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傳統文化係列讀本:成語 典故
:25.90元
作者:宋啓航,趙峰,金萍
齣版社:山西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544074933
字數:
頁碼:27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成語是凝練的語言藝術,短短的四字或八字,就包蘊瞭一個完整的曆史故事或神話傳說,且無不生動傳神。
《中國傳統文化係列讀本:成語·典故》正是以成語為切入點,對我國上古時期的神話傳說和曆史典故做詳盡的解讀,不僅講述成語背後的故事,而且還略作學術的考察,融趣味性與知識性為一體。惟其如此,中國傳統文化可親可愛而又博大精深的一麵纔可展露無遺。
目錄
關於成語·典故(代序)
章 人文淵藪
一、觀象授時
二、銅壺滴漏
三、七月流火
四、盈盈一水
五、飛龍在天
六、硃雀玄武
七、西狩獲麟
八、盤古開天
九、補天浴日
十、羲皇上人
第二章 天下始成
一、巍巍昆侖
二、絕地天通
三、大禹治水
四、後羿射日
五、禹貢九州
六、弼成五服
七、氣衝牛鬥
八、問鼎中原
九、體國經野
十、虛左以待
第三章 君臣際會
一、三皇五帝
二、堯天舜日
三、三過傢門而不入
四、網開一麵
五、酒池肉林
六、防民之口
七、韆金一笑
八、願者上鈎
九、周公吐哺
十、大義滅親
第四章 一傢之親
一、炎黃子孫
二、魑魅魍魎
三、猛誌常在
四、同氣之親
五、姓甚名誰
六、文昭武穆
七、五侯蠟燭
八、眾醉獨醒
九、花好月圓
十、明日黃花
第五章 諸子光輝
一、禮崩樂壞
二、九流十傢
三、有教無類
四、反求諸己
五、移風易俗
六、墨守成規
七、一毛不拔
八、大智若愚
九、鵬程萬裏
十、法不阿貴
十一、白馬非馬
十二、燮理陰陽
作者介紹
文摘
《中國傳統文化係列讀本:成語·典故》:
一、觀象授時人類初認知自然的行為,即是對空間和時間的分辨。中華民族作為農業民族,對天地的依賴非常強,早的創世神話也是由此而來,這反映瞭我國古代人民辨方正位、觀象授時的曆史實踐。
在現存的史料裏,次係統地規劃天地運行的行為齣現在堯的時期。
很久以前,當政的首領叫做放勛,他就是帝堯。
帝堯是一個非常聖明的君主,他崇尚文治,思慮周全,生活儉樸,秉性謙和。他的品性感染瞭全國子民,使他統治下的親族和百姓之間都非常和睦。這個時候,天下萬國都來臣服於堯,堯也重新設立瞭天下的秩序。
堯命令羲、和兩人去觀察天球上的日月星辰的運行。他們又分彆命令其他四個臣子去四方觀察天象。
他們派遣羲仲前往東方的嵋夷之地,這個地方也叫嚦榖。他在這裏確定春分之時。在春分的時候,太陽從正東升起,晝夜平分,北鬥的鬥杓指嚮東方。在這個季節,因時順氣,成育萬物。他們又命令羲叔去極南之地,叫做交恥的地方,去確定夏至。在夏至之時,白晝時間長,北鬥的鬥杓指嚮南方。在這個季節,鳥獸羽毛稀疏,天氣炎熱。他們又命令和仲前往西土,在昧榖這個地方確定瞭鞦分。鞦分之時,太陽從正西方落下,晝夜時間相同,北鬥鬥杓指嚮正西。在這個季節,天氣漸寒,鳥獸毛羽重生,但還不繁盛。他們又命令和叔去朔方,在幽都這個地方確定鼕至。鼕至時白晝極短,北鬥鬥杓指嚮北方。在這個季節,天氣嚴寒,鳥獸的羽毛繁盛。經過長期精心觀測,他們發現不同天體在天蓋上的位置變化對應著時間的變化,找到瞭確定時間的準確標誌。
《尚書·堯典》是儒傢曆史編纂學中早的創世神話,但已經經過瞭樸素的曆史化。在這之後齣土的戰國帛書裏,觀象授時的神話性體現得更為明顯。
傳說古代有一位大神叫做伏羲,他是華胥國的後代。他住在雷夏澤,帶領著人民從事漁獵生産。那時天地未開,宇宙處於濛昧的狀態,到處是混沌莫辨的景象。當地雖然草木茂盛,但風雨時常肆虐。
伏羲娶女媧為妻,生瞭四個孩子,他們確立天道,於是天地乃定,化生萬物。後來禹和契繼承前業,劃分土地疆界為九州,記錄星辰移動的軌跡,疏通山川四海,使大地歸於平靜。當時還沒有日和月,人民完全依靠伏羲和女媧的四個孩子分守四方,輪流在天周步行測算,以此確定季節。這四個孩子,老大叫做青乾,老二叫硃四單,老三叫白大燃,老四叫墨乾。
他們所確立的就是春分、夏至、鞦分和鼕至。
又過瞭好多年,太陽和月亮纔被帝俊創造齣來。
但九州還不平坦,大地與山川都嚮東南傾斜。伏羲和女媧的四個孩子又來到天空之上,推動天空圍繞北極轉動,又用青木、紅木、黃木、白木和黑木做瞭五根柱子,撐起天空。這時炎帝又命令祝融請四子從天上來到人間,讓他們確定兩分、兩至日太陽在天空上的運行軌跡,同時確定瞭東、南、西、北四個方嚮。這一切定好之後,帝俊開始命令太陽月亮沿著這些軌跡運行。
後來共工氏又根據日月的運行推算曆法,卻因為算法疏忽,形成陰陽兩種曆法,使陽曆年長於陰曆年。四子又重新設立閏月,使年歲相閤。共工的疏忽使得時節無常,失去秩序;四子的努力又使得日月運行恢復瞭秩序。從此之後,人間纔有瞭朝、昏、晝、夜的區彆,宇宙就被創造齣來瞭。
……
序言
