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越中名士文化论
定价:37.00元
作者:陈望衡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6-01
ISBN:978701008910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81kg
编辑推荐
本书对越地名士文化现象做了详细的考察,论述了大禹的情怀、勾践的沉雄、范蠡的智慧、嵇康的气节、谢安的儒雅、羲之的、陆游的诗情、徐渭的颠狂、张岱的清隽、秋瑾的慷慨、鲁迅的正气。作者从理论上将其概括为:天下情怀、忧忡为国、圣贤传统、胆剑精神,也即越名士的精神谱系;会通创造、实学一脉、异端流风、诗情浪漫,也即越地名士的学术传统,并试图寻找出越地名士辈出的社会和文化机制。
内容提要
*诗云:“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人诗囊。”以绍兴为中心的古越地自古至今,涌现出不少名士,成为中国文化中一道绚丽的景观。本书对这一文化现象做了初步的有深度的考察。
这是辉煌的名士巡礼:大禹的情怀,勾践的沉雄、范蠡的智慧、嵇康的_气节、谢安的儒雅、羲之的、朱熹的气象、陈亮的耿介、陆游的诗情、阳明的睿智、徐渭的颠狂、张岱的清隽、秋瑾的慷慨、鲁迅的正气……一一扑面而来。
这是精辟的理论概括:天下情怀、忧忡为国、圣贤传统、胆剑精神——越中名士的精神谱系;会通创造、实学一脉、异端流风、诗情浪漫——越中名士的学术传统。
这是深入的规律探寻:地灵人杰,根深叶茂,时势造英雄,中外人才学的这一基本原理在古越有它特殊的体现。本书纵论古今,阐述越地如何灵,根如何深,时势如何际会风云。本书深入探讨越中名士的山水因缘、社会因缘、时代因缘,试图寻找出越中名士辈出的机制。
名士文化,实质是人才文化,而人才永远是国运之系。本书虽然阐释的是越中名士文化现象,给予我们的启示却是远超出论题本身的。
目录
序:鉴湖越台名士乡
章 越中名士的精神谱系
一、天下情怀
二、忧忡为国
三、圣贤传统
四、胆剑精神
第二章 越中名士的学士传统
一、会通创造
二、实学一脉
三、异端流风
四、诗性浪漫
第三章 越中名士的山水因缘
一、风水宝地
二、华夏祖庙
三、文化汇萃
四、艺美渊薮
第四章 越中名士的社会因缘
一、教育为本
二、文化移民
三、家族恩泽
四、师友相携
第五章 越中名士的时代因缘
一、救亡之际
二、变革之时
三、革命之秋
四、升平之世
结语:江山代有才人出,稽山鉴水谱新章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陈望衡,1944年10月生,籍贯湖南,现为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景观文化研究规划中心主任、国际应用美学研究学会国际理事会副主席、国际现象学美学杂志编委、湖北美学学会副会长、武汉市历史建筑保护专家委员会专家、《风景名胜》顾问、张
文摘
序言
第一眼看到《越中名士文化论》的书名,脑海里就涌现出许多画面:水墨丹青,古琴悠扬,衣袂飘飘的士人。这不仅仅是一本书,在我看来,它更像是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窗户,让我得以一窥那些曾经闪耀在越中大地的风流人物。我好奇这本书会如何描绘他们的生活,是侧重于他们高雅的艺术追求,还是他们对于政治和社会议题的深刻思考?抑或是他们之间跌宕起伏的情谊与恩怨?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呈现出名士们鲜活的个体形象,他们不仅仅是历史书上的名字,更是有着血有肉、有爱有恨的真实的人。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挖掘他们鲜为人知的故事,揭示他们内心深处的挣扎与追求?更重要的是,我想了解,究竟是什么样的文化土壤,孕育了这样一批卓尔不群的名士?他们的精神特质,又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探索的欲望,仿佛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即将展开。
