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冶

園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明] 計成,劉艷春著 著
圖書標籤:
  • 園林設計
  • 園冶
  • 清代園林
  • 園林史
  • 中國園林
  • 李漁
  • 建築
  • 文化
  • 藝術
  • 園林理論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巧藝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江蘇文藝齣版社
ISBN:9787539980904
商品編碼:29906868355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5-08-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園冶

定價:49.8元

作者:(明)計成,劉艷春著

齣版社:江蘇文藝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539980904

字數:395000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讀什麼書可以提高生活格調?

中華雅文化經典——重塑生活格調的決定性珍本

★這是一套什麼書?

中華雅文化經典,遴選衣食住行、琴棋書畫等*能代錶古人雅緻生活的圖書十部,是古人生活品位和生命追求的“美”之顯現,是生活趣味和生活熱情背後的詩意與優雅的錶達。婉約深情,溫暖美麗。既能提高生活品位,又有實用價值。

★內容有什麼特色?

全彩四色裝幀+幾百幅經典插圖+名傢雜說+閑情趣味知識擴展

雅緻文化、實用操作、趣味知識 融匯一爐

★適閤哪些人閱讀?

文化藏書——作為重塑生活格調的決定性珍本,是中産階級提高文化格調理想**;

案頭之書——作為古人審美趣味的體現,是文化研究者的書;

普及讀物——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滄海明珠,是大中學生文化修養書。


★《園冶》是中國古代私傢庭院、彆墅營造的百科全書。

★《園冶》有500餘幅經典插圖,全彩四色裝幀,打造迄今*精美版本。

★《園冶》是中國古代園林營造法式,世界園林藝術研究珍本。

★《園冶》被日本宮廷評價為“開天工之作”,被歐美國傢奉為“生態文明聖典”。

★《園冶》完美呈現園林營造的布局與格調,直觀解讀中國古代宅院、私傢庭院的擇地要訣,亭颱門窗,牆垣屋宇,鋪地裝摺,山石流水的建造隱微,以及花木的植栽之學。

★《園冶》文白對照,名傢詳解,教我們輕鬆讀懂中國古代園林的妙趣。

★《園冶》是中國首部造園學專著,為後世的宅園、彆墅營建,以及現代傢居裝修提供瞭理論框架以及可供模仿的範本,是提高生活格調的書。

內容提要


如何營建一座精美雅緻的“私傢庭院”,如何巧妙布局閣樓、廳堂、書房,如何在屏門、風窗、欄杆中體現古典意趣,如何在選石、鋪地、掇山、花木植栽上如詩如畫……

明末造園傢計成以其工匠的精神,唯美的意趣,為我們記敘瞭中國古代園林設計的高妙藝術,凸顯設計師巧奪天工的高超技藝,展示瞭明代中産階級日常生活的真實細節和文化品質。

《園冶》是中國造園藝術的傳世經典,也是世界首部造園學專著,被日本宮廷評價為“開天工之作”,被歐美國傢奉為“生態文明聖典”。它不僅展現瞭中國造園藝術的高度,也為現代彆墅的建造與私人傢居裝修提供瞭可模仿的範本。

目錄


作者介紹


計成(1582—?)

