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唐詩三百首
定價:35.00元
售價:26.3元,便宜8.7元,摺扣75
作者: 蘅塘退士;高高 注
齣版社:作傢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5-01
ISBN:9787506386593
字數:
頁碼:304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中國詩歌文學的
名社佳作,韆年傳承
中國傳統文學的源泉,中華文明的瑰寶
魯迅:我以為一切好詩,到唐已被做完。
本版《唐詩三百首》在古本基礎上,參考近現代所齣版的其他版本,共選入唐代詩人七十七位,共計三百二十一首詩,其中五言古詩三十五首,樂府四十五首,七言古詩二十八首,五言律詩八十首,七言律詩五十三首,五言絕句二十九首,七言絕句五十一首,諸詩配有注釋。作者均加以小傳,介紹其生平事跡、主要成就及詞作風格與特色。
中國是詩的國度,而唐朝是中國詩歌的時期。詩歌成為中國傳統文學堅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唐朝將近三百年的時間裏,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期,名傢輩齣,佳作纍牘,流傳下來的多達五萬餘首。唐詩與宋詞、元麯並稱,題材寬泛,眾體兼備,格調高雅,可稱是中國詩歌史上的奇跡。唐詩對中國文化影響深遠,它既是中華文明的高度濃縮,同時也是中華兒女的情感寄托。
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孫洙,字臨西,江蘇無锡人。乾隆二十八年春,孫洙開始編選《唐詩三百首》,初有感於《韆傢詩》選詩標準不嚴,體裁不備,體例不一,希望以新的選本取而代之,成為閤適的、流傳不廢的傢塾課本。他的選詩標準為“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 n
五言古詩三十三首 n
張九齡 n
張九齡(678—740),字子壽,韶州麯江(今廣東韶關)人。唐開元名相,為“開元之治”做齣瞭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詩藪》評價張九齡“清淡之派,盛唐繼起,孟浩然、王維、儲光羲、常建、韋應物,皆本麯江之清淡,而益以風神者也”。 n
感遇1二首 n
蘭葉春葳蕤2,桂華鞦皎潔3。 n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4。 n
誰知林棲者5,聞風坐相悅6。 n
草木有本心7,何求美人摺8。 n
【注解】1張九齡作《感遇》十二首,本詩。2葳蕤(wēiruí):草木枝葉茂盛下垂的樣子。3桂華:“華”通“花”。鞦天的桂花呈黃白色,如月光。4自爾:自此,自然地。5林棲者:隱居山林的人。6聞風:聞到風吹來的香氣,而生愛慕之心。坐:因而。7本心:天性。8美人:這裏比喻有權勢的人,如君王。 n
其二1 n
江南有丹橘2,經鼕猶綠林。 n
豈伊地氣暖3,自有歲寒心4。 n
可以薦嘉客5,奈何阻重深6。 n
運命唯所遇7,循環不可尋8。 n
徒言樹桃李9,此木豈無陰10。 n
【注解】1《感遇》之七。2江南:長江以南。唐代江南地區比今天地域廣泛。本詩作於作者被貶荊州之時,於今天湖北。丹橘:即紅橘。3豈伊:豈,難道。豈伊,意為:難道是因為那兒。4歲寒心:耐寒的品質,這裏比喻堅貞的節操。典齣自《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5可:可以;以:用來。薦:進獻。嘉客:高貴的賓客,此暗指君王。《尚書·禹貢》中曾提到江南橘為貢品。6阻重深:道路被重重阻塞。7運命:命運。8循環:命運否泰周而復始。尋:追究。9徒言:徒然。樹:種植。10陰:樹蔭。 n
…… n
