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万卷楼国学经典:菜根谭(图文版)
定价:28.80元
作者:(明)洪应明,夏华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4702196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63kg
编辑推荐
《菜根谭》一部论述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传世经典。全书采用语录体,集结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释家的出世思想和道家的无为思想,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
清乾隆五十九年,遂初堂主人游古刹时,拾到一本明代洪应明著的《菜根谭》。通读之后,他深感此书关于身心性命之学,令人警醒,校印之后便公之于世。作者对于人性、人生和人际关系的独到见解,成为后人为人处事的指南。
为了读者阅读方便,本书对原作进行了精心加工,配以注释、译文、评点,并辅以精美插图,使全书更具立体感。
内容提要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企业管理者读《菜根谭》,能从中找到以仁取胜的机智;政治家读《菜根谭》,能从中找到经邦治国的谋略;普通人读《菜根谭》,能从中找到理财致富的途径;办公室白领读《菜根谭》,能从中找到加薪升职的法则。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的《菜根谭》,距今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五百年来,《菜根谭》一直受到世人的瞩目,今天,书中那套处世为人的准则和探索生命奥秘的学问,并未因岁月的推移而消磨其睿智的光芒。《菜根谭》的博大、宽容、善良,使读者在阅读时收获的是一份沉甸甸的带着暖意的警策。
目录
后集
作者介绍
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藉贯不详,有《菜根谭》传世。根据他的另一部作品《仙佛奇踪》,我们得知他早年热中于仕途功名,晚年归隐山林,洗心礼佛。万历三十年(1603)前后曾居住在南京秦淮河一带,潜心著述。与袁黄、冯梦桢等人有所交往。洪应明生活的年代,明朝已全面走向衰败,这不仅表现在朝纲废弛,吏治黑暗上,整个社会、文化也呈现江河日下之势,这一点从稍前于《菜根谭》问世的《》中已可见一斑。一些有见识的知识分子,在经历了仕途的风波挫折之后,纷纷退隐江湖。他们既不愿意与当权者同流合污,也不愿意违心迎合鄙琐的社会风气,于是,表现隐者高逸超脱情怀的作品大量出现,《菜根谭》就是其中的代表。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我对书籍的“可读性”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很多经典著作的再版,往往只是换了个封面,内容上的打磨却显得敷衍。但在这本书上,我看到了团队对文字精修的极大投入。文字的流畅度非常高,即便面对的是历经岁月洗礼的古文,翻译和解析也做到了信达雅的平衡——既准确传达了原意,又不失优雅的文采。我特别留意了其中的标点使用和断句处理,这对于理解古文的语气和节奏至关重要,处理得非常到位,读起来朗朗上口,完全没有那种拗口的感觉。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它不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示范一种高水平的文字艺术。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就感觉沉甸甸的,很有分量。封面那种淡雅的色调和精致的插图,一看就知道是下了功夫的。翻开内页,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阅读起来眼睛很舒服,即使长时间盯着看也不会感到疲劳。尤其是那些配图,不仅数量多,而且选取得非常恰当,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装饰,更是对文字意境的一种很好的补充和诠释。有时候,文字读起来有些晦涩,但只要看看旁边的配图,那种古朴而深邃的韵味立刻就能被捕捉到,这对于我们这些对传统文化了解不深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特别喜欢它在排版上的一些小巧思,比如引文和注释的分隔处理得非常巧妙,既保证了阅读的流畅性,又不失学术的严谨。总而言之,从拿到书到阅读体验的每一步,都能感受到出版方对“经典”二者的尊重和用心,光是这份对细节的执着,就值得我们为之买单。
评分坦白说,我对国学经典一直抱有一种敬畏又有些疏离的态度,总觉得那不是我能轻易触碰的领域。然而,这套书的编排方式彻底打消了我的顾虑。它没有采用那种一味追求“大部头”的厚重感,而是很聪慧地将内容进行了结构化的拆解。每一篇的篇幅适中,读起来毫无压力,非常适合碎片化的时间进行阅读和思考。更妙的是,它在某些重要的段落后面,会穿插一些当代学者或名人的简短评述,这些“现代回响”像是一座桥梁,瞬间拉近了古人的智慧与我们现代人之间的距离,让我们能立刻体会到这些道理在当下依然具有的强大生命力。这种编排上的创新,使得原本可能显得遥不可及的“经典”,变得亲切、鲜活,甚至带上了一丝烟火气。
评分我最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静下心来品味的国学读物,市面上的版本太多了,大多要么过于学术化让人望而却步,要么又过于浅薄流于表面。直到我接触到这套书,才发现原来深度和可读性是可以完美结合的。它并非那种生硬的古文堆砌,而是用一种非常贴合现代人理解的方式,将那些流传千年的智慧娓娓道来。我尤其欣赏它在解释一些关键概念时的那种“抽丝剥茧”的手法,不像有些版本只是简单地做个注释了事,而是会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背景和思想演变。读完其中几章,我感觉自己的心境都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像是给忙碌的都市生活注入了一股清泉,让人能够重新审视日常中的一些小事。这种由内而外的触动,远比单纯的知识获取要来得珍贵和持久。
评分我是一个重度“工具书”使用者,习惯于在阅读时随时查阅背景资料。这套书的附加值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一本单向的阅读材料,更像是一个小型研究平台。在涉及到典故的出处或者特定历史背景时,它提供的背景资料详实而不冗余,总能在最需要的时候提供恰到好处的补充信息,让阅读的层次感一下子丰富起来。比如,当读到某个关于处世哲学的论断时,书中会附带一个简短的“历史典故小窗”,解释这个观点在历史上是如何被实践和讨论的。这种多维度的信息呈现,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和理解的深度,避免了脱离语境的空泛解读。这种兼顾深度与广度的编排思路,无疑是市面上众多同类出版物中的佼佼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