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公路行车地图集
定价:39.80元
作者:高秀静
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1-01
ISBN:9787503141539
字数:
页码:21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6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怎么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一本地图册足矣。有一本拥有信息新全、图中标志清晰、线路绘制明确的地图集为司机领航,提前了解原本未卜的前程。
随着汽车数量的猛增,公路也成为人们日常出行选择的主要方式。公路越修越多,越修越好,人们对道路信息的需要也越来越细。中国地图出版社针对司机需求的变化趋势,策划、编辑、制作并出版了《中国公路行车地图集》。
这本地图集是专门为自驾车旅游的爱好者、经常开车出差的工作人员等所有汽车驾驶员量身制作的产品。在行车途中,查阅本图集可以了解到前方的道路情况--在何处有服务区、什么位置有收费站,从哪个出入口进出高速公路可以避免走路……此书,司机们也可以利用这本地图集中的信息为即将开始的行程制订详细的旅行计划,提前了解行程中即将通过的道路路况。
本图册的内容汇编了中国公路总图、分省图、138个枢纽城市的城市进出道路图,及172个城市的城区扩大图,以交通为主,兼顾政区、旅游及其他地理要素。编辑重点在于各省高速公路的出入口、服务区及收费站;策划亮点在于172个城市的入城图部分,该图详细标注出了各个城市城郊高速公路及市内道路系统的衔接状态,补充了以往公路行车图中入城道路指示不明确的缺憾。
地图集的检索方式和道路指示采用网络地图检索思路,以分省公路图为检索中心,向上联系中国公路总图,向下则联系入城图及城区扩大图。高等级公路、国道、省道、县乡级公路的标注呈逐级细化的呈现方式,各级道路的衔接处表示得清晰易懂,道路中的出入口、收费站点、服务区等信息齐全。图集后附区县级以上的居民地索引,更加方便使用者查阅和检索。
本图集中使用的各种道路数据,均参考近更新的卫星影像数据资料及实地测绘调查的资料,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及全面。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实用性,很大程度上还体现在它的“离线”价值上。在很多偏远地区,比如西部地区的大片无人区或者山区深处,手机信号是奢望,导航软件常常会“掉线”,这时候,一本详尽的纸质地图就成了唯一的依靠。我试着在一些没有手机信号的试验点位上使用它,它的定位能力和信息的完整性令人印象深刻。它不仅标注了主要的城镇和县城,连一些重要的地标性建筑,比如大型水库、著名的自然保护区入口,甚至是偏远地区的派出所和卫生院的位置,都做了细致的标注。这在发生意外情况,需要向当地人求助时,能够用准确的地名和参照物进行沟通,极大地提高了户外活动的安全性。而且,它对不同类型道路的区分非常直观,绿色代表高速,蓝色代表国道省道,黑色代表县道,这种视觉上的区分效率极高,避免了在紧急情况下因色差识别不清而造成判断失误。
评分从一个经常需要跨省跑长途货运的司机的角度来看,这套图集更像是一个可靠的“副驾驶”。我们对路线的规划往往追求的是最短距离和最低油耗,对限高、限重、以及某些时段的禁行信息非常敏感。虽然纸质地图无法实时更新政策变化,但在这本图集中,我发现它对一些长期性的交通限制,比如某些桥梁的载重限制、城市外环的某些路段对大型货车的绕行建议,都有通过图例或注释的方式体现出来。这比单纯依赖手机地图上的“避开收费站”功能要靠谱得多,因为后者往往是基于路费成本优化,而非实际的通行可行性。更重要的是,它给出了一个宏观的视角。当你开在陌生的省份时,电子地图会不断引导你钻进最近的小路,而这套图集能让你清晰地看到自己所处的大区域路网结构,方便你及时调整策略,绕开潜在的拥堵点或规划补给点。那种胸有成竹的感觉,是电子设备给不了的。
评分我一直认为,衡量一本公路地图集好坏的核心标准,在于其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以及它的可读性。在这本《中国公路行车地图集》中,我观察到它在信息更新上似乎做了大量的努力。我对比了几个去年刚通车的新高速路段,惊喜地发现它们都已纳入版图,而且标注得非常精确,甚至连匝道的编号和连接方向都没有出现偏差。这对于依赖地图做预判的驾驶者至关重要,毕竟在高速上,一个错误的判断可能意味着要多跑几十公里冤枉路。其次,它的配色和制图风格非常专业。不像有些地图色彩过于艳丽让人眼花缭乱,它采用了沉稳的底色搭配鲜明的路网颜色区分,主干道、次干道、省道、国道之间的层级感非常强,即便是在快速翻阅时,也能迅速锁定目标路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对一些山区复杂路段,比如“之”字形的盘山公路,采用了局部放大的手法,并且用等高线辅助说明地形起伏,这对于不熟悉山路的驾驶员来说,提供了极大的安全保障。这种对细节的把控,体现出编纂团队深厚的专业素养,绝非是简单的数据堆砌。
评分这本地图集,说实话,拿到手里的时候心里是有点小忐忑的。毕竟现在导航软件这么方便,纸质地图集是不是有点“复古”了?但是翻开第一页,那种油墨的清香和纸张的质感立刻就让人感觉不一样。首先,从装帧上看,它确实是下足了功夫的,封面设计大气而不失稳重,一看就知道是正经的工具书。内页的纸张厚度适中,不像有些廉价地图那样一碰就皱,这对于经常在车里翻阅、难免沾点灰尘或水渍的驾驶者来说,绝对是一个加分项。我特别关注了几个我常跑的线路,比如进藏那几段,它们的细节刻画得非常到位,连一些即将修建或新修的路段的走向都能找到标记,这对于计划长途自驾的驴友来说,简直是精神食粮。很多电子导航容易忽略的那些县道、乡道上的关键路口指示,它都用醒目的符号标注了出来,这点比纯粹的电子地图要直观得多,少了很多“路线规划中,请稍候”的尴尬时刻。而且,它对沿途的加油站、服务区、甚至一些重要的旅游服务点都有清晰的标注,这在信号不好的山区,简直就是救命稻草。那种亲手规划行程、用笔在地图上画线的仪式感,是任何冰冷的电子屏幕都替代不了的。
评分总结一下作为一名普通自驾游爱好者的体验,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陪伴感”和知识承载量。它不仅仅是一张地图,更像是一本浓缩的中国地理志。在翻阅过程中,你会不经意地发现一些有趣的地理信息,比如某个河流的流向变化,某个山脉的走向,这极大地丰富了旅途的意义。我喜欢在休息的时候,泡上一壶茶,摊开地图,研究一下接下来的行程,看看哪些地方是地理上的“奇观”,哪些地方值得为了那条独特的公路而绕道。相比于冰冷的电子指示,这种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才是自驾的精髓所在。而且,它的便携性也做得很好,虽然内容丰富,但整体的重量控制得不错,即便带着它跑完一趟长途,也不会觉得是很大的负担。可以说,它成功地将庞大的信息量和日常使用的便利性,做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让它从一本工具书升华为一本值得收藏和常备的公路旅行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