中國明末造園傢,蘇州吳江人,能以畫意造園。

崇禎七年(1634 年)寫成瞭中國早、係統的造園著作《園冶》——也是世界造園學早的名著。

曾主持建造三處園林——常州吳玄的東園、儀徵汪士衡的嘉園和揚州鄭元勛的影園。他還能詩善畫,時人評價他的詩如“鞦蘭吐芳,意瑩調逸”。

文摘


古時造園,不是在建造一座生硬的建築群,而是在造一個天人閤一的生命體。園林風物建築,雜糅瞭造園者的品格態度,一個園林就是一個人生動真實的精神世界。

凡結林園,無分村郭,地偏〔1〕為勝,開林〔2〕擇剪蓬蒿;景到隨機,在澗共修蘭芷。徑緣三益〔3〕,業擬韆鞦〔4〕,圍牆隱約〔5〕於蘿間,架屋蜿蜒〔6〕於木末。山樓憑遠,縱目皆然;竹塢尋幽,醉心既是。軒楹〔7〕高爽,窗戶虛鄰;納韆頃之汪洋,收四時之爛漫。梧陰匝地〔8〕,槐蔭當庭;插柳沿堤,栽梅繞屋;結茅竹裏〔9〕,浚〔10〕一派之長源;障錦山屏,列韆尋〔11〕之聳翠,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刹宇〔12〕隱環窗,仿佛片圖小李〔13〕;岩巒堆劈石〔14〕,參差半壁大癡〔15〕。蕭寺〔16〕可以蔔鄰,梵音到耳;遠峰偏宜藉景,秀色堪餐〔17〕。紫氣〔18〕青霞〔19〕,鶴聲送來枕上;白萍〔20〕紅蓼〔21〕,鷗盟〔22〕同結磯邊。看山上個籃輿〔23〕,問水拖條櫪杖〔24〕;斜飛堞雉〔25〕,橫跨長虹〔26〕;不羨摩詰輞川,何數季倫金榖〔27〕。一灣僅於消夏〔28〕,百畝豈為藏春〔29〕;養鹿堪遊,種魚可捕。涼亭浮白〔30〕,冰調〔31〕竹樹風生;暖閣偎紅,雪煮爐鐺濤沸。渴吻消盡,煩頓開除。夜雨芭蕉,似雜鮫人之泣淚〔32〕;曉風楊柳,若翻蠻女〔33〕之縴腰。移風當窗,分梨為院;溶溶〔34〕月色,瑟瑟風聲;靜擾一榻琴書,動涵半輪鞦水〔35〕,清氣覺來幾席,凡塵頓遠襟懷。

窗牖無拘,隨宜閤用;欄杆信畫〔36〕,因境而成。製式新番,裁除舊套;大觀〔37〕不足,小築〔38〕允宜。

【注釋】

1〕地偏:地理位置比較偏僻。這裏指距離城市喧囂之地較遠的地方。

2〕開林:采伐林中樹木,留齣可供建造之用的空地。

3〕三益:古人把鬆、竹、梅稱為“三益之友”,很多文人把這一稱呼寫入詩文之中。

4〕業擬韆鞦:流傳韆鞦萬代的園林産業。業,園林建築産業,也代指在園林中的生活。擬,比擬。韆鞦:韆年,泛指很長的時間。

5〕隱約:不清晰,不分明。

6〕蜿蜒:麯麯摺摺的樣子,這裏形容園林的建築物輪廓麯摺有緻。

7〕軒楹:形容高大軒敞的屋宇。軒指帶窗子的長廊,也指在園林裏,基於加高屋簷的考慮,在屋簷上“前添長捲”的建造構築手段。楹,指房屋的柱子。

8〕匝地:遍地,滿地。唐代王勃《還冀州彆洛下知己序》:“風煙匝地,車馬如龍。”宋代趙崇磻《蝶戀花》詞:“風鏇落紅香匝地,海棠枝上鶯飛起。”

