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彩圖全解論語全書
定價:45.00元
作者: 孔子;思履 注
齣版社:中國華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1135695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彩圖全解論語全 書》一書共分為4個部分,部分《論語》原文, 是對全文的解讀;第二部分是孔子生平,對孔子所經 曆的概述,第三部分是《論語》中重要任務的介紹, 涉及一些重要任務生平的簡介,第四部分是孔子思想 的基本概念,有一些大傢耳熟能詳的詞句的詮釋。
《論語》是我國古代儒傢經典著作之一,記錄瞭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瞭孔子的政治主張、倫 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作為中華文化的源典 ,其蘊涵的深刻哲理浸透到中國兩韆多年的政教體製 、社會習俗、心理習慣和行為方式中。“半部《論語 》治天下”,自古至今,無論在士人當中還是在老百 姓中間,《論語》一書都是中國人的一部不能逾越的 聖典。
作為一部經典的語錄體散文集,《論語》中所記 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答,點到即止; 或啓發論辯,侃侃而談;或富於變化,娓娓動人。全 書語言簡潔精練,含義深刻,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仍 被世人視為至理。《論語》的智慧具有廣泛普適性, 它不僅是一部哲學經典,*是一部世俗生活的指導書 ,所以,它能夠跨越時空,到今天仍可以給我們的心 靈注入鮮活的生命力。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魯亂 孔子返迴魯國後,繼續給學生講學。魯國自宣公 以後,公室衰微,政權操在以季氏為首的“三桓”手 中。昭公初年,三傢又瓜分瞭魯君的軍權。魯昭公二 十五年(公元前517年),在一年一度的祭祖活動上 ,當權的季氏將魯昭公祭祖所用的舞隊調走瞭,隻剩 下兩人,而在自己宗廟祭祀上用瞭天子專用的八佾舞 ,並在祭祖撤奠的時候還唱瞭隻有天子祭祖時纔能用 的《雍》歌。孔子聽說後十分憤慨,認為季氏作為一 個卿大夫擅用八佾舞,違禮僭越,“是可忍,孰不可 忍”!孔子還引用古代的詩說:“相維闢公,天子穆 穆。”意思是說,在奏《雍》這支國樂的時候,天子 站在中央,闢公(即當時的諸侯)站在兩邊擁護著天 子,然後天子從中間走過。因為天子是國傢的象徵, 所以態度也非常莊嚴,絕不會左右亂看。而現在孟孫 、仲孫、季孫這三傢權臣,僭用天子纔能用的這種莊 嚴的國樂到傢裏開舞會,真不知道他們用意何在?季 氏的專橫和“違禮”的舉動,也引起魯國朝中群臣的 不滿。魯昭公想削弱以至鏟除季平子,以恢復公室權 力。恰好由於季平子和另一貴族邱昭伯兩傢鬥雞而引 起糾紛,魯昭公就利用這一矛盾,與邱昭伯和臧昭伯 秘密策劃,齣兵圍睏瞭季平子的相國府。季平子登上 高颱嚮昭公求饒,請求寬恕,魯昭公不許。季平子又 請求把自己囚禁在費邑,昭公也不同意。又請求給他 五輛車逃亡,還不允許。後來“三桓”中的孟孫氏、 叔孫氏擔心季平子失勢,自己兩傢也會由此垮掉,於 是發兵援助季平子攻打昭公。魯昭公大敗,被迫逃亡 齊國。在魯國這種亂哄哄的內亂局麵中,孔子離魯適 齊。
猛於虎 魯國陷人內亂後,朝政紊亂,苛捐雜稅名目繁多 ,老百姓生活極其貧睏。有些人沒有辦法,隻好舉傢 逃難,到深山、老林、荒野、沼澤去住,那裏雖同樣 缺吃少穿,可是“天高皇帝遠”,官府管不著,興許 還能活下來。
孔子決定帶著學生離開魯國前往齊國,一行人來 到魯國的邊境,隻見重巒疊嶂的泰山,橫亙在齊魯之 間。那時泰山周圍深林茂密,經常有野獸齣沒,人煙 稀少。孔子一行轉到一個山坳時,聽到有婦人哭泣的 聲音。孔子在車上凝神聽瞭半晌,便讓子路停車前去 探問。子路到那婦人跟前問道:“聽您哭得這樣悲傷 ,有十分傷心的事吧?”婦人迴答道:“是的。
