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道 弦外清音 9787561394533

問道 弦外清音 9787561394533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劍峰 著
圖書標籤:
  • 哲學
  • 文化
  • 中國哲學
  • 傳統文化
  • 思想
  • 人生
  • 智慧
  • 國學
  • 易經
  • 問道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一鴻盛世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陝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1394533
商品編碼:29936053273
包裝:平裝-膠訂
齣版時間:2017-08-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問道 弦外清音

定價:55.00元

作者:張劍峰

齣版社:陝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6139453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問道·弦外清音》以道統觀照道、法、術、器等層麵,無論於彈奏又或斫製,演奏又或傳承,打譜、琴式、麯調、派彆,梳理齣韆年以來古琴的傳承脈絡。

旨在於“授琴法,傳禮樂”中觀煙霞,見初心,悟自然之大化,通琴學之幽微,窮造化之極,以達生命之虛白,終道之本源。

內容提要


本書繼《問道·田園耕讀》後的又一部新作,主要從與古琴斫製藝術傢、古琴名傢、文人誌士、道傢隱者的訪談中,通過對古琴的曆史發展、琴學知識、樂器定弦、名麯等方麵,深入探討古琴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特彆是對於文人和道傢文化的價值與意義。古琴不僅僅是一種樂器,更與人的生命息息相關,使人淡泊高遠、自得其樂。

目錄


序 田園耕讀/《問道》編輯部 01

指揮七弦 目送飛鴻——邵天澤訪談錄 1

獨抱綠綺琴 避塵步大荒——巫娜訪談錄 29

寥寥長風寄 雄渾絕太古——琴劍逍人訪談錄 41

絲桐閤為琴 中有太古聲/王鐸 69

指生鞦水 空榖傳幽——沐塵訪談錄 77

綠綺若不鼓 何以消林籟——江文湛訪談錄 95

濯足滄浪 遁世無悶董明道長訪談錄 107

仰臥吹鬆筠 抱素閤希夷——吳丹豐道長訪談錄 119

五音六律十三徽 半山半水凰鳳吟——趙凱訪談錄 139

水流花開 清露未晞——道傢琴探跡/王鐸151

伊誰與裁 妙造自然——論絲弦中的陰陽虛實之道/龔鵬程

作者介紹


張劍峰,終南山文化行者。2008年於終南山下創辦《問道》叢書,並建立傳統文化傳習基地――終南草堂。2011年齣版《尋訪終南隱士》,“終南山5000隱士”被鳳凰、央視 多傢電視和各種雜誌、報紙報道,成為轟動一時的社會話題。2012年“問道”係列先後推齣《尋訪武林》《茶之書》《問道·田園耕讀》,緻力於弘揚茶、道、武術等中華傳統文化。

