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婚姻的烦恼:李子勋解读婚姻心理密码(李子勋珍藏本)
定价:28.00元
作者:李子勋
出版社: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6-01
ISBN:978750435018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从1990年进入心理医生领域,李子勋就开始研究关于婚姻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十五年的时间里,他从心理学的角度,针对婚姻中出现的问题,写了大量的文章,并多次担任杂志社婚姻栏目的主持人。李子勋在多年的实践经验中,也成为中国10年来心理学发展领域的一个重要人物。
——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
子勋的修炼不在一日之功。每当朋友请我推荐家庭治疗师时,我都是**个想到子勋,因为,他是中国*出色的家庭治疗师之一。
——北京大学心理学士
清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刘丹李子勋大夫用心理医生独特的视角,帮你打开一扇扇家庭的窗口,让你从另一个角度看到家庭的形态,看到其中的因果互动、矛盾纠结。在不经意间,你会被他带到一个新鲜、奇妙的境界里,轻松、开放、坦然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和周围的一切。
——《父母必读》杂志
内容提要
婚姻是谁也说不清的东西,这本书试图用男女两个人的角度去解读婚姻,这样比较容易避免一种观念给读者带来的视觉狭隘。婚姻和爱情一样是谁也说不清的东西,书中的一些说法也只是众多婚姻观念中的一种,既不是全部,也不是好的。
书中把婚姻男女一律以东东、西西来指代名字,省得花很多心思去为角色取名。他们到底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表达的婚姻关系情景。希望读者可以提前给自己一个提醒,不要用连续的感受去把握故事中的主人翁。
作者也把自己化身为子子木木夫妻,简称子木先生、子木夫人,或子木夫妻。写这本书常常要求自己分裂,尽可能一个用男性视觉,一个用女性视觉,把一样的东西作不一样的解读,以这种形式增加读者对婚姻多样化的理解。
目录
自序:婚姻是谁也说不清的东西
新闻会客厅:破解婚姻心理密码
开篇的讨论:爱情与婚姻
1 相爱容易相处难
为什么在婚前烦恼
如何让婚姻成长
如何对付坏脾气男人
如何搞定挑擗交谈的女夫
如何制造婚姻的感动
他为什么就不袒护我
一个过不去
两人行难见我师
2 家长里短烦心事
爱翻旧账的丈夫
沉默寡言的老公
给没给我买礼物
家务琐事如何公平
如何与婆家相处
兄弟姐妹与老公哪边更亲
该去谁家团圆
家庭地盘属哪边
3 婚姻触礁的苦恼
他背着我存私房钱
我的烦恼他不理解
装修是一场战争吗
乳白色的谎言
突如其来的女性电话
夫妻只能同甘不能共苦吗
爱是控制的理由吗
什么是相濡以沫
4 另类婚姻诉求
年龄的鸿沟
劳燕分飞家不成家
怀孕永远是准备不足的吗
为什么不对暧昧说“不”
婚姻的底线在哪里
残缺的身体能否留住爱情
不和谐的性爱
即将漂逝的婚姻
结语的讨论:如何完善你的婚姻
作者介绍
李子勋,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中日友好医院专职心理医生,首届中德高级,厶理治疗师培训项目学员,心理协会北京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成员。 《父母必读》、《女友》、《时尚健康》等健康与时尚杂志的专栏作家。 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实话实说》、《心
文摘
序言
我是一个比较注重实用性的人,对那些过于抒情或过于哲学的书籍敬而远之。这本书之所以能吸引我一直读下去,全在于它那扎实的“心理学基石”。它不是那种“读完感觉很好,但不知道怎么做”的书。相反,它更像是一本工具书,里面关于“情感连接中断”和“修复机制”的描述,精确得让人心惊。尤其是作者对不同依恋风格(安全型、焦虑型、回避型)在婚姻中的具体表现的分析,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我一直以为自己只是“脾气不太好”,读了之后才明白,我的某些反应模式,完全是童年时期形成的回避倾向在作祟。理解了成因,自然就找到了对应的解药。这本书帮助我建立了一种更具弹性的应对机制,不再将伴侣的任何一个眼神或一句话过度解读,学会了在关系中给自己留白,也给对方留白。这极大地缓解了关系中的紧张感,让生活回归到了本该有的松弛感。