9〕竹裏:指竹林或者竹林裏麵。

10〕浚:疏浚水道。

11〕韆尋: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這裏用誇張的手法,極言假山之高。

12〕刹宇:寺廟。

13〕片圖小李:指唐代的山水畫傢李昭道。其父李思訓也擅長山水畫,世稱“大李將軍”,稱李昭道“小李將軍”。又因為李昭道更善於畫小幅山水,所以被稱作“片圖小李”。

14〕劈石:石頭呈現齣被刀斧劈削過的形狀。在中國山水畫創作中,講究大斧劈、小斧劈的皴法。

15〕大癡:常熟人黃公望,自號大癡道人。元代的書畫傢,曾拜在董源的門下,研習山水畫,後著成《山水畫決》一書。

16〕蕭寺:泛指佛教的寺院廟宇。

17〕秀色堪餐:形容山水景色的秀麗美好。

18〕紫氣:古人認為紫氣是祥和高貴之氣,常用來形容珠寶的光澤。

19〕青霞:此詞從道傢的傳說中來,後藉指仙人所住的宮闕。本文指遠處的那些道觀可為園林所用,藉景取意。

20〕白萍:浮於水麵的水草,夏季開白花,故稱白萍。

21〕紅蓼:生長於水邊的植物,花朵密集,顔色紅艷,宜觀賞。

22〕鷗盟:古人詩詞中,常以此指和鷗鳥為伴,隱居江邊的生活。

23〕籃輿:用藤條編成的轎子、滑竿類的載人工具。

24〕櫪杖:用櫟樹木材所做的手杖。

25〕堞雉:指城牆。堞,城牆上嚮外一側所設牆垛,因形狀如美女側臥,又稱女牆。雉:古時候計量城牆麵積的單位,長三丈、高一丈是為一雉。

26〕橫跨長虹:以彩虹來比喻拱橋。此種拱橋狀如彩虹,橫跨在水麵上。

27〕季倫金榖:指西晉富豪石崇建造的金榖園。

28〕消夏:用各種方式避暑。此處指在靠近水的地方建造房屋,能得清涼之風,暫避夏日酷熱。

29〕藏春:位於江蘇鎮江的一棟建築,名為藏春塢。

30〕浮白:古人把罰人喝酒叫“浮”,稱罰大杯酒為“浮一大白”。

31〕冰調:用冰塊來調製飲料。

32〕鮫人之泣淚:形容芭蕉葉上的水珠像珍珠一樣美好。

33〕蠻女:相傳唐代詩人白居易傢裏有個擅長跳舞的婢女名小蠻,她的腰肢非常縴細,舞動起來婀娜迷人。白居易曾寫齣“楊柳小蠻腰”的詩句來形容此女。

34〕溶溶:形容月光的柔美動人。

35〕動涵半輪鞦水:映著半圓月亮的池水,在鞦風中粼粼閃亮。

36〕欄杆信畫:很隨意地把欄杆的圖式畫齣來。

37〕大觀:氣勢宏大,非常壯麗的景物。

38〕小築:麵積小的園林,或者是園林中的一些局部小建築。

【譯文】

一般來說,建造園林,不論是在鄉間還是在城郊,都以地段僻靜幽雅為佳選擇。開墾林間荒地然後修剪荒蕪雜草,根據當地的情況藉景為我所用,並在溪泉之畔栽種蘭花香草。按照古人“三益之友”的風雅典故,沿路種植鬆竹梅,開闢雅緻園路,建成可傳韆鞦的園林産業。圍牆掩映於藤蘿之間,遠處麯摺蜿蜒的房屋輪廓猶如懸在樹枝之上。

登山間之樓,倚欄遠望,壯麗美景一覽無遺;在竹林之中漫步,到處都是讓人心曠神怡的景觀。高大闊敞的屋子、明亮寬大的窗戶,能夠盡觀汪洋韆裏的水景,迎送四季的花開花落。梧桐濃密的樹蔭遮覆瞭地麵,老槐樹帶來的清涼也怡然惠及整個庭院;沿著堤岸種下楊柳樹,繞著房屋栽種蠟梅花;選清幽竹林修一座茅屋,疏通水路引齣一脈細水;高大山石如同屏障,青翠如玉排列在韆尋之山的前麵。這些景物雖是人力所為,但欣賞時隻覺它天然形成,得造化之功。

從圓形的窗戶中遠望,山林中隱約可見幾座古寺院,就像是唐代李昭道畫的小幅山水圖;園林中像刀斧削的山石峭立,高低變化,就像是黃公望所畫的山水圖。寺廟可以當作鄰居,隔壁吟誦佛經的聲音不斷地傳入耳朵;遠處的山峰可以藉來造景,俊秀的山景盡在眼中。縹緲之處有紫氣青霞,仙鶴悅鳴傳到枕上;近處岸邊可見白萍紅蓼,也可與水鳥做朋友,餘生隱居江邊。

如果想欣賞山色,就乘一頂竹轎上山;如果想欣賞水景,則可拄著櫟木做成的手杖來到水邊;城牆高聳斜入雲間,彩虹般的拱橋橫跨於水麵之上;在這裏觀景能達到賞心悅目的境界,就不需要羨慕唐代山水詩人王維那座輞川彆業,也不用羨慕當年石崇的金榖園瞭。

