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 名 | 蘇珊·福沃德心理學經典作品(精裝布書脊) | |||
宣 傳 語 | 雄踞《紐約時報》圖書排行榜榜首長達44周,全美銷量超200萬冊!美國知名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經典著作重新編輯,再度麵世!心理學傢武誌紅、國傢二級婚姻傢庭谘詢師周麗瑗、壹心理專欄作傢羅近月作序推薦! | |||
關 鍵 詞
| 為何傢會傷人 中毒的父母 蘇珊·福沃德 親密關係 我們內心的衝突 所以,一切都是童年的錯嗎 愛的藝術 他人的力量:如何尋求受益一生的人際關係 超越原生傢庭 情感暴力 不成熟的父母 為何愛會傷人 隻想和你過好這一生 武誌紅 內心小孩 心理自助 | |||
作 者 | 《原生傢庭》(美)蘇珊·福沃德博士 剋雷格·巴剋 著 黃姝 王婷/譯 《執迷》(美)蘇珊·福沃德博士 剋雷格·巴剋 著 一言/譯 《依戀》(美)蘇珊·福沃德博士 瓊·托雷斯/著 王國平 王宏似玉/譯 | |||
齣版日期 | 2018年5月1日 第1版第1次印刷 | |||
定 價 | 170.00元 | |||
規 格 | 16開(150mm×230mm) | |||
頁 數 | 640(韆字) 印 張:53.25 | |||
書 號 | 《原生傢庭》ISBN 978-7-5699-1881-6 《執迷》ISBN 978-7-5699-1882-3 《依戀》ISBN 978-7-5699-2302-5 | |||
用 紙 | 80剋純質 | 封麵用紙 | 2mm荷蘭闆+嘉利友唯美超感WMC1401超白 140剋 | |
印 刷 | 精裝布書脊 單色 | 書脊厚度 | 56mm | |
策 劃 | 北京陽光博客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 |||
齣 版 社 | 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 |||
編 輯 推 薦 | ||||
? 美國知名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經典著作重新編輯,再度麵世! ? 雄踞《紐約時報》圖書排行榜榜首長達44周,全美銷量超200萬冊! ? 心理學傢武誌紅、國傢二級婚姻傢庭谘詢師周麗瑗、壹心理專欄作傢羅近月作序推薦! ? 告訴你如何打破原生傢庭留給你的性格烙印,重獲愛與被愛的能力,擁有健康的情感關係。
蘇珊·福沃德心理學經典作品 ? 《原生傢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 (Toxic Parents) 《執迷:如何正常地愛與被愛》 (Obsessive Love) 《依戀:為什麼我們愛得如此卑微》 (Men Who Hate Women and the Women Who Love Them) | ||||
內 容 簡 介 | ||||
蘇珊·福沃德心理學經典作品 《原生傢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 不健康的傢庭體係,就像高速公路上的連環追尾,其惡劣影響會代代相傳! 這是一部振聾發聵的傢庭心理療傷經典之作。蘇珊·福沃德博士通過工作中接觸到的大量真實素材,分析瞭不健康的原生傢庭是如何傷害子女,並特續影響子女成年後的生活的。 難能可貴的是,作者的主旨並不在於控訴這樣的父母,而在於傳授具體的對策,使那些受過或仍在承受父母傷害的人們獲得勇氣和力量,從與父母的負麵關係模式中解脫,恢復自信和力量,得到自由和幸福。
《執迷:如何正常地愛與被愛》 本書是蘇珊·福沃德博士給處於感情迷茫期、脆弱期的人們開齣的一劑良藥! 真正的愛情也許並不完美,但決不應發展成充滿執迷、威逼、控製,甚至暴力傷害的關係。蘇珊·福沃德博士擁有20年情感谘詢的職業經驗,接到過無數癡男怨女的求助。這些人最終都修補瞭感情的創傷,重新獲得瞭身心自由。 如果你身處類似的情感睏境,無論是自己有執迷傾嚮,還是不幸成為執迷者的目標,這本具有實踐指導意義的書都能夠寬慰你、幫助你,帶你走齣心牢,重獲幸福。
《依戀:為什麼我們愛得如此卑微》 愛人之間到底應該以什麼樣的方式相處?你的愛人是不是理所當然地認為他有權管製你的日常生活和行為?你是不是經常會放棄一些重要的活動或朋友來迎閤他?他是不是經常嫉妒或者占有欲很強?他是不是經常毫無預兆地就突然從高興變得憤怒瞭?他是否總是貶低你的意見、你的感情或你的成就?他是不是動不動就不理你,用錢、用性來懲罰你?是不是你齣一點點錯他就責怪你…… 在這本心理自助指南中,蘇珊博士對那些有類似問題的情感案例進行逐一分析,幫助你瞭解控製型男人所具有的破壞性思想,以及你該如何應對他們的不當行為,包括如何打破固有思想、治愈創傷、重獲自尊,甚至如何重建關係或是獲得找尋真愛的勇氣。
這本書的作者蘇珊·福沃德對我有特殊的影響。在北京大學學習時,一次在圖書館藉到瞭一本書《情感敲詐》(Emotional Blackmail),這本書讓我讀得很過癮,尤其是長期睏擾自己的一些東西一瞬間就明白瞭,這種理解來得相當簡單容易。那時我就想,為什麼不這樣寫書呢?為什麼非得將書寫得晦澀難懂呢? 也許這是一個重要的起因,為什麼我自己的書會寫成我現在的風格。 ——武誌紅,心理學傢、心理谘詢師、《廣州日報》心理版專欄作傢 那些相殺相虐的愛情故事背後,都是他們內心對愛的極緻渴望。就像蘇珊博士在這本書中所分析的,這些執迷愛戀者由於童年時期經曆過種種創傷,種下瞭這樣一個核心情結:害怕被拋棄。當他們遇到心動之人時,被愛的渴望被喚醒,由於擔心自己再度被拋棄,所以處處逢迎。如果對方不接受或者提齣分手,必將撕開他們曾經的創傷。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二次傷害,而這也加劇瞭他們的極端化。 ——周麗瑗,國傢二級婚姻傢庭谘詢師,親密關係專欄作傢 我想當任何一個對親密關係有著更多期待的人拿起這本書時,最直接的改變不是從書中學到什麼,而是通過書中大量的案例開始思考自己,理解關係除瞭自己認為的樣子,還有其他更多的可能。打破一味的否定自己的習慣,而這是所有想要從痛苦關係裏走齣來的第一步。 ——羅近月,高級婚姻傢庭谘詢師、壹心理專欄作傢 讀到流淚,所有被自我懷疑,焦慮,不安全感的所睏擾的孩子都應該看一看。 ——讀者評論 閱讀這本書的根本意義在於,我們要完成一個“阻斷”。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但當我們檢視和察覺瞭自己的“毒素”之後,當我們逐步完成瞭“療毒”過程之後,我們能做的、也必須要做的是,拿齣信心和勇氣“阻斷毒源”。做一個更好的自己。為瞭我們,為瞭我們的孩子。 ——豆瓣網友 纔看到前言就激動掉淚瞭,就好像自己想瞭很久的話被人寫瞭下來。 ——豆瓣網友 | ||||
作 者 簡 介 | ||||
蘇珊·福沃德 國際知名的心理治療師、演說傢和作傢,她的著作有《執迷:如何正常地愛與被愛》《依戀:為什麼我們愛得如此卑微》《如何識破男人的謊言》《金錢魔鬼》《情感勒索》等。本書曾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榜首。目前,她的作品已被翻譯成15種文字,在全球發行。 她經常齣現在媒體訪談節目中,曾在美國廣播公司主持談話節目長達6年,並在美國加州成立瞭私人性虐待診療中心。 剋雷格·巴剋 影視編劇兼製片人,他曾為全美許多雜誌和報紙撰寫文章,探討人類行為問題,現居於美國洛杉磯。他曾與蘇珊·福沃德閤著過多部作品,如《執迷:如何正常地愛與被愛》《金錢魔鬼》《對天真的背棄》等。 瓊·托雷斯 知名編劇,自由作傢,擅長以嫻熟的筆觸,將故事敘述得格外豐滿,有多部電影和電視劇本問世,著有小說《幽靈貓》。 | ||||
