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网络相亲时代
定价:35.00元
作者:冰儿
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5111485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网络相亲时代》是**本从网络角度,揭示大龄男女的困惑和心路历程的相亲故事,用真实的个案串起整个故事,极有可读性。《网络相亲时代》主要人物方晴、孙明远、沈一峰、张蜜、洁玲、罗士均、方晴父母都写得活灵活现,让人印象深刻。全书有很多感人的篇章,尤其是方晴与孙明远之间的感情,有好几处催人泪下。语言顺畅轻松,亦不乏幽默,而且几对人物关系结局的处理也比较得当。
内容提要
网络相亲究竟是婚姻的捷径,还是罪恶的温床?只有看完全书,才有深切体会。每个大龄剩女的相亲之路都是一部血泪史,尤其是在当下网络充斥一切的时代,不为人知的辛酸与坎坷都在《网络相亲时代》为你一一揭示。
目录
第1章你还皇帝女儿不愁嫁呢
第2章老天对我不薄,怎么把你留给我了呢?
第3章一个送CD香水的人居然逃票?
第4章真有这样的男人,那我就信上帝吧
第5章看照片觉得你是个江南美女,见本人,我觉得像个山西姑娘
第6章你都美成这样了,还单身?
第7章别整天板着一张脸,男人谁敢靠近你
第8章我妈托人给咱俩算了八字了,说特别合
第9章一有老王出现我立马把你推销出去
第10章我觉得现在性别都不是问题,更何况年龄
第11章你是光耕耘没收获啊
第12章网上的人明明是乌龟,还说自己是海龟呢
第13章光会做饭不行,还得热爱做法
第14章我要得了肺炎你是不是就嫌弃我了?
第15章要急也是我女朋友急,你急什么呀
第16章我想找个处女结婚,你是吗?
第17章那我只能用传统的“望、闻、吻、切"法了
第18章你不会喜欢上这个小孙了吧?
第19章我觉得人活着没个控是不行,没目标啊
第20章像你这样的哪能演小三啊,你是女一号
第21章我不喜欢的女人对于我来说不过是路边的冷石枯草
第22章我们就图他这个人,图他的人品
第23章想得美,你以为还有多少许仙等着你呢
第24章跟旧情人做朋友,到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25章你该拍桌子就得拍桌子
第26章你得会撒娇,你现在这副样子可不行
第27章以后你就趁我这儿没人的时候多来
第28章你认为多大年纪算是老女人?
第29章谁也没提那道伤疤,但并不代表那道疤不在了
第30章一晚上跟那个副总眉来眼去的,你贱不贱!
第31章怎么今天又活过来了?你是人是鬼啊
第32章这场致命的车祸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第33章到了这个时候,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第34章你怎么这么大了还没结婚,心理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第35章他早预谋好了,要把我们两个一起杀了
第36章不是嫌你脏啊,我们家比较讲卫生
第37章尾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厚重的书刚拿到手,我就被它充满质感的封面吸引住了。那种略带复古又隐约透露着现代气息的设计,仿佛在暗示着书中所探讨的主题既有深厚的历史根基,又与我们当下息息相关。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才读完前三分之一,它的叙事节奏张弛有度,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洞察力,尤其是在描绘人物内心挣扎和时代变迁带来的冲击时,那种穿透人心的力量让人几乎屏住呼吸。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构建复杂社会图景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宏大视野,他并没有简单地将人物置于一个扁平化的背景中,而是精心编织了一张关于人性和命运的大网,每一个配角的命运似乎都与主角的抉择紧密相连,共同推动着故事向前发展,那种宿命感与自由意志之间的拉扯,真是引人深思。这本书的语言功底极为扎实,遣词造句充满古典的韵味,却又巧妙地融入了当代生活的质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却又时时需要停下来细细品味那些被精心雕琢过的句子。我已经迫不及待想知道接下来的情节会如何发展,尤其是那些埋下的伏笔,相信作者定会给出令人震撼的解答。
评分老实说,我一开始对这类主题的书籍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总担心它会落入陈词滥调的窠臼,或者流于空泛的说教。然而,这本书却完全颠覆了我的预期。它的切入点非常新颖,虽然涉及到一些宏大的社会议题,但作者始终没有忘记“人”才是核心。我尤其赞赏作者对于细节的捕捉能力,比如对某个特定场景的灯光、气味,乃至人物一个不经意的微表情的描绘,都精确到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地步。这些细微之处汇聚起来,构建出一个无比真实、可触摸的世界。更难得的是,作者在处理严肃议题时保持了惊人的平衡感,既不回避矛盾和黑暗面,又能在绝望中找到一丝微弱但坚韧的光芒。我读到好几处情节时,忍不住停下来,默默回想自己过去的一些经历,那种强烈的代入感让人不得不直面内心深处的一些阴影。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照见的不仅是书中的世界,更是我们自身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与选择。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文学性和思想深度都给予极高的评价,但让我真正感到惊喜的是它在情感处理上的成熟度。作者没有采用廉价的煽情手法来博取同情,相反,他总是将最痛苦、最挣扎的情感置于一种克制而内敛的处理之下。正是这种“少即是多”的艺术手法,反而让那些压抑已久的情感在不经意间爆发出来,效果极为震撼。许多情节的转折,都不是戏剧性的意外,而是基于人物长期性格和环境压力下的必然结果,这使得整个故事的逻辑链条异常坚固。我在阅读过程中,时常感到一种复杂的、难以名状的悲凉,那不是单纯的哀伤,而是一种对人类境遇的深刻理解和某种程度上的释然。这本书无疑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的作品,因为它每一次重读,都会因为读者自身经历的增加,而带来全新的感悟和理解层次。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处理堪称教科书级别。它采用了多线叙事的手法,时间跨度颇大,但作者的掌控力令人叹服。不同时间线之间的切换自然流畅,如同高明的音乐家在演奏复调乐章,每一个声部都有其独立的美感,但最终又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形成磅礴的气势。起初,我有点担心自己会混淆人物关系和事件的来龙去脉,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作者早已在适当的地方巧妙地植入了提示,让读者能够轻松地跟上他的思路,同时又不觉得被牵着走。这种尊重读者的智慧、同时又充满挑战性的叙事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乐趣。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记忆与遗忘”主题的处理,作者似乎在探讨,一个时代的面貌究竟是由被清晰记录下的宏大事件定义,还是由那些被匆匆略过的、个体的、琐碎的日常构成的。这种思辨性,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般的消遣读物。
评分翻开这本书,映入眼帘的是一种扑面而来的、强烈的画面感。作者的文字简直像电影镜头一样精准而富有张力,每一个段落都仿佛可以被直接转化为高质量的视觉作品。我仿佛能闻到那个特定年代特有的空气味道,能感受到角色们行走在泥泞街道上的步伐和呼吸的急促。这种沉浸式的体验,使得阅读过程变得既激动人心又略带压迫感。尤其是在描写冲突场面时,作者似乎放慢了时间流速,将所有的动作、对白和心理活动都放大呈现,让读者不得不去细细品味其中的每一个细节。但这种强烈的写实主义并未走向刻板,作者巧妙地在现实的基底上添加了象征性的元素,让故事在现实层面之外,又多了一层哲学和寓言的深度。读完后劲很大,闭上眼睛,那些人物的群像依然在我脑海中清晰地浮现,这足以证明作者塑造人物的功力非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