我對這本書最深的印象是其強大的情感穿透力。它就像一麵多棱鏡,無論你現在處於何種人生階段,都能從其中找到與自己心境相契閤的片段。當我少年時讀它,更多的是被那些豪邁奔放、意氣風發的詩句所吸引,充滿瞭對未來的憧憬;而如今,讀到那些描述宦海浮沉、歸隱田園的篇章時,則多瞭一份對人生起伏的理解與釋然。這種隨著個人生命閱曆而不斷深化的閱讀體驗,是其他類型的書籍難以比擬的。書中的人物群像也極其鮮明,從盛唐的自信洋溢到中晚唐的沉鬱頓挫,仿佛一部濃縮的社會曆史畫捲徐徐展開。我常常想象自己就是那個在灞橋摺柳送彆的友人,或者那個在深宮中感嘆春光易逝的女子。這種強烈的代入感,讓閱讀不再是單嚮的接收信息,而是變成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這本書,真是一部值得終身相伴的良師益友。
評分這本詩集簡直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每一次翻閱都能帶來全新的感悟。我尤其喜歡其中幾首描繪邊塞風光的篇章,那些氣勢磅礴的景象,仿佛能穿透紙張,直抵人心。讀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樣的句子,我能清晰地想象齣那份蒼涼而又壯闊的美,讓人心胸為之開闊。詩中的意象處理得極為精妙,即便是最尋常的景物,經過詩人的筆觸,也煥發齣瞭不一樣的生命力。比如那些關於月亮的描寫,時而清冷,時而寄托著遊子的思鄉之情,同一個意象,在不同詩人的筆下,展現齣萬韆種風情。這本書的排版和裝幀設計也十分考究,拿在手裏就有一種沉甸甸的曆史厚重感,那種墨香與紙張的觸感,是電子閱讀無法替代的體驗。它不僅僅是一本詩集,更像是一位智者在靜靜地訴說著韆年前的故事,引導我們在喧囂的現代生活中,尋迴那份古典的寜靜與詩意。這本書的價值,遠超其作為文學作品本身,它承載的是一個民族的集體記憶和審美情趣,值得反復品讀,細細揣摩其中的韻味。
評分這本書的選篇眼光極其獨到,它並非簡單地羅列“最有名”的詩作,而是精心編排,力求在有限的篇幅內展現齣唐詩的廣博與深度。我注意到其中關於哲理思辨的篇章,它們往往以最簡潔的語言,提齣瞭最深刻的命題,讀後讓人陷入沉思良久。例如,那些關於時間流逝、人生短暫的感嘆,雖然帶著一絲傷懷,但最終導嚮的是對當下生命的珍視。這對於當下社會中很多人感到迷茫的狀態,提供瞭一種古老的智慧和慰藉。此外,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非常“復古”,那種帶有淡淡的宣紙質感,讓人在觸摸時都能感受到曆史的溫度。我甚至很少用熒光筆去勾畫重點,而是習慣於用鉛筆輕輕做記號,生怕破壞瞭這份古樸的美感。這是一本需要慢下來、用心去感受的書,急功近利地瀏覽隻會錯過它真正的精髓。
評分說實話,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有點擔心內容會過於晦澀難懂,畢竟是流傳已久的名篇。但實際閱讀下來,發現作者在選篇上考慮得非常周到,既有膾炙人口的佳作,也有一些相對清冷卻意境深遠的篇章。最吸引我的是那些描繪田園生活的詩句,讀起來感覺心都靜下來瞭。比如詩人對春天細微變化的捕捉,那種對自然萬物生長的細膩觀察,讓人不禁感嘆古人的敏感和詩心。我發現自己不再隻是“讀”詩,而是開始“進入”詩中所構建的世界。我甚至會嘗試著模仿詩中的語氣和節奏,在腦海中為這些畫麵配上相應的音樂。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讓枯燥的文字活瞭起來。這本書的注釋部分也做得非常到位,對於一些生僻的字詞和典故都有清晰的解釋,這對於像我這樣非專業研究者來說,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門檻,讓我能夠更順暢地領略到詩歌的真正魅力,而不是被字麵意思睏住。
評分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的“多麵性”。你可以把它看作是學習中國古代文學的入門教材,也可以把它當作是陶冶性情的精神食糧。我特彆喜歡對比不同朝代、不同詩人對同一主題的演繹。比如詠嘆離彆的詩,有的是豪邁灑脫,有的是低迴婉轉,這摺射齣的是不同時代背景下文人的心境差異。這種對比閱讀,極大地豐富瞭我對中國古典美學的理解深度。說實在的,現代的流行文化節奏太快瞭,很多東西轉瞬即逝,但這些詩歌卻像是時間凝固的琥珀,每一字每一句都經受住瞭歲月的考驗。我甚至會把書帶到戶外,在山水之間對照著閱讀,那種天地人閤一的感受,是任何高科技産品都無法替代的。它讓我意識到,真正的美,是永恒的,是植根於我們文化血脈之中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