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山(上下卷) 9787506023856

中国名山(上下卷) 978750602385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韩欣 著
图书标签:
  • 地理
  • 旅游
  • 文化
  • 中国
  • 名山
  • 风景
  • 自然
  • 科普
  • 上下卷
  • 精装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一鸿盛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23856
商品编码:29912648118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05-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名山(上下卷)

定价:380.00元

作者:韩欣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2-01

ISBN:978750602385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2.965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的名山众多,数不胜数,雄、奇、灵、秀,各具特色,它们如同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大地上。无论是优美的自然景观,还是丰厚的人文景观,都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中国名山》共收集了祖国60多座名山,系统地向读者展现了中国各名山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另外,本书还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的地形地貌及各大山脉,并分地区详细介绍了各座名山的情况。

目录


综述篇
n名山概述
n名山审美
n名山文化
n名山宗教
n名山资源
n华东篇
n山东泰山
n山东崂山
n安徽黄山
n安徽九华山
n安徽天柱山
n安徽齐云山
n江西庐山
n江西井冈山
n江西三清山
n江西龙虎山
n浙江普陀山
n浙江雁荡山
n浙江莫干山
n福建武夷山
n福建太姥山
n福建清源山
n江苏钟山
n江苏云台山
n台湾阿里山
n华南篇
n广东西樵山
n广东丹霞山
n广西花山
n广西桂平西山
n华中篇
n湖南岳麓山
n湖南衡山
n湖南韶山
n湖北武当山
n湖北九宫山
n河南嵩山
n华北篇
n山西恒山
n山西五台山
n山西北武当山
n河北苍岩山
n天津盘山
n西北篇
n陕西华山
n陕西骊山
n甘肃鸣沙山
n甘肃崆峒山
n甘肃麦积山
n新疆天山
n新疆火焰山
n西南篇
n四川峨眉山
n四川青城山
n四川四姑娘山
n四川贡嘎山
n四川西岭雪山
n云南玉龙雪山
n云南高黎贡山
n云南腾冲地热火山
n东北篇
n辽宁千山
n辽宁医巫闾山
n吉林长白山

作者介绍


文摘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高山深谷,纵横交错,决定了中国地形的主要特征。从大陆整体来看,地形既复杂多样,又错落有序。在全国面积中,山地占了33.3%,可以说大小山脉纵横全国。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高差悬殊。自西而东,构成了所谓的“三大阶梯”:以青藏高原为主的高一级阶梯,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由高山和高原组成,有“世界屋脊”之称。位于中、尼边界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为世界高峰。青藏高原以东至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之间为第二阶梯,海拔一般在1000-2000米,主要由山地、高原和盆地组成。中国东部宽广的平原和丘陵是低的第三阶梯。
纵横全国的山脉
中国的山脉很多,主要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喀喇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冈底斯山脉、横断山脉、阴山山脉、太行山脉、秦岭山脉、南岭山脉、大兴安岭山脉、长白山脉、台湾山脉等。中国的山脉,大小相连,绵延不断,各成体系,呈网格状,分布于整个大陆,从山脉的排列和走向,可归纳为五个大的体系:
1.三列东西走向的山脉
北一列是天山阴山-燕山山脉,是中国北方长的东西走向的山系,主要分布在北纬40°-43°之间;中间的一列是昆仑山-秦岭-大别山山系,构成中部地区长的东西走向山系,多分布在北纬23.5°-35°之间;南列是处于北纬24°-25.5°之间的南岭山系。
2.三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西列是位于内陆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它们分别被阴山-燕山和秦岭-大别山地所分隔;中列由北起长白山,经东北的千山,山东丘陵到东南的武夷山;东列是位于海上的台湾山脉,它是亚洲东部岛屿山系中的一部分。
3.两列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北列是地处西北部边境的阿尔泰山脉;还有绵亘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祁连山脉,是由几条约呈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谷地组成的。
4.南北走向的山脉
位于中部自北向南有贺兰山,六盘山和横断山脉等。
5.弧形山脉
主要为喜马拉雅山系以及台湾山脉等。
喜马拉雅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高大的山系。位于西藏高原和印度次大陆之间的雄伟山系,分布在中国西藏自治区、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和不丹境内。东西长约2450千米,南北宽约200-350千米。有30多座海拔超过7300米的高峰,其中珠穆朗玛峰是世界高峰,海拔8844.43米。山脉呈向南凸出的弧形,是构造复杂的年轻褶皱山脉。由北向南分为柴斯克山和拉达克山
、大喜马拉雅山、小喜马拉雅山、西瓦利克山四带。
其中大喜马拉雅山为高峻,平均海拔6000多米,亚东及马丁山口问8000米以上高峰有11座;小喜马拉雅山,宽约80千米,高4500米,谷地海拔900米,像一块切割高原;西瓦利克山主脉南坡较陡,面向印度平原,北坡平缓,宽处约100千米。该山脉从西往东又可分作3部分,即西、中、东部。喜马拉雅山脉的大特点是:高度大,山峰陡峭,终年积雪,冰川长大,构造复杂,切割强烈,造山运动仍在继续,垂直自然带发育。
中国境内冰川面积1.1万平方千米,雪线在4500~6000米。南低北高,共发育19条大河,以印度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大,各拥有25.9万平方干米的集水面积。山系制约着南北两侧的大气环流,冬季屏挡北方寒冷气流进入印度,夏季抬升西南季风造成南坡迎风面的大量降水,从而使印度一侧产生大量降水;西藏一侧则气候干燥,降水量由南坡的几千毫米,下降为北坡的几百甚至几十毫米。
气温也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如南侧海拔1945米的大吉岭,5月平均低温11℃,而在珠穆朗玛峰附近海拔5029米处为-8℃,至海拔5944米处下降到-22℃。南坡垂直带谱为发育,1000米以下为热带季雨林,1000~2000米处为带常绿林,2000米以上为温带森林,4500米以上为高山草甸。北坡主要为高山草甸,4100米以下河谷有森林及灌木。这里有孔雀、长臂猿、藏熊、雪豹、藏羚羊等珍禽奇兽。盛产苹果、桃、梨、樱桃、胡桃、杏仁、柑橘、茶叶、豆蔻和药材。矿藏有宝石、金、铜、煤、铁、硼、硫、云母、石膏、石墨等,但由于交通不便,开采难度大。
……

