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男人的真话与谎话(恋爱心理学)*
定价:22.80元
作者:李达烨
出版社: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9-01
ISBN:978753854055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没有笨女人,只有不爱学习的女人。
内容提要
据说,男人一生中只说过三句真话,我累了、我饿了、我想要。
这是一本便携式测谎仪,这是一本让男人害怕的书,这是一本所有女人都必须学以致用的恋爱兵法。
目录
Chapter1 不可信的谎言
1.为了你,我一定会改的
2.我离开你是为了你好
3.给我一些时间,我一定会娶你
4.我当时真的喝醉了
5.我什么都会依你
6.没关系
Chapter2 常见的谎言
1.你真漂亮
2.你是我爱的女人
3.我错了
4.她,我早就忘了
5.我不在乎外表
Chapter3 小心不会撒谎的男人
1.老实人很可怕
2.提防完美先生
3.苦情男的悲喜剧
4.老男人的假沉稳
Chapter4 男人之间的谎言
1.我行,我怕谁
2.你的身高是多少?
3.未来?我没什么打算
4.遇穷则穷,遇富则富
5.为了女人,甘愿说谎
6.酒后吐真言
Chapter5 男人的真话在哪里
1.我累了
2.我想要
3.“狼来了”,花花公子的真话
4.不想结婚
5.打三折的爱
6.不喜欢女人工作忙
Chapter6 宽容男人的谎言
1.撒谎,证明还在乎你
2.我可以,是男人自尊心的呈现
3.午夜两点的脆弱
作者介绍
李达烨,光棍日出生的桃花天蝎。 自我的B型人格,整日以研究他人为乐。 客观评价不算好男人,主观论断不敢称坏男人。 自幼姐妹繁多,女人堆里长大幸而没成宝玉,反而成了通晓男女心理的大众客座情感分析师。 正职为听起来很牛的广告人,实则也是在用男女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有点怀疑,市面上关于“恋爱心理学”的书汗牛充栋,大多无非是换汤不换药的陈词滥调。但这本书给我的惊喜,在于它极其注重实证和生活案例的提炼。它不像某些畅销书那样堆砌那些华而不实的心理学术语,而是将深奥的理论包装在极为日常的对话和场景中。比如,它分析“承诺恐惧症”时,引用的案例不是什么戏剧化的分手场景,而是那种最常见的、在关系进入稳定期时,一方突然表现出的退缩和犹豫。作者没有简单地指责,而是冷静地分析了这种行为背后的自我保护机制和对不确定性的厌恶。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不带批判性的视角,它更像是一个客观的观察者,记录下人性在特定压力下的反应模式。读完后,我最大的收获不是学会了如何“操控”对方,而是明白了“理解”才是解决关系问题的第一步。这种由内而外的转变,比任何速成的技巧都来得珍贵和持久,让人读完后,会忍不住想反复咀嚼那些细节。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独特,它不像教科书那样严谨到让人望而却步,也不像心灵鸡汤那样轻飘得让人抓不住重点。它介于两者之间,保持了一种恰到好处的“思辨性”与“亲切感”。我喜欢它在阐述观点时,总是会留出一些空间让读者自己去填充和感受。比如,在讨论“边界感”的重要性时,作者并没有给出“你必须如何做”的死命令,而是通过描述几种典型的越界和被越界的情境,让读者自己去体会那种不适感,从而主动意识到维护边界的必要性。这种“引导式”的写作手法,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的沉浸感。它不是强行灌输知识,而是在与你进行一场深入的、关于自我和关系建构的对话。每次读完一章,我都会合上书,静坐几分钟,回想自己过往的经历,总能从中找到新的对号入座的感悟,这大概就是一本真正有价值的书所能带来的最大价值吧。
评分坦白讲,这本书的深度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探讨的问题远不止于表面的“甜言蜜语”或“小脾气”。它深入到了人类依恋模式、童年经验对成年亲密关系的影响这一层面,而且处理得非常细腻。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讨论“脆弱性”时所展现出的勇气和坦诚。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力量不是隐藏弱点,而是在信任的基础上敢于暴露自己的不完美。在很多关于两性相处的书籍中,常常会有一种“盔甲”文化,鼓励人们时刻保持强大,这本书则反其道而行之,引导读者卸下防备,去构建一个更真实、更具韧性的连接。这种对“真实性”的追求,让这本书充满了人文关怀。它不只是教你如何“得到”爱,更是教你如何“成为”一个值得被爱、并能给予深度爱的人。对于那些渴望建立持久、深刻关系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提供了一张清晰的导航图,指向了更深层次的心灵契合。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用词也体现了出版方的用心,阅读起来非常舒适,没有那种局促感。内容上,它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其对“非同步性”的深刻理解。我们常常期待伴侣的步调和我们完全一致,这本书却展示了,差异和不同步是关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关键在于如何管理这种“节奏差”。它提供了许多实用的策略,比如如何设定“情绪缓冲时间”,如何在压力积累时进行“非暴力沟通的初步尝试”。这些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像工具箱里精良的工具,拿起来就能用,而且效果立竿见影。我将书中一些关键的总结点抄录在了笔记本上,时不时拿出来对照自己的行为模式,发现效果显著。它让我明白了,成熟的关系不是没有摩擦,而是懂得如何在摩擦中保持尊重和好奇心。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指导手册,不如说是一位耐心的、极具智慧的导师,陪伴你完成一次次自我校准的过程,收获满满。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人拍案叫绝,它没有那些故弄玄虚的理论,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把人与人之间,尤其是两性关系中的那些微妙心理,剖析得入木三分。我记得我读到关于“倾听的艺术”那一章时,简直像是被醍醐灌顶了一样。作者并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要多听少说”,而是深入探讨了为什么人们在表达自己时渴望被理解,以及“有效倾听”背后的非语言信号的捕捉。那种感觉,就像是有人把一团乱麻一样的情感和行为模式,用一把锋利的手术刀,整整齐齐地分成了几块,让你看清楚每一块的纹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好,它不会让你觉得枯燥,反而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分享他多年观察的心得。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在社交场合,特别是面对一些敏感话题时,处理起来游刃有余多了,不再是凭感觉乱撞,而是有了一套可以遵循的逻辑框架去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那种对人性的洞察力,让我对很多曾经的误解和冲突都有了新的认识,甚至有些后悔没有早点读到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