簡要介紹我國民俗文化知識。
本書以故事帶知識,以圖片輔助瞭解,注意到中職學校的教學特點,突齣民族民俗的基本特點。本書通俗淺顯、易懂好記,有較強的知識性和可讀性,能較好地幫助從事和準備從事導遊和旅行社服務事業的人員掌握相關民族民俗知識。
本書可作為中等職業學校旅遊服務與管理專業學生教學用書,也可作為相關專業和其他人員的自學和培訓用書。
目錄
前言
章 中國民俗文化概述
節 民俗的含義
第二節 民俗的社會功能
第三節 中國民俗文化發展簡史
本章小結
第二章 民俗交際和人生禮俗
節 見麵和交談禮儀
第二節 迎來送往的社交禮儀
第三節 人生禮俗
本章小結
第三章 歲時節日民俗
節 我國漢民族民間傳統節日
第二節 我國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第三節 我國的二十四節氣
第四節 十二時辰與十二生肖
本章小結
第四章 物質生活民俗
節漢族服飾民俗
第二節 部分少數民族服飾民俗
第三節 飲食民俗
第四節 交通民俗
本章小結
第五章 遊藝娛樂民俗
節 遊藝娛樂民俗概述
第二節 中國現代日常遊藝娛樂民俗
第三節 少數民族特有的遊藝娛樂習俗
本章小結
第六章 姓、名、字、號的習俗
節 “姓”的由來
第二節 “名”的學問
第三節 “字”的意義
第四節 “號”的種類
本章小結
第七章 我國信仰、禁忌民俗
節 信仰民俗
第二節 禁忌民俗
第三節 我國少數民族的信仰與禁忌
本章小結
第八章 民間工藝習俗概述
節 筷子
第二節 陶瓷
第三節 民間剪紙
第四節 年畫
第五節 屏風、扇子
第六節 文房四寶
本章小結
第九章 我國語言民俗
節 我國語言概況
第二節 我國的民間語言
第三節 我國語言民俗的特點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注意到這本書在處理一些敏感或容易産生誤解的文化議題時,錶現齣瞭極高的專業素養和審慎態度。很多涉及到宗教信仰、禁忌習俗的部分,作者的處理方式非常到位,沒有采取簡單化的標簽化處理,而是深入挖掘瞭其社會功能和曆史淵源。這種深度挖掘,對於我們未來在接待不同文化背景的遊客時至關重要,因為它教會我們的不僅僅是“不要做什麼”,更重要的是理解“為什麼不該做”。書中提供的案例分析,往往能揭示齣文化衝突的潛在根源,並給齣符閤現代旅遊倫理的建議。這種前瞻性和實踐指導性,讓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齣瞭課堂學習的範疇,更像是一本行走江湖必備的“文化導航儀”,確保我們在推廣民俗文化的同時,能夠做到真正的尊重與保護。這種細緻入微的考量,是很多同類讀物所欠缺的。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給我留下瞭非常深刻的印象,封麵那種略帶復古的色調搭配上簡潔的排版,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我原本以為這種專業類讀本,內容會比較枯燥,但拿到手之後,那種紙張的質感和油墨的味道,讓人感覺像是捧著一本有曆史感的文物,而不是一本教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書中的插圖和版式安排,簡直可以用“匠心獨運”來形容。它們並非那種生硬的、為填充版麵而存在的配圖,而是恰到好處地烘托瞭文字的意境。比如在講述某個地域的節慶習俗時,那種手繪風格的圖案,仿佛帶著我們瞬間穿越迴瞭那個熱鬧的場景,讓人在閱讀枯燥的理論知識之餘,也能感受到撲麵而來的生活氣息和文化溫度。這種對閱讀體驗的重視,對於我們這些常常需要長時間麵對文字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享受,它讓學習變成瞭一種視覺和觸覺的雙重愉悅,而不是單純的知識灌輸。這種設計上的用心,顯然是超越瞭一般工具書的標準,體現瞭齣版方對於“知識載體”本身的尊重。
評分從實用性的角度來看,這本書在知識的更新速度和信息的覆蓋廣度上也做得非常齣色。它似乎沒有將自己局限於傳統的、耳熟能詳的經典民俗,而是積極地融入瞭當代文化變遷的觀察視角,探討瞭新時代背景下,傳統民俗如何與現代生活、旅遊經濟發生碰撞與融閤。這對於我們這些身處行業前沿的人來說,提供瞭非常及時的理論支撐和思考方嚮。它沒有將文化停留在博物館的展櫃裏,而是將其置於動態發展的河流中進行考察。每次翻閱,總能發現一些與當下熱點新聞、新興旅遊趨勢能夠巧妙對接的知識點,這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即時價值。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份沉甸甸的、充滿洞察力的文化饋贈,它讓我對所學專業産生瞭更深層次的認同感和探索欲。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我個人覺得是非常有魅力的,它成功地在“學術的嚴謹性”和“大眾的可讀性”之間找到瞭一個絕妙的平衡點。你不會覺得它像教科書那樣冷冰冰、闆著麵孔,每一個段落都浸潤著一種對傳統文化的敬畏和熱愛。有些段落讀起來,簡直就像是聽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者在分享他多年遊曆的心得體會,語調從容,見解獨到。尤其是對於那些充滿神秘色彩的民俗活動描述,作者的筆觸既保持瞭必要的客觀描述,又巧妙地注入瞭情感色彩,讓人在瞭解其“是什麼”的同時,也能體會到它在當地人心中的“意義何在”。這種恰到好處的文筆拿捏,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代入感,使得原本可能有些疏離的文化符號,一下子變得鮮活而親近起來。它不是那種乾巴巴的資料匯編,而是一本有溫度、有靈魂的文化指南。
評分我特彆欣賞作者在內容組織上的邏輯性和層次感,這遠比我預想的要精妙得多。它並不是簡單地羅列各種民俗現象,而是構建瞭一個由淺入深、由錶及裏的知識體係框架。初讀時,你會覺得內容鋪陳得很自然,像是娓娓道來的故事,讓人很容易進入狀態。但當你深入閱讀到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時,你會發現隱藏在錶象之下的深刻洞察力。作者似乎很擅長捕捉那些細微的文化基因和地域差異,比如對不同地域間同一類習俗的比較分析,那種對比手法極其犀利,一下子就點明瞭核心的文化變遷動因。更難能可貴的是,這本書在描述復雜文化現象時,總是能找到一個非常接地氣的切入點,避免瞭過多的學院派術語堆砌,這對於我們這些希望快速掌握核心知識,並將其應用到實際旅遊服務中的人來說,太重要瞭。它提供的是一套思維工具,而不是一堆死記硬背的知識點,真正做到瞭“授人以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