序言


综述篇
n名山概述
n名山审美
n名山文化
n名山宗教
n名山资源
n华东篇
n山东泰山
n山东崂山
n安徽黄山
n安徽九华山
n安徽天柱山
n安徽齐云山
n江西庐山
n江西井冈山
n江西三清山
n江西龙虎山
n浙江普陀山
n浙江雁荡山
n浙江莫干山
n福建武夷山
n福建太姥山
n福建清源山
n江苏钟山
n江苏云台山
n台湾阿里山
n华南篇
n广东西樵山
n广东丹霞山
n广西花山
n广西桂平西山
n华中篇
n湖南岳麓山
n湖南衡山
n湖南韶山
n湖北武当山
n湖北九宫山
n河南嵩山
n华北篇
n山西恒山
n山西五台山
n山西北武当山
n河北苍岩山
n天津盘山
n西北篇
n陕西华山
n陕西骊山
n甘肃鸣沙山
n甘肃崆峒山
n甘肃麦积山
n新疆天山
n新疆火焰山
n西南篇
n四川峨眉山
n四川青城山
n四川四姑娘山
n四川贡嘎山
n四川西岭雪山
n云南玉龙雪山
n云南高黎贡山
n云南腾冲地热火山
n东北篇
n辽宁千山
n辽宁医巫闾山
n吉林长白山