目 錄 | ||||
《原生傢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
推 薦 序 直麵傢庭的真相 武誌紅 前 言 有毒的父母,中毒的孩子
第一部分 有毒的傢庭行為模式 第一章 “他們當時隻不過是想幫我”——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第二章 “你不是故意的,不等於你沒有傷害我”——不稱職的父母 第三章 “為什麼不能讓我過自己的生活”——操控型父母 第四章 “這個傢裏沒有酒鬼”——酗酒型父母 第五章 “你永遠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齣事”——身體虐待型父母 第六章 “你要是沒生齣來多好”——言語虐待型父母 第七章 “父親對我做的事情永遠都不可以告訴任何人”——性虐待型父母 第八章 為什麼傢會傷人——有毒的傢庭體係
第二部分 擁抱你的內在小孩 第九章 “我認為上帝想讓我好起來,而不是想讓我原諒”——原諒的陷阱 第十章 “我已經是個成年人瞭,可為什麼自己感覺不到”——觀念、感受、行為調查錶 第十一章 “我就是沒辦法丟下他們不管”——自我界定 第十二章 “你不該為……負責”——不再自我懲罰 第十三章 一勞永逸地剋服直麵父母時的恐懼 第十四章 有些創傷需要專業的心理治療 第十五章 “我能保護自己的孩子”——打破舊有的傢庭模式
尾 聲 放棄鬥爭
《執迷:如何正常地愛與被愛》 引言 執迷愛戀觸痛瞭每個人的神經 第一部分 四種執迷的愛戀者 第一章 瘋狂追求真愛 第二章 情感綁架 第三章 得不到就想毀掉 第四章 對方越壞我越愛
第二部分 被執迷者愛上的三種人 第五章 協同執迷者 第六章 猶豫不決的“目標” 第七章 遭受暴力脅迫的“目標”
第三部分 如何掙脫執迷愛戀的牢籠 第八章 執迷戀情的根源 第九章 製定治愈課程 第十章 關閉“執迷係統” 第十一章 正確評估戀情 第十二章 把執迷斬草除根 第十三章 找到真正的愛情
《依戀:為什麼我們愛得如此卑微》 序 言 為何愛得如此卑微 第一部分 瘋狂的控製型關係 第一章 從天而降的真命天子 第二章 當蜜月結束時 第三章 他們是如何取得控製權的 第四章 到處都是控製區 第五章 她們為什麼離不開控製型男人 第六章 他們為什麼會如此行事 第七章 她們為什麼會愛上控製型男人 第八章 瘋狂的控製型關係
第二部分 女人的重建 第九章 情緒體檢:找迴你的真實感受 第十章 思維暫停法:打消對自己的負麵評價 第十一章 支持係統:給內心的小孩一個傢 第十二章 如何處理憤怒情緒 第十三章 設定底綫:轉變你對伴侶的態度 第十四章 如何選擇閤適的谘詢師 第十五章 如何應對分手恐懼 第十六章 愛與尊重:找到你作為女人的平衡點
| ||||
引言
推薦序 直麵傢庭的真相
武誌紅
心理學傢,心理谘詢師,《廣州日報》心理版專欄作傢
你的所有感受都是有道理的,尤其是那些灰暗的感受。
內心充滿痛苦的人,隻要能發現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他們的痛苦就會減輕很多。
並且,這個道理的核心是,你那些灰暗的、一直以來難以被彆人和自己所理解接納、似乎根本無處安放的感受,其實就是來自你的傢庭,而且主要是來自你與父母的關係。
這是一個真相,我們必須尊重的真相。
父母是偉大的,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是我們文化一直所宣導的,經過兩韆多年一以貫之的宣導,孩子對父母的孝道就成瞭一種“非如此不可”的教條。
在這種教條之下,你的那些灰暗的感受將無處安放。
一位男士,他的精神瀕臨崩潰,他有想殺死妻子的衝動,他覺得妻子背叛瞭他。
我問他,什麼時候還曾有過這樣的衝動,他說,偶爾有。
我再仔細詢問,這些時候有一些什麼樣的共同點。
結果發現,其中最大的共同點是,每次都是媽媽過來和他一起住,約半年後他産生瞭殺死妻子的衝動。
我再問,你真正想殺的是誰?他沉默瞭很久後說,是媽媽。
我另外一位來訪者,他做瞭一個夢,夢見自己殺死瞭一個女同學,然後就四處逃亡,終日活在惶惶不可終日的道德焦慮中。我請他自由聯想,即這位女同學會讓他第一時間想到誰,他說,媽媽。
現實中,他當然沒有殺死媽媽,他對媽媽百般孝順。事實上,他對女性極其溫柔,他甚至都不會和女性吵架。但他的內心深處藏著很深的道德焦慮,因為他真的對媽媽有巨大的憤怒,這種憤怒有時會讓他在一閃念中産生想殺死媽媽的衝動。
孝道教條主義之下,對媽媽的憤怒成瞭不可呈現的東西,不管這份憤怒有多大,它也不能流嚮媽媽哪怕絲毫,於是,它最終流嚮瞭另一個女人,或者其他人。
這是遷怒,而我們社會中的無數惡性事件乃至陋習,其核心都是遷怒,即將對父母的不滿遷怒於其他人。
這兩位男士,在相當長時間的谘詢中,細緻地審視瞭與父母的關係,尊重瞭自己對媽媽的憤怒,於是這份憤怒就真的可以放下瞭;憤怒放下後,對媽媽的更充分的愛齣來瞭。同時,他與妻子就真的可以相愛瞭。
瑞士心理學傢榮格有一個術語“陰影”。我很喜歡這個術語,不能在陽光下呈現的心理,最後就會躲入陰影中,但它不會消失,而是會以我們不能控製的破壞性的方式齣現。
譬如這位男士對媽媽的憤怒,如果隻能躲在陰影中,那麼最終真可能會以製造北京大興滅門案的李磊的故事模本而結束。相反,當這份憤怒可以用覺知之光照亮時,它反而可以化解瞭。
在我聽到的幾韆個故事中,類似這樣的故事比比皆是。
所以,我們需要《原生傢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這樣的書。這本書並沒有很深的道理,它簡單直接,可以讓我們很清晰地去認識自己的傢庭。
我們的文化尤其需要這樣的書,因為孝道流傳兩韆多年,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紮根太深。我個人認為,孝道以及與孝道密不可分的重男輕女,最終成為幾乎一切常見的病態心理的根源。
譬如中國人好麵子。為什麼?因為我們在孩子的時候是沒有麵子的,既然父母怎麼對孩子都是對的,那麼父母可以肆無忌憚地否定孩子、攻擊孩子,孩子的尊嚴蕩然無存。於是,等長大瞭有力量有力氣瞭,就會過度地去捍衛自己的麵子。
譬如中國人好吃。為什麼?因為看似“一切為瞭孩子”的我們,實際上在喂孩子吃奶這件事上做得相當之差。於是我們做孩子時吃奶的欲望普遍沒有得到滿足,一切沒有完成的重大願望都會成為詛咒般的力量,這種吃奶的飢渴感最後就化為瞭對吃的執著。
譬如中國人有私德而缺乏公德。為什麼?因為私德的核心是孝道,是孩子要無條件地遵從父母的規則,這是“非如此不可”的、必須做的東西。相反,公德的核心是良知,但在傢裏過度孝順的我們到瞭社會上就忍不住想放肆,破壞公德都會給我們叛逆的快感。可以說,破壞公德就是過度孝順的陰影。
類似這樣的對比,如果仔細分析起來,可以無窮無盡。
傢,是愛與溫暖的傳遞通道,也是恨與傷害的傳遞通道。但孝道讓我們隻看到前者,而否認後者的存在。於是,打著“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的旗號,父母們就可以放肆地去傷害孩子,像自己的父母傷害自己一樣,由此將恨與傷害傳遞下去。
這個通道,在我看來,遠大於戰爭的破壞力,因為至親之間的相互傷害容易讓人喪失對人性的希望。
有些父母是“中毒”的,而且中毒的父母絕不在少數,尊重這一點,而不是活在孝道的教條主義之下,我們的心就有瞭空隙,覺知之光就可以照射到我們的心中,愛、幸福與自由就會點燃。
《原生傢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這本書的作者蘇珊·福沃德對我有特殊的影響。在北京大學學習時,一次在圖書館藉到瞭一本書《情感敲詐》(Emotional Blackmail),這本書讓我讀得很過癮,尤其是長期睏擾自己的一些東西一瞬間就明白瞭,這種理解來得相當簡單容易。那時我就想,為什麼不這樣寫書呢?為什麼非得將書寫得晦澀難懂呢?
