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婚姻书
定价:32.00元
作者:(英)李,(英)李,方逸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0-01
ISBN:978750873268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22kg
编辑推荐
?夫妻如何相濡以沫,携手一生?
?怎样处理婚姻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摩擦和不同意见?
?如何为婚姻奠定稳固的根基?
通过本书,你会了解:在建造婚姻大厦的过程中,不仅根基是至关重要的,小事情同样会影响婚姻的质量,导致婚姻的成功与失败。因此:
?我们需要学习一些方法,来建立稳固而幸福的婚姻;
?我们必须了解沟通的艺术,懂得如何让对方感到被爱;
?我们必须学习如何解决冲突,并操练接纳和饶恕。
内容提要
如今,许多没结婚的人都害怕结婚,结了婚的人却想离婚。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我们为什么要结婚?夫妻二人如何才能恩爱一世、携手一生?
本书作者通过自己在婚姻中的深刻体会,结合二十多年婚姻辅导案例,总结了婚姻容易出问题的七个方面:
婚姻的根基
沟通
宽恕
化解冲突
对待双方父母
性生活
爱的表达
针对婚姻生活中的许多小事,作者给出切实可行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你解决婚姻中的难题。
目录
目 录
序
前言
导言
部分 建立稳固根基
章 远景
第二章 谋求成功
第二部分 沟通的艺术
第三章 如何更有效地交流
第四章 如何更有效地聆听
第三部分 将爱付诸行动
第五章 爱的五种表达
第六章 话语和行为
第七章 时间、礼物和爱抚
第四部分 解决冲突
第八章 欣赏我们的不同点
第九章 就事论事
第十章 设置生活的中心
第五部分 饶恕的力量
第十一章 亲密感是如何失去的
第十二章 如何恢复亲密感
第六部分 父母和姻亲
第十三章 如何与父母和姻亲融洽相处
第十四章 如何脱离父母的控制
第十五章 如何处理童年期痛苦带来的影响
第七部分 美好的性生活
第十六章 性——到底是什么
第十七章 爱人的六个特质
第十八章 保护我们的婚姻
第十九章 让性爱富有活力
附 录
1. 婚姻,预备好了吗
2. 订婚、性和蜜月
3. 作预算
4. 一起祷告
参考书目
作者介绍
尼奇?李和希拉?李,1973至1976年,尼奇在剑桥三一学院学习英国文学。1974至1977年,希位在坎伯韦尔艺术学院学习美术。他们于1976年结婚,移居达勒姆市(Durham)。 1996年,他们开办婚姻课程。超过1000对夫妻接受了他们的培训,并努力去建造能够维系一生的
文摘
序言
我通常不太喜欢那种文学性过强的作品,总觉得它们离生活太远,像是空中楼阁。但这部作品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将那种高度凝练的文学表达,与极其接地气的市井烟火气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作者的遣词造句,时而如同古典诗歌般典雅庄重,时而又像老友间的私语般亲昵坦率,这种强烈的反差制造了一种独特的张力和美感。书中的几个关键场景的描写,我甚至可以清晰地在脑海中勾勒出分镜脚本,其戏剧冲突的构建是教科书级别的。它没有给出任何简单的答案或廉价的安慰,而是将所有的复杂性都摊开在你面前,让你自己去面对和消化。看完之后,我不是感到被“教育”了,而是感觉到自己被“理解”了,那种被深刻洞察的感觉,才是文学作品带给人最宝贵的礼物。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简直像一场迷雾中的探戈,时而轻盈得让人心醉,时而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作者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入木三分,那些细微的犹豫、突然的爆发,都处理得极其自然,仿佛我们不是在阅读文字,而是直接潜入了角色最幽深的梦境。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绘环境时所用的那种近乎诗意的笔触,即便是最寻常的街景,在他的笔下也似乎被镀上了一层特殊的、带着某种宿命感的金色光晕。情节的推进并非线性发展,而是像一张精巧的网,诸多看似不相干的线索,在故事后半段猛然收紧,带来一种豁然开朗却又带着一丝悲凉的震撼感。那种对人性复杂性的不加粉饰的坦诚,让我多次停下来,细细回味那些充满哲思的独白。它不是那种让你看完就扔掉的通俗读物,更像是一件需要时间去摩挲、去体会的艺术品,每一次重读都能从中发掘出新的层次和意味。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处理得极为大胆,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叛逆。它似乎刻意避开了传统叙事的舒适区,转而采用了一种碎片化、多视角的叙事策略,这在初期确实给我带来了一些阅读上的挑战,需要集中百分之二百的注意力去拼凑那些散落的图像和声音。但一旦适应了这种节奏,那种沉浸式的体验感便油然而生。作者对于色彩和光影的运用,即便是在纯文字媒介中,也达到了令人惊叹的画面感,仿佛我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尘土味,感受到角色呼吸的温度。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它探讨的主题极具普世性,虽然故事背景设置得颇具地方色彩,但其核心关于选择、代价与救赎的探讨,却能瞬间跨越文化和地域的藩篱,直击人心最柔软的那一块。它不是一本轻松愉快的读物,但绝对是一次值得耗费心力的智力与情感上的探险。
评分这部作品的语言密度极高,几乎没有一句废话,每一句话都像是经过千锤百炼才得以保留的精华。阅读过程更像是在解构一个复杂的密码系统,需要不断地回溯和对比,才能真正捕捉到作者潜藏在文字缝隙中的深层意图。它的魅力在于其克制,那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处理手法,在关键时刻的沉默,比任何激烈的言辞都更具冲击力。我个人特别喜欢其中对环境氛围的烘托,那种阴郁而又充满生命力的自然描写,成为了角色内心挣扎的完美注脚。这本书的整体基调是偏向沉重的,但这种沉重并非压抑,而是一种对生命厚度的诚实呈现。它不讨好读者,不迎合潮流,坚持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追求,正是这种纯粹性,让它在众多作品中闪耀出难以替代的光芒。
评分坦白说,我一开始对这类文学作品是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总担心它会陷入故作高深的泥潭。然而,这部作品的魅力在于它的“真”,那种近乎残酷的真实感,毫不留情地撕开了某些约定俗成的温情面纱。它的语言风格就像一把打磨得锃亮的瑞士军刀,锋利、多功能,且在需要时能精准地切入要害。情节设计非常巧妙,充满了意想不到的转折,但这些转折绝非为了哗众取宠,而是紧密服务于主题的深化。特别是其中对时间流逝和记忆错位感的处理,令人拍案叫绝,仿佛作者本人就是一位时间的魔术师,能随意打乱因果的顺序,让我们以局外人的视角重新审视那些已成定局的往事。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思维边界被拓宽了不少,它迫使你重新审视生活中那些被我们习惯性忽略的、隐藏在日常表象之下的真实结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