《中国名山(上下卷)》是一部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中国著名山岳的巨著。它以详实的史料、精美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带领读者踏上一段穿越时空的寻山之旅,领略中华大地上那些卓尔不群的山峰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壮丽风光和人文精神。 上卷:揽尽雄奇,文化巍峨 上卷的焦点,在于那些在中国地理、历史、宗教和艺术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的巍峨名山。从东方的泰山,到西部的珠穆朗玛峰,从北方的恒山,到南方的华山,再到西南的峨眉山,几乎涵盖了中国最广为人知、最具代表性的山脉。 泰山:五岳之首,文明肇始。 泰山,历来被誉为“天下第一山”。它不仅仅是一座物理意义上的山峦,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数千年来,无数帝王在此封禅祭祀,祈求国泰民安;文人墨客也在此留下无数千古绝唱,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怀。书中会详细考究泰山的形成地质,追溯其在古代祭祀制度中的重要地位,介绍历代帝王在此留下的行宫遗迹,以及那些与泰山相关的传说故事和文学艺术作品。从岱庙的宏伟,到南天门的险峻,再到玉皇顶的壮阔,每一个景点都被赋予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华山:奇险天下,壮丽绝伦。 “奇险天下第一山”,华山以其陡峭的山势、险峻的栈道和绝壁而闻名。书中将深入解析华山的地理构造,描绘其“自古华山一条路”的险峻,介绍那些令人惊叹的攀登山道,如长空栈道、鹞子翻身等,并探讨华山在道教文化中的地位,作为道教圣地,其洞天福地以及历代道士在此修炼的传说。西峰的云海、南峰的日出,都将是笔墨浓重之处,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那份惊心动魄的美。 黄山:奇松怪石,云海日出。 素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称的黄山,以其“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书中将细致描绘黄山的奇松,如迎客松、送客松,解析它们顽强生长于绝壁之上的生命力;介绍黄山怪石的千姿百态,如飞来石、猴子观海,以及围绕这些怪石产生的神话传说;更会浓墨重彩地描绘黄山瞬息万变的云海和绚烂壮观的日出,让读者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时,书中也会提及黄山丰富的佛教和道教文化遗迹。 峨眉山:佛光普照,万象生辉。 作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峨眉山以其深厚的佛教底蕴和秀美的自然风光而著称。书中将详细介绍峨眉山佛教的起源和发展,特别是普贤菩萨的道场地位,以及山中的各大寺庙,如报国寺、万年寺、金顶等,并深入剖析峨眉山作为佛教圣地的宗教意义和仪式活动。同时,峨眉山的自然景观,如峨眉竹海、七里坪的茶园风光,以及其特有的动植物资源,也将得到生动的呈现。 恒山:北国名山,道教胜境。 恒山,作为北岳,以其雄浑的北国风光和悠久的道教文化吸引着人们。书中将展现恒山的层峦叠嶂,探讨其在古代军事战略上的重要性,并重点介绍其作为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一的地位,特别是悬空寺的建筑奇迹,这座建造在悬崖峭壁之上的寺庙,集佛、道、儒三教于一体,其巧妙的结构和险峻的地理位置,将是本书浓墨重彩描绘的重点。 庐山:风光旖旎,文化荟萃。 庐山,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而闻名。书中将描绘庐山瀑布的壮观,如三叠泉、大瀑布,以及牯牛岭的云雾缭绕。更重要的是,庐山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见证地,书中会穿插介绍孙中山先生的“总理行辕”、蒋介石的“美庐”等历史遗迹,以及那些在此举行的重要会议和历史事件,展现庐山在政治、文化、艺术领域的独特地位,如“飞阁流丹”的白居易诗碑,以及众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的诗篇。 长白山:天池奇观,神山圣水。 作为东北第一高峰,长白山以其神秘的天池、秀丽的原始森林和丰富的矿产资源而闻名。书中将详细介绍长白山的地质构成,特别是火山口形成的壮丽天池,以及围绕天池的传说故事。同时,书中还会展现长白山原始森林的壮阔景象,以及其特有的动植物资源,如人参、东北虎等,并介绍当地朝鲜族等民族的风俗文化。 武当山:道教圣地,养生之山。 武当山,道教正一道的发祥地,以其“仙山”之名享誉海内外。书中将深入介绍武当山在道教文化中的核心地位,讲解真武大帝的传说,以及武当山在养生、武术(武当拳)方面的贡献。金顶的壮丽,紫霄宫的庄严,太和宫的古朴,都将一一呈现,让读者感受到这座仙山的神秘与庄重。 九华山:地藏菩萨,佛教净土。 九华山,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地藏菩萨的应化道场。书中将详细阐述地藏菩萨在佛教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九华山作为其道场的宗教意义。肉身宝殿、化城寺等寺庙的介绍,将带领读者走进佛教的修行世界。同时,九华山秀丽的山水风光,如天台寺、九华街等,也将与宗教文化相融合,呈现出一幅独特的佛教名山画卷。 普陀山:观音道场,海上佛国。 普陀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观世音菩萨的应化道场,被誉为“人间第一清净地”。