也許這是一個重要的起因,為什麼我自己的書會寫成我現在的風格。
《情感敲詐》這本書,是蘇珊·福沃德的另一本力作,我也很期待國內的齣版社能將這本書“激活”,就像《原生傢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這本書被“激活”一樣。
齣版這樣的書,是功德無量的事情。說“功德無量”這樣的話,容易給人一點壓力,似乎這麼好的書,你不接受就是你的錯。我不希望給你這樣的感覺。
選擇一本書最好的方式,在我看來,就是你喜不喜歡這本書,至於這本書是否重要,這真的不算重要。
雖然我還想補充說,《原生傢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真的是一本重要的書。
文摘
第三章 “為什麼不能讓我過自己的生活”
——操控型父母
我十分努力纔能獲得今天的工作和地位,但是我媽媽卻總把我當小孩看待,她覺得我根本不能獨立生活。
讓我們來聽一段發生在成年子女和操控型母親之間的假想對話。這段對話當然不會存在於現實中,但如果對話的雙方能夠誠實地錶達他們深藏的感受,他們就有可能說齣以下的話。
成年子女:“為什麼你要這樣做?為什麼我做什麼都是錯的?為什麼你就不能把我當成大人來對待呢?我不當醫生對爸爸有什麼影響?我跟誰結婚又和你有什麼關係?你什麼時候能放手?為什麼每次我自己做齣決定,你都會覺得我是在跟你作對呢?”
操控型母親:“當你想掙脫我時,我簡直不能形容我有多痛苦。我希望你能永遠需要我。我不能承受那種失去你的感覺。你就是我的全部生命。我擔心你會犯下什麼無可挽迴的錯誤。看見你受到傷害,我的心就好像被撕裂瞭。我寜願死,也不願意麵對身為失敗的母親的感受。”
“這都是為瞭你好”
操控不一定是個貶義詞。如果一位母親控製自己蹣跚學步的孩子,不讓他走到街道上,我們不能說她是操控型傢長,隻能說她很謹慎。這種“操控”十分適時,也十分適度,完全是為瞭滿足孩子對保護和指導的需求。
如果這位母親十年之後還在這樣做,適度的控製就成瞭過度的控製,因為那時孩子早就可以獨立過馬路瞭。
如果總是得不到父母的鼓勵去做、去嘗試、去探索、去掌握以及去承擔失敗的風險,孩子就總會覺得無助和不滿足。在焦慮、膽怯的父母的過度控製下,孩子也會變得焦慮和膽怯,很難成熟起來。而當這些孩子步入青少年時期和成人期時,許多人仍然無法擺脫對父母一直以來的指導和管控的需求。於是,父母便名正言順地繼續對他們的生活橫加乾涉和操控,並常常成為孩子生活的主宰。
由於害怕不再被孩子需要,許多操控型父母會盡力維持孩子的無力感,並希望它永不消失。這些父母對於“空巢綜閤徵”(孩子離傢後父母不可避免要經曆的一種失落感)有種病態的恐懼。所以,操控型父母會因為孩子的獨立而感覺遭到背叛和遺棄,他們將傢長角色與自己的人格緊密相連。
之所以說操控型父母十分狡猾陰險,是因為他們經常把操控僞裝成關心。一些常見的說辭有“這都是為瞭你好”“我這樣做都是為瞭你”“正因為我這麼愛你”……其實錶達的都是同一個意思:“我這樣做是因為我太怕失去你,所以我寜可讓你生活在痛苦中。”
直接控製
直接控製沒什麼特彆之處,它是一種公開的、具體的,甚至赤裸裸的控製。
按我說的做,否則我不會再理你!
按我說的做,否則我就再也不給你錢花!
如果你不按我說的做,你就不再是這個傢的一員!
如果你違背我的意思,就等於在我的心口插上一刀。
直接控製就是如此簡單直接,毫無掩飾。
直接控製經常包含威脅、恐嚇和羞辱。麵對直接控製,你的感受和需要必須要服從於你父母的感受和需要,你就像是收到瞭最後通牒。你的意見毫無價值,你的需求和願望也無關緊要。在你和你父母之間存在著嚴重的權力失衡。
邁剋今年三十六歲,是個英俊帥氣的廣告經理。他和妻子結婚六年,十分相愛。可是最近因為妻子和他父母之間的激烈爭執,他的婚姻亮起瞭紅燈,所以他來尋求我的意見。他給我提供瞭一個直接控製的好例子。
我和我父母之前都相安無事,直到我搬到加州居住。我媽媽可能以為我隻是暫時搬去一段時間,所以當我告訴她我戀愛瞭並且要結婚時,她纔意識到我要在那兒定居。從那時起她就一直給我施加壓力,希望我搬迴去。
我讓邁剋談談這種壓力具體是什麼。
最糟糕的一次是我結婚一年後。我們正打算去波士頓參加我父母的結婚周年聚會,可是我妻子突然得瞭重感冒,她病得十分嚴重,我不想離開她一個人迴去,所以我給我媽媽打電話,告訴她我可能迴不去瞭。然後呢,她突然就哭瞭,緊接著對我說:“如果你不來參加我們的周年聚會,我就不活瞭!”所以我隻好投降,乖乖迴去。聚會當天我搭早班飛機迴到波士頓,一下飛機我父母就開始極力勸說我在傢住一個禮拜,我不置可否,但第二天一早就離開瞭。過瞭一天,我接到瞭爸爸的電話,他說:“你簡直就是要氣死你媽媽,她昨晚整宿都在哭,都快哭暈瞭。”他們到底想讓我怎麼做呢?和我妻子離婚,然後迴到波士頓,搬迴傢住?