文摘


序言



《弦外清音:中國古代音樂文化考論》 一、 序言:一麯韆年,餘音裊裊 中國古代音樂,如同一部流淌韆年的史詩,它不僅僅是悅耳的鏇律,更是承載著民族情感、哲學思想、社會風貌、政治變革乃至宗教信仰的文化符號。從洪荒時代的鍾鼓之樂,到宮廷的雅樂,從市井的俗麯,到文人雅士手中的絲竹,音樂以其獨特而強大的生命力,滲透於中華文明的每一個角落,塑造著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世界。然而,當我們今日迴溯,那些曾經輝煌的樂章,那些精巧的樂器,那些關於音樂的思考,許多已然化為塵埃,散落在浩瀚的曆史長河之中。 《弦外清音:中國古代音樂文化考論》一書,便是緻力於在這些散落的遺跡中,發掘、梳理、考證,試圖重建一幅更為清晰、更為鮮活的中國古代音樂文化圖景。本書不求麵麵俱到,但求深耕細作,選取若乾關鍵的切入點,以嚴謹的學術態度,結閤文獻研究、考古發現、藝術史分析以及跨學科的視角,對中國古代音樂的各個維度進行深入的探究。我們相信,音樂的魅力,往往蘊藏在“弦外”之處,隱藏在那些不曾被直接言說的細節之中,等待著有心人的解讀。 二、 捲首:樂律之基,宮商探微 音樂的生命,在於其律動與和諧。而律動與和諧的基礎,便是音律。本書的開篇,將帶領讀者走進中國古代樂律研究的深邃殿堂。我們將迴溯“十二律”的起源與發展,考察從管長、弦長、鍾鼓等不同媒介所建立的律製體係。從“黃鍾”、“大呂”等基本音名,到“宮”、“商”、“角”、“徵”、“羽”等五聲音階的構建,再到更復雜的七聲音階、十二半音階的理論探討,我們將揭示古人如何以精妙的數學比例和天文觀測,構建起一套獨屬於東方文明的音樂語法。 本書將重點關注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樂律差異,以及這些差異背後所反映的政治、哲學和社會思潮。例如,漢代樂律的重構與復興,唐代宮廷樂律的標準化,以及曆代統治者如何通過統一樂律來象徵國傢統一與權力權威。同時,我們也關注樂律理論與實際演奏之間的張力,探討理論的完備性與音樂實踐的靈活性之間的辯證關係。通過對《呂氏春鞦》、《禮記》、《樂記》等經典文獻的細緻解讀,以及對齣土樂器實物(如編鍾、編磬)的科學分析,《弦外清音》力圖揭示中國古代樂律體係的內在邏輯與文化意義。 三、 宮廷雅樂:禮樂之聲,神聖迴響 “樂”在中國古代,並非僅僅是娛樂,更是“禮”的重要組成部分。宮廷雅樂,作為國傢典禮、祭祀、朝會的核心聲響,承載著維係社會秩序、彰顯統治閤法性、溝通天地神靈的重任。本書將深入探究宮廷雅樂的構成、演奏形式、樂器配置及其曆史演變。 我們將考察不同朝代(如周、漢、唐、宋)宮廷音樂的特點,分析其在祭天、祭祖、郊祀、朝會等重大儀式中的具體應用。通過對《詩經》中描繪的音樂場景,《周禮》中關於樂官製度的記載,以及唐宋時期大量的宮廷樂譜(雖然很多已失傳,但可以通過文獻記載復原其大概麵貌)進行梳理,本書將力圖勾勒齣宮廷雅樂的宏大圖景。 特彆地,本書將著重探討宮廷雅樂的“雅”與“俗”的界限,以及這種界限如何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生變化。我們還將關注宮廷音樂的傳承機製,包括樂官的設置、樂譜的記錄與保存、以及宮廷音樂傢的培養等,以理解宮廷雅樂如何得以延續數韆年,並對後世音樂産生深遠影響。 四、 市井俗麯:時代脈搏,民間之歌 如果說宮廷雅樂代錶著高雅與莊重,那麼市井俗麯則跳動著時代的脈搏,展現著民間生活的真實麵貌。本書將目光投嚮那些流傳於街頭巷尾、茶館酒肆、閨閣之中,充滿活力的民間音樂。 我們將考察曆代湧現齣的各種民間麯調,包括歌謠、小調、戲麯唱腔的早期形態等。通過對《樂府詩》中保留的歌詞、唐宋詞中大量描繪的音樂場景、元雜劇和明清傳奇的唱詞,以及散見於筆記、小說中的民間音樂記載進行分析,本書將努力復原那些曾經鮮活的聲音。 我們將探討不同地域、不同階層的民間音樂的特色,如江南絲竹的婉約、北方小麯的粗獷、邊塞民歌的豪邁等。同時,本書也將關注民間音樂的創作與傳播方式,以及它們如何受到社會生活、節日習俗、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響。通過對這些“俗”的音樂的考察,我們可以窺見普通民眾的情感世界,體察社會的變遷,理解“大樂必易”的中國古代音樂美學思想。 五、 文人音樂:寄情山水,韻緻無窮 文人雅士,在中國古代文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們的音樂,往往與文學、哲學、藝術融為一體,成為抒發情懷、陶冶情操、追求精神自由的重要途徑。本書將專門闢齣章節,探討文人音樂的獨特魅力。 我們將深入研究文人“操琴”、“弄簫”、“吹笛”等活動,考察琴、棋、書、畫“四藝”與音樂之間的緊密聯係。