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说文解子系傅 | 作者 | 徐锴 撰 |
| 定价 | 118.00元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 ISBN | 9787101125474 | 出版日期 | 2017-05-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说文解字系传》成书于南唐,是《说文解字》第yi个注本。作者徐锴,与其兄徐铉同治《说文》,徐铉所传《说文》即今通行《说文解字》,二书在内容、每字的笔画注释、各字之间的次序上均有所不同。根据周祖谟先生的研究,《系传》有许多长处。它除引证古书和今语疏证古义和古语外,还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以许训解古书;二、说明古书的假借;三、说明古今字;四、说明引申义;五、兼举别义;六、辨声误。这些都影响了清代的段玉裁,但段“不过更加精深而已”。除此而外,“在考索字义方面,徐氏特别注意的是从声音上去探讨。这也就是清人所说的‘因声以求义’;这种因声求义的方法对清代的训诂学家影响极大;由此可见徐锴的说文系传是清代文字训诂之学的前驱,清人受徐锴系传的启示很多”(以上所引均见周祖谟《徐锴的说文学》,刊《问学集》)。 |
| 作者简介 | |
| 徐锴(920—974),南唐文字训诂学家。康乐 (今江西万载县罗城乡)人。徐铉之弟,世称“小徐”。字鼐臣,又字楚金,精通文字学,仕于南唐,秘书省校书郎起家,后主李煜时,迁集贤殿学士,终内史舍人。平生著述甚多,今仅存《说文解字系传》40卷,《说文解字韵谱》10卷。 |
| 目录 | |
| 陳敘 重刊影宋本説文繫傳敘 説文解字通釋卷繫傳一 説文解字通釋卷第二繫傳二 説文解字通釋卷第三繫傳三 説文解字通釋卷第四繫傳四 説文解字通釋卷第五繫傳五 説文解字通釋卷第六繫傳六 説文解字通釋卷第七繫傳七 説文解字通釋卷第八繫傳八 説文解字通釋卷第九繫傳九 説文解字通釋卷第十繫傳十 説文解字通釋卷第十一繫傳十一 説文解字通釋卷第十二繫傳十二 説文解字通釋卷第十三繫傳十三 説文解字通釋卷第十四繫傳十四 説文解字通釋卷第十五繫傳十五 説文解字通釋卷第十六繫傳十六 説文解字通釋卷第十七繫傳十七 説文解字通釋卷第十八繫傳十八 説文解字通釋卷第十九繫傳十九 説文解字通釋卷第二十繫傳二十 説文解字通釋卷第二十一繫傳二十一 説文解字通釋卷第二十二繫傳二十二 説文解字通釋卷第二十三繫傳二十三 説文解字通釋卷第二十四繫傳二十四 説文解字第二十五 説文解字通釋卷第二十六繫傳二十六 説文解字通釋卷第二十七繫傳二十七 説文解字通釋卷第二十八繫傳二十八 説文解字通釋卷第二十九繫傳二十九 説文解字通釋卷第三十繫傳三十 説文解字部敘卷第三十一繫傳三十一 説文解字部敘卷第三十二繫傳三十二 説文解字通論卷上第三十三繫傳三十三 説文解字通論中卷第三十四繫傳三十四 説文解字通論下卷第三十五繫傳三十五 説文解字祛妄卷第三十六繫傳三十六 説文解字類聚第三十七繫傳三十七 説文解字錯綜卷第三十八繫傳三十八 説文解字疑義卷第三十九繫傳三十九 説文解字系述卷第四十繫傳四十 繫傳尾 跋 説文解字繫傳校勘記卷上 説文解字繫傳校勘記卷中 説文解字繫傳校勘記卷下 説文解字繫傳校勘記後跋 四角號碼檢字表 筆畫檢字表 音序檢字表 部首檢字表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
| 序言 | |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类偏向考据和训诂的著作抱持着一丝敬畏,担心会过于枯燥。然而,这本书很快就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作者在阐述理论时,似乎总能找到一个巧妙的切入点,将那些深藏在字形背后的文化心理和时代背景生动地勾勒出来。比如,他解释某一个部首的演变,绝不仅仅停留在形体的变化,而是会追溯到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社会结构甚至哲学观念,使得每一个字符都“活”了起来,充满了生命力。这种将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融为一炉的叙事方式,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让人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在参与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考古。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获取知识,不如说是一场心灵的漫游,它引导着我的思绪在浩瀚的文献海洋中穿梭。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仿佛一位技艺精湛的匠人,将那些看似晦涩的古老符号,用现代的视角和深入浅出的方式一一剖析。我特别喜欢他论述某个字源流变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抽丝剥茧的逻辑链条,每一步推演都有据可查,却又充满了洞见。这绝非是简单的字词解释汇编,而是建立在一个宏大语境之上的学理构建。读到某些关键的转折点,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反复咀嚼其中的深意,那种豁然开朗的喜悦感,是其他类型的书籍难以比拟的。它考验着读者的耐心,但回报是丰厚的,每一次深入,都能带来全新的理解层次。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看待文字的全新的视角,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们日常使用的每一个汉字,不再将其视为理所当然的符号。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往往忽略了语言的根基。然而,透过这本书,我仿佛被带回了文字的源头,体会到古人造字的初衷和智慧的闪光。这种溯源的体验,不仅增强了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我自身的思维深度和表达的精确性。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语言结构如何塑造人类的认知框架,是一本能真正改变人看待世界方式的鸿篇巨制,无论从学术价值还是人文情怀上来说,都值得被反复研读和珍藏。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中又不失雅致的质感,拿在手里就有一种庄重感。纸张的选取也相当考究,触感细腻,字迹清晰,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书脊的烫金工艺,低调却彰显品味,让人忍不住想把它陈列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作为一个对实体书有执念的读者,一本好的书不仅是内容的载体,更是一种艺术品,而这本《说文解诂系傅》无疑做到了这一点。翻阅时,那种油墨的清香混合着纸张特有的味道,构建了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文字初创的时代,与古人的智慧进行着无声的对话。这种对书籍本身的尊重和敬畏,在当今这个快速消费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让阅读变成了一种仪式,而不是简单的信息获取。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布局简直堪称典范,充分体现了传统学术著作的严谨与现代审美的融合。页边距的留白恰到好处,既保证了文字的呼吸感,又避免了空间的浪费。注释和引文的处理尤为出色,它们被巧妙地安置在页脚或侧栏,既不干扰正文的主线叙述,需要时又触手可及,极大地提升了学术查阅的效率。对于我这种习惯于在阅读中不断进行交叉印证的读者来说,这种设计简直是福音。它避免了频繁翻页的困扰,让思绪的连贯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维护。整体来看,这本制作的精良程度,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工具书”范畴,更像是一份值得珍藏的阅读地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