一脈麯摺蜿蜒的清水便可解除夏日的炎熱,百畝之闊的園林又豈止是小小的藏春塢可比的;在園裏養幾隻鹿可以和它們一起玩耍,養一池魚能夠滿足垂釣的願望。夏季在涼亭裏喝點清酒,用冰塊調些飲品解暑,但覺竹林樹木生風;鼕季在暖閣依偎著爐子取暖,壺中煮的雪水在爐火上翻滾沸騰。如此可消口渴之苦,可去除長日煩悶。等夜雨輕打芭蕉,芭蕉葉上應有鮫人淚般的水珠;清晨微風吹拂著岸邊的楊柳,如同細腰起舞的少女身姿。移栽幾株竹子到窗前來,再種些梨樹在庭院之中;柔柔月色裏,風影擾亂瞭錦榻上的古琴與詩書,池塘裏的粼粼波光打碎瞭半圓月亮的影子。坐在席子上一股清氣撲麵而來,頓時覺得心胸曠怡,凡塵之事漸遠。

窗子上的花紋可隨心選擇,隻要符閤主人的心意,並且和身份、環境相符閤就行瞭;欄杆的樣式也可以隨意選擇,隻要和環境符閤即可。不過圖案還是要選擇那些雅而不俗的纔好,不要太沒新意。按照這樣的思路,可能不足以建成氣勢宏大的園林,但要建成舒適幽靜的小園林,還是綽綽有餘的。

【延伸閱讀】

造園之術的記載,可追溯到《周禮·考工記》中對都城街區的規劃,但真正的古典園林建造法,形成於秦漢。

造園過程大緻是選定某個區域,利用此地的地理環境,藉助自然山水或人工疊山引水,並結閤植被的栽種和園內建築的布局,構建成一座山水相映、館池相間的優美園林,供人遊玩居住。中國古典園林建造,所追求的高審美旨趣是“雖由人作,宛自天開”,走的是模仿自然山水的路子,力求營造詩畫一樣的境界。園林建造幾乎都帶有隨機性和偶然性,在布局上韆變萬化,整體和局部之間也不會規定從屬關係,直接來說就是無規律可循。含蓄、虛幻、弦外之音的美感,使人們置身其中有撲朔迷離和不可窮盡的錯覺,這都是中國園林喜歡的境界。

總之,古時造園,不是在建造一座生硬的建築群,而是在造一個天人閤一的生命體。園林風物建築,雜糅瞭造園者的品格態度,一個園林就是一個人生動真實的精神世界。

【名傢雜論】

對那些羈絆於仕途的士大夫來說,建造園林不僅是一種物質上的享受,更是為自己找到瞭精神上偷得浮生半日閑的地方。少時常住江南,對園林藝術非常熟悉的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用重筆描繪瞭麯直虛實、隱現藏露、布局非常巧妙的大觀園。

大觀園的重要鑒定者賈元春就說這是一個“天上人間諸景備”的地方,它有帝王園囿氣勢的省親彆墅,還有幾個非常有特色的館苑。其中能體現田園風光的,莫過於蘆雪庵和稻香村。蘆雪庵是建在一個小山邊的河灘上,幾間茅捨,推窗即可垂釣。稻香村藉地勢之便,在深宅之中假造一處有鄉野趣味的茅捨屋院,深得賈政喜愛。無以控製世事,便於繁華中建造一處有田園風味的處所,聊以遣散睏頓已久的愁悶——也是園林之於那些士大夫的一種功德吧。至於那些真在田間耕作的農民,如劉姥姥之輩,土屋陋室住得厭瞭,倒巴不得到富麗堂皇的怡紅院睡上一覺呢。

很多的園林建築,都是有性格有態度的。比方大觀園裏給各位公子住的處所:怡紅院顯然是古代貴族園林館苑的代錶,它極盡,彰顯齣富傢公子賈寶玉的雍容華貴之氣;瀟湘館韆百株翠竹婆娑生姿,又有清泉繞牆,一條石子甬道穿院而過,清幽雅緻,一如目下無塵的主人林黛玉;鞦爽齋闊朗大氣,院中種有芭蕉,落雨之夜,且聽雨打芭蕉如訴如泣,也是賈探春詩情閑趣的寫照。

