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書名:體育藍皮書:中國公共體育服務發展報告(2013)
定價:79.00元
作者:戴健
齣版社: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12-01
ISBN:978750975475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拉開瞭我國全麵深化改革的大幕,《中央關於全麵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關於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加快轉變職能和建立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係等戰略部署必將對國傢體育事業和體育産業的發展産生深遠影響。公共體育服務是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體育需求的關鍵著力點。有效提升公共體育服務能力,加快公共體育服務與産品供給的製度創新,對於促進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協調發展、體育事業與體育産業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此,全麵審視我國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現狀,梳理中外理論的發展脈絡,分析其中蘊含的經驗與啓示,顯得尤為重要。
  《中國公共體育服務發展報告(2013)》(以下簡稱《報告》)是部全麵反映我國公共體育服務發展現狀,深刻揭示我國公共體育服務體係建設內在規律,係統梳理和藉鑒西方發達國傢公共體育服務理論與實踐的年度學術報告。《報告》是2011年度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我國公共體育服務體係研究——基於服務型和體育強國建設”(11&ZD060;)的階段性成果。以服務型和體育強國建設為背景,緊扣我國的國情和時代發展脈搏,重視對公共體育服務基本現狀的客觀描述,突齣對外公共服務發展的比較與經驗藉鑒。
  戴健主編的《中國公共體育服務發展報告(2013版)》由總報告和若乾專題報告組成,重點對我國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背景、現狀和外公共服務發展的成功經驗等進行瞭深入分析和係統總結。《中國公共體育服務發展報告(2013版)》從西方公共服務理論與實踐的發展背景及其變遷、服務型理念下我國公共服務的價值訴求、體育強國目標下我國體育發展方式的轉型等視角,對我國公共體育服務發展的時代背景進行瞭闡述,對當前研究的薄弱環節等進行瞭客觀的評述和分析,以翔實的數據資料和深入的理論分析為基礎,對我國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現狀進行瞭客觀描述和分析,對我國公共體育服務未來發展作瞭展望。《報告》還針對我國農村公共體育設施現狀進行瞭專題研究,對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係構建的經驗進行瞭係統揭示,解析瞭相關成功經驗對我國公共體育服務體係建設的藉鑒意義。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西方發達國傢公共體育服務建設起步較早,經過長期的積纍與發展,形成瞭許多可供參考的經驗和做法。《報告》通過對英國、美國、芬蘭與日本四個國傢公共體育服務的深入研究,對西方國傢公共體育服務的內涵、特徵及主要做法進行瞭總結,對其運行機製進行瞭歸納與提煉,並在此基礎上提齣瞭基於我國國情的對策建議。
目錄
Ⅰ 總報告
1 2013年中國公共體育服務發展報告【戴健】
一 構建公共體育服務體係的著力點
二 我國公共體育服務發展的背景
三 我國公共體育服務發展的現狀
四 外公共服務發展的藉鑒
五 對我國公共體育服務發展的展望
Ⅱ 背景篇
2 我國公共體育服務發展的時代背景【陸小聰】
3 我國公共體育服務發展的研究背景【鄭傢鯤】
Ⅲ 現狀篇
4 我國公共體育服務現狀調查與分析【鄭傢鯤 劉 煒】
5 我國農村公共體育設施現狀與分析【郇昌店】
Ⅳ 藉鑒篇
6 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係構建的經驗及啓示【劉琴 曹可強】
7 英國公共體育服務研究【姚芹】
8 美國公共體育服務研究【李海】
9 芬蘭公共體育服務研究【劉兵】
10 日本公共體育服務研究【陳周業】
11 發達國傢公共體育服務的經驗與啓示【劉東鋒】
Ⅴ 調查指標統計錶
12 調查指標統計錶
作者介紹
戴健,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上海體育學院黨委書記。國傢社會科學基金學科規劃評審組專傢,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傢。中國體育科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體育發展戰略研究會理事,國際體育計算機科學學會理事,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計算機應用學會主任委員,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信息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社會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曾主持國傢社科基金項目“長江三角洲競技體育資源一體化開發的模式與機製研究”和省部級項目6項。其中,“長三角地區新農村建設中體育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獲“十一五”國傢體育總局體育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一等奬,“江、浙、滬地區高水平競技體育後備人纔培養現狀及其發展對策研究”獲“十五”時期國傢體育總局社會科學成果奬三等奬,“新農村建設中長三角地區農村體育活動現狀及對策”獲教育部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成果奬(人文社會科學)論文類三等奬。曾在《光明日報》、《文匯報》、《中國體育報》及核心期刊等發錶論文40餘篇。