评分说实话,我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是抱着一种“凑热闹”的心态。毕竟市面上关于婚姻的书籍太多了,大多都逃不过“多包容”“多理解”的俗套总结。然而,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该做什么”,而是深入到“为什么你会这样做”的根源。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冷静、近乎学术研究的笔触,但同时又不失人情味。它没有美化婚姻的复杂性,反而坦诚地揭示了亲密关系中那些令人痛苦的“权力斗争”和“依恋模式”。有一次,我正在为一个特定的家庭冲突感到焦躁不安,随手翻到了书中的某一页,正好对应了我正在经历的情境,那种“被看见”的感觉非常强烈。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很有条理,从个体心理到两人互动,再到家庭系统,层层递进,逻辑严密。它教会我的,是如何剥开那些外在的表象,直面内核的恐惧和需求。读完后,我甚至开始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我父母那一辈的婚姻状态,终于明白了一些他们过去行为背后的无奈。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可以说是“痛并快乐着”。痛,是因为它毫不留情地揭示了自己在婚姻中的自私和盲点。我常常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耿耿于怀,觉得自己才是那个受委屈的一方。但是,通过阅读书中对“自我边界”和“情绪调节”的讲解,我开始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对伴侣的苛求,其实是对自己内心不安全感的投射。快乐,则来自于那种顿悟的瞬间。书里对于“冲突解决模型”的介绍,非常具有操作性,它不是让你去“赢”得争论,而是引导双方共同面对问题本身。我试着运用书中的技巧去处理了一次小争执,效果立竿见影,双方的防御机制都被巧妙地绕开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你从一个“受害者”的心态,转变为一个积极的“关系建设者”。它不是心灵鸡汤,而是一本详尽的“情感工程学”手册,值得反复研读,每次翻开都会有新的体会。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人际关系理解的一扇新大门!我一直以为婚姻就是柴米油盐和责任的捆绑,读完这本书后才发现,原来我们日常那些微不足道的小摩擦背后,都隐藏着深层的心理动因。作者的文笔非常细腻,尤其在剖析夫妻双方各自的“原生家庭创伤”对当下相处模式的影响时,简直是字字珠玑。我记得其中有一个章节讲到了“情感账户”的概念,以前我总是觉得多做家务、多挣钱就是爱,但书里清晰地指出,高质量的陪伴和精准的情感回应才是真正的存款。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在亲密关系中的“低效付出”。更难能可贵的是,它不是那种空泛地喊口号让你“多沟通”,而是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可以立即上手的工具箱,比如如何进行“非暴力沟通”的练习,如何在争吵升级前识别出对方的“情绪红灯”。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被婚姻推着走,而是有了一套地图,知道哪里是陷阱,哪里才是通往和谐的捷径。强烈推荐给所有在亲密关系中感到困惑,渴望从“生存模式”切换到“经营模式”的朋友们。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在于它对“爱”的重新定义。在传统观念里,爱是付出,是牺牲。但这本书巧妙地引入了心理学的视角,阐述了爱更本质上是一种“安全感的交换和满足”。它详细阐述了为什么两个人明明相爱,却会越走越远,核心往往在于“情感需求的错位”。书中对“五种爱的语言”的深入探讨,远远超越了我们通常理解的简单版本,它结合了行为科学,告诉你如何让你的爱“被接收到”。我最喜欢作者在探讨“承诺”这一主题时的观点,它不是一种束缚,而是在充分了解彼此的局限性和需求后,双方自愿达成的一种高阶合作协议。这本书让我从过去那种患得患失、总是害怕失去的状态中走了出来,转而关注如何建立一个稳固、可持续的联结。它提供的不仅是解决婚姻问题的方案,更是一种更高质量的自我认知和对未来生活共同蓝图的绘制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