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季羡林:人生哲学(共四册
定价:134.80元
作者:季羡林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8-01
ISBN:978756133815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盒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时间是毫不留情的,它真使人在自己制造的镜子里照见自己的真像!如果 人生真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先启后的责任感。……
季羡林
内容提要
季羡林先生是学者、国学大师、同时它还是的散文大家。季羡林素以学术造诣较深称,他虽是年事耄耋却神思焕发,有大量散文随笔问世,亦是文坛一大幸事。本书收集了作者近年来发表的散文随笔,蕴涵着作者一生的追求、理想和人生观,它虽没有华丽的语言,但从平实无华的叙述中,却透露出许多深刻的人生哲理,读过之后让人的心灵不禁为之一振。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文笔精妙,从书中可以领略欣赏季羡林先生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为人处事的原则,以及对待人生的态度。读他的作品是一种享受,开怀释卷,典雅清丽的文字拂面而来,纯朴而不乏味,情浓而不矫作,庄重而不板滞,典雅而不雕琢。从中可以窥见国学大师的生活态度,耄耋老人的人生感悟、对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寻。
目录
志虑心物:
篇 期颐泛言
中国的民族性
沧桑阅尽话爱国
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回到历史中去
恐怖主义与野蛮
慈善是道德的积累
莫让时间再怕东方人
谈所谓老龄化社会
长寿之道
长生不老
老少之间
春色满寰中
朵朵葵花向太阳
论据理力争
从小康谈起
公德
忘
真理愈辨愈明吗
睁一只眼 闭一只眼
对号入座
难得糊涂
论怪论
论说假话
炼话
—个值得担忧的现象
对广告的逆反心理
给拆字亮红灯
第二篇 杏坛语丝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佛教与儒家和道教的关系
研究中国文化应该把宗教考虑进来
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
我学术研究的特点和范围
我和佛教研究
把学术还给人民大众
抓住一个问题终生不放
搜料必须有竭泽而渔的气魄
对待不同意见的态度
满招损,谦受益
精华与糟粕
关于义理、文章与考证
研究、创作与翻译并举
文字之国
写文章
文以载道
作文
意匠惨淡经营中
汉语与外语
成语和典故
漫谈古书今译
漫谈吐火罗文
谈翻译
多读一点中外文学作品
青年的使命
提高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必要和可能
第三篇 游目骋怀
游石钟山记
登庐山
法门寺
逛鬼城
游小三峡
大觉寺
富春江边 瑶琳仙境
兰州颂
登黄山记
洛阳牡丹
赞西安
观秦兵马俑
春城忆广田
延边行
下瀛洲
游唐大招提寺
国际大学
深圳掠影
火车上观日出
上海菜市场
汉城忆燕园
海棠花
枸杞树
石榴花
神奇的丝瓜
第四篇 陶然忘机
北京忆旧
清华梦忆
德国学习生活回忆
几件小事
温馨的回忆
病房杂忆
天上人间
老人
Wala
三个小女孩
黄色的军衣
一双长满老茧的手
一个抱小孩子的印度人
塔什干的一个男孩子
难忘的一家人
追梦
晨趣
红
年
丢书
兔子
一条老狗
从哲学的高度来看中餐与西餐
一座精美绝伦的汉白玉雕像
忆往述怀:
篇 阅尽沧桑
生命的价值
我们面对的现实
谈老年
养生无术是有术
回头看看
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学
一寸光阴不可轻
希望在你们身上
三思而行
园花寂寞红
人间自有真情在
老马识途
珍爱大自然
走向天人合一
寸草心
回忆
寂寞
爽朗的笑声
毁誉
谈礼貌
漫谈撒谎
论恐惧
漫谈消费
坏人
傻瓜
隔膜
送礼
宗教
第二篇 学林漫步
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
一个信念,一个主旨,一点精神
一个老留学生的话
研究学问的三个境界
治学的态度与方法
学问中没有捷径
我与东方文化研究
漫谈书院
文得学养
谈东方文学
中国传统小说在亚洲
谈西学东传
我和外国文学
追求一个境界
我对未来教育的几点希望
谈文学交流
谈中国书法
漫谈散文
论新体旧诗
语言与文字
文章的题目
光彩的文明
拿来和送去
我和东坡词
学外语
第三篇 此情犹思
我的 位老师
我的老师董秋芳先生
对陈寅恪先生的一点新认识
忆念胡也频先生
哭冯至先生
我眼中的张中行
记周培源先生
也谈叶公超先生二三事
悼许国璋先生
忆念郑毅生先生
遥远的怀念
谈中国的学统
梦萦未名湖
天竺心影
夜来香开花的时候
文明人的公理
医学士
两个乞丐
母与子
寻梦
戏剧
师生之间
一朵红色石竹花
芝兰之室
一个流传欧亚的笑话
第四篇 心与物游
听雨
清塘荷韵
二月兰
香橼
黄昏
槐花
怀念西府海棠
胭脂古井
换了人间
马缨花
处处花开夹竹桃
幽径悲剧
春满燕园
我爱北京的小胡同
海上世界
游天池
火焰山下
石林颂
西双版纳礼赞
在敦煌
虎门炮台
访绍兴鲁迅故居
富春江上
星光的海洋
登蓬莱阁
佛教圣迹巡礼
贤行润身
阅世心语
作者介绍
季羡林,(一九一一—二○○九) 字希逋,又字齐奖。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鞠译家、佛学家、作家。一九一一年八月六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一九三。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一九三五年考取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入哥廷