评分拿到《越中名士文化论》这本厚重的书,心中涌起一股探索的冲动。我对“越中”这个地域本身就充满了想象,江南的烟雨朦胧,文人的清雅脱俗,总是让我心驰神往。而“名士文化”,更是自带一种神秘的光环,总觉得这其中蕴含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智慧与风骨。我好奇这本书会如何展开对这个主题的论述。它会从历史的宏大叙事入手,还是从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切入?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名士们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与人格魅力,他们是如何在仕途与隐逸之间游刃有余,或者又有着怎样的内心纠结。书中是否会涉及他们与普通民众的生活差异,他们的生活方式、社交圈子,以及他们对社会现实的看法?更让我感兴趣的是,“名士文化”背后所代表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是否是本书的重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一个更加真实、更加立体的越中名士世界,让我感受到那份独特的文化魅力。
评分《越中名士文化论》这书,拿到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是有分量的学术著作。我一直对古代社会的精英阶层和他们的文化生活很感兴趣,尤其是江南地区,总感觉那里的文化特别细腻、有味道。这书名“越中名士文化论”,正好戳中了我的好奇点。我猜想,这本书应该不会仅仅停留在介绍几个名人的生平事迹,而是会更深入地去探讨“名士文化”这个概念本身。比如,到底是什么样的社会背景、政治环境,才催生了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如何形成的?又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和追求?书中会不会分析名士们的精神世界,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他们是如何在这种文化中寻找自我定位的?我更期待的是,书中是否会运用一些新的理论视角,比如从社会史、思想史、甚至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越中名士的形成与发展?这本书的“论”字,让我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性的读物,而更像是一次深入的学术探讨,这让我非常期待它能带来的新颖观点和深度见解。
评分刚拿到这本《越中名士文化论》,还没来得及细细品读,就被它厚重的封面和典雅的书名吸引住了。越中,一个充满历史底蕴的名字,联想到当年吴越争霸的烽火,再到江南水乡的温婉,总觉得这片土地上孕育着太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而“名士文化”,更是让人浮想联翩,仿佛眼前浮现出那些才情横溢、风流倜傥的古代文人墨客,他们或谈笑风生,或挥毫泼墨,留下无数传世佳话。我尤其期待书中能深入剖析,究竟是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人文气息,才能造就出如此独特的越中名士群体?他们的生活方式、精神追求,与同时代其他地区的文人士大夫有何异同?书中是否会从政治、经济、社会、思想等多个维度去解读,揭示名士文化诞生的土壤?我脑海中已经勾勒出无数的猜想,比如那些隐居山林、寄情山水的隐士,抑或是活跃于朝堂、纵横捭阖的官场名流,他们的“名”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是才学、德行、还是某种特立独行的风骨?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窗户,让我对“越中”这片土地和“名士”这两个概念有了更深的期待和探索欲望。
评分说实话,拿到《越中名士文化论》纯属偶然,但翻开目录那一刻,我就被勾起了浓厚的兴趣。这本书的编排方式相当独特,没有落入俗套地从年代顺序或者人物生平一一介绍,而是从一些非常小的切入点,比如“风俗与名士的养成”、“山水与诗意的交融”、“酒与雅集的韵事”等等,仿佛要把名士的生活图景一点一点地拼接起来。这种“解构式”的叙述手法,让我觉得作者不是在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在尝试构建一种氛围,一种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的文化场域。我想,这本书记载的不仅仅是某个时代、某个地域的精英群体,更可能是在折射一种文化现象,一种精神气质的传承。我特别好奇,当作者谈到“风俗与名士的养成”时,会具体分析哪些风俗习惯对名士的性格和行为产生了影响?是江南特有的温和与精致,还是某种竞争与挑战,塑造了他们独特的品格?而“酒与雅集的韵事”,更是让人期待,那些文人墨客围炉夜话、对酒当歌的场景,是否会在这本书中被细致地描摹,让我们窥见他们思想碰撞的火花和日常生活的情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