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捕梦之乡:《哈扎尔辞典》阅读地理(毛边本)(陈丹燕旅行汇)
定价:46.00元
作者:陈丹燕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53394578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作者循着小说的阅读脉络回溯了伊斯兰教的静谧精致、东正教的严肃幽远,以至多神教时代古希腊式的原始优雅……而脚步踏遍了巴尔干和小亚细亚的大片地区,*后她发现,在这条历史-地理脉络上,不管是在起点还是终点,她始终徜徉在帕维奇的“捕梦之乡”之中。作为一个读者来说,能够带上自己喜爱的一本书,前往一片与这本书互为匹配的土地,享受阅读和旅行带来的喜悦感动抑或是寂寞忧伤,是一种幸运。陈丹燕与她的读者分享了这份幸运。
这本书紧紧贴合了当下的“塞尔维”“土耳其热”,同时又跳脱出一般旅行书的模式,融入作者自己的深刻思考,捧书阅读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在旅途中与世界、历史、文学真挚的感情交流,而放下书便难以按捺跟随文字行路远方的激动和渴望,如果想看看这个静谧宗教与喧嚣炮火交织的异域世界,一定绕不开陈丹燕的《捕梦之乡》。
内容提要
《捕梦之乡——<哈扎尔辞典>地理阅读》是陈丹燕旅行汇系列作品,陈丹燕的地理阅读带来了与以往不同的旅行和阅读模式。因着对小说《哈扎尔辞典》的喜爱,陈丹燕带上小说前往作者帕维奇的故乡塞尔维亚,从那里找寻和重获文本里或虚构或真实的时间与空间的痕迹,用陈丹燕自己的话说“带着自己的身体走进小说坏境里,这样的阅读总是激起读者心中奇异的梦幻感。而将自己的身体带到贝尔格莱德,带到作者的家里,来到小说初出发的源头——作者的床上、枕上、笔记本边上,短暂占有这些私人领地,一个读者疯狂的梦想实现了。”
当陈丹燕踏上这个静谧宗教与喧嚣炮火交织的异域世界,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指引着这位东方作家的旅行,而那些遗落在小说《哈扎尔辞典》里的蛛丝马迹也开始在现实世界的真实中一一显露。
目录
章 穷而性感之所 /1
一、贝尔格莱德:凌晨/4
二、三座铜像/14
三、贝尔格莱德:穷而性感/30
四、“三月,轰炸开始了。”/46
五、他只描写,忘记了天堂。/59
第二章 捕梦之乡 /67
第三章 斯特凡 /95
一、那些摩拉瓦河谷的修道院/98
修道院补遗 :摩拉瓦河谷的湿壁画世界/108
二、斯特凡也在墙上/122
三、要塞里的青铜像/143
四、阿德里安堡/151
第四章 伊斯坦布尔秘境 /163
一、佩拉宫酒店/165
二、宗教交织之地/175
拜占庭精神遗泽 :伊斯坦布尔的基督教堂/178
和煦洁净的奥斯曼气息 :伊斯坦布尔的清真寺/194
哈扎尔的秘密 :伊斯坦布尔的犹太教/213
第五章 时不我与的哀愁/235
一、拜占庭之前的世界/241
二、“佩特库坦和卡莉娜的故事”书影/256
三、希腊化城市露天剧场废墟/262
结语:一个欧洲小说的爱好者 :梦想与实践/269
致谢辞/275
译名对照表/286
作者介绍
陈丹燕是当代都市文化的代言人,她也是中国作家中个走出国门的背包客。1990年至今,旅行地域很广。她边走边写20余年,坚持着作为一个背包客的随性洒脱,珍惜旅途中每一个冥冥的际遇;她也坚持着作为一个职业作家对历史与现实、时间永恒等问题应有的思虑与考量,这些文字是一位痴迷行走的作家呈现给读者的真正的旅行文学。陈丹燕代表作有《上海的风花雪月》《慢船去中国》《我的旅行哲学》等,她的作品获多种国际文学奖项。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那种带着些许粗粝感的毛边,仿佛触手可及地连接着文字的源头。拿到手里,沉甸甸的质感就让人心生敬畏,仿佛捧着的不只是一本书,而是一份需要细细品味的地图。封面上的字样和排版,透露着一种古典与现代交织的美学,让人在翻开之前,就已经沉浸在一种对未知旅程的期待之中。我特别喜欢那种纸张带来的触感,略带纹理,不至于过于光滑,让人在阅读时能更专注,减少外界的干扰。这种对物理形态的重视,让我觉得作者和出版社对作品的敬意,不仅仅停留在文字层面,更延伸到了物件本身。它不像那些流水线生产的快消品,更像是一件需要被珍藏和慢慢消化的艺术品,每一次抚摸,都能感受到它背后的匠心独运。
评分从文字结构来看,它打破了既有的线性叙事逻辑,采取了一种碎片化但又彼此关联的编织方式,这种手法处理得非常高明,使得阅读体验充满了惊喜感和探索欲。它不强迫读者接受既定的知识点,而是鼓励读者自己去构建意义的关联网络。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在解开一个精巧的谜团,那些看似散落的观察和思考,最终会在不经意间汇聚成一幅宏大而又充满诗意的全景图。这种阅读体验,要求读者付出更多的专注力,但回报也更为丰厚,因为它培养的是一种主动的、批判性的阅读习惯,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灌输。
评分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展现了一种极其个人化和私密的观察视角。作者并非高高在上的文化评判者,更像是一个谦卑的、热切的探索者,用她独有的敏感去捕捉那些被宏大叙事所遗漏的微小光芒。这种叙述方式,消解了传统游记的刻板印象,代之以一种近乎文学创作的细腻和深情。我特别欣赏她对于“在场”体验的执着,那种深入街头巷尾、与当地人进行最朴素交流的勇气和真诚,使得书中的每一个场景都栩栩如生,充满了生命力。读到某些段落,我甚至会产生一种冲动,想要立刻收拾行囊,去追寻她足迹所及之处,亲身去验证那些文字所描绘的奇景。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本身,具有一种近乎音乐的流动性,节奏感把握得恰到好处,时而舒缓如低吟,时而激昂似鼓点,完美契合了旅行中情绪的跌宕起伏。作者的遣词造句充满了力量和美感,即便描述的是日常琐事,也能从中读出一种超越时间的哲思。它不是那种读完就束之高阁的工具书,而更像是一本可以反复摩挲、常读常新的“精神伴侣”。每当感到生活有些滞涩,翻开其中任意一页,那份饱满的生命力和对世界无尽的好奇心,总能瞬间将我重新点燃,带来一种涤荡心灵的清爽感。
评分阅读的过程,更像是一场与作者共同进行的心灵漫步,她笔下的文字,带着一种特有的韵律感和画面感,引导着读者的思绪在不同的时空节点之间跳跃。我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异域尘土的气息,感受到那些古老建筑墙壁上斑驳的光影。那些看似不经意的描述,实则蕴含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对人文细节的敏锐捕捉,每一次深入,都能发现新的层次。这不是那种直白的叙事,而是更偏向于一种意识流的渗透,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带入了那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世界。读完一个章节,常常需要停下来,闭上眼睛,让那些画面在脑海中慢慢沉淀、发酵,回味那种独特的文化张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