序言



《園冶》並非一本探討園林藝術的書籍,而是一部詳盡記錄明代江南地區傳統民俗風情、生活習俗、節日慶典、婚喪嫁娶、飲食文化、服飾特色、民間信仰、戲劇麯藝,乃至市井百態的百科全書式著作。它以一種生動、鮮活、貼近生活的方式,為我們勾勒齣那個時代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圖景,其價值在於保存瞭大量珍貴的第一手史料,讓我們得以窺見那個久遠時代的社會脈搏與人文氣息。 本書的成書過程本身就充滿瞭傳奇色彩。相傳,作者是一位隱匿在市井之中、學識淵博卻不慕名利的老者。他一生遊曆南北,尤其對江南地區的風土人情有著深刻的體悟。齣於對時代變遷的憂慮,以及希望將這些即將消逝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的願望,他耗費數載心血,將所見所聞、所思所感,一一訴諸筆端,最終匯集成這部洋洋灑灑的巨著。由於作者的低調,書中並未留下過多的作者生平信息,更添瞭幾分神秘色彩。 《園冶》的結構並非按傳統的章節劃分,而是以更接近於生活流的敘事方式展開,包羅萬象,卻又渾然一體。 捲一:歲時節令與人生禮儀 此捲詳細記載瞭江南地區一年四季的節令變化,以及與之相關的各種習俗。從春節的拜年、貼春聯、燃爆竹,到元宵節的花燈、猜燈謎;從清明的掃墓祭祖,到端午的粽子、龍舟;從中鞦的賞月、吃月餅,到重陽的登高、飲菊花酒。每一個節日都被賦予瞭豐富的細節,不僅僅是活動的描述,更包含瞭節日背後的情感寄托和傢庭倫理。例如,對於春節,書中不僅記錄瞭傢族聚會的盛況,還細緻描寫瞭祭拜祖先的儀式,以及晚輩嚮長輩拜年的各種禮節,從話語到動作,都做瞭細緻的刻畫。 除瞭節令,此捲還深入闡述瞭人生中的重要儀式。對於新生兒的誕生,有滿月、百日的宴請和祝福;對於少年的成人禮,有冠禮和笄禮的詳細步驟與意義;對於婚姻,則從提親、說媒、納采、問名、定親、迎娶,到婚後的各種習俗,如“鬧洞房”、“迴門”等,無不一一記錄。這些記載不僅僅是流程的復述,更包含瞭古人對於傢庭、婚姻、繁衍的重視,以及對新人美好的祝願。對於喪葬,書中也做瞭相對詳盡的記錄,包括守靈、發喪、安葬等各個環節,以及不同社會階層的葬禮差異,反映瞭古人對於生死的態度和對逝者的尊重。 捲二:飲食男女與生活百味 本捲聚焦於人們的日常生活,尤其是飲食和衣著。江南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園冶》對此自然有所體現。書中不僅列舉瞭當地常見的食材,如稻米、各種魚蝦、蔬菜、瓜果等,還詳細介紹瞭各種烹飪方法,如蒸、煮、炒、炸、燉、醃製等。尤其令人稱道的是,書中記錄瞭許多富有地方特色的菜肴和點心,例如,用新鮮的河蝦製作的“油爆蝦”,用糯米和餡料製作的各種“團子”、“粽子”,以及用時令水果製作的“糖漬”、“果脯”。這些描述不僅是味蕾的誘惑,更展現瞭古人對於食物的巧思與創造力。 在飲品方麵,書中也提及瞭當時流行的茶飲和酒類。對於茶,記錄瞭不同季節的飲茶習俗,以及品茶的樂趣;對於酒,則詳細描述瞭各種釀酒的工藝,以及在節慶和宴飲中飲酒的場閤與方式。 服飾方麵,書中描繪瞭不同年齡、性彆、職業,以及不同場閤下的衣著特點。例如,年輕女子的輕盈襦裙,男子的儒雅長袍,以及在勞作時穿著的樸素衣物。對於布料的材質,如絲綢、麻布、棉布等,以及其染色和紋樣的特色,也有所涉及。書中甚至描繪瞭特定節日時,人們會穿著什麼樣的衣服,以及衣服上的圖案所代錶的寓意。 此外,本捲還涉及瞭居住環境的布置、傢庭的日常活動,如紡織、縫紉、傢務等,以及人們的娛樂方式,如下棋、聽戲、說書等。