這本書的名字就像一扇門,瞬間把我拉迴瞭中學時代,那段對世界充滿好奇、渴望知識的青蔥歲月。那時候,語文老師經常在課堂上穿插講些成語背後的故事,那些生動形象的典故,比如“畫蛇添足”的荒唐,“守株待兔”的癡傻,還有“掩耳盜鈴”的愚蠢,都像一顆顆種子,在我幼小的心靈裏埋下瞭對傳統文化的最初敬意。我一直覺得,成語之所以能夠流傳韆古,不僅僅是因為它們精煉的語言,更是因為它們背後蘊含的智慧、教訓以及古人豐富的想象力。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標題,我立刻就聯想到,這一定是一本能夠幫我重溫那些經典瞬間,並且深入挖掘成語背後更深層含義的書。我期待它能像一位博學的老者,緩緩道來,讓我不僅記住那些成語,更能理解它們是如何形成的,又承載瞭怎樣的曆史印記。我想象著,翻開書頁,仿佛能聽到古人的低語,看到他們的生活場景,感受到他們在那一刻的心情,這是一種跨越時空的對話,多麼令人著迷。
評分最近工作壓力很大,經常感到身心俱疲,有時候甚至會覺得自己的思想變得越來越僵化,缺乏一些生活的情趣和深刻的洞察。在這種狀態下,我特彆渴望能有一些讀物,能夠讓我暫時抽離現實的煩惱,進入一個更廣闊、更富有人文氣息的世界。我注意到這本書的標題,《中國傳統文化係列讀本:成語 典故》,它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一種沉澱和智慧。成語,作為漢語的精華,本身就凝聚瞭韆百年來中國人民的生活經驗和哲學思考。而“典故”二字,更是暗示瞭這本書不僅僅是簡單的成語解釋,而是會深入到每個成語的起源,講述那些生動有趣、甚至發人深省的故事。我猜想,這或許是一本能夠幫助我打開思維,重新審視事物,發現生活中被忽略的美好和哲理的書。我希望能從這些古老的智慧中汲取力量,找到一種更加從容、更加睿智的生活態度,讓我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保持一顆寜靜而充滿活力的心。
評分作為一名對曆史和語言充滿興趣的研究者,我總是對那些能夠跨越時間和空間的知識體係抱有極大的熱情。中國的成語,便是這樣一個奇妙的寶庫,它們不僅僅是詞匯,更是承載著曆史、文化、哲學和人生智慧的微型故事。我看到這本書的名字,立刻就能感受到它蘊含的深厚底蘊。我猜想,這本書不會僅僅停留在對成語的字麵解釋,而是會像一位細緻的考古學傢,挖掘齣每個成語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人物和時代背景。我期待它能提供詳實的曆史資料,分析成語的演變過程,甚至探討它們在不同曆史時期的意義。我想象著,通過這本書,我能更清晰地看到古代社會的麵貌,理解古人的思維方式,從而更深刻地理解中國文化的獨特性和傳承性。這是一種智識上的探索,也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禮,令人無比期待。
評分每次看到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書籍,我的心裏總會湧起一種難以言喻的親切感和自豪感。我生長在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傢庭,從小就聽長輩們講各種各樣的故事,其中很多都和成語典故息息相關。那些充滿智慧和趣味的典故,比如“愚公移山”的堅持,“精衛填海”的毅力,還有“臥薪嘗膽”的隱忍,都深深地影響瞭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當我看到《中國傳統文化係列讀本:成語 典故》這個名字時,我立刻就覺得,這正是我一直在尋找的那種能夠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橋梁。我猜想,這本書會以一種生動有趣的方式,將那些我熟悉或者可能不熟悉的成語典故娓娓道來,讓我不僅僅是“知道”它們,更是能“理解”它們,感受到它們背後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內涵。我希望它能讓我重新拾起那些被遺忘的傳統,並從中獲得啓發和力量。
評分我一直認為,學習語言不僅僅是掌握詞匯和語法,更重要的是理解語言所承載的文化和思維方式。中國的成語,正是這種集大成的體現,它們簡練卻含義豐富,往往能用寥寥數語概括齣深刻的道理或生動的故事。當我看到《中國傳統文化係列讀本:成語 典故》這個標題時,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許多曾經在課本上、文學作品中讀到過的成語,以及它們背後那些引人入勝的傳說。我猜想,這本書會像一個知識的寶藏,為我打開一扇通往中國古代智慧世界的大門。我期待它能夠詳細地講述每一個成語的來龍去脈,不僅僅是簡單地解釋意思,更是要還原故事發生的場景,介紹相關的人物,分析其産生的曆史背景,從而讓我能夠更立體、更深刻地理解成語的內涵,並從中學習到古人豐富的人生經驗和道德準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