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重估国学的价值
:69.00元
作者:纪宝成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9-01
ISBN:9787300164304
字数:
页码:384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重估国学的价值》收录了作者纪宝成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以来有关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讲话、发言、文章和部分访谈。某些已发表的文章收入《重估国学的价值》时有个别的文字改动。中国人民大学杨慧林教授、黄朴民教授、孙家洲教授等专家学者分别对《重估国学的价值》部分文稿的成稿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初读起来可能需要一点适应。它并不追求那种辞藻华丽、一气呵成的美文腔调,相反,它带着一种近乎学究式的严谨和精确,大量的长句和复杂的从句结构,要求读者必须全神贯注。但一旦适应了这种节奏,你会发现其间蕴含着一种深沉的力量感。作者对细节的把握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常常一个脚注就能揭示出一段主流论述背后的微妙出入。我尤其留意了作者在构建论证链条时所使用的连接词和转折语,它们如同精密的齿轮,确保了整个逻辑机器的平稳运行,没有一丝一毫的松动。这种阅读体验,更像是跟随一位技艺精湛的匠人,在极其复杂的图纸上,一步步搭建起一座坚固的思想殿堂。它不提供廉价的共鸣,而是要求你付出对等的智力努力,而最终的回报,是扎实的理解和对问题复杂性的深刻洞察。
评分如果说有什么让这本书在众多文史类书籍中脱颖而出,那便是它跨学科的视野和广阔的借鉴范围。我读到作者引用社会学中的“场域理论”来分析古代文人的社交网络,这简直是让人眼前一亮。原本以为会是枯燥的文献比对,结果却成了一堂生动的文化人类学课程。这种融合让原本可能显得陈旧的议题变得异常现代和具有现实意义。特别是作者在分析传统审美趣味的流变时,穿插了对同时期西方艺术思潮的简要对比,这种不着痕迹的“横向参照”,极大地拓宽了我们的认知边界。它不再是将国学视为一个孤立的封闭系统进行研究,而是将其置于全球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进行动态考察。这种处理手法不仅提升了论述的说服力,更让读者体会到了一种辽阔的、不受地域限制的知识格局,非常适合那些对传统研究感到审美疲劳,渴望新鲜视角的读者。
评分读完此书,我感到最深刻的变化,在于我对“继承”二字的理解被彻底重塑了。过去总觉得继承就是“发扬光大”或“批判继承”,但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更为精微的视角:继承是一种持续的“再激活”。作者论证了许多被视为“死学问”的传统思想,并非失去了价值,而是因为我们激活它们的方式僵化了,才使其黯然失色。他通过对特定历史人物决策的深入剖析,展示了那些古老的智慧如何在具体的、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境中发挥作用,而非仅仅作为一种道德标杆存在。这使得整本书的基调,虽然立足于对经典的重估,但最终指向的是对当下困境的有效观照。它不贩卖怀旧情绪,而是提供了一套可以进入实践层面的思维工具箱。读完后,我会忍不住重新去翻阅一些熟悉的古籍,试图用作者提供的新“镜头”去重新审视那些熟悉的概念,这是一种极其宝贵的智力遗产。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处理得非常高明,它并非那种线性推进的学术专著,更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辩论会,充满了张力与反转。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极具争议性的话题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冷静的“去情绪化”能力。比如,在批判某些僵化的文化解读方式时,他并没有诉诸强烈的谴责或激烈的批判,而是通过层层递进的逻辑推演,让你自己一步步走到他设定的那个观察点上,从而得出他想要的结论。这种邀请式的、智力上的交锋,让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主动的思考训练。我花了很长时间去琢磨其中关于“变通”与“固守”之间微妙平衡的论述,作者巧妙地利用了古代哲人之间的对话记录,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思维模型,而非给出单一的、标准化的答案。这对于一个长期习惯于接受固定知识体系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次精神上的“断舍离”,迫使你重新审视自己过去所相信的“真理”的构成基础。
评分翻开这本书的扉页,我立刻被那种扑面而来的、对传统文化深沉的关怀和锐利的审视所吸引。作者似乎没有满足于对经典进行简单的梳理和赞美,而是采取了一种近乎解剖学的态度,去剖析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文化符号和思想体系的内在逻辑。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对“雅”与“俗”二元对立的颠覆性解读。他不是简单地为“俗”正名,而是细致地考察了在特定历史语境下,所谓的“俗”是如何成为承载民间生命力和真实情感的载体。尤其是在论述宋明理学对日常生活渗透的段落,作者援引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士庶生活记录,那种细腻的笔触,让人仿佛能闻到旧时书斋里淡淡的墨香和市井街头的烟火气,这与我们通常在教科书上读到的那种高悬于庙堂之上的学问截然不同,提供了极大的阅读震撼。这种对文本背后“人”的关注,而非仅仅停留在“道”的宏大叙事上,是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它让那些沉睡在故纸堆里的观念重新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