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爱”从自己做起:文明婚姻 爱情
定价:18.80元
作者:李晓燕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5-01
ISBN:978780203298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241kg
编辑推荐
婚姻真的是爱情坟墓吗?一个拥有幸福婚姻的人要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如何判断你目前的婚姻质量?美满婚姻真的存在吗?它究竟是怎样一种体验?如何处理婚姻与事业、婚姻与子女、婚姻与父母的关系?为什么会发生婚外情?如何防止婚外情的发生?……阅读本书,你将一一得到解答。
内容提要
这是本本很好的婚姻教材。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一个学习爱、经营婚姻的过程。这本书是许多走进婚姻人们的福音,它能拯救许多有危机的婚姻,并让幸福的婚姻保持永远!
目录
前言
章 美满婚姻景观
使我们的生活有了目的和意义
使我们能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潜质
使我们有勇气面对困难
使我们保持青春魅力
使子女健康快乐地成长
使我们享受美好而健康的性生活
使我们健康长寿
第二章 打好爱的基础
为了自己的幸福去爱
从知识和经验中学懂爱情
物质不是
爱情不是生理冲动和外表吸引
爱情不可能十全十美
爱情与经济独立
爱情与理智
第三章 婚姻需要奉献
婚姻与责任
婚姻与事业
婚姻与独立
婚姻与子女
婚姻与父母
婚姻与婚外情
第四章 爱情保鲜技巧
认识爱情真面目
学会爱和被爱
不仅分享生活,还要创建生活
营造婚姻中的浪漫、情趣和幽默
了解男女的不同
学习沟通和沟通技巧
学会理解、尊重和包容
学会原谅对方
和谐的性生活
爱情中的友谊
附录
小测试:你的婚姻美满吗
滋润爱情之花的营养秘方
后记
作者介绍
李晓燕,1983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1991年移居新西兰,创办了翻译公司。1997年到香港工作,在一家国际医疗出版公司任编辑和翻译。1999年与丈夫RichardKaser(英籍)共同创办了网站“AsianPromise中诚国际婚介”,从此专职从事婚恋和文化咨询工作,为数千位的会员服务,并已帮助国内数百位男女在网上找到了人生伴侣和幸福。2003年4月和家人由香港回到新西兰居住。5年多来,晓燕每年均回中国与网友们见面座谈,举办恋爱讲座。还在中国的一些报刊、杂志和网站发表文章,受到一致好评。目前中国的许多网友急将“中诚”网站作为他们生活中交流和学习的园地。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朴实,那种带着点年代感的米黄色纸张,摸上去有一种温暖的触感。我拿到它的时候,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待,毕竟市面上关于“爱”和“婚姻”的书籍多如牛毛,大多是泛泛而谈的心理学理论,或者过于理想化的情感叙事。然而,翻开第一页,那种扑面而来的真诚感就让我有些意外。作者的笔触非常接地气,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姿态,更像是邻家那位经历过风雨、愿意掏心窝子跟你聊聊家常的长辈。我尤其欣赏它在探讨“自我价值实现”与“亲密关系维护”之间的平衡时所展现的细腻。它没有简单地将婚姻塑造成一个避风港,而是将其视为一个动态的、需要双方共同耕耘的“项目”。书中对于“沟通的艺术”这一章节的阐述,对我触动尤其深。它不是教你如何巧妙地掩饰自己的不满,而是教你如何真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界限,那种“看见彼此的脆弱”的论点,至今仍在我脑海中回响。它让我明白,真正的爱,不是索取,而是先学会如何成为一个完整且自足的个体,然后才能去给予。那种由内而外的力量,才是构建稳定亲密关系的最坚实基础。
评分说实话,我过去对这类书籍总有点抗拒,觉得它们太“鸡汤”,或者太偏向女性视角。但这本书的叙事视角非常独特,它似乎在努力搭建一座连接男性与女性情感世界的桥梁。书中对于男性在婚姻中常常被忽视的情感需求和压力,有着相当细腻的描摹,这让我作为一个男性读者,感到被深刻地理解和接纳。例如,书中分析了传统社会对男性“坚强”的刻板印象如何阻碍了他们在亲密关系中展现脆弱,进而影响了夫妻之间的信任深度。这种多维度的剖析,使得整本书读起来不会偏颇。文字的节奏感也很舒服,不拖沓,每一章似乎都有明确的论点和极具说服力的论据支撑。它不只是告诉你“应该怎么做”,更多的是帮你“理解为什么会这样”。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伴侣的某些行为有了更深层次的共情,那不是一种强迫自己去理解的努力,而是自然而然地,因为书中的逻辑链条构建得太完整、太让人信服了。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处理“变化”和“衰老”议题的方式。很多关于爱情的书籍都止步于热恋期或新婚燕尔的甜蜜,却很少有勇气去直面时间在关系中留下的痕迹。这本书却大方地探讨了当激情褪去,激情衍生的浪漫光环消失后,留下的那种更接近“手足之情”的、深厚的陪伴感该如何维系。作者没有回避生活中的平淡和乏味,而是引导我们去发现隐藏在这些日常琐碎之下的、更深层次的联结和相互依赖。它建议我们把对伴侣的期待从“永恒的激情引擎”调整为“可靠的生命旅伴”,这种成熟的视角极大地降低了我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反思自己过去处理矛盾的方式,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更具建设性的视角,它不是在修补裂痕,而是在打磨基石,让整个建筑结构更加坚固耐用。
评分初读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对于“文明”这个词有着超越一般世俗理解的定义。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情感快餐化的时代,我们太容易将“激情”与“爱情”画等号,而忽略了维持一段长久关系所需的社会责任感和内在的修养。这本书巧妙地将“文明”的概念融入到婚姻的讨论中,仿佛在提醒我们,婚姻不仅是两个人的契约,更是对彼此家庭、对社会规范的一种尊重和承诺。它不是要求我们压抑个性去适应一个僵硬的框架,而是倡导一种成熟的、有分寸感的相处模式。比如,书中谈到如何处理家庭矛盾时,那种强调“对事不对人”的沟通原则,以及在面对外界干扰时如何划定清晰的“我们”的边界,都体现了一种高阶的相处智慧。我尤其赞赏作者在批判某些“有毒”的浪漫主义叙事时所展现的清醒和洞察力。它没有回避现实的残酷和婚姻中的琐碎,反而鼓励读者直面这些挑战,用理性和温暖共同去塑造一段有质量的关系,这在我阅读过的同类书籍中是相当少见的深度。
评分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关于“自我”与“我们”的辩证关系的处理。很多人在进入婚姻后,会不自觉地失去自我,或者反过来,过度强调自我而忽略了伴侣的感受。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的框架来权衡两者之间的距离。它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比如将个人成长比作“给自己的花园浇水”,而将婚姻比作“共同规划的农场”。只有当两个花园都健康繁茂时,农场才能真正丰收。书中对于如何保持个人爱好、如何发展独立的事业,并将其积极地反馈到婚姻质量中的论述,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启发。它打破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思维定势,鼓励我们去追求一种既能实现个人抱负,又能滋养伴侣关系的“复合型幸福”。这对于那些在事业和家庭之间挣扎的当代人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让人看到了一种更加广阔和自由的可能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