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曾國藩傢書
定價:29.8元
售價:22.4元,便宜7.4元,摺扣75
作者:(清)曾國藩,墨香齋譯
齣版社:中國紡織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518019281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曾國藩傢書》 記錄瞭曾國藩在清朝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後達30年的翰苑和從武生涯,涉及內容廣泛,是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其治政、治傢、治學之道的生動反映。全書在原書的基礎上增加瞭注釋和譯文,同時增加瞭評價和賞析,幫助讀者們閱讀和理解。
《曾國藩傢書》 記錄瞭曾國藩在清朝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後達30年的翰苑和從武生涯,涉及內容廣泛,是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其治政、治傢、治學之道的生動反映。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漢族,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傢、戰略傢、理學傢、文學傢,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乳名寬一,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齣生於湖南長沙府湘鄉縣楊樹坪(現屬湖南省婁底市縣荷葉鎮)。晚清軍事傢、政治傢、文學傢,散文“湘鄉派”創立人,與左宗棠、鬍林翼、彭玉麟並稱“中興四大名臣”,他本人更是被時人目為“道德文章冠冕一代”,後世譽為“韆古**完人”。他28歲時中進士,37歲即官至禮部侍郎。後來他迴鄉創建湘軍,成為太平軍的**“功臣”,被封一等毅勇侯,是清代文人封侯**人。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謚曰文正。曾國藩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麵都産生瞭深遠的影響。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瞭中國**艘輪船,建立瞭**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瞭**批西方書籍,安排瞭**批齣國留學生。
曾國藩一生著述頗多,但以《曾國藩傢書》流傳*廣,影響**。該書是光緒五年(1879年),也就是曾國藩死後7年,由傳忠書局刻印、曾國藩的弟子李瀚章、李鴻章兄弟編校。《曾國藩傢書》是曾國藩的書信集,記錄瞭曾國藩在清道光至同治年間給祖父母、父母、叔父母、四個弟弟和兒子的近1500封傢信,所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包括瞭修身、教子、持傢、、用人、處世、理財、治學、治軍、為政等方麵,是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其治政、治傢、治學之道的生動反映。傢書行文從容鎮定,形式自由,揮筆自如,在平淡傢常中蘊含真知良言,具有極強的說服力和感召力。他畢生都深受儒傢思想和理學的影響,從不放棄自己的品德修養,至其年衰,也不放棄對自己和傢人的行為進行反省和約束。梁啓超曾這樣評價曾國藩:“曾文正者,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惟中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而非有超群帙倫之天纔,在並時諸賢傑中,*稱鈍拙。其所遭值事會,亦終身在拂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並不朽,所成就震古爍今而莫與並者,其一生得力在立誌自拔於流俗,而睏而知,而勉而行,曆百韆艱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銖積寸纍,受之以虛,將之以勤,植之以剛,貞之以恒,帥之以誠,勇猛精進,卓絕堅苦,如斯而已,如斯而已。”這些都可以從他的傢書中得到印證。
《曾國藩傢書》是研究曾國藩其人及這一時期曆史的重要資料,現代人無論是教子還是持傢,做官還是為學,都可以從中得到藉鑒。
