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际广播电视体育史
定价:45.00元
作者:魏伟
出版社: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2-01
ISBN:978750436565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9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分为广播体育发展史、电视体育发展史上下两编, 主要内容包括广播体育的诞生 ; 广播体育的初期发展 (1921-1939); 广播体育发展的黄金时期 (1940-1959) 等。
目录
上编 广播体育发展史
章 广播体育的诞生
节 广播体育的北美溯源
第二节 广播体育的大洋洲起源
第三节 广播体育的欧洲溯源
第四节 广播体育的拉美、非洲和亚洲溯源
第五节 广播体育的中国溯源
第二章 广播体育的初期发展(1921—1939)
节 广播体育在美国的早期发展(1921—1929)
第二节 广播体育在美国的后续发展(1930—1939)
第三节 广播体育在欧洲的早期发展(1921—1939)
第四节 广播体育在拉美、大洋洲和亚洲的早期发展(1921—1939)
第五节 广播体育在中国的早期发展(1930—1939)
第六节 广播体育在港澳台的发展(1923~1939)
第三章 广播体育发展的黄金时期(1940—1959)
节 广播体育在北美的发展(1940—1959)
第二节 广播体育在欧洲的发展(1940—1959)
第三节 广播体育在拉美、大洋洲和亚洲的发展(1940一1959)
第四节 广播体育在中国的前期发展(1940—1949)
第五节 中地广播体育节 目的兴盛(1950—1959)
第六节 广播体育在香港地区的初兴和发展(1940—1959)
第四章 广播体育发展的平台期(1960—1979)
节 美国广播体育的发展(1960—1979)
第二节 广播体育在欧洲的发展(1960—1979)
第三节 广播体育在拉美、大洋洲和亚洲的发展(1960一1979)
第四节 广播体育在中国的发展(1960—1979)
第五章 广播体育发展的式微期(1980—1999)
节 北美广播体育的发展(1980—1999)
第二节 欧洲广播体育的发展(1980—1999)
第三节 广播体育在拉美、大洋洲的发展(1980一1999)
第四节 中国广播体育的发展(1980—1999)
第六章 广播体育进入新世纪后的发展
节 新世纪北美广播体育的发展(2000—2011)
第二节 新世纪广播体育在拉美、大洋洲和亚洲的发展(2000--2011)
第三节 新世纪中国广播体育的发展(2000—2011)
下编 电视体育发展史
尾声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资深体育爱好者,我一直对体育的传播和发展有着浓厚的兴趣。偶然间翻阅到这本《国际广播电视体育史》,一开始我抱着探索体育如何跨越国界、深入人心的想法。书中对早期体育赛事的传播方式的细致描述,比如报纸的报道、早期电台的转播,都让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热情。特别是关于奥林匹克运动会如何在电视的出现下,从一项区域性的赛事逐渐演变成全球瞩目的盛典,这部分内容让我深受启发。我一直认为,电视不仅仅是体育比赛的记录者,更是体育文化的塑造者和传播者。书中通过大量翔实的案例,展现了广播电视技术如何改变了体育的运作模式,如何让遥远的比赛触手可及,如何催生了体育明星,又如何影响了人们的观看习惯和情感投入。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二战后体育复兴与电视媒体协同发展的章节,那种在时代巨变中,体育如何借由新兴媒体重拾活力,并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触达全球观众的叙事,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时代的力量。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技术和传播,更是关于人类对体育的热爱如何借助科技的力量,得以超越时空界限,连接起无数心灵的宏大篇章。
评分读完《国际广播电视体育史》,我的感受非常复杂,但更多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惊喜。我原以为这是一本偏向于学术研究、充满枯燥数据的著作,但实际上,它更像是一部精心编排的纪录片,用文字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波澜壮阔的体育传播史诗。作者在书中并没有按照时间线简单地堆砌事实,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揭示了广播电视如何从最初的“听众”走向“观众”,如何改变了人们对体育的认知和参与方式。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体育明星”现象的剖析,它让我看到,在广播电视的放大镜下,那些在赛场上挥洒汗水的运动员,是如何被塑造成家喻户晓的偶像,他们的故事如何被传播和解读,又如何影响了无数年轻人的梦想。书中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体育传播上的文化差异的探讨,也让我看到了世界体育发展的多样性。例如,书中对欧洲足球联赛的传播特点与美国职业体育的传播模式的对比,就让我对“国际”二字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讲述了广播电视如何传播体育,更是揭示了广播电视如何塑造体育,如何成为连接全球观众、传递情感、激扬斗志的重要媒介。
评分刚拿到《国际广播电视体育史》这本书时,我内心是有些期待的,毕竟“国际广播电视体育史”这几个字本身就蕴含着一种跨越时空的宏大叙事,我以为会是一部详尽梳理全球范围内体育传播媒介演变脉络的学术巨著。然而,在阅读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它更像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洞察力的思想笔记。作者并没有拘泥于冰冷的年代考证和技术罗列,而是将体育赛事、传播技术与社会文化变迁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体育广播电视发展差异性的分析,以及这种差异如何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书中对冷战时期东西方在体育传播上的策略博弈的探讨,以及其背后所折射出的意识形态对抗,让我对体育不仅仅是竞技本身有了更深的理解。此外,书中对于体育明星如何通过媒体的塑造而成为全球偶像的分析,也让我看到了媒体的强大影响力。它不仅仅是让观众看到比赛,更是通过精心设计的节目、采访和评论,建构起一种关于英雄、关于拼搏、关于国家荣誉的集体叙事。这种对媒体与体育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入剖析,使得这本书的阅读体验远超我的预期,它提供了一个观察世界和理解社会的新视角。
评分我之所以会选择阅读《国际广播电视体育史》,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对体育赛事转播的“幕后故事”感到好奇。我一直觉得,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精彩比赛,背后一定有着复杂的技术、商业和文化运作。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这种好奇心。书中对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历程的梳理,虽然不是技术手册,但却能让我清晰地看到,每一次技术的革新,比如从单声道到立体声,从黑白到彩色,从高清到4K,是如何一步步提升了观众的观赛体验,又如何改变了体育赛事的呈现方式。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奥运会等大型赛事的转播策略的分析,它不仅是技术的比拼,更是国家形象的展示和文化输出的平台。书中对不同国家在转播中融入本国文化元素的探讨,让我看到了体育传播的多元性。另外,书中对于体育解说员和评论员的角色演变,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语言和情感的渲染,将一场普通的比赛变成一场激动人心的事件,也让我感到非常有趣。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体育广播电视史,不仅仅是技术和商业的历史,更是关于人类情感、文化认同和国家荣耀的共振史。
评分说实话,《国际广播电视体育史》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并没有特别吸引我,一开始我把它归类为那种略显枯燥的历史类书籍。但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其中生动的语言和引人入胜的案例所吸引。书中并没有一开始就铺陈大量的理论,而是从一些具体的体育事件切入,比如某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广播转播,或者某个改变了赛事传播格局的电视创新。通过这些生动的故事,我逐渐理解了广播电视技术如何一步步渗透到体育的每一个角落,如何从最初的“听众”变成今天的“观众”,以及这种转变背后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体育版权商业化的讨论印象深刻。它让我看到,体育不仅仅是运动员的舞台,更是媒体和资本博弈的战场。书中对各个时期体育赛事的转播权争夺战的描绘,充满了戏剧性,也让我对体育产业的运作有了全新的认识。此外,书中对于一些新兴媒体,如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对体育传播带来的颠覆性影响的探讨,也显示了作者的前瞻性。总而言之,这本书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宏大的故事,让我对体育广播电视的历史有了立体而深刻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