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当代北京理财史话
定价:26.00元
作者:李劭南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8-01
ISBN:978780170810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当代北京编辑部用几年的时间,策划、编辑了这套《当代北京社会生活史话》丛书。这套丛书属于当代北京编辑部组织编写的《当代北京丛书》中的史话系列,它的目的是记录和宣传北京在新中国成立后,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发展和进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绩;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当代北京史的研究成果,帮助大家了解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同时,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向世人展示当代北京的成就和风貌。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目录
作者介绍
李劭南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当代北京史学会理事,传媒策划人。现担任文化传播公司策划总监。业余时间喜欢收藏、研究北京文化。主要作品:《当代北京婚恋史话》、《当代北京丧葬史话》等。
文摘
序言
对于《当代北京理财史话》的期待,更多的是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思考。我想象书中会有一部分,专门讲述北京在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经济挑战以及人们如何通过理财来应对。比如,在某些经济不景气的时期,北京市民是如何调整自己的财务规划,是选择“勒紧裤腰带”,还是会积极寻求新的收入来源和投资机会?书中是否有关于应对通货膨胀的经验分享,以及那些在市场波动中保持冷静和理性的人们的故事?我尤其希望,这本书能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北京在金融领域的创新和进步,看看这座城市是如何从一个相对单一的经济结构,发展到如今多元化的理财市场的。这本书能否成为一本“活的历史”,让我们在阅读中,不仅了解过去,更能对当下的理财决策有所借鉴?
评分我一直对“史话”类的书籍情有独钟,尤其是当它聚焦于一个如此贴近我们生活的领域,比如理财。拿到《当代北京理财史话》,我立刻联想到,这本书是否会讲述一些发生在普通北京家庭,关于财富的故事。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北京人独特的理财智慧和生活态度。会不会有关于北京老百姓,如何通过勤劳和节俭积累财富的细节描绘?又或者,书中会剖析一些北京特有的理财现象,比如,在某些特定时期,一些非主流的投资方式是如何兴盛起来的,又为何最终走向衰落?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一个立体、鲜活的北京理财图景,不仅仅是宏大的经济数据,更是那些渗透在日常生活中,关于钱、关于梦想、关于家庭的真实故事。这本书能否让我感受到,北京这座城市的温度,以及它在经济发展进程中,所蕴含的人文关怀?
评分刚拿到这本书,名字就很有吸引力——《当代北京理财史话》,9787801708106,当代中国出版社。我对北京的历史一直很感兴趣,尤其是近现代以来,这座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理财”这个角度,更是前所未有。我很好奇,书里会如何描绘那些曾经在北京发生过的,与金钱、投资、财富有关的故事?是会从民国时期那些老字号商号的经营之道讲起,还是会聚焦于改革开放后,北京市民理财观念的觉醒和演变?比如,书中会不会提到那个年代,人们是如何进行储蓄的?是把钱藏在床底下,还是会去银行开设第一个存折?又或者,书中会详细讲述北京的房地产市场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从最初的福利分房到商品房的出现,这中间经历了怎样的波折和机遇?我期待能读到一些鲜活的案例,了解不同时期北京普通人的理财经历,看看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成功与失败。这本书能否让我窥见北京经济发展的脉络,并从中学习到一些宝贵的经验,这是我最期待的。
评分读完《当代北京理财史话》,脑海中涌现出许多关于北京城市变迁的画面。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数字和金融,更是一部浓缩了时代变迁的北京生活史。我想象着,在那些历史的节点上,北京的居民们是如何在经济浪潮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的。比如,书中是否会提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股票市场的萌芽时期,那些敢于“吃螃蟹”的北京人,他们是如何参与到这场财富革命中的?有没有关于早期“炒股”的生动记述,那些故事或许充满了传奇色彩,也可能伴随着不少的遗憾。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如何处理不同社会阶层在理财行为上的差异的?是那些在计划经济时代就掌握一定资源的家庭,还是在改革开放后抓住机遇的普通市民,他们各自的理财策略和结果会是怎样的?这本书是否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观察北京社会结构变动的独特视角,让我们看到,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财富是如何流动,并深刻影响着每一个北京家庭的生活轨迹?
评分《当代北京理财史话》的视角让我耳目一新,它将宏观的经济史与微观的个人理财生活巧妙地联系起来。我一直在思考,这本书会如何描绘北京作为一个首都,其独特的理财环境和文化。例如,相对于其他城市,北京在理财方面是否会受到更多政策导向的影响?书中是否会探讨,那些与国家政策紧密相关的金融创新,是如何在北京率先落地,并影响市民的?我设想着,这本书可能会涉及一些重要的金融机构在北京的发展历程,以及它们如何服务于北京的经济建设和市民的财富增值。此外,我也对书中会如何呈现北京居民的投资偏好很感兴趣。是更倾向于稳健的储蓄和债券,还是会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接受风险更高的股票、基金,甚至是一些新兴的理财产品?这本书是否有能力帮助我理解,北京这座城市的经济脉搏,以及它如何孕育出独特的理财文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