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学经典:吕氏春秋精粹
定价:42.00元
作者:吕不韦,陈才俊
出版社:海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6-01
ISBN:978780213886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召集诸门客集体编纂的一部著作。全 书分为三个部分:纪、览、论。“纪”按春夏秋冬十二个月分为十二纪,如春分三纪,孟春、仲春、季春。每纪包括五篇文章,总共60篇。“览”按照内容分为八览,每览八篇,八八六十四篇(*览有始览缺一篇,现有63篇)。“论”也是按内容分为六论,每论六篇,六六三十六篇。还有一篇序意,即全书的序言(今本已残缺),放在十二纪后边。总括起来《吕氏春秋》全书共160篇,结构完整,自成体系。它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以及它所保留的科学文化方面的历史资料,是我们民族的一份珍贵遗产。
目录
吕不韦与《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序
十二纪
孟春纪
仲春纪第二
季春纪第三
孟夏纪第四
仲夏纪第五
季夏纪第六
孟秋纪第七
仲秋纪第八
季秋纪第九
孟冬、纪第十
仲冬、纪第十一
季冬纪第十二
八览
有始览
孝行览第二
慎大览第三
先识览第四
审分览第五
审应览第六
离俗览第七
恃君览第八
六论
开春论
慎行论第二
贵直论第三
不苟论第四
似顺论第五
士荣论第六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读完这册《吕氏春秋精粹》,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打通了某种思维的关节。原本以为《吕氏春秋》就是一部政治宣传的工具书,充斥着权谋和算计,但这本书的编排和导读让我看到了它更宏大的一面——它试图构建一个完美的社会模型,一个涵盖了自然、人事、道德、艺术的“百科全书”。特别是对“天人合一”思想的解读,非常到位,它不仅仅是哲学层面的探讨,更是对人与环境、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刻反思。书中对许多寓言故事的引用和分析,生动活泼,完全没有一般古籍的沉闷感。那些关于耕种、音乐、礼仪的描述,细致入微,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观察力是何等敏锐。我特别欣赏陈才俊先生的注释,他没有过度地“今解”古意,而是尽力还原吕不韦团队当时的语境,这对于理解原典的真实意图至关重要。这本书读起来非常舒服,节奏张弛有度,既有理论的深度,又不乏阅读的趣味性。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是冲着“吕不韦”这个名字去的,想看看这位传奇人物的真实思想底色,结果发现这本精粹远超我的预期。它不像某些国学读物那样故作高深,而是采取了一种非常务实的态度来展现“杂家”的特点。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很有匠心,它并没有完全按照原文的顺序来罗列,而是根据主题进行了巧妙的归类,比如“慎行”、“察今”、“贵公”等主题的划分,极大地增强了内容的逻辑性和可读性。我尤其对其中关于“尚同”与“异”的辩证讨论印象深刻。在今天这个观点多元化的时代,如何平衡集体意志和个体差异,这本书提供了一套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成熟思考框架。它不是提供标准答案,而是教会我们如何提问,如何批判性地看待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每一页都充满了古人对世界运行规律的精准把握,读后让人感到心胸开阔,眼界大增。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也值得称赞,作为一本“精粹”,它做到了在有限的篇幅内,最大限度地呈现原著的精彩。字体清晰,留白得当,读起来不费眼力。最吸引我的是它对不同篇章之间内在联系的梳理。如果你仔细体会,会发现《吕氏春秋》虽然看似包罗万象,但其背后有一条清晰的主线在贯穿,那就是对“时势”的把握和对“中道”的追求。陈才俊的导读部分,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比如“道”与“德”、“理”与“法”的区别,做了非常精到的辨析。我感觉自己仿佛上了一堂生动而深入的先秦思想史课,但完全没有传统课堂的枯燥感。它让我明白,任何伟大的思想体系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为了解决特定问题而产生的最优解。这本书对于想快速掌握先秦思想精要的读者来说,绝对是不可多得的良伴。
评分这本《国学经典:吕氏春秋精粹》真是让人眼前一亮,虽然我对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大多是敬而远之,觉得晦涩难懂,但读了这本精粹本,完全颠覆了我的印象。它选取的篇章恰到好处,既保留了原著的精髓,又用现代的语言进行了解读和梳理,使得那些古奥的道理变得平易近人。尤其是它对“贵生”、“顺俗”等核心思想的阐释,简直是醍醐灌顶。作者的笔触细腻而深刻,像是带着我们这些后学者,走进了战国末年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去亲身感受吕不韦这位“奇货可居”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是如何构建他的“集天下之思”的宏大蓝图。阅读过程中,我常常停下来,对着某些段落反复推敲,思考在当今社会,这些古老的智慧如何能指导我们的行为和决策。这本书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重塑,让人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洪流中,找到一个清晰的立足点。它就像是一面棱镜,折射出人性深处的共通性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评分拿到这本《国学经典:吕氏春秋精粹》时,我的第一感觉是它非常“有用”。它不像是一些纯粹的学术研究那样高高在上,而是充满了实践指导意义。我留意到书中对“治国”和“治身”的论述是并行不悖的,这体现了“内圣外王”的思想。例如,书中关于人才选拔和使用的论述,即使放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也依然具有极强的借鉴价值。它强调的“循名责实”,看似简单,实则极难做到,需要极高的自律和洞察力。我个人特别喜欢它对音乐和艺术在治理中的作用的论述,这常常被历史忽略,但《吕氏春秋》却给予了高度重视,认为审美情趣与政治清明是相互依存的。这本书就像是一面映照古今的铜镜,让我们看到了权力构建下的智慧沉淀,也让我们反思,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是否还懂得如何去“精粹”地生活和思考。它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部可以时常翻阅的案头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