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面条之路:传承三千年的奇妙饮食--北京电视台青年频道“书香北京”极力推荐!
定价:42.00元
作者:(韩)李旭正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6098253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面条之路》专治看罢《舌尖上的中国》后的不满足感,更具文化深沉度。
内容改编自第36届韩国广播大奖中荣获数项殊荣的纪录片《面条之路》。该片在热映期间便已经向全球10余个国家发行销售,受到了高度关注。在中国,该纪录片在《舌尖上的中国》热播期间,受到网友们的热烈追捧。该纪录片在香港同样大行其道,大名《绝世好面》。
这部纪录片由筹备至拍摄历时三年,摄制组走遍中国大陆、乌兹别克斯坦、韩国、日本、越南、泰国、不丹、土耳其、意大利等欧亚十几个国家,以各种确凿的考古证据和文献资料,全面展示各地面食文化。从面条的传播,反应出中国饮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书中除纪录片中的内容,还收录了在片中未能播出的故事和照片,这些内容又重新编织成了一部崭新的探索之旅。
内容提要
面条是一种古老的食品,吸引了世界各地所有人的味蕾。面食为何会历经千年而不衰,成为东西方深得人心的大众美食?早是什么人发明了面条?初的面条又会是什么模样?为什么面条是条状的?个中玄机竟然能从木乃伊的面具中窥出蛛丝马迹?面条是怎样走进意大利而被称为pasta?对日本僧侣来说,面条又是怎样一种特别的佳肴?为了解开这些谜团,摄制组走遍中国大陆、乌兹别克斯坦、韩国、日本、越南、泰国、不丹、土耳其、意大利等欧亚十几个国家,以各种确凿的考古证据和文献资料,全面展示了面条——这一承载人类三千年文明的古老食物所走过的奇妙之旅!
目录
序言 漫长旅途的开始
部分 寻找小麦和面条的起源
质疑“古老的面条”
专家眼里“古老的面条”
乌鲁木齐的一天
见到面条的祖先
前往吐鲁番
火焰山的干尸墓穴
火焰山的面条和拉条子
专家对火焰山面条文物的意见
2500年前面条主人的真实身份
第二部分 在中国绽放的面条文化
当火焰山面条遇上中国汉族
有趣的“”饮食——西安的胡食
暧昧的小麦中国起源说和未完成的面包
改变面食文化的中国汤文化和蒸食文化
重现中国古老的面条“水引饼”
中国面条的圣地—山西省和煤炭
宋朝,面条文化的鼎盛时期
第三部分 亚洲厨房的面条
崇拜大米灵魂的广西人
在云南取得重大收获
相似的傣族米线和素攀武里米线
在泰国扎根的中国米线
探索隐秘王国不丹的理由
惊险的本塘行
山西面条机和本塘面条机
专家对不丹面条发源的意见
韩国汉江以北,压面机做的荞麦面条
汉江以南,小麦刀切面
中国面条文化的传道师——韩国僧人
传播中国面条文化的日本僧人
永平寺——日本精进料理的中心
永平寺面条带来的短暂“解放”
制粉技术的发展引领日本面条大众化
三面三色,日本面条故事
乌冬面败走“麦”城?
面条成为江户的快餐
第四部分 意大利面史诗
威尼斯狂欢节说意大利面
传播意大利面的不是马可波罗
意大利面来自伊斯兰?