邁剋的父母竟然在韆裏之外也能操縱他們的兒子。我問邁剋他的父母是否迴心轉意接受瞭他的妻子,邁剋十分氣憤,滿臉通紅。
怎麼可能!他們來電話,從來都沒關心問候過她,甚至從來都不提起她,裝作根本沒這個人。
我問邁剋他是否麵對麵和父母談過他的感受,他似乎很不好意思地迴答道:
我倒希望我談過。每次我父母為難我妻子,我都希望她忍耐。當她抱怨時,我隻是勸她理解。天啊,我就是個傻子!我的父母在不斷傷害我妻子的感情,而我卻任由他們這樣做!
邁剋錯在長大獨立,“害得”他的父母孤獨絕望,於是他們就使齣最擅長的手段:收迴他們對兒子的愛,並預言他將遭遇劫難。
和許多操控型父母一樣,邁剋的父母也非常以自我為中心。他們看到邁剋的快樂,首先感到的是威脅,而不覺得那是對他們教育的肯定。邁剋的興趣對他們而言並不重要。邁剋搬到加州並不是一個發展事業的機會,而是對他們的懲罰。邁剋結婚也不是為瞭愛情,而是為瞭摺磨他們。邁剋的妻子也不是真的生病,她是在奪走邁剋。
邁剋的父母總是逼迫邁剋在他們和妻子之間做齣選擇。他們將邁剋的每一次選擇都設定成非此即彼的難題,對直接控製子女的父母來說,永遠不存在中間立場。隻要成年的子女試圖把握自己的生活,哪怕隻是一小部分,他們就必須付齣代價,從此生活在內疚、沮喪、憤怒以及深深的負罪感中。
邁剋第一次來嚮我求助時,還覺得他的婚姻是最主要的問題,但很快他就意識到,自己的婚姻不過是與父母鬥爭的犧牲品,而這種關於自主權的鬥爭從他搬離傢裏的那天就已經開始瞭。
對於操控型父母來說,子女的婚姻是極具威脅性的。他們將子女的配偶視為爭奪子女感情的競爭對手,與之發生激烈戰爭,而子女為瞭兼顧兩邊的關係,往往腹背受敵。
有些父母會極力批評、諷刺子女的婚姻,並預言其必然失敗;有些父母會拒絕承認子女的配偶,甚至於無視其存在,正如邁剋的父母;還有些父母則會直接騷擾、對付子女的配偶。父母的這些伎倆很容易引發夫妻間的矛盾並動搖婚姻關係,這種情況並不少見。
“你就不能做對哪怕一件事嗎”
許多父母把子女當作能力不足、什麼事情都做不好的小孩子對待——盡管這種認知與事實極其不符——以此達到控製子女的目的。
馬丁今年四十三歲,經營著一傢小型建築材料供應公司。他來見我時很是恐慌。他告訴我:
我真是很害怕。我最近變瞭不少,常常無法自控地發脾氣。我一直都是個脾氣溫和的人,但在過去的幾個月裏,我對妻子和孩子大吼大叫,摔門而去。三周之前,我發瞭很大脾氣,一拳打在牆上,把牆砸瞭個洞。我怕自己會傷害到彆人。
我錶揚瞭他的勇氣,認為他在事情失控前主動來接受治療頗有些先見之明。我問他,當他揮拳砸牆的時候,心裏真正想揍的是誰。他苦笑道:
很簡單,我想揍我爸。不管我多努力,他總讓我覺得自己做什麼都是錯的。你能相信嗎?他竟然在我公司的員工麵前貶損我。
馬丁看到我很不解,於是解釋道:
十八年前,我爸把我招進他的公司,三年後他就退休瞭,所以我已經經營這傢公司十五年瞭。但是真見鬼,每個星期我爸都得到公司來一趟,他先是查賬,然後就開始責罵我把生意搞得一團糟。他跟著我走齣辦公室,當著公司員工的麵大聲罵我搞垮瞭他的公司。諷刺的是,在過去的三年裏,是我拯救瞭公司,帶著員工扭虧為盈,把利潤翻瞭一倍,可是他仍然不停地責備我,我不知道他還想要我怎麼樣。
馬丁為瞭證明自己,將公司的利潤翻瞭一番——這是他能力的鐵證,可是這樣的證明在他父親的眼中不值一提。我嚮馬丁暗示道,他父親可能是把他的成功看作對自己的威脅。他父親的自尊心與公司的創立經營緊密相連,可是兒子如今的錶現卻令他曾經的輝煌戰績黯然失色。
我問馬丁,在父親責罵他時,除瞭自然而然的怒氣之外,他還有沒有什麼彆的感覺。
你說對瞭,我真的有點羞於啓齒,但是每次我爸來公司時,我都覺得自己像個兩歲小孩,連問題都迴答不好。我開始口吃、道歉、覺得害怕。他看起來那麼高大,雖然我和他的塊頭差不多,可我總覺得在他麵前矮瞭一截。他眼神冰冷、聲音威嚴。他為什麼就不能把我當作成年人來對待呢?
馬丁的父親用公司的生意令馬丁覺得他很無能,並由此獲得一種滿足感和成就感。每次他這樣做的時候,馬丁就立刻變成瞭擁有成人外錶的無助孩子。
雖然花瞭不少時間,但馬丁最後認識到他不能再奢望父親做齣改變。目前馬丁正在努力改變他和父親相處的方式。
什麼是執迷愛戀?
在這本書裏,我將用“執迷”這個詞來形容特定的行為。嚴格來講,這並不規範,因為“執迷”一般隻能用於思維領域,心理學中則是用“強迫”這個詞來形容執迷的行為。但是,簡單起見,我統一用“執迷”這個詞來指代思維和行為上的特定現象。
基於二十年的職業經驗,我總結齣四個特徵,用來幫助判斷一個人是否處於執迷愛戀之中。
? 滿腦子都是自己的戀人,或想要得到的那個人。
? 對執迷的對象有著難以滿足的渴望。
? 已被對方明確拒絕,或者得不到: 要麼肉體上得不到,要麼精神
? 上得不到。
? 被拒絕或者得不到後,自己的行為開始失常。
任何人都有可能成為執迷者。有的執迷者在生活的其他方麵錶現得完全正常,但有的執迷者齣現瞭很多異常行為,例如酗酒、吸毒、沉迷賭博;還有一些常常被忽略的強迫行為,如工作狂、潔癖等。
同樣的,沒有什麼標準來衡量哪種類型的人更容易成為執迷愛戀者的“目標”。無論男人還是女人,都有可能成為“目標”。一些“目標”最開始可能接受瞭對方的激情,另一些“目標”則不假思索地拒絕瞭。一些“目標”後來與他們追求者結瞭婚,另一些“目標”則最終選擇瞭其他人。對於“目標”們來說,隻有一點是相同的:他們都有一個自己並不想要的、不知疲倦的追求者。
電影、電視、廣告、流行歌麯、書籍閤謀起來說服我們:愛情一定要轟轟烈烈、死去活來,否則就不是真愛。電視連續劇《拿破侖和約瑟芬》裏有一個精彩場景,拿破侖嚮約瑟芬強勢錶白:“你讓我欲罷不能。”一款著名香水用瞭這句颱詞,嚮消費者暗示通往激情和浪漫的捷徑。在暢銷書《假定無罪》中,主角始終保持著對戀人的狂熱追求,即使後來他的戀人已經死去。
在現實世界中,執迷愛戀者們單方麵登上瞭希望的頂峰,拔高瞭自己的情感。然而,這種不切實際的期待換來的將是失望、空虛甚至絕望。
對於被追逐的“目標”們來說,執迷的愛最開始讓人飄飄然,但不可避免地,也會越來越讓人感到窒息。一旦進入窒息階段,生活將跌進情緒化、淩亂、焦慮、無助、恐懼的深淵。很多“目標”幾乎被捆綁著不情不願地奉獻自己,變成執迷追求者的人質。
執迷的愛:一種矛盾的存在
執迷愛戀的錶現形形色色:執迷的女護士難以抑製地對已婚男醫生産生性幻想,導緻無法專心工作;多疑的丈夫不分晝夜地跟蹤妻子,生怕她背叛自己;一個新婚的倒黴男人,前女友為瞭挽迴他的心,居然大衣裏麵什麼都不穿,赫然闖進他的公寓;一位拉拉,被工作中的女上司強行非禮;一個可憐的妻子,被充滿猜忌的丈夫從樓梯上推瞭下去,導緻流産。
健康的愛情需要相互信任、相互關心和相互尊重,執迷的愛戀則恰恰相反。它隻不過是一種渴望,渴望一些自己沒有的東西。一位執迷者即使身處一段戀情之中,也還是不滿足,總是想要更多的愛、更多的關懷、更多的承諾、更多的安全感。執迷愛戀的本性是貪得無厭,對方終究會受不瞭無休止的索取,選擇離開。
你是一個執迷的愛人嗎?
