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云南国际型民族文化人才选辑
定价:35.00元
作者:苏丽杰,鲁建彪
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548223856
字数:
页码:21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云南国际型民族文化人才选辑》为介绍云南国际型民族文化人才的人物介绍文集,具有以下特点:1、挖掘和整理近代以来史料中云南外出留学的民族文化专业人才的成长成才及成就;2、研究中国近现代各个历史时期国际社会环境及社会政策对人才培养的重要影响。3、总结云南省尤其是云南民族大学近年来培养云南国际型民族文化专业人才的成功经验。4、对云南省现有云南国际型民族文化专业人才进行统计及研究。
目录
前言
编 荒漠独舞——边疆民族文化拓荒人
国学大师·姜亮夫
滇史巨擘·方国瑜
民研开拓·江应樑
民识·杨堃
世纪学人·马曜
民史肇始·尤中
南天一柱·汪宁生
滇史领军人·谢本书
基诺族之父·杜玉亭
第二编 文化诠释——边疆民族文化垦殖者
求是新天地·王天玺
傣王亦大家·刀世勋
民史育新叶·林超民
天雨流芳出人才·杨福泉
纳西学问开垦者·郭大烈
历史民族集大成·何耀华
阿佤山上光明使·王敬骝
彝族文化开拓者·陶学良
民族文博人·杨德望
“三新”育英才·王叔武
民语老战士·陈相木
古滇思想者·余嘉华
滇边嘹望哨·鲁刚
白族凿空者·杨国才
民族有哲人·李国文
第三编 艺术空灵——边疆民族艺术传播者
三绝诗书画·周霖
藏族作家·丹增
以文化之·欧阳坚
一晚成古乐·宣科
影戏译制者·木光
滇画创始人·丁绍光
武旦大师·关肃霜
孔雀公主·刀美兰
以灵舞者·杨丽萍
竹楼追梦人·刘晓耕
泸沽有骄子·曹新华
第四编 民族骄子——民族文化人才传承者
民俗燃灯者·白庚胜
云南也有梦·纳麒
科技界的精英·彭金辉
民族学的领军人·和少英
具有学术魅力的大学校长·张桥贵
云南藏区的经济专家·王德强
云南本土文化的坚守者·王四代
滇旅、滇民者·花泽飞
小语种撒播者·杨光远
双语领头雁·刘劲荣
代佤族专家·赵岩社
中华武术的弘扬者·李德祥
傈僳学创始人·满希阿哆
后记
作者介绍
苏丽杰,男,1965年生,云南省大理市人,白族,教授,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社会工作硕士生导师。曾任云南省学联副主席,云南民族学院党委统战部副部长,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云南民族大学马列部(哲学学院)党委书记,云南民族大学哲学与政治学学院党委书记(主持学院工作)、院长。现任云南民族大学马列部总支书记、主任,云南省党建理论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云南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云南省统战理论研究会理事,云南省政协研究会常务理事,云南省社会组织评估委员会委员、割会长兼秘书长。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统一战线理论、社会学、社会_爻作及马列主义、毛思想、邓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公开发表论文70余篇,主持国家民委教改项目“民族类高校哲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等各类课题5项。曾获云南省委表彰的“*省统一战线先进个人”称号。
鲁建彪(僳傈名满希阿哆,1970—),男,傈傈族,云南武定县人。现任云南民族大学傈僳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傈僳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云南省社科规划办项目评审专家;云南少数民族哲学思想研究基地*席专家/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邗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位论文评审专家;云南省傈僳族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中青年学者**研修班学员。傈傈学创始人。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民族出版社、辽宁民族出版社、云南民族出版社等出版专著《傈僳族社区发展研究》《民族社会学研究》《傈僳族民间艺人荟苹》《傈僳学创建与傈僳族发展》《傈傈学资料丛刊(*一辑)》《傈傈学研究》《走近中国傈僳族》等十余部著作。
文摘
序言
读到《云南国际型民族文化人才选辑》这个书名,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许多鲜活的画面。云南,那个被誉为“彩云之南”的地方,本身就蕴含着无尽的文化宝藏。而“国际型民族文化人才”,这几个字更是勾起了我对那些在世界舞台上闪耀的云南人的好奇心。我猜想,这本书里一定收录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关于那些将民族艺术、传统技艺、甚至独特的哲学思想,以创新的方式呈现给全世界的朋友们。比如,那些在国际时尚界崭露头角的服装设计师,他们是否从普者黑的民族服饰中汲取灵感,将彝族、苗族等民族的精美刺绣和独特剪裁,融入到现代服装的设计之中?又或者是,那些在国际舞台上表演的音乐家,他们如何将云南的民歌、山歌,用国际化的语言进行改编和演绎,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感受到那份来自高原的淳朴与热情?我特别希望能看到书中对这些人才的深入访谈,了解他们是如何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找到平衡,如何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时,又能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和喜爱。这本书,或许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文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和传播的。它不仅仅是关于个体的成就,更是关于云南乃至中国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生动例证,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