书中将重点介绍普陀山与观世音菩萨的渊源,以及山中的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三大寺院。紫竹林、南海观音像等标志性景点,将淋漓尽致地展现这座“海上佛国”的庄严与祥和。 上卷的叙述,不仅在于介绍山本身的地质地貌,更在于挖掘和呈现每一座山承载的历史记忆、文化积淀、宗教信仰和艺术魅力。它是一部关于山,也是一部关于中国文明的百科全书。 下卷:风光无限,探秘山林 下卷则将视角拓宽,不仅关注那些耳熟能详的圣山,更深入探索那些以独特风光、自然奇观或地方文化而著称的山岳。它带领读者走进更广阔的山林,去发现和感受中国山河的壮丽与多样。 黄河九曲,壶口怒吼。 壶口瀑布,作为黄河上最壮观的瀑布,以其“咆哮”、“吞吐”的气势而闻名。书中将描绘壶口瀑布的雄浑景象,探讨黄河的地理意义和文化象征,展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气势,以及当地人民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故事。 张家界,鬼斧神工。 张家界以其独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而闻名于世,这些高耸入云的山峰,仿佛是从神话世界中走出来一般,充满了奇幻色彩。书中将细致描绘张家界的“三千奇峰,八百秀水”,如袁家界、天子山、黄石寨等,解析其独特的地质形成过程,并介绍那些在电影《阿凡达》中出现的奇峰,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山水是中国山水画的经典意境,漓江两岸的山峰形态各异,如象鼻山、叠彩山,构成了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美景。书中将描绘漓江游船的体验,展现桂林山水“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特色,并探讨这种山水文化对中国美学的影响。 青海湖畔,高原明珠。 青海湖,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其周围的高原山脉,如布哈山、橡皮山,为这颗“高原明珠”增添了壮丽的背景。书中将描绘青海湖的广阔与宁静,以及其周边高原生机的景象,并提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蒙古族、藏族等民族的风俗习惯。 雪山圣湖,藏北风光。 藏北地区,以其雄伟的雪山,如念青唐古拉山,和碧蓝的高原湖泊,如纳木错,吸引着无数探险者和朝圣者。书中将展现藏北高原的辽阔与神秘,描绘雪山圣湖的壮丽景色,并介绍当地藏传佛教文化和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 神农架,神秘原始。 神农架,作为中国中部最大、最完整的原始森林区,以其神秘的传说、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地理环境而闻名。书中将展现神农架的原始、神秘之美,探讨关于“野人”的传说,并介绍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如金丝猴、珙桐等,以及其作为重要的生态保护区的意义。 武夷山,丹霞奇景。 武夷山,以其秀丽的山水、悠久的茶文化和独特的地质地貌而著称。书中将描绘武夷山九曲溪的弯曲与秀美,介绍武夷山的“三三”、“六六”等著名景点,并重点介绍其作为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同时,书中还会深入探讨武夷山作为朱子理学发源地的历史意义,以及其悠久的茶文化。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西双版纳,以其独特的亚热带雨林风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多样的民族文化而闻名。书中将展现西双版纳的神秘雨林,介绍其独特的动植物,如望天树、亚洲象等,并描绘傣族、基诺族等少数民族的风情,如泼水节、告庄西双景等。 阿尔泰山,边疆风光。 阿尔泰山,横跨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国,以其壮丽的雪山、湖泊和草原而闻名。书中将展现阿尔泰山区的辽阔与苍茫,描绘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并介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哈萨克族等民族的风俗文化,以及其作为丝绸之路重要通道的历史意义。 天山,祖国的屋脊。 天山,横贯中国新疆,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山系之一。书中将展现天山北坡的壮丽雪景,如博格达峰,以及南坡的绿洲风光,如伊犁河谷。书中还会介绍天山独特的动植物,如雪莲、天山马等,并提及当地维吾尔族等民族的风俗文化。 下卷的意义,在于将读者的视野从少数几座圣山,扩展到中国广袤的山川河流,去感受中华大地的多样性与壮丽。它鼓励读者去发现那些隐藏在地图角落里的风景,去体验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 《中国名山(上下卷)》是一部集地理、历史、文化、艺术、宗教、民俗于一体的百科全书式的巨著。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山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中华民族精神、地理风貌和文化传承的恢弘画卷。无论是对自然风光的热爱,还是对历史文化的探寻,亦或是对人文精神的追问,都能在这部巨著中找到共鸣与启迪。本书旨在带领读者跨越地域的界限,穿越历史的尘埃,去深刻地理解和感受那些巍峨山峦所赋予中华大地的独特魅力。