這些零散的片段,共同構成瞭當時社會生活的一個全景圖。 捲三:信仰民俗與市井百態 此捲深入探究瞭當時人們的精神世界和市井的喧囂景象。書中記錄瞭各種民間信仰,包括對神靈的祭拜,如竈神、土地公、財神等,以及一些地方性的神祇。對於神靈的誕辰、祭祀的流程、祈福的方式,都有詳細的描述。同時,書中也提及瞭一些民間傳說和故事,這些故事往往蘊含著樸素的道德觀念和人生哲理。 在節日慶典之外,書中還記錄瞭各種與信仰相關的活動,如廟會、香火大會、驅邪儀式等。這些活動不僅是人們錶達信仰的方式,也是重要的社交場閤。 市井百態是本書的一大亮點。作者以一個敏銳的觀察者的視角,記錄瞭當時城鎮中的各種景象。集市的喧鬧,商販的叫賣聲,藝人的錶演,以及街頭巷尾的各種小故事。書中描繪瞭各種職業的人物,如小販、工匠、船夫、書生、尼姑、道士等,他們各自的生活狀態和性格特點被刻畫得栩栩如生。例如,對於一位賣糖葫蘆的老人,書中不僅僅描述瞭他如何製作糖葫蘆,更描繪瞭他臉上布滿的皺紋,以及他麵對顧客時溫和的笑容,傳遞齣一種樸實而感人的生活氣息。 此外,書中還觸及瞭當時的交通工具,如轎子、馬車、船隻等,以及當時的房屋建築風格,雖然不是建築學的專業論述,但從側麵反映瞭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 《園冶》之所以能夠吸引人,在於其非凡的細節描繪和人文關懷。作者沒有居高臨下地俯視,而是以一種平等的姿態,去觀察、去記錄、去體悟。他筆下的每一個人物,都仿佛擁有自己的生命,每一個場景,都充滿著煙火氣。書中對於情感的描繪,無論是親情的溫暖,友情的珍貴,愛情的萌動,還是人生的無奈,都顯得真摯而動人。 本書的語言風格樸實、生動,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充滿瞭生活的氣息。作者善於運用比喻和擬人的手法,將抽象的事物形象化,讓讀者能夠身臨其境。例如,在描寫節日氣氛時,他可能會用“傢傢戶戶張燈結彩,猶如星漢燦爛”這樣的比喻,將熱鬧的景象描繪得更加 vivid。 總而言之,《園冶》是一部價值非凡的文化遺産。它不是枯燥的史料堆砌,而是一幅生動的人物畫捲,一麯動人的生活贊歌。通過閱讀此書,我們可以穿越時空的阻隔,與古人對話,感受那個時代的溫度,理解那個時代的人文精神。它讓我們明白,真正的生活,不僅僅是宏大的敘事,更是無數細微之處的真實與美好。這部書,是獻給所有對曆史、對生活、對人文有著深切興趣的讀者的寶貴財富。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簡直像是一部精妙的交響樂章,層層遞進,張弛有度。初讀時,你可能會覺得內容略顯龐雜,各種概念和案例交織在一起,仿佛思緒萬韆,無從下手。但隨著閱讀的深入,你會逐漸發現,所有的元素並非隨意堆砌,而是被一條清晰的邏輯主綫巧妙地串聯起來。作者似乎深諳讀者的心理,總能在你感到疲憊或睏惑的時候,適時地拋齣一個精闢的小故事或者一個發人深省的總結,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幫助你重新聚焦。更值得稱道的是,書中引用的那些曆史典故和哲學思考,為原本可能偏嚮技術性的討論,注入瞭深厚的文化底蘊。這使得這本書的層次感非常豐富,既能滿足對技術細節有追求的讀者,也能讓那些熱衷於探尋文化根源的人找到共鳴。它不是一本讓你匆匆翻閱就束之高閣的書,更像是一本需要反復咀嚼、常讀常新的工具書和思想激發器。

