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对垒:解放战争战役
定价:45.00元
作者:李鹰 张林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1434956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凤凰书品继《血战长津湖》后,又一战争纪实重磅力作;同名电视片“解放战争战役”一经推出迅速引爆市场,好评如潮;作者在中国军事纪录片领域有着巨大声誉。★从指挥部高层到基层官兵,当事人亲身讲述,真实再现解放战争恢弘历史图景。既有历史的大气氛,又有人物的命运与细节,有血有肉,极其精彩。★*、的战争才略的较量;震惊世界的经典战役样本;粟裕、、薛岳、王耀武……20世纪中国军事奇才、沙场宿将的生死对决,谁才是中国真正的战神?★智计百出的机谋运筹,狭路相逢的生死亮剑。情报战、舆论、用间、策反,这场战争大戏充满无限变数和惊险。国民党的压倒性优势因何逆转?
内容提要
解放战争不仅是20世纪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战争,也是深刻影响“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历史事件。其中有很多经典战役都成为世界战役学研究的范本。
本书是凤凰书品继畅销书《血战长津湖》后,又一战争纪实重磅力作。通过对解放战争中为的八大战役——孟良崮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的回顾评述,真实再现了解放战争恢弘的历史图景。不仅国共首脑战略层面的智力较量,也有沙场宿将的战场对决;既有智计百出的机谋运筹,又有狭路相逢的生死亮剑。加之对情报战、用间、策反、人心大势的解读,更让人们体会到这场战争充满的无限变数和惊险。
本书的另一大特色在于,运用了相当多当事人的口述史料,他们中有指挥部里的高级干部,也有基层的普通官兵,通过他们之口,本书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细节丰满的解放战争,并解开了许多国人的误解与谜团。本书同名纪录片《解放战争战役》,一经推出便迅速引爆市场,好评如潮。目录
楔子·非打不可的战争/001
飞剑扫天东·莱芜战役/005
部队是出动了,有心的王耀武也同时向四处伸出了敏感的触角,随时感应战场上的细微变化。就在粟裕下达作战预备令的2 月15 日,王耀武在沂蒙山区发现有解放军大部队活动的迹象,同时又闻讯南线的欧震集团轻而易举地进入了临沂城。军事经验丰富的他准确地判断华野主力是主动放弃临沂,有转兵北上的可能。
齐鲁点兵 /006
夺命惊雷 /038
十面埋伏 /058
游刃斩·孟良崮战役 /085
粟裕临时更改了作战方案,全力包围国民党主力七十四师, 开弓后的箭硬是回了头。陈毅高兴地把帽子往桌子上一摔说:“不走了, 就打七十四师!”他把粟裕的这一打法叫“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从军事上讲,粟裕这一决策是犯了兵家大忌:按一般原则,是先打弱敌后打强敌,而这次恰恰相反,这在我军战史上是罕见的。然而艺术上的夸张想象无限,军事上的实践却要冒极大的风险。
针尖麦芒 /086
十万火急 /091
沂蒙百姓 /096
中秋夺城夜·济南战役/103
许世友突然发现,自己发布的作战命令被人擅自改动。擅改作战命令的是原定助攻的东线总指挥聂凤智。原九纵作战科科长刘岩清楚地记得这一幕:“聂司令员跟我说,刘岩,把命令改了,把‘助’字改成‘主’字, 这样,我们助攻就成了我们主攻了。
调兵遣将 /104
八天八夜 /114
烽卷黑土地·辽沈战役/129
然而就在这时,毛发现了选择的主攻目标并不是锦州。这一仗怎样打,身处线的有他自己的考虑。的长项是善于运动战,声东而击西,围城而打援。他判断在他进攻北宁线和锦州后,沈阳之敌极有可能出来增援,那时就可以在广阔的辽西平原上与国民党军主力展开决战。可以看出,尽管他和毛都主张南下攻锦州,其中却有重大分歧,焦点就是真攻还是假打。
抢占东北 /130
军令如山 /143
惊弓之鸟 /157
中原虎啸天·淮海战役 /173
心情紧张的粟裕在城南庄里并没有看到他所担心的情况。毛一改会见下级时从不出屋门的习惯,大步迎出门外,拉住粟裕的手摇了又摇。历史文件上记载着,就从那天起,我军放弃了毛“虎穴掏心”的计划,而采纳了粟裕“断其右臂”的战法。第二天,毛在住处约见陈毅和粟裕,宣布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陈毅调中原局工作,今后华野由粟裕任司令员兼政委。
咄咄逼人 /174
五指握拳 /190
层层堵截 /206
日出紫禁城·平津战役 /227
时任东野三纵宣传队分队长李瑛记得:“那时候还有几张图,告诉部队都知道,哪儿是北海,哪儿是,哪儿是颐和园,哪些地方不准打的。下边传达得很清楚,大体上从哪儿进,打进以后这个路线,那时北平地下党、华北城工部都弄得很清楚。”北平地下党不仅对城中的布防情况十分清楚,而且地下电台也成了解放军炮兵的眼睛。
下雨留客 /228
急病缓药 /238
霹雳撼天锁·渡江战役 /249
国共两军在长江沿江列阵的时候,中国的命运不仅成为国内,也同时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在解放战争中,国人不奇怪的是美国人一直支撑着称为“世界四强之一”的“大国”,国人奇怪的是和以“兄弟党” 相称的苏联党竟也把看成是未来中国的。尽管对有过支持和帮助,但从美苏对抗和自身的战略需要出发,斯大林把中国未来的希望依然寄托在国民党政权的身上。
天堑险关 /250
破浪斩旗 /262
龙起大江头·上海战役/281
三野参谋长张震说:“上海恐怕是我们解放战争以来个坚固的城市。从兵力来讲20 万,有4000 多个钢筋水泥的工事,一万多个工事, 蜘蛛网式的交通壕,其坚固的程度比过去大。第二个,位置背靠海,有国民党的军舰和空军的支援。那时上海有30 多艘军舰,有4 个航空中队,我们没有飞机。他们还有坦克。所以说他们的兵力是比较强大的。”
文戏武仗 /282
硝烟未尽 /301
作者介绍
李鹰,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军事部原制片人;中视李鹰影视工作室总监;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理事,有“中国军事纪录片人”之称。代表作有:“解放战争战役系列片”《断刀:朝鲜战场大逆转》等。
