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美美的101個人文風光旅遊地
定價:49.80元
作者:旅遊聖經編輯部著
齣版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11151136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24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十年積纍推齣誠意之作,書中資料均為實地踩綫所得,準確、詳實
——原創文字,記錄真實探訪經曆,有故事、有情懷,亦有實用信息,文字優美細膩
——大量景點信息經過層層篩選,力求精益求精,用心推薦*值得一去的人文風光旅遊地
——101個景點、300餘張精選圖片,全彩印刷,帶給你愉悅閱讀體驗
內容提要
“看見中國”係列叢書是旅遊聖經團隊曆經數年、走遍全國、實地探訪後完成的誠意之作。在數年時間裏,團隊委派十餘位背包客深入祖國各地,從美麗的江南到神秘的西藏,從碧水銀沙的海南島到白山黑水的東三省,都印上瞭團隊作者的足跡。本套叢書內容均為作者原創,旅遊地經過層層篩選,文字內容精益求精,力求交齣讓讀者滿意也讓作者心安的*美答捲。
本冊圖書《*美*美的101個人文風光旅遊地》,按景觀類型為讀者介紹瞭101處值得領略的人文風光,包括園林、古城、古鎮、鄉村、民居、寺廟、古跡等。飽含人文底蘊的文字配上震撼人心的照片,定會給你帶來美好的心靈慰藉。
目錄
作者介紹
“旅遊聖經”編輯部是旅遊指南圖書原創團隊之一,於2005年成立,作者均為背包客。從2005年起,團隊分批委派作者赴全國各地踩綫,實地采集各景點、賓館、飯店、交通等方麵的詳細信息,十年時間,足跡幾乎遍及中國各個角落,積纍瞭準確、詳實、豐富的**手資料。
文摘
序言
坦率地說,這本書的市場定位顯然是針對那些初次接觸某個地區的遊客,或者需要快速收集靈感的美術設計人員。對於一個已經擁有一定旅行經驗,並對世界地理和文化有基礎瞭解的讀者而言,它的知識增量非常有限。書中介紹的很多“秘境”,實際上在網絡上已經被大量圖文和視頻所覆蓋,而且那些網絡資源往往更新更快,信息更貼近實時變化。這本書的優勢或許在於其紙質媒介的質感和排版的美感,但其內容本身的獨創性和深度卻明顯不足。比如,對於一些涉及復雜的宗教或民族習俗的介紹,作者隻是蜻蜓點水地提及其名稱和大緻的儀式,並沒有嘗試去解釋這些習俗背後深層的社會功能和演變邏輯。這種“點到為止”的處理方式,對於那些真正想理解“為什麼”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種摺磨。我期待的是能夠對特定文化現象進行一次深入的“解剖”,而不是僅僅展示其“外形”。總而言之,它是一本令人賞心悅目,卻在智力層麵無法提供足夠挑戰和滿足感的作品,更像是為眼睛準備的盛宴,而非為思想準備的饕餮大餐。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雖然吸引眼球,但真正讀進去之後,我感覺它更像是一本精美的明信片集,而不是我期待中的那種深入挖掘人文風光底蘊的“聖經”。我原本是抱著一種朝聖的心態去翻閱的,希望能找到那些隱藏在著名景點背後的曆史軼事、地方傳說,或是那些鮮為人知的小眾秘境的詳細攻略。然而,很多篇章的描述都停留在“景色很美”、“建築很宏偉”這種錶層贊嘆上,缺乏那種能讓人身臨其境、觸摸到文化脈搏的筆觸。比如,對於某個古鎮的描寫,我期待能讀到關於其商業興衰、傢族遷徙的考據,但呈現給我的卻更像是旅遊宣傳冊上對古樸街道和特色小吃的標準化介紹。這讓我感到有些許失落,仿佛隻是在看一份經過精心美化的旅遊指南,而不是一個旅行者對世界的深刻體悟。當然,作為一本“入門級”的讀物,它的圖片質量和排版設計無疑是頂級的,色彩飽滿,構圖講究,絕對是茶幾上提升品味的一件裝飾品。但對於一個渴望深度遊的讀者來說,它提供的信息密度,隻能算是淺嘗輒止,遠遠沒有達到“101個”這個數字所暗示的廣度和深度。我希望作者能在描述自然風光時,多加入一些地理成因的探討,或者在介紹人文景觀時,能夠引用更多的原始文獻或當地口述曆史,那樣這本書的價值纔能真正提升一個檔次,從“好看”升華到“有內涵”。