通過對曆代著名文人(如伯牙、嵇康、白居易、蘇軾)的音樂事跡、音樂創作(如琴操、詞麯)進行梳理,以及對現存的古琴譜、詞譜進行分析,本書將展現文人音樂的藝術特色與審美追求。 本書將關注文人音樂的哲學意蘊,例如琴聲如何寄托“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知己情懷,如何錶達“悠然見南山”的隱逸情趣,如何反映“怒發衝冠”的憂國之情。我們也將探討文人音樂的傳播方式,如師徒傳承、文人聚會、以及樂譜的抄錄與流傳。通過對這些“韻緻無窮”的音樂的探究,我們可以理解中國古代文人如何通過音樂來安頓心靈,追求超脫。 六、 樂器演變:聲之載體,巧奪天工 樂器,是音樂得以發聲的物質載體,其發展演變,直接反映瞭科技的進步、工藝的精湛以及審美的變遷。本書將對中國古代主要樂器的發展曆程進行詳細的梳理與考證。 我們將按照樂器的種類(如弦樂器、管樂器、打擊樂器、彈撥樂器),逐一考察其起源、形製、材質、製作工藝以及演奏技法的發展。例如,從早期簡單的骨笛、陶塤,到後來的笙、簫、笛、管;從最初的弦索,到古琴、古箏、琵琶、阮;從原始的石斧、木棒,到鍾、鼓、鐃、龠,本書將展現中國古代樂器製造的智慧與創造力。 我們將結閤考古發現(如曾侯乙編鍾、馬王堆齣土樂器)和文獻記載,重點關注樂器在不同曆史時期、不同音樂場閤的應用。例如,編鍾在宮廷祭祀中的地位,古琴在文人雅集中的雅趣,琵琶在唐代燕樂中的風采。同時,本書也將探討外來樂器(如琵琶、鬍琴)在中國的發展演變,以及它們如何與本土音樂融閤,豐富瞭中國古代音樂的寶庫。 七、 音樂理論與美學:弦外之音,意境深遠 音樂的意義,不僅在於其聲音本身,更在於其所傳達的思想與情感,即“弦外之音”。本書將深入探討中國古代的音樂理論與美學思想,揭示隱藏在音樂背後的哲學智慧。 我們將考察從先秦到曆代的音樂理論著作,如《樂記》、《樂律》、《琴操》、《宋史·樂誌》等,梳理其中關於音樂的本質、功能、創作原則、錶演要求等方麵的論述。我們將關注“樂”與“政”、“樂”與“德”、“樂”與“道”等觀念的關聯,理解中國古代音樂的社會功用與道德教化意義。 本書將重點探討中國古代音樂美學中的重要概念,如“意境”、“氣韻”、“中和”、“淡泊”等。我們將分析這些美學觀念如何體現在音樂創作、錶演和鑒賞之中,以及它們如何塑造瞭中國古代音樂獨特的審美風格。通過對這些抽象理論的解讀,我們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國古代音樂的內在精神與文化品位。 八、 結語:餘音未絕,啓迪未來 中國古代音樂文化,是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它不僅為我們提供瞭瞭解曆史、理解文化的獨特視角,更蘊含著豐富的藝術智慧和哲學啓示,對於我們當今的音樂創作、文化傳承乃至精神建設,都具有重要的藉鑒意義。 《弦外清音:中國古代音樂文化考論》正是希望通過對曆史的深度挖掘和細緻解讀,讓那些曾經輝煌的聲音,那些蘊含著深邃思想的樂章,重新迴到我們的視野之中。我們相信,通過對這些“弦外清音”的品味與體悟,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中華民族的精神氣質,更能從中汲取滋養,為當代音樂文化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本書的完成,不僅是對過去的一次梳理,更是對未來的期許——願中國古代音樂的悠揚餘音,能夠繼續在新時代的土壤中,綻放齣更加絢麗的光彩。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一直以來都對那些能夠引發內心深處思考的書籍情有獨鍾,而這本書的標題——“問道”,便深深地觸動瞭我。在我看來,“問道”二字不僅僅是尋求知識的解答,更是一種對人生意義、對宇宙真理的不斷追問與探索。它可能涉及哲學、宗教,甚至是對生命本質的叩問。而“弦外清音”則為這種探索增添瞭一層詩意的色彩,暗示著那些超越言語、超越錶麵現象的智慧和感悟。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夠帶領我進入一個更加廣闊的思維空間,去審視那些我曾經忽略的、或者未能深刻理解的命題。我設想著,作者或許會用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來闡述他的“道”,可能不是枯燥的理論堆砌,而是通過生動的故事、精闢的寓言,或者是一種彆樣的視角,來觸碰讀者的靈魂。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停下匆忙的腳步,靜下心來,去傾聽內心的聲音,去感受生命中那些不經意間流淌過的、卻又無比珍貴的“清音”。它也許會啓發我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甚至是對周圍世界的看法。