當然,我並不是說所有熱烈、浪漫的愛情都是執迷愛戀。我自己就是一個很浪漫的人,會被燭光晚餐、唯美的歌劇或者月光下的一支舞打動。愛上一個人的時候,我會非常投入,但這並不意味著執迷。執迷者會永遠停留在這個充滿激情的階段,他們會把傢庭、朋友和所有重要的事情拋在腦後,心心念念隻有那個愛著的人。他們的世界越來越小,他們的感情需求越來越多。直到有一天,對方無法給予他們相應的關注瞭,執迷者卻仍深陷感情的鏇渦中無法自拔。當感情宣告結束的時候,他們拒絕接受。他們開始絕望地掙紮,想要抓住對方。這就是執迷愛戀的關鍵:
被拋棄是執迷愛戀的引爆器。
有的人清楚自己屬於執迷愛戀者,還有些人很睏惑。為瞭幫助大傢辨彆自己是否身陷執迷愛戀中,我列瞭個清單。
前方預警:接下來的這些問題有可能會觸痛你的神經,讓你感覺難堪、內疚、傷心或者生氣。這種不適感是一個積極的信號,說明有東西觸碰瞭你的內心,你開始認識真實的自己。一旦你意識到瞭,就可以選擇改變。
1. 你是否對一個無論是肉體還是精神都不可能得到的人念念不忘?
2. 你是否心心念念有一天這個人終會屬於你?這是你生命的全部?
3. 你是否相信因為自己足夠真心,他/ 她就得愛上你?
4. 你是否相信隻要窮追不捨(或者方式得當),他/ 她最終會接受你?
5. 當你被拒絕的時候,是否更加想要得到這個人瞭?
6. 如果屢次被拒,你是否會因愛生恨?
7. 你是否感覺很受傷,或者認為對方欠你很多,因為對方沒能給你你想要的?
8. 你是否無時無刻不在想著那個人,吃不下睡不著,或者沒法學習或工作?
9. 你是否堅信這個人是你的唯一,非他/ 她不可,他/ 她是你生命的意義?
10. 你是否一有空就頻繁地給對方打電話?或者總是在等待著對方的電話?
11. 你是否經常招呼都不打就齣現在對方的傢裏或辦公室裏?
12. 你是否總想知道這個人在哪?和誰在一起?你有沒有悄悄跟蹤過他/ 她?
13. 你是否有報復那個人或自虐的傾嚮?
以上問題,如果你的答案中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是”,那麼你就是一個執迷愛戀者。但彆灰心,執迷愛戀並不是娘胎裏帶齣來的疑難雜癥,隻不過是很多人想要得到或遇見愛情的一種方式。你可以剋服執迷愛戀。
(注:如果以上清單中的問題,你的答案從頭到尾都是“是”,那麼在閱讀本書的同時,建議你馬上去看心理醫生,尋求專業幫助,以免做齣傷己傷人的事情。)
你是執迷者的目標嗎?
如果你被自己不喜歡的人追求,想弄清楚追求者是不是執迷愛戀者。下麵這個清單能夠幫你確認。
1. 對方的行為是否讓你感覺壓抑?
2. 被你拒絕過的人是否 一次又一次試圖說服你,說你其實並不清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其實你是愛他/ 她的?
3. 你的前任是否拒絕相信你們之間已經結束瞭,盡管你一再拒絕,他/ 她還是沒完沒瞭地糾纏?
4. 你是否經常很不情願地接到這個人的電話、情書、禮物或是來訪?
5. 這個人的追求是否給你帶來瞭很多煩惱?是否造成瞭你身體或心情的不適?或是煩得你沒法專心工作?
6. 你拒絕這個人之後,他/ 她是否對你追得更緊瞭?
7. 當你拒絕這個人時,他/ 她有沒有煩躁或是憤怒?
8. 這個人是否盤查你去哪兒、見瞭誰?你是否發現他跟蹤你?
9. 你是否害怕齣門,因為擔心這個人可能正在等你?
10. 在這個人的糾纏之下,你是否感覺自己像個人質?
11. 你是否擔心這個人可能做齣傷害你的事情,或者自虐?
12. 這個人是否有暴力傾嚮或是已經齣現暴力行為瞭?
上述問題,哪怕你的答案隻有一個“是”,你也極有可能已經是執迷愛戀者的目標瞭。對於有些人來說,執迷者的殷勤不過是製造瞭一些煩惱而已。對另外一些人來說,執迷者的窮追不捨和喜怒無常讓他們透不過氣來。甚至有一些人,可能已經處於暴力威脅之中。
盡管執迷愛戀者和他們的“目標”各有各的煩惱,但有一點是共同的,他們的生活充滿瞭無助感。通過這本書,我希望能幫助所有的執迷者和“目標”,幫你們逃離過度的激情、痛苦、煩亂、渴望和無力,將你們從執迷愛戀的泥潭中解救齣來。
序言
正常人都容不下我這副德性的人。傑夫(Jeff)能受得瞭我隻有一個原因,他愛我。
南希第一次來找我的時候,體重超標將近30公斤,還深受潰瘍的睏擾。她穿著一條肥大的舊牛仔褲,套瞭一件說不齣樣子的罩衫,頭發蓬亂,指甲被她啃得見瞭肉,手也不由自主地發抖。四年前嫁給傑夫的時候,她擔任美國洛杉磯一傢大型百貨商場的時尚助理,為商場采購設計大師的作品,足跡遍及歐洲和亞洲的各大城市。那時候,她打扮入時,身邊不乏風流倜儻的男士;她寫過許多文章,筆下盡是洛杉磯的成功女性。取得這些成就的時候,她還不到30歲。但我第一次見到她時,她纔34歲,卻已羞於見人,生怕人傢對她評頭論足,幾乎足不齣戶。
自從嫁給瞭傑夫,南希的自信似乎一落韆丈。可當我問起她的丈夫,她卻喋喋不休地列舉瞭他的種種優點。
他是一個好男人,帥氣、風趣、活潑。常常做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哄我開心,比如給我送花,紀念我們親密接觸一周年。去年他還給瞭我一個驚喜,買瞭兩張機票,去意大利給我過生日。
她說,傑夫是一位專攻娛樂界的律師,工作忙歸忙,但總想辦法抽空陪她。雖說她不敢以現在的容貌示人,但隻要齣去應酬,他從不落下她。
我以前愛陪他去見客戶,因為我們手挽手,就好像一對高中時代的小情侶。因為他,閨蜜們對我羨慕妒忌恨。一位朋友說:“南希,你找到瞭一位如意郎君呀。”我心裏清楚,他的確是我的如意郎君。但再瞧瞧我!想不通我怎麼就成瞭這副德性。我成天想的都是自己太沒齣息。我要重迴從前的模樣,不然我早晚會失去他。傑夫這樣優秀的男人大可不必守著我這個黃臉婆。隻要他願意,漂亮姑娘多的是,連電影明星都不在話下。他不離不棄,是我的福氣。
聽著南希的話,再看她的外錶,我不禁自問:“這個問題的癥結究竟在哪兒?”一個纔華齣眾、能乾、愛情美滿的女人何以淪落到這麼不堪的境地?四年的婚姻生活,究竟齣瞭什麼差錯,毀瞭她的形象,讓她的自我評價一落韆丈?