用户评价

评分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阅读这套书的感受,那就是“沉浸”。它不是那种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指南,而是像一位博学多识的老者,带着你慢悠悠地品味每一处景观背后的故事和哲理。我对文字的审美要求颇高,但这套书的文字功底令人信服。叙述的节奏张弛有度,时而如磅礴的交响乐般描绘宏大的山势,时而又化为涓涓细流,娓娓道来那些与山相关的民间传说或历史轶事。很多地方的描述,读起来简直就是优美的散文诗。例如,书中对武夷山丹霞地貌的剖析,既有科学的严谨性,又充满了文学的浪漫情怀,将那些奇特的岩石形态赋予了生命和想象的空间。我尤其注意到,书中对不同季节、不同天气条件下山体景观的变化进行了详尽的对比描述,这体现了作者极高的专业素养和长期观察积累的功力。读完后,我不仅对这些山有了更深的理解,连带对“山水文学”这一体裁也产生了新的认识和喜爱。这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常读常新的佳作。

评分

坦白说,市面上介绍名山的书籍汗牛充栋,大多内容同质化严重,要么侧重于旅游攻略,要么是纯粹的摄影画册。但《中国名山(上下卷)》的价值在于其系统性和立体感。它就像一个精心策划的、跨越地理与历史的百科全书式考察。我最欣赏的一点是,它没有回避那些关于名山开发过度、环境保护面临挑战的现实问题。作者以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在赞美自然伟力的同时,也警示着现代人对这些珍贵遗产的保护责任。这种平衡的视角,使得整部作品的立意得到了升华,不再只是单纯的颂扬,而多了一层对未来的思辨。对我来说,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一些新的细节,比如某个古道旁的题刻的考证,或者某处瀑布的准确水文数据。这种知识的密度和广度,让我深感物有所值。它不仅满足了我作为普通读者的好奇心,更让我在学术层面上也获得了一次小小的“朝圣之旅”。强烈推荐给所有热爱探索、渴望深度了解中国山川地貌的朋友们。

评分

这套书的编撰视角非常独特,它成功地避开了官方宣传材料的刻板和旅游手册的肤浅,提供了一种更具人文关怀和文化深度的解读。我发现书中很大篇幅放在了“人与山的关系”上,比如,一些偏远山区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共生关系,以及古人是如何在这种高耸的地貌中构建起精神信仰体系的。这种社会人类学的观察角度,极大地丰富了原本可能趋于单一的“自然风光介绍”。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于一些古代隐士在名山中修行或隐居的记载,那种与世隔绝、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状态,在当今这个喧嚣的时代读来,格外具有治愈人心的力量。书中对这些历史人物与山脉的关联梳理得非常清晰,让人明白为何某些山峰会被赋予“仙气”或“灵性”。总而言之,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山的知识书,更是一本关于中国传统生活哲学和审美情趣的入门读物,是理解中国精神文化的重要参照。

评分

这套《中国名山》简直是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华大地壮丽山河的窗户!我一直对中国的自然风光抱有浓厚的兴趣,但碍于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许多名山只能在书本和纪录片中领略。然而,当我捧起这上下两卷时,那种身临其境的震撼感是任何电子屏幕都无法比拟的。书中对每座山脉的地理构造、地质变迁的描述,深入浅出,即便我是个地理门外汉,也能清晰地勾勒出这些山脉亿万年来的演化轨迹。更让我着迷的是,作者并未将这些名山仅仅视为自然景观,而是将其置于深厚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中去考察。从古代文人墨客的题咏,到民间流传的传说故事,再到历代帝王的祭祀活动,每一座山仿佛都承载着厚重的文化记忆。比如,书中对黄山云海的描写,绝非简单的“雾气缭绕”,而是用词考究,描绘出那吞吐变幻、气象万千的动态美感,让人仿佛能闻到松针的清香,听到风声呼啸而过。翻阅此书,我感觉自己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登高望远”,极大地满足了我对祖国壮美河山的探索欲。它的排版和印刷质量也相当精良,足以作为案头常备的精品读物。

评分

说实话,我过去对很多名山的概念停留在教科书上的名词和一些游客照的印象里,总觉得无非就是“高”和“险”。但这套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真正做到了“由表及里”。特别欣赏作者在探讨各山独特生态系统时的那种细致入微。比如,对秦岭山脉动植物多样性的描述,简直像是一部微型的生物百科全书,涵盖了从高山杜鹃到珍稀金丝猴的方方面面,让人不禁感叹自然界的鬼斧神工和脆弱平衡。我特别喜欢书中穿插的一些访谈记录或者登山者的第一手资料,那些朴实却又充满力量的文字,让冰冷的山体瞬间有了温度和人情味。阅读过程中,我经常停下来,对照着地图册,试图在脑海中构建出一条条徒步路线,想象自己穿行在幽深的峡谷、攀爬在陡峭的岩壁之上。那种对“路”的敬畏和对“征服”的渴望交织在一起,非常引人入胜。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对生命力的赞颂,是对人类挑战自我极限精神的肯定。我已经开始计划下一次旅行的目的地,目标就是书中提到的那几座相对冷门但风光绝佳的山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