文摘
序言
这套书的封面设计就很吸引人,那种沉静而又有力量的风格,让人立刻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智慧。我喜欢那种不张扬,却字字珠玑的文字,读起来就像和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在静静地交谈。季羡林先生的学识渊博,这点毋庸置疑,但更让我着迷的是他文字中蕴含的深厚人生感悟。每一篇读下来,都像是被洗涤了一次心灵,那些曾经困扰我的烦恼,突然间变得渺小起来。他谈论生死,谈论得失,谈论人生的意义,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娓娓道来的经验之谈,充满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我尤其喜欢他对于“真”的追求,那种不矫揉造作,不随波逐流的纯粹,在如今这个浮躁的时代,显得尤为可贵。这本书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像是一扇窗,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更加深刻的人生境界。每次翻开,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示,仿佛在迷雾中看到了方向。
评分我一直都很喜欢季羡林先生的作品,他那种淡然自若的人生态度,总能给我带来很多启发。这套书,更是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的季羡林。书中的内容,涵盖了人生的方方面面,从生老病死,到人情世故,他都以一种从容不迫的姿态去解读。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他对于“顺其自然”的阐述,那不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而是对生命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尊重。他告诉我们,很多事情,强求不得,与其徒劳地挣扎,不如顺应时代的潮流,顺应生命的节奏。这种智慧,在当今这个充满竞争和焦虑的社会,显得尤为珍贵。读他的书,就像在品一杯陈年的普洱,越品越有味道,越品越能体会其中的深意。我常常在工作之余,翻开这本书,静静地阅读,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一次洗礼。
评分一直对季羡林先生的学问心怀敬意,这次终于有机会读他的“人生哲学”系列,感觉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智慧殿堂的大门。书中的内容,真的让我受益匪浅。他谈论的人生道理,不是那种空洞的说教,而是结合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我尤其喜欢他对于“宽容”的见解,那是一种不带偏见的接纳,一种对生命的尊重。他教会我,如何去理解不同的人,如何去化解生活中的矛盾,如何在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颗平和的心。他的文字,总有一种温暖的力量,能够抚慰我内心的不安。每次读完,都感觉自己的格局被打开了,对人生的看法也变得更加豁达。这本书,绝对是我近期读过的最值得推荐的一本。
评分最近总是在思考人生的意义,总觉得有很多迷茫,刚好看到这套书,就毫不犹豫地入手了。书里的内容,给我的感觉就像一股清流,涤荡着我内心的浮躁。季羡林先生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他谈论的那些人生哲学,并不是什么深奥难懂的理论,而是那些我们每天都能遇到,却常常被忽略的道理。比如,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如何去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快乐。他的观点,既有东方哲学的深邃,又不失现代人的理性。我尤其欣赏他对“知足常乐”的理解,那不是一种消极的放弃,而是一种积极的智慧,是懂得珍惜眼前,感恩拥有。读完这本书,我仿佛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不再那么焦虑,也不再那么害怕未知。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季羡林先生无疑是这方面的巨擘。这套书的出版,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书中的内容,不仅仅是简单的哲学探讨,更是将古老的智慧与现代人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季羡林先生以他独特的视角,解读了许多我们常会遇到的困惑,比如如何看待人生的起伏,如何在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以及如何去理解和接纳生命的无常。他的语言朴实无华,却有着穿透人心的力量,能够触及到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读他的书,不是为了寻求什么速成的答案,而是在与一位智者的对话中,慢慢地启发自己去思考,去感悟。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会停下来,静静地回味他所说的每一句话,去对照自己的生活,去审视自己的选择。这种阅读体验,让我感到充实,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更多的勇气和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