評分

我總覺得,一本好書就像一位老友,當你打開它的時候,就仿佛進入瞭一個全新的世界,那裏有你從未見過的風景,有你從未聽過的故事。從這本書的簡介來看,我感覺它似乎有著一種能夠讓人沉浸其中的魔力。我並沒有看到具體的情節,但“問道”這個主題,讓我聯想到瞭那些充滿瞭智慧和哲思的古代經典,或者是一些現代的、對人性進行深刻剖析的作品。我猜想,這本書可能會涉及一些關於人生選擇、關於內心平靜、關於如何與這個復雜的世界相處等方麵的討論。而且,“弦外清音”這個副標題,更是增添瞭一份神秘感,讓我覺得作者想要傳達的,可能是一種更為深刻、更為超脫的智慧,是一種需要用心去體會、去領悟的境界。我期待著,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作者思想的深度和廣度,能夠從中獲得一些啓發,一些能夠幫助我在紛繁復雜的生活中找到方嚮的力量。也許,它能夠成為我精神上的指引,讓我更加清晰地認識自己,認識世界。

評分

我一直以來都對那些能夠觸及心靈深處,帶來思想啓迪的書籍非常著迷。當我在書店裏看到這本書的時候,首先被它彆緻的書名所吸引。“問道”這個詞,本身就蘊含著一種深邃的意義,它指嚮瞭對人生、對宇宙終極問題的探尋。而“弦外清音”,則為這種探尋增添瞭一種超凡脫俗的藝術美感,仿佛是在描繪一種意境,一種隻有用心纔能感受到的聲音。我並沒有讀過這本書,但從書名和這幾個字組閤而成的畫麵感,我能想象到,它可能不是一本講究情節跌宕起伏的故事書,而更像是一本能夠引發深度思考的哲學讀物,或者是一部充滿人生智慧的隨筆集。我期待著,它能夠像一股清泉,洗滌我內心深處的浮躁,讓我能夠更加平靜地審視自己,審視生活。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給我一些新的視角,一些能夠幫助我更好地理解人生、理解世界的力量,讓我能夠在麵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時,保持一份內心的寜靜與堅定。

評分

當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的標題時,“問道”這兩個字就牢牢吸引住瞭我的目光,它仿佛是一種召喚,邀請我去探索那些人生中永恒的謎題。而“弦外清音”,則像是在為這場探索濛上瞭一層神秘的麵紗,暗示著在顯而易見的事物之外,還有著更深層次的含義和更純粹的智慧。我還沒有開始閱讀這本書,但僅憑書名,我就對它充滿瞭無限的遐想。我能夠想象,作者一定是懷揣著一顆對生活充滿敬畏和好奇的心,去深入地挖掘那些關於生命、關於真理的本質。這本書或許會帶我踏上一段心靈的旅程,讓我去思考那些平日裏被我們忽略卻又至關重要的問題。我希望,它能夠像一盞明燈,照亮我前行的道路,幫助我更加清晰地認識自己,認識這個世界。我期待著,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作者的思想的深度,以及他對人生獨特而深刻的見解,從而獲得心靈上的共鳴和啓迪,讓我的生命因此而變得更加豐盈和有意義。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人瞭,那種水墨暈染的風格,帶著一絲古韻,又顯得非常乾淨利落。我拿到書的時候,首先被這種視覺衝擊力所吸引,仿佛能聞到一股淡淡的書香,一種沉靜而悠遠的氛圍撲麵而來。雖然我還沒有開始閱讀,但僅憑這封麵,就讓我對接下來的故事充滿瞭好奇和期待。我猜想,書名“問道”本身就蘊含著一種哲學層麵的探索,而“弦外清音”則又增添瞭幾分藝術感和意境。我想,這本書的內容一定不會是那種快節奏、情節跌宕起伏的類型,它更像是一壺需要慢慢品味的茶,或者一首需要靜心聆聽的麯子。封麵上的留白恰到好處,沒有過多的裝飾,反而突顯瞭主體,讓人一眼就能抓住核心。這種簡約而不失力量的設計,似乎也在暗示著書中所要傳達的內容,可能同樣是返璞歸真,直擊人心的。我喜歡這種有品味、有深度的設計,它能立刻勾起我對作者內心世界的探求欲。我想,作者在創作這本書的時候,一定也投入瞭很多的心思在封麵上,或者說,封麵是作者內心世界的一個縮影。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去感受那“弦外”真正的“清音”。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