在我的一再追問下,她與傑夫關係的真相纔一點一點地浮齣瞭水麵。
非要說我對他哪裏不滿的話,是他經常發脾氣。
“發脾氣,什麼意思?”我問。她竟然苦笑瞭下。
他跟金剛似的,發起脾氣嗓門特彆大,又吼又叫。他還經常不顧我的麵子,就說昨晚吧,我們陪幾位朋友共進晚餐。他興緻勃勃地談起一齣戲,我也插嘴發錶瞭一些意見,他突然打斷我,闆著臉說:“你給我閉嘴!”接著扭頭對朋友說:“彆理她。她什麼都不懂,就愛瞎說。”我頓時無地自容,連飯都沒心情吃瞭,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說著傑夫罵她蠢、自私、沒腦子的這些屈辱往事,她忍不住失聲痛哭。
我問著問著,這幅畫麵越來越清晰。在畫麵中,男方隻要一發脾氣,就衝女方大喊大叫,摔門,扔東西,而女方韆方百計地迎閤一個動輒發脾氣、惡語相嚮卻又魅力四射的男人。南希說,傑夫刺耳的話常常讓她久久不能閤眼。她經常沒來由地失聲痛哭。
結婚後,在傑夫的一再要求下,她辭瞭工作。如今她想重返職場,卻發現睏難重重。用她的話說:
現在就算人傢要我,我都不敢去工作,彆說齣差采購瞭。我不敢拿主意,因為我喪失瞭信心。
結婚後,傢裏事無巨細都由傑夫做主。他掌管傢裏的開銷、南希與什麼人交往,就連他上班期間,南希在傢做什麼都要聽他的。隻要南希的意見與他的不一緻,隻要他不高興,就對她冷嘲熱諷,大呼小叫,連當著彆人的麵,都不給她留一點情麵。隻要她稍一違背他的意願,他就能鬧得不可開交。
我告訴南希,她有許多問題有待解決,不過我要她放心,她的問題不是絕癥,我至少能幫她緩解壓力。我告訴她,我們會審視她與傑夫的關係。她自認為喪失的自信並沒有丟,不過是寄托錯瞭人,我會幫她找迴來。第一次谘詢結束後,她平靜瞭許多,不再失魂落魄。而我的心緒卻久久不能平靜。
南希的故事深深地刺痛瞭我。我知道,作為一名心理醫生,我對來訪者的態度就是一劑良藥。我與需要疏導的人溝通感情,能讓我迅速掌握方法,瞭解他們的內心。但這次卻另當彆論。南希走後,我如坐針氈。南希不是第一個來求助這種問題的女人,我也不是第一次産生如此強烈的反應。我不再否認,南希的感受,我感同身受。
在旁人眼裏,我自信、快樂,是個什麼都不缺的女人。日復一日,我在辦公室、我從業的醫院和診所,語重心長地開導來訪者,幫他們重拾自信,重塑她們對自己優點的認識。可迴到傢,卻又是另一番情景。我丈夫和南希的丈夫一樣,帥氣、性感、浪漫,我和他一見鍾情,不顧一切地愛上瞭他。誰知沒過多久,我就發現他脾氣暴躁,讓我自慚形穢、自覺無能並失態。他硬是要掌控我的一舉一動,甚至感受和信仰。
作為心理谘詢師蘇珊,我也許會告訴南希“聽你說的,你丈夫的舉動不像是愛,倒像是精神虐待”,但我如何用這話來說服自己?蘇珊晚上下班迴到傢,委麯求全,生怕丈夫衝她大喊大叫。蘇珊一再告訴自己,他是一個好男人,做他的妻子是自己的福分。要是齣瞭什麼問題,那想必也是她的問題。
接下來的幾個月,我審視瞭自己和處於類似情況的來訪者的婚姻。究竟齣瞭什麼問題,有什麼規律可循?雖說來求助的一般是女人,但引起我注意的卻是男人的行為和態度。用他們妻子的話說,他們往往帥氣、溫情脈脈,但常常突然間換一副嘴臉,變得歹毒、刻薄、翻臉無情。這種行為不勝枚舉,大到赤裸裸的威脅恫嚇,小到沒完沒瞭地貶低你,或含沙射影地指責你。不論采用什麼手段,結果都是一樣的:男人靠不斷地貶低女人來取得掌控權,同時推卸責任,不承認是他們的非難給妻子造成瞭痛苦。恰恰相反,隻要心裏不爽,他們就把責任一股腦兒地推到伴侶身上。
從我接待過的一對對夫婦的經曆,我發現每一樁婚姻都有兩麵性。隻聽一麵之詞,心理谘詢師的判斷恐怕會有失偏頗。婚姻生活中的齟齬和矛盾,夫妻雙方肯定都有責任。所以我往往會請來訪者的丈夫一同來治療。然而,一旦見到瞭來訪者的丈夫,我就發現,雖然他們也有委屈,但相比他們給妻子受的罪,他們的委屈簡直不值一提,更痛苦的一嚮都是女人。她們的自信常常土崩瓦解,許多人甚至還齣現瞭彆的癥狀和反應。比如南希患上潰瘍、超重、不注重自己的形象;還有人濫用藥物,或藉酒消愁,有周期性偏頭痛、腸胃病、暴飲暴食、失眠等問題,影響到她們的工作錶現。從前叱吒風雲的女強人如今會懷疑自己的能力和判斷。她們時常抑鬱、痛哭和焦躁,甚至到瞭令人恐慌的地步。在每一個個案中,這些問題一般都齣現在兩人相處或結婚之後。
看齣瞭這些關係中共有的規律後,我開始與同事探討這件事。她們都錶示認識一兩個這種男人,他們都會這樣對待自己的妻子、戀人,或者女兒。更叫我奇怪的是,雖說我們都見過這種行為,卻至今沒一個人認真地做過分析總結。
這時候,我開始翻閱心理學方麵的文章。由於男人體察不到他們給伴侶造成的痛苦,我首先重新翻閱瞭人格障礙方麵的資料。有人格障礙的人感覺不到愧疚、自責或憂慮。這些情緒雖說叫人不痛快,卻必不可少,我們在人際交往中需要它們從倫理道德層麵控製自己的一言一行。
人們公認的兩大類人格障礙中,首先就是自戀,自戀者與女性交往的初衷無非是為瞭證明自己高人一等。這種類型的男人往往頻繁更換女人,為的是不斷尋找愛和崇拜。彼得·潘和唐璜便是大傢耳熟能詳的兩個代錶人物。他們被人稱作“不會付齣愛的男人。”
我研究的這種男人卻另當彆論。他們愛得很深,在許多案例中,他們與一位固定的伴侶長相廝守,白頭到老,但他們的初衷卻有彆於自戀者,他們需要的是掌控,而不是被人愛慕。
兩類人格障礙中的另一類是極其危險的反社會分子。這種人頻頻製造事端。隻要有人落入瞭他們的手中,無不受到利用和盤剝,撒謊欺騙成瞭他們的習慣。這類人既有普通罪犯,也有成功人士。反社會分子的一個顯著特徵是喪心病狂,完全沒有道德底綫。
但我要研究的男人在人際交往中明白事理、左右逢源,不像反社會者,他並非對誰都一視同仁。相反,他非常有針對性,可惜的是,他針對的卻獨獨是自己的配偶。
他的武器是語言和情緒。他雖不贊成用武力對待自己的伴侶,卻一貫施以精神暴力,結果感情蹂躪的傷害反而重於身體暴力。
不知道這些男人是否從他們強加給配偶身上的痛苦中獲得瞭快感。真要是這樣的話,那他們不就是虐待狂嗎?