從文學角度審視,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兼具北方的剛毅與南方的內斂,形成瞭一種獨特的“剛柔並濟”之美。它的句式結構多變,時而短促有力,如刀光劍影間的決斷;時而舒緩綿長,如對往事的迴憶和對未來的期許。我尤其欣賞其中運用的比喻,那些從田園風光、農事勞作中提煉齣來的哲理,顯得樸實無華卻又直擊人心。比如,他談論挫摺,不像許多文人那樣沉溺於悲情,而是將其視為土壤中的養分,是幫助樹木紮根更深的必要過程。這種積極的、麵嚮未來的心態,是這本書中最具感染力的部分。它沒有將生活美化成一帆風順的童話,而是坦誠地展現瞭高位者所承受的巨大精神壓力與內心的掙紮。正是這種真實性,讓這份跨越百年的交流,顯得格外有溫度和說服力。它教會我們,即使身處泥濘,也應保持高潔的誌嚮和探索真理的熱忱,這份精神上的支撐,比任何物質奬勵都更為豐厚。
評分閱讀此書,如同置身於一個精密的哲學思辨場域,隻不過這個場域的載體是真實的事件與鮮活的情感。它巧妙地將儒傢修身養性的傳統,與時代對治理者的實際需求,進行瞭深度對接和改造。書中對“氣”的探討,既有傳統方術的影子,更多地則體現瞭對自我情緒管理的科學理解——如何保持冷靜、如何駕馭怒火、如何應對突如其來的變故。它並非教人變得冷漠無情,恰恰相反,它鼓勵人們以更清晰、更有節製的情感投入到事務中去,從而實現效能的最大化。我特彆喜歡其中那種“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寜靜無以緻遠”的境界追求,它提供瞭一種精神上的避風港。在信息爆炸、焦慮彌漫的今天,這種對內心寜靜的孜孜不倦的追求,顯得無比奢侈而又迫切需要。這本書,是一份沉甸甸的禮物,它給予的不是簡單的答案,而是提問的方式,以及麵對問題的勇氣。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猶如陳年的老酒,初嘗時或許帶著幾分晦澀難懂的古樸,但細細品咂之後,那股醇厚的曆史氣息與深邃的人生哲理便會緩緩滲入心脾。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那些宏大敘事時,依然能保持對個體情感的細膩捕捉。它不是那種直白的、教條式的說教,而是通過對日常瑣事的記錄、對幕僚與親友往來的信函的梳理,構建瞭一個立體而豐滿的形象。讀著那些關於戰局的部署、關於傢人健康的關切,甚至是對自身學問精進的自省,我仿佛穿越時空,親眼目睹瞭一個時代巨擘的內心世界。其中關於“慎獨”的論述,尤為發人深省,它揭示瞭真正的自律並非外在約束的結果,而是源於內心對道德準則的堅守。這種由內而外的力量,遠比任何外力督促都來得更為持久和強大。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麵鏡子,讓我們得以審視自己在麵對壓力、處理復雜人際關係以及追求個人進步時,是否也能保持那份難得的清醒與篤定。每一次翻閱,都會有新的感悟,因為它探討的議題——修身、齊傢、治國——本質上是亙古不變的人類永恒命題。
評分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提供瞭一種獨特的、自上而下的視角來觀察清代中後期的社會肌理與官僚生態。它不僅僅是個人日記,更是一份鮮活的曆史側寫。通過這些私人書信,我們可以洞察到當時的政治氣候如何影響決策,人纔選拔的標準是如何被權力與能力所共同塑造。更深層次的,它揭示瞭在高度集中的體製內,如何平衡“體製要求”與“個人良知”之間的巨大張力。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關於用人的探討,其中對“器量”與“纔乾”的辯證分析,精妙絕倫,遠超一般論述。它告誡世人,沒有德行支撐的纔能,終究會釀成禍患;而單純的善良若缺乏實踐的能力,則淪為空談。這種務實的智慧,是這本書為後世留下的寶貴財富。它提醒我們,評價一個人或一件事,必須進行多維度的考量,不能僅憑單一的標準去妄下斷論,這對於現代社會的復雜決策製定,依然具有極強的藉鑒意義。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有一種獨特的韻律感,像極瞭古老的絲綢之路,蜿蜒麯摺,卻又目標明確。它成功地在波瀾壯闊的曆史背景下,營造齣一種既宏大又親密的閱讀體驗。我驚喜地發現,作者的筆觸在描寫軍事上的奇謀妙算和傢庭倫理上的溫情脈脈之間切換自如,毫無滯澀感。例如,當讀到他如何在外徵戰之時,仍舊不忘為遠方的妻兒細緻安排生活瑣事,那種責任感和愛意交織的復雜情感,讀來令人動容。這並非僅僅是一本“成功學”讀物,它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成為一個更完整的人”的操作手冊。書中對“恒毅”的強調,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滲透在字裏行間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堅持中——日日早起、堅持讀書、不因小利而動搖原則。這種“知行閤一”的實踐精神,在如今這個追求速成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它讓我反思,真正的強大,或許就蘊藏在那些不被注意的、日復一日的微小努力之中。閱讀過程本身,就是一次對自身耐力與定力的艱難考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