张林
作家,记者,凤凰卫视出版中心主任。曾任中央电台兰州军区记者站站长、CCTV《人民子弟兵》栏目编导,著有《天界》《西部歌王》《快意还乡》《501个疯子》《大事背后》等作品。文摘
序言
这本《对垒:解放战争战役》真是让人热血沸腾,军事爱好者绝对不能错过!我拿到书后,就被它厚重的分量和精美的封面吸引了。翻开第一页,扑面而来的历史气息就将我带回了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作者对解放战争中几场关键性战役的描写,可以说是细致入微,几乎是把读者拉到了战壕里,亲身感受炮火的洗礼和冲锋的呐喊。我特别喜欢他对战役初期双方兵力部署、战略意图的分析,这部分写得非常有深度,让我理解了为何一场战役会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或者为何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转折。而且,书中不仅仅是战术上的讲解,还穿插了许多指挥官的决策过程,他们的智慧、魄力,甚至是面临的艰难抉择,都通过文字活灵活现地展现在眼前。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听一位老兵娓娓道来,那些尘封的往事,那些惊心动魄的瞬间,仿佛就在昨天。对于我这种对历史细节充满好奇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部宝藏,让我对那段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知。
评分《对垒:解放战争战役》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具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力量。作者在书中,将我从现代社会瞬间拉回到了那个充满硝烟与呐喊的年代。我被书中对解放战争中几次关键战役的细致描写所震撼,仿佛自己也身临其境,感受着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和战略家的深谋远虑。书中的文字充满了画面感,不仅仅是战术上的分析,更融入了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思潮以及人物的内心挣扎。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战役的来龙去脉时,那种冷静客观的态度,既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也歌颂了革命者的牺牲精神。这本书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胜利的,其中的艰辛与智慧,都让我肃然起敬。这是一部非常有分量的历史著作,它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一种传承,一种对历史的回望与致敬。
评分对于一个对军事历史不太了解的读者来说,《对垒:解放战争战役》是一本非常友好的入门读物。作者用一种非常生动、易懂的方式,将复杂的战役过程娓娓道来。我一开始担心会遇到很多军事术语看不懂,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即使是像我这样的小白,也能很快理解书中在讲什么。书中的地图和插图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们清晰地标示了战役的地理位置和兵力部署,让我能够更直观地想象当时的战场态势。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分析战役得失时,提出的那些引人深思的观点,这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回顾,更是对战略战术的深刻总结。这本书让我觉得,历史并没有那么遥远,那些曾经发生过的故事,依然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评分《对垒:解放战争战役》给我带来了一次非常震撼的阅读体验。这本书的叙事风格独树一帜,它不像一般的历史著作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故事性和画面感。作者仿佛是一位技艺高超的导演,将一场场宏大的战役场景呈现在读者面前。我读到林彪在辽沈战役中如何运筹帷幄,将一股股看似分散的力量拧成一股绳,最终形成摧枯拉朽之势;我也看到了粟裕在淮海战役中,如何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智慧和勇气。书中对战场细节的描绘更是令人惊叹,无论是枪炮的轰鸣,还是战士们的呐喊,亦或是指挥官的沉思,都仿佛触手可及。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战役进展的同时,穿插了大量历史文献和当事人的回忆,这使得书中内容更具真实性和说服力。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解放战争的进程有了更清晰的了解,更对那些为新中国建立而浴血奋战的革命先辈们充满了敬意。
评分这本《对垒:解放战争战役》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军事战役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人性的史诗。作者在展现宏大战争场面的同时,并没有忽略对战争中个体命运的刻画。我被那些年轻的战士们在战场上的英勇无畏深深打动,他们怀揣着理想和信念,为了国家的未来甘愿牺牲一切。书中对于战役策略的分析也非常透彻,我了解到许多决策背后所蕴含的政治考量和战略眼光,这让我对战争的理解上升到了新的高度。而且,书中对不同战役的取舍和侧重点把握得非常好,既有对整体战局的宏观梳理,又有对局部战斗的微观聚焦,使得整本书的节奏张弛有度,引人入胜。读这本书就像是在看一部波澜壮阔的电影,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力量和感染力。它让我反思战争的残酷,也让我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