评分当我看到《云南国际型民族文化人才选辑》时,我首先想到的是,这本书大概率会是一部关于“文化连接者”的指南。云南,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它的文化本身就具有包容性和多样性,而“国际型”则意味着这些人能够架起沟通的桥梁。我期待书中能够讲述一些关于云南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佤族的拉祜族歌舞,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傈僳族的刀杆节等等,是如何被这些“人才”挖掘、整理,并以一种能够被国际社会理解和欣赏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比如,是否有一位资深的语言学家,将濒临失传的民族语言,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录制成音频、视频资料,并翻译成多种语言,供后人研究和学习?又或者是,是否有年轻的艺术家,将传统的民族图案,运用到现代的数字艺术设计中,创造出既有民族特色又符合国际审美的新作品?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看到,这些“人才”是如何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让古老的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并以一种更加生动、鲜活的方式,走向世界。这本书,仿佛是一个关于“文化翻译官”的宝库,让我对云南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何与世界接轨充满了好奇。
评分“云南国际型民族文化人才选辑”这个书名,让我感到一种浓厚的学术气息和严谨性。我推测,这本书可能不仅仅是简单的人物介绍,更会包含对这些人才所从事的领域、他们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他们所取得成就的深入分析。我希望书中能够探讨,云南的民族文化在走向国际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独特的文化差异和误解,而这些“人才”又是如何凭借他们的智慧和洞察力,克服这些障碍,成功地传播云南的文化精髓的?例如,是否会有一些案例,研究某个民族的节日庆典,是如何被西方人理解和参与的?又或者是,某些具有深厚哲学内涵的民族思想,是如何被用一种现代的、易于接受的方式,介绍给国际学界的?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涉及一些关于文化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议题,例如,这些“人才”在推动民族文化走向国际的同时,是如何确保这些文化不会被过度商业化或同质化,而是能够保持其原有的纯粹性和独特性?这本书,似乎是一份关于“文化软实力”的深度报告,它不仅展示了云南人民的才华,更揭示了文化交流背后的复杂性和智慧,我对这本书所蕴含的深度思考充满了期待。
评分《云南国际型民族文化人才选辑》这个书名,让我联想到的是一种更加宏观的视角,它所涵盖的“人才”,或许不仅仅是指艺术家或表演者,更可能包括那些在文化产业、国际交流、甚至是跨文化研究领域做出贡献的人物。我设想,这本书或许会介绍一些将云南独特的旅游资源,如丽江古城、香格里拉、西双版纳等,通过创新的方式推向国际市场的文化旅游开发者。他们是如何在保护当地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吸引国际游客,让他们体验到原汁原味的云南风情?又或者,书中会探讨一些在国际教育领域,致力于推广云南民族文化教育的学者或机构。他们是如何通过课程设计、学术交流,让更多外国学生了解和学习云南的少数民族语言、历史和传统习俗?我尤其感兴趣的是,书中是否会涉及到一些关于云南民族文化的跨界合作案例,比如,将少数民族的民间故事改编成国际化的动画片,或是将传统医药知识,通过科学研究,转化为现代健康产品,并打入国际市场。这本书,似乎描绘的是一种更具战略性和前瞻性的文化传播模式,它展示了云南的民族文化如何以多元化的方式,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占据一席之地,我对这本书所展现的多元化文化传播图景充满好奇。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神秘感和异域风情。“云南国际型民族文化人才选辑”,光是这个书名,就能勾起我无限的遐想。云南,一个在中国西南边陲,集聚了无数民族风情的地方,那里有壮丽的山川,神秘的传说,还有那些世代传承的独特文化。而“国际型民族文化人才”,更是点睛之笔,让我好奇,这些人究竟是如何将云南的民族文化推向世界的?他们又承载了怎样的使命?是不是有关于茶马古道上那些古老商贸的记忆?或是雨林深处那些失落的歌谣?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描绘一些具体的案例,比如某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如何在他的手工艺品中融入现代设计,让古老的技艺焕发新生,并在国际市场上获得认可?又或者,是某位学者,如何通过跨文化的交流,让西方人理解并欣赏纳西古乐的独特韵味?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像一扇窗,让我窥见云南这片土地上,那些闪耀着智慧与创造力的灵魂,他们如何在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之间搭建起一座座沟通的桥梁。我很好奇,这些人才的选拔标准是什么?他们又是如何突破语言、地域的限制,将云南独特的文化魅力传递出去的?这本书,似乎不仅仅是关于人才的介绍,更是一次关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深度探索,我迫不及待想要翻开它,去感受那份跨越国界的文化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