和我探討過這一發現的人多半一口咬定,與這種男人攪在一起的女人都是典型的受虐狂。我氣壞瞭。我知道,給婚姻不和諧的女人貼上一個“受虐狂”標簽的做法,在我們這一行,甚至我們的文化中由來已久,認為這種女人追求痛苦、享受痛苦。用“受虐狂”一詞解釋為什麼這麼多女人自暴自棄、對男人惟命是從雖說省事,卻貽害無窮。其實,女人早就習得瞭這種行為,一個自我評價低、聽話順從的女人,在社會上往往會得到迴報或頌揚。怪就怪在“做個溫柔、可愛的女人”這種從小所受的教育,恰恰是她頻頻遭到虐待的根源。“受虐狂”這個概念格外有害,因為它為欺負女性的行為開脫罪責,一口咬定“女人就愛這樣”。
與前來谘詢的夫婦們深入交流後,我發現這些丈夫們都不屬於上述兩類。相比虐待狂,與其說他們從伴侶的痛苦中獲得瞭情感慰藉或性快感,倒不如說伴侶受的罪讓他們又氣又怕。這些男人不是虐待狂,這些女人更不是受虐狂。男人的暴虐給不瞭女人一星半點變相的性欲或情感上的滿足。恰恰相反,虐待反而讓女人意誌消沉、一蹶不振。我再次發現,這些心理學分類和術語都解釋不瞭我所瞭解的兩性關係。我要研究的男人也不在我查閱的文獻之列。
他算不得一個活脫脫的反社會者、自戀狂或者虐待狂,盡管他性格中常常具有這些成分。這種男人和心理學文獻中提及的男人之間最顯著的一個區彆,在於他能長期守著一個女人。但可悲就可悲在,他韆方百計摧殘的卻是他口口聲聲說深愛的女人。
作為心理谘詢師,我深知“我愛你”這三個字不足以說明兩人相處中的一切。我知道,證明“我愛你”靠的是行動,不是動聽的語言。聽著來訪者的傾訴,我不禁想:“他就是這樣對待他深愛的人的嗎,這不是對待仇人嗎?”
希臘語中有一個描述控製型男人的詞:misogynist,“miso”意為“仇視”,“gyne”意為“女性”。雖說這個詞在希臘語中存在瞭幾百年,但指的一般是殺人狂魔、強奸犯以及其他對女性施暴的人。嚴格來說,這些罪犯都是控製型男人。我認為,我要探討的男人也屬於這一類,隻不過他們選擇的手段不同罷瞭。
深入瞭解瞭控製型男人和他們的婚姻生活,我不僅對我的客戶,甚至對我的丈夫、我自己和我的婚姻都有瞭深刻的認識。那時候,我們的傢庭關係極其緊張。每天臨下班,為瞭多在辦公室賴一會兒,我都要絞盡腦汁地編造種種藉口。我的幾個孩子成天緊張兮兮,我的自信落到瞭前所未有的低榖。說句實話,如果有控製型男人婚姻生活方麵的文獻資料,我和丈夫恐怕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他眼裏,一切都是我的錯。大到業務難題,小到皮鞋沒擦亮,他都怪我。盡管那段時間主要靠我掙錢養傢,但他對心理谘詢這一行和我,不是冷嘲,就是熱諷。
他越是指責我自私自利、漠不關心,我越是低聲下氣、一味忍讓,甚至故意怠慢工作來討好他。剛結婚時,我是個快樂、活潑的姑娘,時隔十四年,我卻成瞭一個成天擔驚受怕、常常強忍眼淚的怨婦。我要麼忍無可忍,喋喋不休地質問他,要麼躲到一旁生悶氣,不敢直麵我們婚姻關係中的問題。
後來的一件事讓我如夢方醒。當時我著手處理成年人被當作兒童性侵的案例。我堅持將這一問題公諸於眾,從而得到瞭廣泛關注。隨後,我簽下瞭處女作《對天真的背棄:亂倫及其餘孽》(Betrayal of Innocence: Incest and Its Devastation)的齣版閤同。那天,我興衝衝地跑迴傢,想與丈夫分享我的幸福和喜悅。但一跨進傢門,我就看齣他心情不好。我明白,這條喜訊隻會讓他更加失意,於是我對自己的好消息隻字不提,進瞭廚房,給自己倒瞭一杯酒,聊作慶祝。我非但不能與我深愛的男人分享幸福時光,卻要把幸福埋在心裏,深怕惹他不快。
這時候,我意識到我們之間齣現瞭嚴重的問題。我和丈夫,還有前來谘詢的夫婦,都需要彆人幫我們解決問題。不過,我先生說什麼也不肯改變他的態度,或者改善我們的關係。到瞭最後,我隻能得齣一個結論:我要是不徹底妥協,恐怕連這段婚姻都保不住。
這一巨大的轉變讓我傷心瞭許久,但上蒼關上瞭一扇門,同時又為我開啓瞭一扇窗。我從自己身上發掘齣前所未有的創造力和活力。沒過多久,我的事業有瞭很大的起色。我的書齣版瞭,業務不斷增長,我還辦瞭一檔全國性的現場連綫廣播節目。不論是廣播,還是谘詢業務,我接待的婚姻中跟我有著類似遭遇的女性越來越多。廣播節目中,打電話來傾訴的女性少則忍受瞭幾個月的精神虐待,長則半個世紀。她們敘述瞭幾個能說明問題的事例後,我一般會針對性地問如下幾個問題:
? 他是不是理直氣壯地認為自己理應左右你的人生和一舉一動?
? 為瞭取悅他,你有沒有放棄過對你來說非常重要的活動,斷絕瞭與親朋好友的來往?
? 他是不是一貫瞧不起你的觀點和感受,貶低你的成就?
? 一旦惹他不快,他會不會衝你大吼大叫、放狠話,或者乾脆躲到一旁生悶氣?
? 說話之前你是不是如履薄冰,一遍遍地想著該怎麼說,深怕一句不慎惹他動怒?
? 他是不是說翻臉就翻臉,讓你無所適從?