先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瞭,後來我的丈夫也死在老虎 口中,近我的兒子又被老虎吃瞭。”孔子在一旁忍 不住問道:“既然這裏有老虎齣沒,那你為什麼不離 開這個地方呢?”婦人迴答說:“這裏沒有苛捐雜稅 呀!”意思是說住在這裏雖有老虎前來傷人之危,但 沒有苛捐雜稅,還能勉強度日,若到其他地方去,在 徭役的重負下,更是難以為生瞭。孔子聽後,十分感 慨。他對弟子們說:“學生們,你們可要記住:殘暴 的政令比吃人的老虎還要凶猛啊!” 景公問政 孔子自二十多歲起,就想入仕逞誌,所以對天下 大事非常關注。對於治理國傢的諸多問題,經常進行 思考,也常發錶一些見解。到三十歲時,孔子已有些 名氣。魯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2年),齊景公齣訪 魯國時召見瞭孔子,與他討論秦穆公稱霸的問題,他 嚮孔子提齣瞭一個問題:“過去秦國國土狹小,地處 偏僻,為什麼秦穆公卻能稱霸諸侯,還當上瞭盟主? ”孔子說:“秦國疆域雖小,但誌嚮卻很大;雖然位 置偏僻,卻能善用賢能。秦穆公慧眼識纔,從牢獄中 提拔瞭百裏奚。不僅如此,秦穆公居然還大膽地讓這 個坐過牢的外國人來執掌秦國國政。單看這件事,秦 穆公的胸襟氣魄,即便是統治天下都沒有問題。” 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魯亂,孔 子離魯至齊。到瞭齊國,孔子又和齊景公見麵瞭。而 這一次,齊景公則是嚮孔子“問政”,也就是嚮他詢 問如何治理好自己的國傢。孔子說:“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這八個字基本上涵蓋瞭對整個社會倫 理體係的要求,簡單說就是:國君有國君的樣子,臣 子纔會有臣子的樣子;父親有父親的樣子,兒子纔會 有做兒子的樣子,要嚴格彼此的規範界定,不要僭越 失其所在,這樣國傢纔能好起來。因為當時魯齊兩國 的政權都操縱在卿大夫的手裏,君不像君,臣不像臣 ,所以孔子纔這麼說。
已經上瞭年紀的齊景公一心隻從鞏固自己的地位 齣發,連連稱贊說:“這話說得太妙瞭,要是真的君 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予,我恐怕連飯都吃不 上瞭。”但這八個字顯然隻是一個宏偉的藍圖和美好 的目標,連施政大綱都算不上,現實中又如何能執行 ?齊景公顯然不滿足於這個答案,又“問政於孔子” ,這一次,他希望孔子能給他提供具體的治國方法。
孔子說:“政在節財”(為政須盡量減省開支)。當 時齊景公生活鋪張,上行下效,驕奢的風氣 普遍盛行於齊國卿大夫之間,君臣、父子問倫理道德 敗壞的局麵,也導緻瞭上下之間互相爭權奪利,所以 孔子纔會這麼說。這個主張直接針對齊國現狀,措施 也比較切實可行。景公深以為然,覺得孔子還是很有 治國纔能的。齊景公於是便萌生瞭任用孔子的想法, 甚至曾準備把尼溪一帶的田地封給孔子。但晏嬰以儒 傢因循舊製、禮儀繁瑣、不閤時宜、難以治國為由勸 阻景公不要重用孔子。當時齊國政權操在大夫陳氏手 中,所以景公雖悅孔子之言而不能用。孔子師生在齊 國大約居住瞭兩年時間。期間,孔子和齊國的樂官( 太師)談論音樂。他聽瞭虞舜傳下來的名為《韶》的 古樂,並學著奏唱,專心緻誌,以至接連很長時間食 肉而不知肉味。
齊景公對孔子說:“寡人不能像魯國對季平子那 樣對待夫子,使夫子為上卿,也不忍心讓你為下卿。
我能給予你介於季氏和孟氏之間的地位。”但過瞭幾 天,齊國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聽說後嚮齊景公求 救,齊景公說:“我已經老瞭,不能用你瞭。”孔子 感到岌岌可危,隻好倉皇離開齊國,再次迴到瞭魯國 。
……
序言
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這種半路齣傢的國學愛好者量身定做的!我之前斷斷續續地讀過一些《論語》的摘錄,總覺得缺瞭點什麼,像是看一幅殘缺的畫捲。拿到這本書後,我纔真正體會到什麼是“全解”。首先,它的彩圖部分做得太用心瞭。那些描繪孔子周遊列國場景的插圖,色彩飽滿又不失古樸典雅,每一個細節都像是精心考據過的,讓我這個視覺型學習者一下子就被吸引住瞭。光是看著那些場景,我就能想象齣當年孔子及其弟子的風采。更重要的是,它對每一章的解讀,不是那種乾巴巴的白話翻譯,而是結閤瞭大量的曆史背景和儒傢思想的演變來闡釋的。比如,講到“仁”的時候,書中會引述多位不同時期學者的觀點進行對比分析,這對於我深入理解這個核心概念幫助太大瞭。我記得有一段講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書中不僅解釋瞭字麵意思,還聯係到當時禮崩樂壞的社會現實,一下子就讓原本枯燥的道德說教變得鮮活起來,讓人感同身受。這種多維度的解讀方式,讓原本晦澀的古代經典變得觸手可及,閱讀體驗極佳,每次翻開都像是在進行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
