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王阳明全集(全五册,礼品盒装)
定价:195.00元
作者:王守仁 撰,陈恕校
出版社:中国书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1490877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盒装版《王阳明全集》,选用高品质封面和内文纸印刷,精心编排校对,收藏、****。
★新版全集根据民国二十三年商务印书馆版《王文成公全书》(即民国二十二年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合订本)进行逐字校对。《全集》足本总卷三十八卷,在尽量保留原版面貌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对全书做了精心的编排和修订。
★收录齐全:新增第三十九卷“辅录卷”,收录三十八卷本未收入的,以及明朝至近代学者研究王阳明的作品。内容提要
《王阳明全集》是研究王阳明心学思想及王阳明一生*重要的著作,是儒家思想中*个性、*争议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一部现代人成功修身、强大个人内心的励志作品。
 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即理”等命题,受到后人的广泛推崇。严复、梁启超、孙中山、等都是“阳明心学”的追随者。其学术思想在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影响。
 本套《王阳明全集》以民国二十三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王文成公全书》为底本(即民国二十二年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合订本)进行逐字校对。《全集》足本总卷三十八卷,在尽量保留原版面貌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对全书做了精心的编排和修订。
目录
 出版前言
王文成公全书序(徐阶)
明史王守仁传(张廷玉)
卷一 语录一 传习录上
卷二 语录二 传习录中
卷三 语录三 传习录下(附朱子晚年定论)
卷四 文录一 
卷五 文录二 
卷六 文录三
卷七 文录四
卷八 文录五
卷九 别录一
卷十 别录二
卷十一 别录三
卷十二 别录四 
卷十三 别录五
卷十四 别录六
卷十五 别录七
卷十六 别录八
卷十七 别录九
卷十八 别录十
卷十九 外集一 
卷二十 外集二 
卷二十一 外集三 
卷二十二 外集四 
卷二十三 外集五 
卷二十四 外集六
卷二十五 外集七 
卷二十六 续编一
卷二十七 续编二
卷二十八 续编三
卷二十九 续编四
卷三 十 续编五 
卷三十一(上) 续编六 
卷三十一(下) 山东乡试录
卷三十二 年谱一
卷三十三 年谱二
卷三十四 年谱三
卷三十五 年谱附录一
卷三十六 年谱附录二
卷三十七 世德纪
卷三十八 世德纪附录
卷三十九 辅录
作者介绍
【本书作者】王守仁,“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释道,而且善于统兵作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其字伯安,别号阳明,明代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封侯爵。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本书编校】陈恕,本名陈义望,湖北广水人,现居北京。系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学会阅读与推广委员会委员,中国唐宋词研究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等。工书画,擅诗文,爱好收藏各类文献古籍。致力于国学研究多年,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儒家思想有独特见解,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其艺术精神是医治当下社会群体诸多“现代病”的良方,对于解决当下多种社会问题有着深刻意义。先后发表相关论文、杂谈及文学文字若干,出版个人诗画专集多部。
文摘
序言
初读震撼,沉思良久 这套书的装帧本身就透着一股肃穆的历史感,那礼品盒的质地,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仿佛触摸到了时光的厚度。拿到书后,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第一卷。王阳明这位历史上的巨擘,其思想的深邃与广博,远超我原先的想象。我原以为不过是些中规中矩的语录和传记的堆砌,但实际阅读下来,才发现其中蕴含着对人心之本体、格物致知这一核心理念的层层剖析,逻辑之严密,论证之有力,让人不得不折服。尤其是他晚年关于“知行合一”的实践阐述,不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与他戎马生涯、治理一方的实际经验紧密结合的活的哲学。那种“心即理”的阐发,初读时如同醍醐灌顶,仿佛瞬间打通了思维的某个闭塞之处,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更深的困惑与探索欲——如何在纷繁的现代生活中,真正做到心境的澄明与行动的一致?这套全集,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内在世界的窗户,其文字的魅力不在于辞藻的华丽,而在于直指人心、修正身心的力量。我深感,这不是一次阅读,而是一场与古人智慧的深度对话。
评分对“心学”误解的拨云见日 长期以来,我对阳明心学的理解常常停留在那种被过度简化和通俗化的层面,总觉得它过于强调主观能动性,似乎有些脱离实际。然而,在深入研读这五册的原文后,我才真正体会到,其核心在于“致良知”——那是一种根植于人内心深处的、天然的道德直觉和判断力,而非随心所欲的任性。书中对“格物”的阐述尤其发人深省,它并非简单地去研究外物,而是要通过对万事万物的体察,来反观和充实我们自己的本心。这要求的是一种极高的自省能力和持续的实践检验。阅读过程中心绪激荡,我开始反思自己平日里许多“想当然”的判断和行动,很多时候都是被外在的杂音所裹挟,而缺乏内在的定力。这套全集,就像一面清晰的镜子,照出了我在认知和行为上的诸多偏差,迫使我重新审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评分细节之美,装帧的匠心独运 购买这套书,很大程度上也是被它精美的外在所吸引。这套“礼品盒装”的用心是显而易见的,纸张的选择上明显下了功夫,并非那种廉价的、容易泛黄的材料,而是兼顾了阅读的舒适度和历史的厚重感。装帧的工艺,尤其是字体排版,古朴而不失现代易读性,这在古典著作的整理中是相当不易得的平衡。我甚至花时间研究了一下出版社的校注质量,相比市面上许多粗制滥造的版本,这里能感受到整理者对阳明先生思想的敬畏与审慎。每册的开本和装订都便于在案头摊开研读,即便是随身携带,也不会显得过于笨重。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使得阅读体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它不仅仅是一套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让人在每一次触碰时,都能感受到出版方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的努力。
评分汗牛充 निकायों,学海无涯之叹 当我把五册书全部摊开时,那种扑面而来的浩繁感是相当震撼的。这哪里是一套书,简直像是一座微缩的古代思想的宝库。从早年的诗文酬唱,到中期的学问精进,再到后期的立言传世,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不断自我锤炼的生命轨迹。每一篇尺牍、每一段论说,都凝聚着先生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对儒家思想进行革命性重塑的心血。我尤其留意了其中关于军事思想和地方治理的部分,它们与纯粹的哲学思辨穿插其中,显得尤为生动和真实。这说明,真正的大学问绝不是象牙塔里的空谈,而是关乎救世济民的实践纲领。当然,面对如此鸿篇巨制,作为现代读者,我的知识结构有时会显得捉襟见肘,许多典故和当时的社会背景需要反复查阅。但这反而成了阅读的乐趣所在,它强迫你走出舒适区,去主动构建起一个更为广阔的知识框架。它像是一位严厉的老师,既给予你宝贵的教诲,又不断鞭策你勤奋耕耘。
评分跨越时空的共鸣与启示 尽管王阳明生活在数百年前的明代,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我们今日的社会形态有着天壤之别,但阅读下来,那种强烈的时代穿透力却令人惊叹。无论是他对人才选拔的见解,还是面对政敌诽谤时的泰然自若,抑或是对后学弟子的殷切期望,都展现了一个完整、强大且富有悲悯情怀的灵魂。特别是当他身处逆境时,其论述非但没有显出颓势,反而愈发坚定有力,这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的展现。我感觉自己仿佛不再是孤立的现代人,而是站在了人类精神史的一个重要节点上,与这位伟大的哲人并肩而立。这套书提供的不是简单的历史知识,而是一种面对人生困境、保持高贵与坚守的生存哲学范本。它告诉我,真正的强大,源于内在的圆满与充实,这份启示,是任何现代心灵鸡汤都无法比拟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