中国的面条,来到意大利
意大利面,在那不勒斯华丽起飞
飞向宇宙的游牧民食物
后记 永恒的面条之路
作者介绍
本书作者李旭正,韩国KBS电视台纪录片《面条之路——传承3千年的奇妙饮食》的导演。《面条之路——传承3千年的奇妙饮食》在亚太广播电视联盟主办的ABU奖评选中,获得了纪录片类大奖。2009年5日在蒙古乌兰巴托歌剧院举行了颁奖典礼。
文摘
序言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所蕴含的人情味和对“传承”二字的深刻理解。作者似乎在用一种非常温柔的笔触,描绘着那些一代代手艺人对“完美一碗面”的执着追求。书中那些关于老师傅如何对待自己的手艺、如何将经验口耳相传的故事,读来让人心生敬意。这种对“慢工出细活”的坚持,在如今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提醒着我们,真正的精髓往往藏在那些看似重复、枯燥的日常劳作之中。通过阅读,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些热气腾腾的厨房里,人与人之间温暖的连接。它不仅仅是食物的谱系图,更像是一部关于“匠心”的群像史诗。读完后,我学会了用一种更敬畏的心情去对待每一餐饭,去思考这份食物背后所包含的汗水与智慧。
评分坦白说,最初接触这类主题,我有点担心会陷入过于学术化或过于口水化的两极。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高明,它采用了主题式推进,而不是简单的时间线索。比如,它会用一整章来探讨“水”与“面”的奥秘,从物理化学角度剖析发酵和筋度的关系,接着马上转入不同朝代对“面”的法律规制,这种跳跃式的叙事方法,始终保持着强烈的阅读新鲜感。作者的知识储备之丰富令人赞叹,他似乎对农业史、社会史、乃至气象学都有涉猎,并将这些知识点丝毫不显生硬地融入到面条的故事中。这种跨学科的视野,让这本书的层次感大大提升,远远超越了一本普通的美食随笔。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文化史、生活美学有兴趣的朋友们,它绝对能为你打开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
评分哇,这本书真是太有意思了!我简直不敢相信,原来我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通不过的一碗面条,背后竟然隐藏着如此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生动活泼,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枯燥,反而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朋友娓娓道来那些尘封已久的往事。特别是书中对于不同地域面食制作工艺的细致描述,简直让人垂涎欲滴,恨不得立刻放下书本,去寻访那些隐藏在街头巷尾的百年老店。光是读到那些关于发面、揉面的手法,以及对面条粗细、口感的极致追求,就足以让人感受到匠人精神的伟大。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吃”,它更是在讲述一种生活哲学,一种对于传统手艺的坚守与创新。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既尊重历史又充满现代眼光的态度,让这本看似传统的食物历史书,焕发出了令人惊喜的活力。看完后,我再去看待一碗面条,感受完全不一样了,它不再只是果腹之物,而是一段流动的历史,一份代代相传的情感连接。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对于这种专注于单一食物的历史研究抱有一丝怀疑,心想无非就是罗列一些食材产地和制作步骤罢了。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巧妙地将宏大的历史背景与微观的个体故事穿插结合,读起来节奏感极强。作者的文笔老辣而富有洞察力,他不仅仅记录了面条的演变,更是深入挖掘了它在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比如,书中探讨了面条如何从宫廷的精致餐桌走向寻常百姓的日常,以及它如何成为特定节日或祭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符号。这种多维度的解读,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我特别喜欢其中引用的一些古代文献片段,那些只言片语,仿佛瞬间将人拉回了那个特定的年代,感受着古人的生活气息。这本书的学术深度和趣味性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既能满足对历史考据有要求的读者,也能让普通食客读得津津有味,绝对是近年来读到的一部高质量的文化普及读物。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图片质量也令人印象深刻,看得出出版方是下了大功夫的。每一张插图都仿佛精心挑选过的艺术品,无论是古代壁画中隐约可见的面食形象,还是现代摄影师捕捉到的面条拉伸瞬间,都极具视觉冲击力。这些视觉元素极大地增强了文字的感染力,让抽象的历史概念变得具象化、可触摸。尤其是那些关于不同地域面食色彩和形态的描述,简直像一首色彩斑斓的交响乐。每次翻阅到某一个章节介绍新的地方风味时,我的味蕾都会跟着文字一起跳跃起来。我甚至特地在阅读完某个章节后,立即着手尝试书中所述的某种古老做法,虽然结果不尽相同,但那种探索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乐趣。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全方位的,它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嗅觉乃至触觉,是一次非常立体的文化之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