評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翻譯和解讀中體現齣的那種“現代化”的視角,但這種現代化並非是歪麯原意,而是在保持原意的基礎上進行“激活”。編者顯然沒有被傳統注疏的窠臼所睏,他們大膽地引入瞭現代心理學、社會學的概念來輔助闡釋古代的倫理規範。比如,對“中庸之道”的講解,不再是泛泛而談的“不偏不倚”,而是細緻地分析瞭其背後的動態平衡理論,將“中”視為一個不斷調整的動態過程,而不是一個靜止的中間點。這種深入淺齣的解讀,極大地拓寬瞭我對傳統思想的理解邊界,讓我認識到經典思想是具有永恒生命力的,它們可以跨越時代,指導當代人的精神實踐。這本書的價值,已經遠遠超齣瞭“普及讀物”的範疇,它更像是一座橋梁,連接著兩韆多年前的智慧和我們身處的復雜現代社會,讓那些古老的教誨煥發齣新的時代光芒,讀來令人茅塞頓開,受益匪淺。
評分不得不說,這本《論語全解》在編排的邏輯性上,簡直可以作為教材來使用瞭。我以前讀過的版本,常常是章節跳躍,讓人很難建立起一個係統的知識框架。但這本書的設計思路明顯是以學習者為中心。它沒有完全拘泥於傳統的章句順序,而是將相關的思想進行整閤歸類,構建瞭一個清晰的脈絡。例如,關於“學與思”的論述,它會把散落在不同篇章中的相關語錄匯集在一起,然後進行係統梳理,從學習的方法到學習的目的,層層遞進,形成一個完整的認知閉環。這種編排方式極大地減輕瞭讀者的理解負擔,使得學習不再是零散的記憶,而是一種知識體係的建構過程。再者,它的注釋部分非常詳盡且精準,對於一些生僻的古音古義,都有專門的注解和發音標注,即便是初學者也能輕鬆入門,不必頻繁地翻閱厚重的字典來確認詞義。這種細緻入微的關懷,充分體現瞭編者對傳統文化傳播的責任感和專業度,讓人在閱讀過程中充滿瞭踏實和自信。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最大驚喜,在於它對“生活智慧”的挖掘和提煉。很多人覺得《論語》是高高在上的聖人之言,離普通人的生活很遠。然而,這本書卻非常巧妙地將那些至理名言與現代人的日常睏境聯係起來。它不是簡單地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做”,而是深入剖析瞭“為什麼這麼做纔能活得更通透”。比如,書中對“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解讀,就結閤瞭當代人際交往中的衝突案例進行分析,指齣這種“推己及人”的黃金法則在處理傢庭矛盾、職場閤作中的實用性。我發現自己讀完相關的章節後,麵對一些棘手的社交問題時,潛意識裏會調用書中提到的思維方式去權衡利弊,這比單純的道德說教有效得多。它讓《論語》從一本古代典籍,變成瞭一本可以隨時拿齣來翻閱的“人生處世指南”。每一次閱讀,都像是在與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進行一對一的谘詢,總能找到解決眼前迷茫的鑰匙。
評分我必須稱贊一下這本書的裝幀和紙張用料,這完全是超乎預期的“物有所值”體驗。作為一個資深“藏書人”,我對書籍的物理質感是很有要求的。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大氣而不俗氣,采用的啞光覆膜工藝手感溫潤,不易留下指紋,這對於經常閱讀和攜帶的人來說非常友好。更關鍵的是內頁紙張的選擇,那種略帶米黃色的特種紙張,不僅保護瞭視力,讓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而且墨色的印刷效果極佳,字跡清晰銳利,即便是最小的腳注也清晰可辨。翻閱時,幾乎聽不到紙張的摩擦聲,非常安靜流暢。可以說,從嗅覺到觸覺,再到視覺,這本書都提供瞭一種沉浸式的、高品質的閱讀享受。它不像某些廉價的普及讀物,讀完就束之高閣,這本書拿在手裏,就有一種想要珍藏和反復摩挲的衝動,絕對是值得收藏的精裝版本。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