評分

坦白說,我最初對這類題材的書籍抱有一定的偏見,認為它們多半是故作高深,內容空泛,充斥著華麗的辭藻卻缺乏實際指導意義。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它的論述邏輯嚴密得令人稱奇,每一個觀點背後都有紮實的案例支撐,每一個推導過程都經過瞭審慎的論證。作者的行文風格冷靜而剋製,沒有絲毫誇張或煽情的成分,完全依靠思想的深度和材料的可靠性來徵服讀者。我尤其欣賞其中對“平衡”的探討,那種在對立麵之間尋找最佳結閤點的智慧,體現瞭一種成熟的、不走極端的思維模式。這種嚴謹的學術態度,讓我對書中的每一句話都深信不疑。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的認知體係得到瞭重塑,看待很多問題的方式都變得更加係統化和批判性瞭。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次思維的“體檢”和“升級”,讓人受益匪淺,受益終生。

評分

這本書的文字,真是像一股清泉,一下子就洗滌瞭我的心靈。我本以為這會是一本枯燥的理論書籍,充滿瞭那些佶屈聱牙的專業術語,讀起來會非常費力。可沒想到,作者的筆觸是如此的細膩和生動,仿佛他不是在書寫文字,而是在用畫筆勾勒齣一幅幅鮮活的畫麵。特彆是對自然景觀的描摹,那種將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境界,讓人讀瞭心生嚮往。我時常在閱讀的時候,會不自覺地停下來,閉上眼睛,想象自己正身處書中所描繪的那個場景,微風拂麵,花香陣陣。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是很多同類書籍所不具備的。它不僅僅是在教你“如何做”,更是在引導你“如何感受”,如何從日常的喧囂中抽離齣來,去體悟那些被我們忽略的美好。作者對於細節的把握極為精準,無論是光影的變化,還是季節的更迭,都被他捕捉得恰到好處,讓人感覺這本書不是憑空想象齣來的,而是源自他對生活最深刻的觀察和體驗。這種真誠和熱情,透過紙張都能傳遞給我,讓我對閱讀這件事重新燃起瞭久違的激情。

評分

翻開這本書,我立刻被一種截然不同的敘事風格所吸引。它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說教感,反而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者,坐在爐火旁,娓娓道來他一生的心得和教訓。語言風格老辣而不失親切,夾雜著一些隻有內行人纔能理解的“黑話”,但即便是一個初涉此道的門外漢,也能從中感受到那種曆經風霜後的智慧沉澱。我特彆欣賞作者那種直麵問題的勇氣,他毫不避諱地談論失敗、挫摺,以及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卻至關重要的“陷阱”。這種坦誠的態度,讓人感到非常踏實。讀這本書,就像是獲得瞭一份無價的“避坑指南”,它提前為你鋪好瞭路,讓你少走很多彎路。我甚至會時不時地把書中的某些段落抄錄下來,貼在工作颱前,每當思路陷入僵局時,看上一眼,總能從中汲取到一股強大的精神動力。這種“實用主義”的內核,被作者用一種近乎詩意的筆調包裹起來,達到瞭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統一,讓人讀得既痛快又有所思。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簡直可以用“古樸典雅”來形容,但這種典雅絕非矯揉造作,而是自然流淌齣來的書捲氣。它仿佛帶著一種獨特的韻律感,讀起來朗朗上口,充滿瞭古典美學的情趣。作者在遣詞造句上極具匠心,總能用最簡潔的錶達方式,勾勒齣最豐富的意境。我特彆喜歡那些充滿畫麵感的短句,它們像是一顆顆精心打磨的珍珠,散落在文字的河流中,閃耀著獨特的光芒。閱讀它,就像是在進行一場心靈的漫步,每走一步,都能發現新的風景。這本書的節奏掌控得非常好,既有激昂之處,也有寜靜之時,讓人在享受文字之美的同時,也能夠潛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審美情趣。它讓我重新體會到語言本身所蘊含的巨大力量,那種超越信息傳遞本身,直達情感共鳴的美感,是現代快餐式閱讀很難給予的享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