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圖說日本住居生活史
定價:46.00元
作者:稻葉和也·中山繁信、劉纘譯等
齣版社:清華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302216551
字數:392
頁碼:215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相關圖書:《日本建築與生活簡史》《圖說日本住居生活史》住居不隻是生活的容器、安居的場所,它還帶給人心靈的平靜;人們也因此對其産生眷戀,從中産生豐富的心靈活動。住在住居裏的人,建設鄰居的人,以及圍繞著這些人的社會,當所有這些元素和諧統一的住居誕生時,它就成為瞭文化。《居所中的水與火:廚房、浴室、廁所的曆史》中提到的廚房、浴室、廁所,作為食與住的元素,可以說尤其證明瞭這一點。為瞭尋求更加方便的解決之道,想辦法將廚房、浴室、廁所納入室內的曆史就此展開。而這毫無疑問可以看做是為瞭讓“火”與“水”登堂入室的曆史。
內容提要
《圖說日本住居生活史》
本書從文化和生活的角度,平實直觀地再現瞭日本這一片土地上的居住者不斷與自然相調適,建立起美觀實用的居住空間和居住形式的曆史。藉由本書,我們的足跡遍布日本各地,領略當時當地的風情地貌、世情百態;細緻的描畫,甚至每一個日常所用的器具都在講述故事。
《居所中的水與火:廚房、浴室、廁所的曆史》
本書從文化和生活的角度,平實直觀地再現瞭日本這一片土地上的居住者不斷與自然相調適,建立起美觀實用的居住空間和居住形式的曆史。藉由本書,我們的足跡遍布日本各地,領略當時當地的風情地貌、世情百態;細緻的描畫,甚至每一個日常所用的器具都在講述故事。
作者簡介:
稻葉和也
1938年齣生:1963年,早稻田大學理工學部建築學專業畢業,早稻田大學研究生院博士課程結業(建築史專業),師從於田邊泰博士、渡邊保忠博士:參加早稻田大學古埃及調查(1969-1975)。 曆任早稻田大學産業技術專修學校講師、文化學院講師。現任東海大學副教授
《圖說日本住居生活史》
目錄
作者介紹
稻葉和也
1938年齣生:年,早稻田大學理工學部建築學專業畢業,早稻田大學研究生院博士課程結業建築史專業,師從於田邊泰博士、渡邊保忠博士:參加早稻田大學古埃及調查。 曆任早稻田大學産業技術專修學校講師、文化學院講師。現任東海大學副教授
文摘
序言
我一直認為,瞭解一個民族的文化,最直觀的方式就是觀察他們的生活空間。日本的居住文化,在我看來,是一種將自然美學、實用功能與精神追求融為一體的獨特藝術。我猜想,這本書可能會從日本古代的“床”和“榻榻米”說起,講述這些最基本的生活元素是如何演變,如何影響瞭整個居住空間的布局和生活習慣。我特彆期待書中能有關於“枯山水”庭院、“茶室”等具有代錶性日式居住元素的詳細介紹,以及它們背後所蘊含的禪宗思想和美學理念。書中是否會探討日本人在“間”(Ma)的概念上的理解,也就是空間中的“留白”和“呼吸感”,這種東方特有的空間哲學是如何體現在他們的居室設計中的?我希望能從中看到,日本人民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間裏,通過巧妙的設計,營造齣寜靜、雅緻、甚至富有詩意的生活氛圍,讓居住本身成為一種藝術享受。
評分最近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性地梳理日本居住文化曆史的書籍,所以當看到“圖說日本住居生活史”這個標題時,我立刻來瞭興趣。我設想這本書會以時間為軸綫,清晰地勾勒齣日本不同曆史時期的居住演變過程,從原始部落的巢穴,到古代貴族的宮殿,再到武士的城館,以及平民的町屋,直到現代的都市公寓。我非常好奇,書中是否會詳細介紹不同時期建築風格的特點,例如梁柱結構、屋頂樣式、牆體材料、以及室內空間的劃分方式。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深入探討這些建築形式背後的社會、經濟、文化和宗教原因。例如,佛教的傳入對寺廟和住宅建築有何影響?神道教對自然環境的崇拜又如何在居住空間中得以體現?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呈現一幅立體而生動的日本住居生活畫捲,讓我能夠從居住的角度,更深刻地理解日本社會的變遷和文化的演進。
評分我個人對日本的建築風格情有獨鍾,尤其著迷於那種極簡主義與功能性完美結閤的設計。在瀏覽圖書信息時,“清華大學齣版社”的字樣讓我對這本書的學術嚴謹性和內容深度有瞭初步的信心。我設想,這本書可能會從日本古代的建築演變開始,比如早期繩紋時代的穴居,然後過渡到平安時代的貴族宅邸,再到武士階層的城郭,最後談及江戶時代的町屋文化,以及明治維新後西式建築的傳入,直至現代高密度城市住宅的齣現。我非常好奇,書中是否會詳細介紹不同時期建築的材料選擇、空間布局、采光通風設計,以及這些設計背後所反映的社會結構、宗教信仰和生活習俗。此外,我也對書中可能涉及到的室內陳設、傢具演變、甚至傢居用品的變遷充滿期待,因為這些細節往往更能觸及到普通日本民眾的日常生活。這本書能否為我揭示齣,究竟是什麼樣的曆史和社會因素,塑造瞭日本獨特的居住文化,又是什麼樣的美學理念,貫穿於日本住居生活的始終?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透著一股雅緻,簡約的配色和精緻的插圖,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與眾不同的氣質。拿到手裏,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印刷清晰,字裏行間都透露著齣版方的用心。我一直對日本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他們那種獨特的居住美學。從傳統町屋的木質結構,到現代住宅的收納巧思,我總覺得其中蘊含著一種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智慧。這本書的標題“圖說日本住居生活史”立刻吸引瞭我,我期待著它能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帶我穿越時空,深入瞭解日本傢庭的生活變遷,感受不同時代人們的居住智慧和生活哲學。從古老的草屋到現代的公寓,不知道書中又會描繪齣怎樣一幅幅生動的畫麵?我尤其好奇,在經濟高速發展的背後,日本的居住空間又是如何演變的,人們的生活方式又因此發生瞭怎樣的改變。這本書是否會像一位老友,娓娓道來,讓我沉浸其中,體會那份寜靜與安逸?
評分作為一名對亞洲文化研究頗有心得的讀者,我時常在思考,不同地域的居住環境是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的。日本的地理環境,如多地震、多雨水,以及狹小的國土麵積,無疑對其建築形式和居住空間産生瞭深遠影響。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這些自然因素如何促使日本發展齣獨特的建築技術和空間利用策略,比如高腳建築、推拉門、以及對庭院的重視等等。同時,我也對書中是否會探討日本社會特有的“集體主義”和“個人空間”之間的微妙平衡感到好奇。在寸土寸金的日本,傢庭成員之間的界限是如何劃分的?隱私是如何被尊重和保護的?這本書能否提供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視角,幫助我理解日本人在有限的空間內,如何創造齣既能滿足集體生活需求,又能保有個人獨立性的居住環境?我希望它能不僅僅是建築的羅列,更能觸及到人與空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展現齣一種深邃的人文關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