文摘
序言
《體育藍皮書:中國公共體育服務發展報告(2013)》這份厚重的報告,就像一位對中國體育發展脈絡瞭如指掌的智者,娓娓道來。從我一個普通讀者的角度來看,它所展現的不僅僅是冰冷的數據和政策條文,更是一幅生動鮮活的中國公共體育服務發展圖景。翻開目錄,首先吸引我的是那些深入人心的章節標題,它們仿佛是一扇扇窗戶,讓我得以窺探到過去一年中國公共體育服務領域發生的點點滴滴。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瞭解,在2013年,我們的體育設施建設是否有瞭新的突破?那些曾經被詬病的“看病難、停車難”在體育場館裏是否有所緩解?我尤其關心的是,基層群眾,特彆是偏遠地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居民,他們獲取體育服務的機會是否得到瞭切實保障。這份報告能否為我們描繪齣更公平、更普惠的體育服務體係的藍圖?它又將如何闡釋“全民健身”這一國傢戰略在實踐中的具體落地情況,以及由此帶來的社會效益和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我想,這份報告最核心的價值,便是能夠幫助我們這些關注中國體育發展的人們,從宏觀到微觀,對公共體育服務的現狀有一個清晰、全麵且深入的認知,為我們理解國傢在體育事業上的投入和努力提供堅實的依據。
評分《體育藍皮書:中國公共體育服務發展報告(2013)》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位孜孜不倦的記錄者,用客觀公正的筆觸,捕捉瞭中國公共體育服務在2013年這一特定時間節點上的每一個重要瞬間。我特彆想知道,報告中是否詳細分析瞭不同地區在公共體育服務發展上存在的差異,以及這些差異背後的原因。例如,一綫城市與中西部地區的體育設施普及率、服務項目的多樣性,以及群眾參與的積極性,這些具體的數據和分析,對於我們瞭解中國體育發展的區域均衡性具有重要意義。此外,我也對報告中關於“互聯網+體育”在公共服務領域的應用進行瞭深入的關注。在2013年,這種新興模式是否已經開始嶄露頭角,為公共體育服務帶來瞭哪些創新和變革?例如,在綫預約場館、綫上健身指導、體育數據分析等,這些都可能成為報告中值得探討的亮點。總而言之,這份報告不僅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瞭解中國公共體育服務現狀的窗口,更是一份對未來發展方嚮的啓示。
評分當我閤上《體育藍皮書:中國公共體育服務發展報告(2013)》時,一種沉甸甸的思考湧上心頭。報告以其嚴謹的學術態度和紮實的調研基礎,為我們勾勒齣瞭2013年中國公共體育服務發展的全貌。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數據堆砌,更是一種對發展趨勢的深刻洞察和對未來走嚮的審慎預判。我印象深刻的是,報告中對體育服務供給側改革的探討,這是否意味著國傢正在從源頭上優化體育資源的配置,以更高效、更精準的方式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我還對其中關於體育與社會融閤的章節充滿瞭好奇,公共體育服務能否在促進社區和諧、提升居民幸福感方麵發揮更積極的作用?報告中是否也提及瞭體育産業的蓬勃發展對公共體育服務的影響?例如,如何更好地將市場化運作的優勢融入到公共體育服務的體係中,實現互利共贏?對於我們這些渴望參與體育運動、享受健康生活的人來說,這份報告就像是一本“政策指南”,指引著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利用現有的公共體育資源,同時也為我們對未來體育服務的期待提供瞭更具象的想象空間。
評分閱讀《體育藍皮書:中國公共體育服務發展報告(2013)》,仿佛置身於一個浩瀚的知識海洋,我如同一位好奇的探險傢,渴望挖掘齣隱藏其中的寶藏。我關注的是,這份報告是否為我們揭示瞭2013年中國公共體育服務體係在運營和管理方麵所麵臨的挑戰和機遇。例如,在場館運營的效率、服務人員的專業性、以及群眾反饋的渠道等方麵,是否存在一些值得藉鑒的成功案例,抑或是需要改進的薄弱環節?報告中對於體育人纔的培養和引進,是否也有相關的分析和建議?畢竟,優質的體育服務離不開高素質的專業人纔。我尤其看重報告中對體育服務質量評價體係的探討,這是否意味著我們正在逐步建立一套更加科學、客觀的評價標準,以確保公共體育服務的可持續發展和質量的不斷提升?對於我們這些長期關注體育事業的人來說,這份報告無疑是一份寶貴的參考資料,它能夠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中國公共體育服務發展的內在邏輯,並為未來的政策製定和實踐提供有力的支持。
評分《體育藍皮書:中國公共體育服務發展報告(2013)》在我眼中,是一部關於中國體育夢想的編年史,記錄著2013年公共體育服務領域那些激動人心的進展。我特彆希望瞭解,在這一年裏,國傢在推動青少年體育發展方麵,是否采取瞭哪些切實有效的措施?例如,學校體育的普及、體育社團的建設、以及青少年體育賽事的組織等方麵,報告中是否能提供詳實的資料?另外,對於老年人和殘疾人群體,公共體育服務是否能夠做到更加的包容和有針對性?報告中是否有相關的案例分析,展現瞭如何通過體育服務,幫助這些特殊群體更好地融入社會,享受健康快樂的生活?我對於報告中關於體育消費和體育文化傳播的探討也充滿瞭期待。公共體育服務如何能夠引導和促進體育消費的增長,如何進一步提升中國體育文化的國際影響力,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問題。這份報告,不僅是政策的解讀,更是中國體育發展理念的升華,為我們勾勒齣更加美好、更加充滿活力的體育未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