? 你是不是經常心亂如麻,覺得自己乾瞭蠢事,或是配不上他?
? 他是不是一個醋壇子,有極強的占有欲?
? 在相處中,他是不是認為你是引起所有問題的罪魁禍首?
我提的問題,如果她的迴答多半是“是”,那麼,她遭遇的很可能是一個控製型男人。我闡明瞭她們生活中的遭遇,解開瞭她們的心結。即使隔著一條電話綫,我也能聽齣她們語氣中的釋然。
在相信自己揭露瞭一大心理障礙後,我打定主意,到電視談話節目“早安洛杉磯”(A.M.Los Angeles)中小試身手,探討這個話題。我在節目中探討瞭控製型男人慣用的手段和行為。
節目剛一結束,幾名女工作人員就圍瞭過來。看來她們都有過與這種男人相處的經曆。第二天,廣播公司宣布,我的節目接到的電話反饋創瞭這個颱的曆史記錄。
此後不久,我又上瞭波士頓一檔脫口秀節目。這次我花瞭整整一個小時探討這個話題,得到瞭更加熱烈的反響。信件從全國各地紛至遝來,我明白我切中瞭問題的要害,觸到瞭大傢的傷心處。女性朋友們在來信中言之切切,都在問哪兒能買到關於控製型男人的書,都希望能深入瞭解這個問題。
她們在來信中傾訴的經曆深深觸動瞭我。她們都需要有人告訴她們:在婚姻生活中的感受並不“荒唐”,她們並非“一小撮人”,還有人能理解她們,不像配偶那樣否定她們、貶低她們。
她們的反響讓我堅信,認清、闡明、理解這種婚姻生活的狀況,能讓女性擺脫壓在心頭的自責。這時候,我明白我必須寫這本書,我不僅要幫女性認清她們的遭遇,而且要幫她們找到對策。
要想改善關係,我們勢必要瞭解齣瞭什麼情況,但光是瞭解還遠遠不夠。瞭解不過是認知訓練,要想轉變自己的人生,改善我們的親密關係,我們就必須有所行動,而不僅是轉變認識。
為實現這個目標,我將本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我要探討有問題的親密關係的成因和機製。我將從最初的浪漫和激情,講到最後的迷茫和痛苦,從各方麵剖析女人墜入控製型男人情網的各個階段。我要分析男性産生這種錶現的根源,還要探討女性漸漸變得逆來順受的情況和成因。
在這個過程中,我會穿插一些在谘詢業務中積纍的案例,並且將這些案例貫穿本書的始終。為瞭保護當事人的隱私,我會隱去他們的姓名和明顯特徵。但我會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保留他們的遭遇和敘述。
本書的第二部分,我選擷瞭近幾年琢磨齣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行為技巧,指導你改善與伴侶的關係,徹底改變你自己。這種技巧將幫你學會自衛,不再為控製型男人左右,擺脫迷茫,重拾自信。
你現在正處於痛苦的兩性關係之中也好,往昔的傷口已經愈閤也好,或是擔心將來遭此不幸也好,本書中的某些內容都可能會激起你強烈的情緒波動。在你踏上這段閱讀之旅時,盡管我不能一路相伴,但我希望你能感受到我的關心、牽掛和鼓勵。
最近在追一部關於哲學思辨的紀錄片係列,它探討瞭“自由意誌”這個古老的話題。紀錄片邀請瞭神經科學傢、哲學傢和心理學傢進行跨學科的對話,探討我們的大腦在做齣決定前是否早已“預先決定”瞭結果。這比我以前讀過的任何一本單純的哲學專著都要有趣得多,因為它引入瞭大量的實驗數據和最新的腦科學發現作為佐證。觀看過程中,我的思緒一直在被拉扯,一會兒覺得一切都是注定的,一會兒又堅信自己掌握著選擇權。這種思想上的“碰撞”感,讓我感到非常興奮。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隨意的選擇,背後究竟隱藏著多深層的機製。這種需要調動全部智力去思考的體驗,是那種輕鬆閱讀的娛樂性作品無法比擬的。
評分最近在聽一本關於時間管理的有聲書,裏麵的觀點很有啓發性。它強調的不是那種機械化的“待辦事項清單”,而是如何更好地理解我們大腦處理信息和分配注意力的機製。作者用瞭很多生動的比喻,比如把我們的注意力比作一個非常有限的“電力儲備”,一旦被不重要的事情消耗掉,真正需要集中精力的大任務就無從下手瞭。這本書讓我意識到,過去我總是在追求“多做”,而忽略瞭“做對”的重要性。聽完它,我開始嘗試更科學地安排一天中的精力高峰期去做最復雜的工作,而不是習慣性地把重要的任務拖到疲憊的下午。這種由內而外的調整,比起單純地使用效率工具,效果要顯著得多。它教給我的,是一種更尊重自身生理和心理節奏的生活哲學,而非冰冷的規則。
評分這套書的裝幀設計真是太用心瞭,尤其是那個布書脊,拿在手裏感覺沉甸甸的,特彆有質感。我一直對心理學書籍情有獨鍾,尤其是那種能深入探討人內心世界、剖析復雜情感關係的。我最近在看另一本關於人際溝通的書,那位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平實,像一個老朋友在跟你娓娓道來,沒有太多晦澀的專業術語,讀起來很舒服,能讓人很快進入情境,理解那些看似平常卻又難以捉摸的人性瞬間。這本書讓我反思瞭自己過去很多與人交往中的誤解和盲點,原來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的“溝通”其實隻是單方麵的輸齣。這本書的案例分析很貼近生活,比如關於如何處理職場中的衝突,如何更有效地錶達自己的需求而不是一味地指責對方,這些都讓我受益匪淺。總而言之,好的書籍不僅能提供知識,更能提供一種看待世界的全新視角,而這本溝通指南,無疑做到瞭這一點。
評分我最近在學習一門關於批判性思維的綫上課程,它徹底改變瞭我接收信息的方式。課程的核心在於教會你如何識彆邏輯謬誤、區分事實與觀點、以及如何有效地評估信息來源的可信度。這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時代尤其重要。比如,課程裏會教你如何拆解一個充滿煽動性標題的新聞報道,找齣它背後隱藏的預設前提和可能的偏見。這門課的訓練非常嚴格,要求學員對每一個論斷都要進行多角度的審視和交叉驗證。通過練習,我發現自己看待很多社會熱點和廣告宣傳時,不再是輕易接受,而是會下意識地提問:“證據在哪裏?”、“有沒有其他解釋?”。這種思維上的武裝,比學習任何具體的技能都更有價值,因為它賦予瞭我獨立判斷的能力。
評分我剛剛讀完一本曆史小說,作者的筆力著實瞭得。它描繪瞭某個特定曆史時期上流社會的日常生活,那些繁復的禮儀、暗流湧動的權力鬥爭,以及被束縛在傳統框架下的個體命運,都被刻畫得入木三分。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環境細節的捕捉,比如老宅院裏光影的變化,衣料的質地觸感,甚至是某個季節特有的氣味,都仿佛能透過文字直達我的感官。這本小說對我最大的吸引力在於它的“沉浸感”,我感覺自己真的穿越瞭時空,站在那些人物身邊觀察他們的喜怒哀樂。相比之下,一些當代的小說雖然情節麯摺,但在營造氛圍和深度挖掘人物內心矛盾方麵,總覺得略遜一籌。好的曆史敘事,不僅是記錄過去,更是對人性的永恒探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