評分這本書的文風,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過度雕琢”。每一個句子都像是經過瞭無數次精修的攝影作品,找不到任何粗糲的、真實的呼吸感。作者似乎深諳如何堆砌華麗的辭藻來營造一種“高級感”,大量使用比喻和排比,試圖將普通的景象描繪成史詩般的奇觀。然而,這種持續的高強度修飾,反而讓閱讀體驗變得疲憊。讀到後來,所有的“鬼斧神工”、“嘆為觀止”、“流連忘返”都混淆成瞭一團,失去瞭各自的辨識度。我記得其中一篇描述江南水鄉的段落,作者用瞭整整半頁紙來描繪一艘烏篷船的側影在水波中搖曳的樣子,字裏行間充滿瞭對光影的迷戀。但當我想知道這個村落的居民靠什麼為生,他們的日常對話是什麼口音時,卻找不到任何綫索。這讓我不禁懷疑,作者究竟是去旅遊瞭,還是去“采風”記錄那些最有利於視覺衝擊的瞬間?這種文學上的“過度包裝”,反而稀釋瞭人文風光的真正魅力——那種未經修飾的、充滿生活氣息的煙火氣和地方特色。一本好的遊記,應該是作者與景物之間坦誠的對話,而不是一場單方麵的、華麗的獨白秀。
評分從結構上來看,這本書的“101個”標簽設定,導緻瞭內容上的嚴重碎片化,缺乏一個統領全局的敘事綫索或主題脈絡。這101個地方,橫跨瞭地域、氣候、曆史時期,被簡單粗暴地並置在一起,沒有展現齣它們之間潛在的關聯性,比如地理闆塊的演變、文化輻射的路徑,或是特定曆史事件對不同地域的影響。這使得全書讀起來像是一個隨機播放列錶,剛從北方的蒼涼大漠切換到南方的濕潤雨林,讀者的心境和認知都需要進行一次徹底的重置。對我這種喜歡在閱讀中建立知識體係的讀者來說,這種缺乏邏輯連接的堆砌非常不友好。我希望能看到作者提齣一個核心觀點,比如“探尋中國韆年水脈的變遷”,然後所有的101個地點都是圍繞這個主題展開論證的節點,這樣不僅能增加知識的係統性,也能讓讀者在閤上書本時,腦海中留下一個清晰的框架。現在的版本,更像是一個齣版社為瞭湊夠數字而進行的機械性填充,犧牲瞭內容的深度和連貫性,讓人感覺每一站都是一次獨立的、快速的“到此一遊”記錄,而非一次有目的的文化探尋之旅。
評分讀罷全書,我最直觀的感受是:這位作者似乎對“打卡”這件事有著近乎偏執的熱愛,但卻對“行走”本身缺乏足夠的耐心和反思。書中列舉的這“101個”地方,毫無疑問都是經過市場驗證的“爆款”景點,從國際大都會的標誌性建築到國內知名的山水奇觀,無一遺漏。但問題在於,每一個地點的描述,都像是匆忙趕場一般,快速地拋齣一個最容易被大眾接受的“記憶點”。例如,提到某處曆史遺跡時,作者會用極富感染力的詞匯描繪其日落時的壯觀景象,卻對它在曆史長河中扮演的關鍵角色一帶而過,仿佛曆史隻是為瞭烘托美景的陪襯。我更傾嚮於那些願意花上三天時間蹲守在一個偏僻角落,隻為捕捉清晨第一縷陽光穿過古樹的光影,並且願意詳細記錄下那個瞬間的心情波瀾的旅行者。這本書似乎缺少瞭這種“慢下來”的哲學。它更像是一份高效的任務清單,告訴我們“你必須去這些地方,看到這些東西”。對於習慣於深度沉浸式體驗的讀者,比如我,這種高效的陳列方式顯得有些冰冷和功利。我寜願看少一些地方,但能深入瞭解每一個角落背後的“人”與“事”,而不是被這些被過度曝光的、光鮮亮麗的“麵子工程”所裹挾。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